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余连祥 《浙江学刊》2000,4(3):113-117
婚姻就像是被围困的城堡,城外的人想冲进去,城里的人想逃出来。面对婚恋的种种不幸,有的渴望离婚,有的不愿离婚,有的只是闹闹离婚,有的离了婚还要努力再婚。围城内外的悲欢离合被鲁迅、老舍、张爱玲、茅盾、郁茹等现代作家演绎成一篇篇小说。于是,在现代文学长廊中,有了一群富于悲喜剧色彩的离婚者形象。笔者试图从中国现代小说中选取具有典型意义的离婚者形象进行分析透视,以揭示离婚者形象特殊的心态及其造成这种心态的民族文化背景。  相似文献   

2.
失衡的爱巢——白领丽人离婚现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女主人地位的崛起目前 ,笔者在一位法院工作的朋友的安排下 ,旁听了几起离婚诉讼案的庭审与判决。或许纯粹是巧合 ,一个强烈的印象就是这几起离婚案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处 ,即提出离婚诉讼的均是收入较高、被人们称作“白领丽人”的职业女性 ,而且她们的年龄都不超过30岁。请求准予离婚的原因也极其简单 :缺乏共同的生活情趣和继续维持婚姻关系的基础。另一个让我稍感出乎意料的是 ,法院的审理与判决结果 ,其天平似乎都偏向了提出离婚请求的一方。我想法官的判决自有其正确的一面 ,不可能被这样或那样的“私情”、或这样那样的偏见所困扰。令…  相似文献   

3.
离婚成本论     
(一)离婚是一个社会问题,牵涉到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因此我们在分析离婚成本时,必然要考虑人的心理、情感因素,这也是人区别于其它动物之所在。在这里我们把离婚成本分为可量化成本和非可量化成本。非可量化成本是指离婚给男女双方在心理、情感等方面所遭受的打击(或损失)和花费的时间等,它一般是难以数量化的。我们又可把非可量化成本分为以下几类:1.心理成本:是指有关离婚的社会道德、伦理、习惯、风俗及看法给离婚者(男方或女方)所造成的心理上的压力,从而在人格、自信心方面所遭受的损害。2.风险成本:是指在离婚时,男女…  相似文献   

4.
别居制度与离婚制度是国外许多国家亲属法中两项重要的制度。别居即依法解除夫妻同居义务,但仍保持其婚姻关系的法律制度,是国家用以调整夫妻关系而规定的一项特别的制度。而离婚则是婚姻当事人依法解除(或消灭)合法有效的婚姻关系的行为。在国外许多国家的立法体例中,都有关于别居与离婚的规定,有的规定别居与离婚可以相互转换,有的规定一定时间的别居可以作为离婚的法定理由。我国婚姻法中仅有离婚制度,没有关于别居制度的法律规定,因此对二者进行分析比较,做进一步的研究探讨,有助于完善我国的婚姻家庭立法。  相似文献   

5.
现行婚姻法离婚理由采取感情破裂主义,但学者对此颇有微词,主张以婚姻关系破裂代替感情破裂。本文通过分析我国法定离婚理由的优缺点并评析婚姻关系破裂论者反对感情破裂主义的理由后,认为仅以婚姻关系破裂取代感情破裂并不能真正解决问题,应在坚持破裂主义前提下,兼采过错主义、目的主义原则;立法方式上仍采例示义,以概括式破裂式的抽象理由为唯一的法定离婚理由,以破裂主义、过错主义、目的主义三类原因作为上述离婚标准的证明。。  相似文献   

6.
周江  李骏 《社会》2002,(11):38-39
一个离过婚的人 ,其整个生活会变得乱七八糟 ,与另一个人的亲密关系已经破裂 ,与孩子们的关系发生了变化 ,朋友关系受到破坏 ,必须重新建立生活秩序。更为重要的是 ,离婚给许多当事人带来了相当深的心灵创伤 ,尤其是女性离婚者。20世纪50年代美国社会学家古德的一项调查表明 ,被访的离婚妇女 ,有37 %的人有低度精神创伤 ;21 %的人有中度精神创伤 ;42 %的人有高度精神创伤 (引自[美]威廉·古德 ,《世界各地离婚模式的变化》 ,《社会学研究》 ,1993年第3期 )。高离婚率还产生了大量的单亲家庭 ,而其中以母方单亲家庭为主。可…  相似文献   

7.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婚姻家庭的财产关系方面出现了许多新问题、新情况。特别是对夫妻共同财产的认定,在司法实践中是一个难点。我国《婚姻法》规定:“夫妻在婚姻关系存续期间所得的财产,归夫妻共同所有,双方另有约定的除外。”这就是说,夫妻从结婚到配偶死亡或离婚时止,双方的劳动收入及其它的合法收入,或双方或一方在婚姻关系存续期间继承遗产或受赠的财物,均为  相似文献   

8.
在男性和女性中,离婚者都有可能进精神病院,这一点足以证明两性关系的不稳定会给配偶带来焦虑感。在英国,离婚的男人思想负担最重。与  相似文献   

9.
我们都喜欢作为成功者而不是失败者闻名于世,就象为各个类型所建立的不同回报结构所表明的那样:获胜的队赢得更多的金钱,获胜的候选人谋到政治的职位,优胜的学生则得到“A”的鼓励和优厚的奖学金,如此等等。处于婚姻关系中的个人也是这样。不管怎样说,结婚的时候人们心里都有一杆秤。多数人都希望他们的婚姻美满,至死不渝,白头偕老。不论是对是错,许多人都把离婚视为失败。但  相似文献   

10.
离婚,是世界范围的一种社会现象,由于大量的家庭解体,伴随而来的“单亲家庭”增加、再婚困难、子女的抚养教育以及家产分割等一系列问题,多少会给社会带来压力。因此,离婚问题已成为国内外社会学家、家庭学家、伦理学家的重要研究课题。但是很有趣,迄今为止,国内外还没有一个统一的、科学的统计离婚率的方法。从大量的资料看,目前国内外离婚率的统计方法有以下几种: 一是离婚数与同期结婚数之比。这是国内外普遍使用的一种方法。如美国国情普查统计:美国在七十年代末,离婚者110万人,占结婚人数的二分之一据苏联报道:“1979年苏联结婚与离婚的比例为3∶1。1982年报载:天津的一个区,结婚与离婚的比例为25∶1。  相似文献   

11.
有无和好可能:夫妻感情是否破裂的判断标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离婚的法定条件是当前我国婚姻法修改的重点和难点。本文认为以“夫妻感情破裂”还是“婚姻关系破裂”作为裁判离婚的标准并无实质性差异 ,关键在于界定其概念的内涵和外延。文章在对法学专家建议的离婚法定理由作出评估的同时 ,提出了相应的立法建议  相似文献   

12.
2004年以来,北京市的离婚总量持续上升,粗离婚率和离结率在全国均居于中等偏上的位次,其中在民政部门登记离婚的比重逐年提高.基于2004-2011年北京市登记离婚数据的分析表明,男性和女性的平均离婚年龄、平均婚后年数相比上世纪90年代初均有较大推迟;离婚者的年龄结构近年也出现较大变化,30岁以下年轻人和50岁以上中老年人的离婚率以及在离婚总量中所占比重均有明显上升趋势;平均婚后年数在3年以内和21年以上的离婚夫妇的数量和比重也呈增长态势.  相似文献   

13.
感情破裂的未必都能离婚,离婚的却又未必都已感情破裂。这是当前婚姻矛盾中表现极为明显的一个社会问题。增强夫妻双方对感情破裂的自觉意识,能够帮助他们跳出“当局者迷,旁观者清”的思维模式,使正处在剧烈的婚姻矛盾中的双方在理智的、自觉的前提下,更好地解决自己的问题。很显然,感情破裂的自觉意识就是旨在揭示一些便于夫妻双方科学地分析、衡量婚姻关系质量的思维导向。  相似文献   

14.
当今离婚新动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几年来,我国的离婚率呈现出上升趋势,这是继50年代初、60年代末、80年代初三次浪潮之后的第四次离婚浪潮。据统计,我国1979年离婚人数为31.9万对,而1986年达50.6万对,离婚率从0.66‰上升到1‰。1987年我国离婚人数为58万对,1988年达65.5万对。在这一年里每天都有1795对夫妻正式结束婚姻关系。80年代末,90年代初,中国不少地区离婚率一般上升30—80%,少数地区上升1—2倍,全国平均年增10%。1992年中国离婚人数破纪录地达到90万对,1993年预计将突破100万。  相似文献   

15.
如果把离婚理解为夫妻间一场感情悲剧的结束,那么,是否就意味着他们各自人生喜剧的开始呢?这里介绍两位离婚的女性,当她们叩响再婚的大门时,并没有得到期待中的幸福,为什么?请听听她俩各自的诉说——  相似文献   

16.
我在某铁路局离休干部座谈会上,得知一位六十四岁的老干部刚与同他生活十五年的妻子离婚,因为男方并无外遇,是女方单方面向法院起诉离婚,所以男方不是“陈世美”,人们对男方自然怀有深切的同情,而对女方则说法不一。可无论怎么说,都无法说清女方为什么步入老年,在人生最后一站提出与丈夫分手。从妇女婚姻轨迹看,年龄越大,结婚可能性越小,年逾五十八岁的她若想寻觅一个超过或相当于这位丈夫的郎君的可能性微乎其微。或许是心理变态,总之在别处无法得出合乎逻辑的解释,要寻出合理的答案只有她本人。她以再简单不过的语言说清了离婚的原因——投有爱情。对呀,爱情是婚姻的基础,人人明白,可是人们在猜测他们离婚的缘由时,各种可能性都估计到了,唯独忽略了这最重要最关键的因素——爱情。  相似文献   

17.
转型期中国城市离婚率上升的社会学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转型期中国城市离婚率上升,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市场经济的发展使我国女性独立人格意识不断增强,因而女性主动提出离婚者增多;男女广泛的社会交往,为婚外恋情的发展提供了条件,造成了婚姻的不稳定,大量的人口流动,促成了大量的夫妻两地分居,使婚姻的稳定受到侵扰;新的家庭形态的衍生,为离婚提供了方便;以利结合的婚姻在利害关系发生变化时,婚姻很容易解体;一夫多妻的封建婚姻变相复活,造成一些人夫妻感情破裂,导致夫妻离异;涉外婚姻增多,但这种婚姻很不稳定;还有一些信教群众因信仰宗教而导致离婚。从社会发展规律看,我国城市离婚率上升有着某种必然性。就一些婚姻的解体表现出的社会进步意义,我们应该给予肯定;对于那些反映着人类婚姻文化的倒退、表现了对人性的否定等等的离婚,我们应该给予鞭挞和批判。而对于离婚给个人和社会所带来的问题,造成的负面作用甚至不幸,应该进行客观的提示,从而使人们能够有一种理性的认识,能够审慎地对待这一问题.  相似文献   

18.
婚姻质量:婚姻稳定的主要预测指标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提出一个综合的理论框架来解释国人婚姻稳定性的影响机制。路径分析结果表明 ,婚姻质量是婚姻稳定性最主要、直接的预测指标 ,高质量的婚姻是夫妻关系持续稳定的前提和保障。但外在的限制离婚的社会文化环境会弱化婚姻质量与离婚意向间的相关关系。婚前感情基础好、双方一致性强的夫妻更容易协调适应和强化凝聚力 ;子女越多或婚姻延续时间越长 ,离婚的成本越高 ,夫妻分手的概率也越小 ;社会阶层较高者的婚姻质量相对较高 ,但他们对爱情的期望更高 ,观念较开化 ,再婚机会更多 ,故在感情危机时会更多地中止婚姻关系。  相似文献   

19.
在尼采看来 ,只有审美的人生才是真正战胜人生悲剧性的人生。审美的人生首先将人生及其悲剧看做一种审美现象。在把人生当做审美现象的基础上笑对人生一切悲剧。同时 ,以酒神精神克服人生悲剧性的审美人生还是一种醉的人生 ,强调在酒神艺术的醉中 ,通过生命力量的提高而直接面对永恒轮回之人生痛苦 ,从而达到生命自身的美化和欢悦。  相似文献   

20.
海美灵 《生存》2020,(6):0224-0224,0228
张爱玲小说描摹的一幅幅人生图案,都浸染着灰暗颓落的色调,是衰败时代的梦魇。一群从旧文化背景中走出来的病态人物,苍白而委靡,他们不明不白,猥琐怯弱,心中充满了凄惶与悲凉,却无从逃脱,只能无可奈何往下沉。本文以曹七巧为研究对象,剖析病态人生人性并进而追索其根源,阐述人类生存的困境与超越生存困境的焦灼痛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