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学术品格是关系到学术研究能否不断拓展和深化 ,使之永远充满生命活力的关键 ,确立并强化现代化与个性化的学术品格 ,在“学术平庸化”已成为一种不容忽视的趋势的今天 ,显得更为重要。在对中国现代文学研究队伍学术品格形成的回顾中 ,以王富仁的学术个性的分析为重点 ,可以看到一个真正现代学者应当具备的严肃、深刻而富于生命力的学术品格  相似文献   

2.
王富仁的学术研究涉及中国古代思想文化和文学、中国现代思想文化和文学、新国学以及语文教育学等领域,取得了多方面的成就。而中国现代文学研究无疑是其学术研究的重点,具有多维度的学术建构。但以往学界往往多聚焦和称赞他的鲁迅研究和新国学研究。其实,他的现代文学研究之路绝不拘泥于鲁迅这一单一对象,也不拘泥于具体和微观,而是呈现出视域的宏阔性、思维的开放性、眼光的全局性等个性特征。他的现代文学学术思想和见解是建立在他丰富的人生体验、生命体验和独立的文学感觉、感受基础之上的,从而建构起有思想的学术和有个性的话语,这是他对现代文学研究的贡献所在、价值所在,在学术史上具有重要地位,为治学提供了路径、方式和方法上的启迪。  相似文献   

3.
以<20世纪中国文化与基督教文化>为考察对象,厘定其文学思路,探讨其问题框架及其学术突破和研究方法.认为该著作对20世纪中国文学与基督教文化之关系,从历史流变、精神遇合和话语方式等角度,把该论题推进到整体关照和综合研究、价值整合与规律探索的学术前沿.进而反思了"从文化考察文学"研究方法的示范意义.  相似文献   

4.
中国现代性的景观与品格 --认识后古典远缘杂种文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顺现代说和逆现代说之外,需要倡导第三种思风即在反思中重构现代。中国现代性的景观体现为扩张语境、强势他者、后古典、平常身份及复兴之梦。中国现代性的独特品格表现在它是一种后古典远缘杂种文化。通过远缘杂交,它与中国古典性文化的近缘杂种品格区别开来;而通过后古典性,它得以与地球上其他现代性文化区别开来。它具体呈现为后古典语文、双重时空体验和硬抽软具机制等形态。与有关中国现代文化已经完全数典忘祖这类看法不同,我相信它与自身的古典传统具有内在的息息相通关联,体现了同样的开放、变化与杂交精神。  相似文献   

5.
本文试图通过对现代文学教育、现代学术构成和现代学术中传承机制等方面的考察, 来探讨现代学术与现代文学之间的内在关系。从而为反思和审视现代文学特征提供一个新的研究视角。  相似文献   

6.
詹锳先生有强烈的民族文化自信,同时具有中国古代文学研究的世界眼光。将爱国主义贯穿到研究中,立足中华民族的文学传统,重视古代文学研究的当代价值。全面继承人类文化遗产,深入分析研究对象及其产生环境,客观冷静,持之有据。打通文史哲,融汇中西方,宏观研究以扎实严谨的微观研究为基础,具有海纳百川的学术胸怀、敢于开拓创新和不断超越的学术理想。詹锳先生的学术品格对今天的古代文学研究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7.
在学术批评不景气的今天,《汕头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的“学术批评与争鸣”栏目能够坚持理论探索,为学术的多方交流与发展提供平台,积累学术成果。尤其是发表在该栏目的一些学术争鸣文章对推动文学、美学的学术交流与争鸣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文学修辞批评与中国当代文学批评的学术品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学修辞批评承诺对文本意义与效果产生的过程进行揭秘,它是批评家对文本进行意义阐释与价值评判的基础。作为一种批评方法,文学修辞批评与其批评对象之间有天然的亲和性,对文学的修辞性的忽视,实际上是对文学的本质的忽视。  相似文献   

9.
以《20世纪中国文学与基督教文化》为考察对象,厘定其文学思路,探讨其问题框架及其学术突破和研究方法,认为该著作对20世纪中国文学与基督教文化之关系,从历史流变、精神遇合和话语方式等角度,把该论题推进到整体关照和综合研究、价值整合与规律探索的学术前沿,进而反思了“从文化考察文学”研究方法的示范意义。  相似文献   

10.
在马克思主义美学中国化的过程中,刘纲纪以"实践本体"为哲学基础和逻辑起点,建构了一个完整的美学问题域,形成了一个层层推衍又互为支撑的立体网络思想体系.刘纲纪的实践本体论美学思想迥然有别于中国其他马克思主义美学家的理论,具有严整精审的体系性、与时俱进的开放性、溯根寻源的历时性、弥纶群言的容涵性等学术品格.实践本体论美学把美学建立在实践本体上,为中国的哲学和美学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更为马克思主义实践观美学科学地解释审美现象、深入地解决美与社会现实的联系等问题指出了一条可行路径,为实践论美学的进一步发展开辟了广阔的理论空间.  相似文献   

11.
汪树东的学术专著《中国现代文学中的自然精神研究》,细致梳理了中国现代文学中的道家自然精神、酒神自然精神、女性自然精神以及后自然精神的发展脉络,显示了较强的理论体系建构特色,对现代文学深层价值迷误的揭示具有重要指导作用,也对中国现代文学做出了较为深入的价值追问。  相似文献   

12.
对于马克思主义典型观,传统的理解是,典型形象是一个多样性统一的有生命艺术整体,它通过人物鲜明突出的性格特征(个性)来显示出一定的时代民族社会关系的规律性和必然性(共性)。这一理解的错误就在于对于典型的个性与共性内涵的解释刚好发生了错位。典型理论的现代化,就是在将典型个性、共性内涵阐释对调的前提下,增强典型概念的现代适应性,并恢复其应有的审美价值和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13.
傩坛与道教同源合流,是农村流传最广的民间信仰与宗教。傩坛科仪斋醮化,傩坛神系道教化;傩坛掌坛师道士化,使傩坛与道坛难分难解。傩文化的发掘与研究,傩文化资源之现代开发,为道教文化研究提供鲜活、形象生动的文献资料。  相似文献   

14.
文人和政治活动家的双重角色,决定了郭沫若精神世界的双重价值品格。在五六十年代的学术研究和文学创作中,这种复杂心理结构有着微妙的体现。这与人们通常视野中的郭沫若形象有着明显不同。  相似文献   

15.
中国近代新闻出版事业为中国近代文学提供了大众传播的崭新载体——报纸,其对近代文学的影响有二。第一、使近代文学作品的内容向着更为关切时事新闻的方向靠拢,引领了中国近代文学主题和内容上的变革;第二、为中国近代文学培养了大批作家群和读者群。中国新闻出版事业的这一贡献,为中国现代文学的发展打好初步的基础。  相似文献   

16.
在中国当代文艺史上 ,四川的文艺创作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从“伤痕美术”到“乡土绘画”、从“民族风情”到“美术新潮” ,从现代主义的激情到消费社会的多元话语 ,新时期四川油画走过了一段不平凡的路程 ,经历了三个先后承接的发展阶段。展望未来 ,四川油画必将更加精彩、更加辉煌。  相似文献   

17.
近代中国宪政建设的失败与中国传统法律文化有着密切的联系,传统法律文化的负面影响是近代中国宪政建设失败的重要原因。在现代中国宪政建设过程中,应引进西方的自然法和控权论思想来改造传统的法律文化。  相似文献   

18.
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社会的全面转型、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都市日益成为中国最重要的人文景观,成为当代文化的重要生长点,一种深刻影响甚至改变着当今社会生活结构和意识形态的都市文化正在勃然兴起.与此同时,以都市生活为题材、表现都市人生存体验和精神追求的文学作品日益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  相似文献   

19.
当今时代,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的重要因素.从文化现代性来研究社会现代化问题成为一个新的视角.中国的现代化建设从来没有放松对文化现代性的追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所体现出来的深层价值结构和认同意向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和谐性、民族性和文化自觉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现代性的重要表现.耙社会发展与文化发展紧密结合起来,是推进现代中国社会协调发展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