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博物馆是人类历史的定格,文化的积淀,文明的传承。位于长江与黄海交汇处的南通,是全国闻名的纺织之乡、教育之乡、建筑之乡和长寿之乡。南通同时也是中国博物馆事业的发祥地,民族资本家张謇先生于1905年创办的南通博物苑,是中国人自办的第一个博物馆。如今,南通千年的发展史已浓缩在依濠河而建的博物馆群之中。以濠河为平台,以南通博物苑为主角,建设一个贯穿南通古今历史文化的濠河博物馆群艺术长廊,已成一代人的梦想和不懈的追求。  相似文献   

2.
文章在全面比较分析南通与宁波、青岛城市竞争力的基础上,探求进一步提高南通城市竞争力的相应对策,以促进南通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相似文献   

3.
张佑才同志是南通市的老市长,他为南通的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作出过重要的贡献。他离通赴京担任国家财政部副部长以后,在更大的舞台上为人民、为国家效力,成绩卓著,而仍然保持着农民的本色,保持着共产党员的先进性。他是南通人民的骄傲。本文是作者周嘉俊先生继《南通虎》、《一个厚道的南通人》和《部长轶事》之后为张佑才所写的第四篇报告文学,内容甚为感人,故特予转载,以飨家乡广大读者。  相似文献   

4.
科技型企业是区域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主要力量。南通的科技型企业为全市经济发展、财政税收、增加就业做出了很大贡献。南通科技型企业取得了较好的发展,但存在一些问题,必须以切实可行的好的思路、方法和具体对策予以解决。  相似文献   

5.
《江海纵横》2010,(4):F0002-F0002
交通银行南通分行成立于1992年,现有21个营业网点,6个离行式助助银行,4个离行式单点,近500名员工。近几年来,南通交行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的中心工作,为客户在公司金融、个人金融、国际金融和中间业务等领域提供全面周到专业化服务,促进了各项业务持续健康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6.
南通是闻名全国的教育之乡。中国近代,张謇先生开风气之先,在南通建立了比较完备的高等教育体系,2004年5月,经国家教育部批准,原南通医学院、南通工学院、南通师范学院合并组建成南通大学,江海人民的百年期盼终于变成了现实。  相似文献   

7.
吴建 《江海纵横》2006,(4):31-32
近日,中共江苏省委书记李源潮在视察南通时说,现在南通是全省发展条件最好的地区,苏通大桥通了之后,南通应该重返苏南板块,南通的发展离不开长江,南通沿江地区拥有最好的岸线资源,造船优势十分明显。他要求南通争取做中国的“造船城”和世界的一流船舶修造中心,争取到2010年达到1000万吨的生产能力,创造1000亿元的产值,成为南通的“第一支柱产业”。而南通市港闸区陈桥乡正以自己的实际行动融入中国造船城的行列。本刊特发此稿,希冀广大读者能从陈桥乡的崛起中获得一些裨益。  相似文献   

8.
南通市产业结构就业结构变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南通作为一个人口密度较高、经济高速发展的中等城市,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面临着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和促使劳动者充分就业两个重大历史任务。如何找到既有利于经济高速发展,又有利于促进就业的区域经济发展模式,不仅对于南通而言,对于类似南通区情的城市而言,都具有很强的实践意义。本文以南通市1978-2006年的产业、就业方面的数据为基础,进行深入分析,探讨南通的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的特点。  相似文献   

9.
张謇在兴办教育的实践中,积极吸收西方先进文化及教育经验,顺应社会发展与南通地方自治的需要,以补充学校教育、普及科学知识,完善社会道德、改良社会风气、培养专门人才、推进“地方自治”为目的,在南通兴办了结构合理、体系完备、形式多样的,包括综合性、专业性、职业性的一系列社会教育事业,对促进南通地区社会进步与经济的发展产生了重要的作用。同时,这些实践活动也丰富和发展了张謇的社会教育思想。  相似文献   

10.
《江海纵横》2006,(3):F0004-F0004
“十五”期间,南通人防在省人防办、市委、市政府、南通军分区的正确领导下,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党的十六大精神为指导,坚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扎实工作、奋力争先,各项工作快速发展,重点、难点工作有所突破,2003年至2005年全市人防建设连续三年保持全省先进行列,开创了人防事业的新局面。  相似文献   

11.
《江海纵横》2006,(1):F0004-F0004
位于南通市跃龙南路28号的南通第一城酒业有限公司,是一家大型的专业销售酒类的公司,年销量在不断提高。伟大的爱国主义者、实业家、教育家、清末状元张骞先生1895年在南通兴办了纺织、教育、慈善等诸多实业及事业,创办了中国人自己的第一座博物馆、第一座师范学校等七个“中国第一”,全面推动了南通的一城三镇建设。南通堪称“中国近代第一城”,故南通第一城酒业有限公司打造了南通酒业第一品牌:纯粮酿造的近代城酒,受到了本地及周边地区消费者的好评。南通第一城酒业有限公司在总经理顾克林的带领下,秉承“信誉为本、质量至上”的…  相似文献   

12.
南通风筝     
南通是我国四大风筝产地之一。南通风筝分两大类:一类叫“活鹞”,即造型风筝,取材于鸟兽虫鱼2类动物,形象生动,色彩华丽,做工精细,多为文人雅士及市民玩乐放飞用。一类叫“板*”,是最具有代表性的南通风筝,其结构多为平面的长方、正方、六角、八角等形状,小的三尺之高,大者可达丈余,风筝上布满大小不一的哨子,分高中低三个声部,上天后发出的声音,仿佛是一部动听的和弦。现在,南通每年都要举办国际性的风筝节,吸引国际国内的风筝爱好者前往放飞,试比高低。南通风筝  相似文献   

13.
清末状元、近代社会改革家张謇在致力地方发展时,实行实业和教育的良性互动。在其实业有成之后即着手建立南通大学。南通大学是先从各专业、各科系开始创办的。张謇为南通大学构筑了专业框架并为之配置了基产。无论南通大学的称名如何变化,其内部长期采用了“邦联制”式的结构。今日的南通大学相承于历史,在“祈通中西,力求精进”的大学精神上一以贯之。但新组建的南通大学是现代化的充满创新的大学。与历史上的南通大学相比,它的崛起是质的飞跃,其办学理念、队伍建设、制度规划、科学管理、教研方向、学科结构、资源配置、发展空间的开拓等许多方面都已今非昔比,属全面的质的提升。位于高速发展的长三角的南通大学拥有得天独厚的优势。从历史的深处走来的南通大学正在坚稳地迈向新的辉煌。  相似文献   

14.
南通早期现代化是指南通从传统的农业社会向近代工业社会演进的历史过程。张謇是南通早期现代化的总设计师、发动者、组织者和掌舵人,没有他,就没有南通早期现代化的巨大成就,但他对南通早期现代化的受挫也负有一定的责任。  相似文献   

15.
声和  锦程 《江海纵横》2006,(2):26-27
滔滔长江水,逝不去“三·一八”革命先烈的不屈英灵;巍巍紫琅山,镌刻着“三·一八”革命先烈的不朽业绩。60年前,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南通爆发的坚持和平、反对内战、争取民主、反对独裁、追求光明、反对黑暗的“三·一八”斗争,是南通青运史上最为辉煌、最为壮丽的一页。南通青年以自己的热血,与倒行逆施的国民党独裁统治进行了殊死的较量,唤起了广大民众的觉醒,成为解放战争第二条战线的重要组成部分,如同烈焰划破了黎明前的黑暗,谱写了可歌可泣的悲壮乐章。纪念“三·一八”斗争60周年,缅怀先烈们的丰功伟绩,高举爱国主义伟大旗帜,对进一步推进南通的三个文明建设、实现南通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具有重要的启示。  相似文献   

16.
南通纺织专门学校(后成为南通学院纺、农、医三科之一)1912年由张謇先生创建于南通唐闸,是中国第一所纺织高等学校。1918年8月25日,美国《新贝德福周日标准报(THE NEW BEDFORD SUNDAY STANDARD)》 在15版和18版用两个半版的篇幅,对南通纺织专门学校进行了长篇报道。报道提供了学校早期在创建、经费、校舍、设备、教学、实验、以及校办企业、职工夜校的详细资料,是南通工学院院史研究及张謇研究的一份难得的史料。此文为报道全文的译文。  相似文献   

17.
张謇与清末民初南通的慈善事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清末民初,政局变幻,张謇立足南通,致力于实业,教育、慈善事业.成果卓著。其慈善事业主要包括兴办新育婴堂、养老院、残废院、济良所、贫民工场等。为兴办慈善事业,张謇取法西人,虚心借鉴;广开渠道,多方筹措;立足南通,自治为本。慈善事业使张窖倾注大量财力,精力。在纷繁芜杂的中国近现代社会,由张謇兴办的南通慈善事业取得良好社会效应,赢得世人赞许。  相似文献   

18.
为了准确把握南通现代化的发展方向,探索南通特色现代化之路,必须研究如何构建南通基本现代化的目标体系,分析南通离实现基本现代化还有多少距离,以及如何破解实现基本现代化的制约因素等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19.
《江海纵横》2008,(2):36-39
苏通长江公路大桥(简称苏通大桥)从1991年开始规划研究,2003年6月开工建设,预计2008年5月全面建成。苏通大桥主桥全长2088米,主跨1088米,为目前世界跨径最大、技术难度最高的斜拉桥,大桥预算总投资64.5亿元。苏通大桥连接南通和苏州,它的建成不仅对南通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对南通人才资源开发也将产生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九九述怀     
本文作者李兆萱女士1906年出生,祖籍南通。她早年毕业于南通女子师范,后又在北京大学和南京中央大学就读,毕业后赴美国深造,获美国卡内基、美隆大学博士学位。回国后,在大陆教育界任职,1949年8月随丈夫同去台湾,任台大教授,上世纪80年代初由香港去美国定居。李兆萱女士一生从教,无论生活在台、港,或是异国他乡,其拳拳赤子之心甚切,造福桑梓之情犹浓,80年代以来,先后在上海、南通等地设立教学奖学金,以激励学子勤奋上进,早成国家栋才。今年4月,适逢李兆萱女士99岁华诞,南通市领导专函致贺,在洛杉矾的兆萱女士欣喜之际,写下本文,以寄对家乡人情、山水、未来之感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