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网络主体的道德意识培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网络在给人类思维方式、价值观念、伦理精神带来创新和变化的同时,也产生了许多负效应。为了保证网络社会的健康运行,网络道德建设已成为无法回避的重要课题。在网络道德建设中,我们必须注重培养网络主体的道德意识。  相似文献   

2.
网络社会的发展、网络环境的净化以及网络秩序的规范,亟需提高网络主体的道德自律意识,和谐网络的构建呼唤网络主体的道德自律。网络主体要在遵循无害原则、尊重原则、适度原则以及诚信原则的基础上,把握道德自律的内容,建立牢固的精神屏障,做到文明办网、文明上网,对网络资源取之有道、用之有度,使网络真正成为宣传科学发展观、展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风采的重要载体,以虚拟网络世界的和谐来促进整个社会走向和谐。  相似文献   

3.
于万红 《北方论丛》2002,(4):122-124
网络信息不对称的存在,给网络社会带来了不容忽视的道德问题.只有积极采取措施,完善网络信息环境,提高信息公布的真实度,削弱信息不对称,才能减少道德问题发生的风险,推动网络社会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媒介素养与网络信息素养等相关概念的解析,得出大学生的媒介素养主要表现为对媒体的批判态度、媒体效能的认识、自我效能感和在线访问网络信息的次数,通过利用SPSS统计软件对问卷调查收集相关数据进行分析,分别分析对媒体的批判态度、媒体效能的认识、自我效能感和在线访问网络信息的次数与网络信息素养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大学生对媒体的批判态度、媒体效能的认识、自我效能感和在线访问网络信息的次数均对网络信息素养的提高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5.
论网络道德建设与个体道德自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网络道德是伴随网络技术的广泛应用而出现的新型道德体系,由于网络的特殊性,使得道德他律的作用大大降低,因此网络道德建设重在个体道德自律.道德自律主要包含两个方面的内容,即在道德意识层面树立主体意识、责任意识和规范意识;在道德实践层面不断进行自我约束、自我保护和自我完善.道德自律可以弥补社会他律在解决网络道德上的不足,可以引导网络主体进入"慎独"境界,可以促进网络精神文明建设.加强网络道德建设,应建立网络主体道德自律机制,进行网络空间的道德调控.同时加强网络主体道德修养,培养网络主体道德自律精神.  相似文献   

6.
从网络道德缺失谈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克平 《理论界》2007,(12):192-194
随着网络的日益普及,网络的负面影响——网络道德缺失问题在大学生群体中也日渐凸现,全社会应给予广泛关注。加强大学生网络道德教育的有效方式是采取适用于网络时代的媒介素养教育。通过各种有效途径实施媒介素养教育,引导大学生在信息社会“学会生存”。  相似文献   

7.
为使人们的网络行为得到规范 ,使网络社会得以有序运行 ,应在增强网络法制体系、提高技术监控能力、加强网络道德教育、强化主流文化建设等方面特别予以着力  相似文献   

8.
网络为人们提供了广阔的生产、生活与活动空间,网络用户既是网络道德规范的制定者,又是网络道德规范的实践者,是网络道德主体。在网络社会,人们的网络行为在道德上会有怎样的意义,产生怎样的近期和长远的道德后果,需要有全面、长远的考虑,需要不断提高道德思考和实践的能力。作为网络道德主体,有义务保护网络的正常运行,维护安定和谐的网络社会秩序。  相似文献   

9.
从网络主体实践发展看网络道德建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国防 《理论界》2003,(6):57-58
网络技术的发展从根本上改变了人类的实践基础,扩大了人类实践的范围,倍增了人类实践的能力,改变了人类交往实践方式。网络实践活动发生在赛博空间中,因而其具有虚拟性、高度自由性、高度风险性特征;网络实践活动创造了人们对网络道德的需要,也即自由的网络实践活动必须受到网络道德的制约和调节。  相似文献   

10.
网络是新生的事物,就像中学生是中国的新生事物一样,二者迅速结合,产生了许多意想不到的问题,诸如,玩游戏成瘾、聊天、网恋、上黄色网站等,这些都需要班主任、家长、社会认真面对,正确分析、科学引导,增强学生的辨别能力,提升学生的文化品位,重建中学生网络生活的道德伦理。  相似文献   

11.
商业社会中 ,人们通过社会与他人的帮助和服务而生存 ,这种相互帮助大部分通过契约交换关系和商品买卖获得。消费市场的主体主要由消费者和销售商组成 ,其在市场中实现自我需要的同时 ,也体现了道德人格的实现。道德价值的不可否认的存在 ,消费市场主体的道德基础及道德契约也必然存在  相似文献   

12.
网络信息的飞速发展对社会特别是对人们的思想、生活等各方面都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要使网络信息快速健康地发展,就必须加强网络道德建设,使之不断规范化和法律化。  相似文献   

13.
计算机信息网络的发展和普及,引发出一系列网络道德问题,文章分析了网络道德问题产生的原因,并提出解决这些问题的建议。  相似文献   

14.
网络传播的超地域性加剧了道德冲突;虚拟性加剧了道德情感冷漠;网络利用的不平等性对传统文化构成了威胁;网络隐私权受到挑战;网络知识产权受到侵犯。因之,网络道德建设应遵循自律与他律的统一,现代与传统的统一,国际化与民族化的统一,技术性与人文性的统一,与网络同步发展。  相似文献   

15.
信息素养教育研究进展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基于对国内外信息素养(InformationLiterature)研究及相关教育活动发展的回顾,探讨了在当代信息环境下开展信息素养教育对中国的现实意义。结合信息素养教育的内涵及我国相关教育发展现状和所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指出加强信息素养理论研究,加强信息素养评价标准和实证分析的研究,提升我国信息素养教育水平是必然趋势。  相似文献   

16.
随着社会的发展,网络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网络的飞速发展,方便了我们的生活,但也带来了新的问题。其原因在于网络的特点决定了现实道德的无奈,建立在现实中的制度和规章在虚拟的网络世界中形同虚设。因此,应重视网德教育,完善网络道德规范,加强网络法律问题研究,完善网络法规制度。  相似文献   

17.
人是推动绿色发展的主体,主体的道德自觉对于主动践行绿色发展理念、有效推动绿色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主体的道德自觉首先是持有正确看待自然世界的世界观,即正确地、公平正义地看待人与自然的关系,公平正义地对待人与自然万物,保证人与自然各得其所应得;其次是确立尊重自然的道德态度,让自然万物按照自己的存在方式竞自由地去存在,人类轻易不要改变它们自身存在的目的;最后是成就看护自然的美德,将照顾、照料自然万物存在、维护自然界生态平衡的利他主义精神贯彻到自然世界之中。世界观、道德态度和美德共同指向改造自然界的实践活动,保证改造自然界的实践活动能够推动绿色发展。  相似文献   

18.
法律素养是法律素质和道德修养的初步结合。法律情感的培育应以道德情感为切入点;法律理念的培育应以道德精神为人本基础;法律信仰的培育应以道德信仰为价值底蕴;法律修养的培育应以道德内省为重要驱动力;法律能力的培养应以道德文明为认知前提。  相似文献   

19.
论述“自由自觉”的人是道德主体真正承担者的客观性和必然性,论证当前社会道德失范行为的根源在于人将道德主体的地位让渡给“抽象形式”的异己力量,并指出实现道德主体本质复归的现实路径。  相似文献   

20.
主体道德自律具有主观性、自觉性和稳定性三大特点,它是责任教育的重要导向.主体道德自律式责任教育就是要培养责任主体负责任的意愿、能力和习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