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本文运用基于熵权法的多指标综合评价法,通过对2008-2012年5年横截面数据的分析,从省域和经济板块两个视角对山东省综合交通体系与山东省区域经济空间格局的协调发展情况进行评价。从省域视角看,山东省综合交通体系与经济发展协调度的总体趋势是由低水平协调向高水平协调发展;从区域经济板块视角看,半岛蓝色经济区和省会城市群经济圈的综合交通体系与区域经济发展协调度较高,黄三角高效生态经济区协调度出现向中等水平协调度发展的趋势,西部经济隆起带处于低水平协调。研究对于山东省区域经济空间格局与综合交通体系的协调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与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2.
经济发展、规划引导、技术进步、交通区位是城市空间结构演变动力系统的重要组成要素.城市空间结构的演变,正是经济、法律、规划、技术等方面作用的必然结果.随着快速交通方式的出现和发展,自组织动力、产业空间布局、规划分析与决策、生态城市建设等对城市空间结构演变的作用机制也发生改变,在这些因子的综合作用下,城市空间扩展方向、组织形式等也进行相应的重组与调整.  相似文献   

3.
城市作为区域经济发展的“增长极”,其对区域产生的激励牵引效应,主要凝结在城市职能上.城市及其性质的演变,是不同历史时期各种社会经济因素及地理环境综合作用的表象.城市的成长历程,也是职能分化确立的历程.站在历史的高度,俯瞰城市职能的演变轨迹,是确定城市发展方向、合理构筑城市规模的重要前提. 1.兰州市城市职能演变轨迹 1.1.渡口、驿站——西北交通枢纽 兰州的文通源远流长,交通线蹦主要由军事通道、驿道和商道组成,而商道和驿道大多由军事通道衍生而来.地方道路发韧于秦汉、盛唐初见雏形.元代提供丁轮廓格局,至清末巳确立了西北文通枢纽的地位, 兰州古代交通以丝绸之路的开辟为序幕,这条纵跨亚欧大陆的丝绸商道,分南、北、中三路横贯甘肃全境.由于兰州的陆路交通受黄河天堑的阻隔,因  相似文献   

4.
地铁交通具有显著的外部性和廊道效应,地铁交通影响城市社会经济发展的三大效应,即经济效应、社会效应和环境效应。地铁交通重要的社会经济效应,集中体现在对城市商业格局的影响方面,进而使城市的经济、社会面貌发生显著变化。在这个过程中,传统商业街面临巨大挑战。  相似文献   

5.
在全球灾害事件频发的影响下,探究城市韧性与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协调关系对促进城市治理水平的提高及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该文以京津冀城市群为例,运用熵值法、耦合协调及灰色关联模型,对城市韧性与经济高质量发展耦合协调的时空格局与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京津冀城市群城市韧性与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耦合协调度在研究期间显示出持续上升态势,区域内部北京耦合协调度保持在最高水平,协调城市类型主要以轻度失调和勉强协调为主。空间格局上,协调城市由中东部地区逐渐向东西方向蔓延。耦合协调度的发展主要受经济发展水平、市场能力、政府调控能力等因素的影响,其中以经济发展水平对耦合协调度的驱动能力最强。  相似文献   

6.
泛长江三角洲:世界第六大都市圈未来"一体两翼"新格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颢瀚 《社会科学》2007,(10):34-39
长三角正处于都市群发展的扩张阶段,泛长三角的形成不仅是核心区域生长的必然趋势,而且是带动全国发展的客观需要.城市群的发展实际上是交通格局演变和空间发展相互推进的过程.未来泛长三角将形成以上海为核心,沿黄金海岸和沿江黄金水道呈T字型展开的综合交通体系.上海的辐射功能将沿交通主轴以梯度推移的方式不断向外扩散,并且通过次级中心城市的辐射传递和接力作用影响到苏北、浙南、安徽及闽北的城市,最终形成以沿江的经济带与城市带为"一体",以上海南北沿海城市带为"南翼"和"北翼"的"一体两翼"新格局.新的城市群空间结构形成后,长三角南北两翼的受困局面得以改变,"世界第六大都市圈"的框架才得以基本形成,泛长三角的区域整合力、外在辐射力和国际竞争力将会大幅提升,成为带动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的主力区域.  相似文献   

7.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在改革开放的过程中,城郊的崛起,突破了历史上人为地将全国划分为城市与农村、市民与农民两大块,两者互相隔绝、壁垒森严的城乡二元体制的格局。目前在我国的450多个城市中,郊区农村,由于占地理位置上的优势,得交通发达之便利,加之受城市经济的辐射,其经济发展速度,大大快于一般乡村。通过1990年对东、中、西部25个城市十年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8.
从城市尺度出发,以江苏省13个地级市为研究对象,利用泰尔指数及其嵌套分解方法、空间自相关法探究江苏碳锁定的空间非均衡及动态演进特征。结果显示:江苏碳锁定分布具有明显的空间非均衡性,城市之间发展不平衡,具有明显的区域差异特征,泰尔指数由高到低依次为苏南地区、苏中地区和苏北地区,并且区内差异的贡献率远大于区间差异的贡献率,三大地区内部发展的非均衡是江苏碳锁定产生差异的主要动因。江苏各城市碳锁定状况存在空间关联特征,空间发展格局集中性不断上升,马太效应有所增强。  相似文献   

9.
城市功能是城市发展之本,武汉作为中国特大型的中心城市,与中部省会城市相比,有其独特的优势.本文认为,武汉的城市功能定位可以概括为:一个特色、两个基地、三个中心、四项功能.以武汉为核心的武汉城市圈,应该按照基础设施、产业布局、区域市场、城乡建设四个一体化的目标,加快城市圈内交通、产业、市场、科技四方面对接,促进圈内资源共享、产业融合和企业重组,形成武汉辐射周边、周边支持武汉,九市联动、共同发展的格局,真正成为带动全省经济发展的龙头,成为中部地区重要的经济增长极.  相似文献   

10.
交通条件引导下的长江三角洲城市空间格局演化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城市发展的历史与经验表明,交通条件是城市空间格局演变最主要的引导因素之一。长江三角洲城市空间格局的历史和现状特征均表现出明显的交通制约与引导性。明清时期,城市基本沿运河和长江两条水运主轴线展开;现代社会,城市基本沿铁路与高速公路集聚,形成了H型的城市空间格局。未来,交通条件引导下的长江三角洲城市空间格局将呈现出轴线 圈层的空间特征,并发生三大变化沿海城市发展轴逐渐形成,沿沪宁—沪杭—宁杭高速公路和轻轨形成城市空间“金三角”,与上海可达性的差异等因素导致四个新圈层出现。  相似文献   

11.
在中国电信业,各运营商的市场地位失衡,有效竞争格局远未形成.由于电信业内的厂商并非完全提供同质化产品,因而对垄断势力的测度出现了困难.而利用剩余需求法可有效地解决这一问题.运用剩余需求法对中国四大主要的电信运营商进行测度的结果显示,四大电信运营商的垄断势力相差很大,其中,中国移动的垄断势力最大,中国联通次之,中国电信与中国网通最小,而这种局面不利于我国电信业有效竞争的形成.  相似文献   

12.
唐代长安、洛阳、太原、成都、江陵等五个建过都的中心都市,中间都有交通路线相通。由其中的任意三个城市互相连接,即组成一个个唐代文学的创作-传播圈,在唐代共有五个这样的"交通-文学圈"。这一研究揭示出唐代文学生产和传播的特点,有利于考察都市、交通和文学的关系。  相似文献   

13.
普通话“南下”与粤方言“北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当前中国大陆的语言生活中,确实存在着“南下”与“北上”的现实。最近香港《语文建议通讯》发表的文章《汉语方言势力探微》,分析了汉语各方言的状况后也作出以下结论:“只有粵方言和北方方言是当今势力最强的方言。北方方言以北京话为中心,以传统的政治势力为基础,向异方言扩张,形成北方方言势力圈。粤方言则是以新兴的经济势力为基础,不断向周围施加影响,形成粵方言势力圈。这南北两大方言势力,在将来对立会更明  相似文献   

14.
《东岳论丛》2019,(6):96-105
基于1990-2015年日本47个都道府县的数据,通过最大最小值的比率、变异系数、基尼系数和泰尔指数等度量指标,发现日本区域经济差距的演变经历了"缩小—扩大—缩小—平稳"四个阶段。通过对泰尔指数的分解可以看出区域内经济差距是影响区域经济差距的主要原因,而区域内经济差距在人口减少的因素下表现为东京一极化和地方过疏化。东京圈内少子化令人堪忧,而周边县的老龄化比率相对较高。随着地方圈人口减少和人口老龄化,地方城市面临消失的危机,地方圈的衰落也必将波及东京圈,从而进入恶性循环。通过建立ARIMA模型,可以预测2016-2020年东京一极集中和地方城市过疏化的状态不会得到缓解,将持续存在;同时,随着东京一极化和地方过疏化的进一步加剧,区域经济差距将会进一步缩小。中国人口老龄化和周边城市青年劳动力向大城市迁移的情形与日本区域经济差距问题具有相似性,需要在此问题上比对剖析,明晰相关启示。  相似文献   

15.
本文的主要研究对象是8到10世纪唐代朝廷财政体制的演变。以长时段的社会政治格局为背景,文章分析了财政权力从“公领域”向“私领域”转移和从皇权异化为宫廷势力权力两个内在的发展脉络,说明了这两种趋势如何将体制置于越来越危险的边缘,最终导致体制的崩溃。  相似文献   

16.
交通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前提和基础,具有引领性和先导性作用。交通发展是变革空间生产与资源配置的重要方式,是促进空间正义的重要途径。新中国经济社会发展战略经历了均衡发展、非均衡发展和协调发展三阶段的演变,区域空间格局也经历了相应的演变过程。权力逻辑和资本逻辑是交通发展的巨大推动力量,空间正义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重要特征,新时代中国交通发展的战略选择应以空间正义为价值导向,坚持差别原则和综合均衡原则,探索交通发展的空间正义策略,合理运用权力逻辑和资本逻辑,促进区域空间交通的均衡发展,缩小交通发展的空间差距,以彰显空间正义。  相似文献   

17.
长三角正处于都市群发展的扩张阶段,泛长三角的形成不仅是核心区域生长的必然趋势,而且是带动全国发展的客观需要。城市群的发展实际上是交通格局演变和空间发展相互推进的过程。未来泛长三角将形成以上海为核心,沿黄金海岸和沿江黄金水道呈T字型展开的综合交通体系。上海的辐射功能将沿交通主轴以梯度推移的方式不断向外扩散,并且通过次级中心城市的辐射传递和接力作用影响到苏北、浙南、安徽及闽北的城市,最终形成以沿江的经济带与城市带为"一体",以上海南北沿海城市带为"南翼"和"北翼"的"一体两翼"新格局。新的城市群空间结构形成后,长三角南北两翼的受困局面得以改变,"世界第六大都市圈"的框架才得以基本形成,泛长三角的区域整合力、外在辐射力和国际竞争力将会大幅提升,成为带动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的主力区域。  相似文献   

18.
论区域产业结构演变的城市化动力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市化是乡村变为城市的一种复杂过程。这一过程包括第二、三次产业向城市集中,农业人口向非农业人口转化并向城市集中,以及已有城市向外围地区扩展,并引起区域内部城市地域经济形态向更高层次发展,最终形成区域经济一体化的过程。产业结构是国民生产各部门间的相互比例关系。按照产业经济学的观点,产业结构的有序演变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在整个产业结构中随着经济总量的增长,三次产业比例中,第二产业的产值和就业人数所占比重逐渐上升,第一产业的产值和就业人数所占比重一直很低,而且随着经济的发展还有降低的趋势。产业结构的有序演变经…  相似文献   

19.
论"东突"恐怖势力对国家利益的威胁与破坏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11  
本文论述了"东突"恐怖势力对国家利益的威胁与破坏问题,特别是从其对国家政治利益、安全利益、经济利益和文化利益的威胁与破坏等四个方面,阐述了"东突"恐怖势力的破坏范围之广、影响之深,已构成冷战之后我国新疆及中亚地区地缘政治格局中最不稳定的因素.本文指出了"东突"势力及其恐怖主义活动对地缘政治格局的影响,并认为打击"东突"已成为国际反恐斗争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20.
通过构建大都市与其腹地间产业结构变动相互关系的理论分析框架,对我国33个省会与副省级城市与腹地间产业结构的动态演变进行实证分析.研究表明:大都市与腹地间三次产业结构演变呈现出方向一致、时序非同步等特点,形成不同的区域模式.进一步研究表明,时序非同步的影响因素主要是区位、腹地经济发展水平和城市化水平等,大都市产业结构升级演变不能脱离其腹地经济发展实际.研究观测结果对当前我国各主要大都市盛行生产性服务业热和后工业化热提出商榷,对大都市能否脱离腹地经济发展水平而超前跨越发展是否具有足够经验支撑提出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