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知识不是智慧;没有知识就没有智慧;知识可以转化为智慧;教学是传授知识,增长智慧。下面就此谈点粗浅认识。知识不是智慧,它们是相互联系的两个概念。知识是经验系统,理性知识是事物客观规律在人脑中的反映。知识是客观的、可以传递的。智慧是心理系统,它不是经验的本身,而是加工这些经验的心理能力。智慧是个体的,它借助传递知识而传递,借助掌握知识而增长。没有知识就没有智慧。智慧是借助知识发展的,没有基本的知识,如概念、公式、法则等做依据,就无法推理、论证,更不可能创造。所以,我们同意“无知无智”。  相似文献   

2.
从“爱智慧”的角度理解哲学,其前提是必须搞清“智慧”是什么?应该从历史的,语义学的角度以及从知识、才能与智慧的关系中理解和把握智慧本身。智慧并不就是哲学,哲学智慧也不同于常识的和科学的智慧,哲学智慧是“大智慧”、生存智慧、“酸性”智慧和精神境界。基于“智慧贫乏”的时代事实所提出的“恢复智慧”和“重返哲学的智慧本根”,本质上应是回归“哲学智慧”。  相似文献   

3.
知识和智慧是两个范畴,因而,两者不是同步的。在实践中它们常常存在有“剪刀差”现象,如“高分低能”、“低分高能”。但,这不是必然的。也就是说,有“高分低能”、“低分高能”;也有“低分低能”和“高分高能”。诚然,两者不是同步,但也不排斥两者可以同步。故此,当前我们教学理论研究应注重聚焦探索,如何给学生以尽量多的知识,并尽量的(或相应的)发展他们的智慧,达到知丰智高,即“高分高能”。 教学中如何通过传授知识增长智慧,也就是说,教学中传授什么样的知识、学生掌握何种知识、怎样传授知识、克服当前传授知识和学生掌握知识中哪些弊病,才能做到学生掌握知识,并相应地增长智慧的目的呢?  相似文献   

4.
《福乐智慧》中对于“知识”的论述占了相当大的篇幅,是这部作品中的精华所在。《福乐智慧》中的知识观主要表现在知识后天观、知识价值观、知识美德观、知识治国观、知识幸福观五个方面。受时代、实践的制约和文化的影响,《福乐智慧》中对知识、智慧的论述也有不足甚至谬误之处。  相似文献   

5.
智慧     
千百年以来,知识不断增长,学术日趋专深,但是智慧并没有获得相应的发展。在历代的巨传名著中,当代人每每声称他们在艺术和科学的所有领域都超过了他们的先辈。但他们绝少说他们的智慧胜过了先辈。“现代科学”这个词语是无需作任何解释的,可是,如果有谁说现代智慧,那么他大概不得不加个注脚  相似文献   

6.
当前人类处于知识经济时代 ,“知识就是力量”、“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已被奉为金科玉律。然而 ,知识极大丰富的人类却因道德滑坡、滥用科技使自己陷入困境。究其原因是只注重科学技术的发展而忽略哲学的发展致使人类知识有余而智慧不足。对知识与智慧的矛盾进行哲学反思 ,我们得出结论 :人类的发展不仅需要科学所提供的知识 ,更需要哲学所提供智慧的指引。为此 ,我们必需重视哲学 ,发展哲学 ,用哲学所提供的智慧来指导人类前进的方向。  相似文献   

7.
亚里士多德说:“有经验的人较之只有些官感的人为富于智慧,技术家又较之经验家,大匠师又较之工匠为富于智慧,而理论部门的知识比之生产部门更应是较高的智慧。这样,明显地,智慧就是有关某些原理和原因的知识。”(重点为引者所加) 在中国古代也有对智慧的解释,如孟子《公孙丑》:“虽有智慧,不如乘势”。荀于《正论》:“天子者……道德纯备,智惠(慧)甚明。”墨子《尚贤》:“若使之治国家,则此使不智慧者治国家也。”大都同义反复,说明智慧是聪明的别解。鲜有详尽地解答智慧  相似文献   

8.
文题设计俗话说:狭路相逢勇者胜,勇者相逢智者胜!是的,知识之花是缤纷的,而智慧之花更是璀璨夺目。当然,要让智慧绽放异彩,必须有知识的沃土,还必须用道德的泉水来辛勤浇灌。小物品蕴含着智慧,小故事浓缩着智慧,小人物也能够奉送智慧。滴水可以藏海,人人都可以成为智者、哲人。请以“智慧”为话题作文,文意自定,文体自选,文题自拟,不少于800字。思路点拨先给“智慧”一个思想定位:小事蕴藏着智慧,智慧在不倦的创造中,小人物的身上体现着智慧。战胜困难依赖智慧,知识是智慧的源头,智慧来源于交流与沟通。智慧之花,绽放在和谐的集体中;用坚持…  相似文献   

9.
金克木先生是一位智者型的学者,他具有一种超越知识的学术智慧。本文从三个方面对他的学术智慧略作探讨:一、求知的智慧。他勤于读书,善于自学,注重门径,讲究方法,追求知识的新鲜、精粹、深刻、通透、扎实和应用,注意探究人类思维的异同,体现了一种追求博通的求知艺术,达到了很高的求知境界。二、治学的智慧。他打破了人为的学科门类的界限、古今中外的时空界限和有文无文的载体形式界限,达到了会通的治学境界。三、表达的智慧。他基于自己的学术追求,创造了一种“通俗”的学术语言,既通俗易懂,又高雅不俗,既通连群学,又出入自如,具有某种学术“元语言”的性质。显示了极高的表达智慧。最后,就金克木先生与钱钟书先生的学术异同作了简略的对比。  相似文献   

10.
“生存性智慧”与中国发展研究论纲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在全球化时代,我们需“重新发现中国”,而其中一个重大使命就是对中国人的“生存性智慧”进行理论阐释。当下“中国模式”研究存在着知识导向、制度导向、唯理主义预设等缺陷。以“生存性智慧”与“未意图后果”为关键词对“中国模式”进行“实践导向”的解释,有可能成为深入探究“中国模式”的一个较为可行的路径。如果我们以“生存性智慧”来把握中国经济发展的历史进程,那么晚近30多年来的中国经济发展大体上可以被视为这样一个过程:“生存性智慧”在关于意识形态的“真假结构”的庇护下、以经济交往中的“熟人交易”和政治交往中的“策略行动”为基本形态、以不同层次“生存共同体”的“共同利益”或“共同善”为依据、以经济发展的后果为最高“责任伦理”判准而逐渐形成的一个“未意图扩展”的历史进程。  相似文献   

11.
人类的智慧丰富多样,但总的可以归纳为三大类:技术智慧、艺术智慧和人术智慧。技术智慧是人类为更好地适应环境而制造工具进行物质生产的知识和能力;艺术智慧是人类用假想和虚拟的手法对现实世界的演绎和超越;人术智慧是影响人群、把握人生、征服人心的一种智慧。三种智慧没有高低优劣之分,而且互渗互补。如果以一种智慧为主,兼具其他两种智慧,就能成就更为亮丽的人生。  相似文献   

12.
《老子》通行本第十九章“弃智”,帛书本作“弃知”,楚简甲本作“弃鞭(偏)”。帛书本、通行本第十八章支持“弃知”、“弃智”的文本系晚于楚简本的后人所增,通行本第三章、第六十五章支持“弃智”的文本系晚于帛书本的后人所为,并非老子原有思想;帛书本、通行本第二十七章、第三十三章、第五十三章及帛书本第十章有否定“弃智”、“弃知”的文本。所以可以认定:“弃知”、“弃智”并非老子思想,系晚于楚简本的后人所为。  相似文献   

13.
金岳霖对知识论的态度与元学的态度、名言之域与非名言之域的区分,把知识与智慧割裂开来,为了避免金岳霖在理论上的弊端,冯契提出了以"转识成智"为核心的智慧学说。他通过理性的直觉、辩证的综合与德性的自证,从理论上实现了由知识到智慧的超越。但由于其立足于实证主义的立场,从经验角度来处理知识与智慧的关系,从而也导致了诸多理论上的弊端,使其由知识到智慧的超越缺乏必然性与普遍性的理论保证,未能真正打通由知识通往智慧的道路。  相似文献   

14.
实践,是冯契转识成智学说中知识到智慧的桥梁。实践,在冯契的广义认识论中,既是人的主体能动性本身,又是人的主体能动性的确证。冯契理论中的智慧,是一种能在滚滚向前的认识过程中获得的性与天道的真理性认识,即智慧是可以认识的。整个认识过程就是主体在实践活动中对感性和理性、有限和无限、客观辩证法和主体能动性等矛盾环节的不断开展与解决。冯契的实践观有三层意蕴一实践是人类向着实践目的运动的过程;二实践主体的本体论意义;三实践客体的优先性。冯契的实践观既突破了现代知识论的狭隘领域,又吸纳、改造了马克思主义和非马克思主义的理论精髓,是独具个性的实践观。  相似文献   

15.
智慧有如下几个特性:第一,智慧是认识与实践的统一。第二,智慧是真理性认识与价值合理性选择的统一。第三,智慧是普遍性与特殊性的统一。第四、智慧是能力、品质和境界的统一。"道德智慧"的内涵或主要内容可以概括为如下四个方面:人生觉解、价值澄明、知世明伦、修身立命。道德智慧与人生智慧是有密切联系的,但二者也有其范围大小和性质殊异。哲学的本性是"爱智慧",而非仅仅是爱知识。哲学或中国哲学研究应该面向中国人的实践、生活、面向民众,重新回到"爱智慧"的道路上来。  相似文献   

16.
仁与知是孔子哲学中的重要概念 ,仁是主体的内在德性 ,知具有知识与智慧双重内涵 ,知识是通过对象化的方式所获得的对经验世界的认知 ,智慧是一种应对与理解社会人生的能力。孔子处理仁与知关系问题的方式是仁知合一、以仁统知。他通过“化越超为内在”的方式 ,实现了“下学而上达”的目的 ,打通知识通往德性的道路 ;又以仁纯亦不已的创生性 ,达到了内在德性的外化 ,从而把上下内外打成一片 ,实现了德性与知识的圆融  相似文献   

17.
冯契先生认为,由知识到智慧的飞跃中,感性直观是知识的起点,理智的方法把握的只是具体知识而止步于智慧之前,惟有理性直觉才能通达智慧之境。感性直观只是感官被动地接受,理智以逻辑推理的方式处理现成的观念而鲜有创新,惟有理性直觉才能达到形上智慧,其在达到形上智慧中的可能性和有效性得以凸显。  相似文献   

18.
组织内知识共享的风险分析及控制策略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知识管理就是通过知识共享,运用集体的智慧提高组织的应变能力和创新能力,而知识共享是知识管理的核心。由于组织内外部环境的日益复杂及知识的独特属性,使得组织内知识共享过程受到由此引起的各种不确定因素的影响,从而阻碍了知识共享的有效开展,给组织的知识共享带来了风险。在阐述了知识共享的含义与作用的基础上,详细分析了影响组织内知识共享成败的四个方面风险,即组织结构风险、组织文化风险、关键人员风险和知识技术风险,并针对这些风险给出了较为具体的风险控制策略。  相似文献   

19.
转识成智既是教师教之事,也是大学生学之为,况且教师教的转识成智,最终要体现为大学生学的转识成智。而从大学生学的角度来看,转识成智则需要着重把握如下环节:培育问题意识,开启智慧之门;有主见地自学,在学习中获得智慧;直面不确定性,在行动中生成智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