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 毫秒
1.
培养针对基层的实践型、应用型法学专业人才是各独立学院法学专业人才培养的主要目标。但是由于长期缺乏对实践教学的重视,导致法学专业毕业生在就业时遭遇诸多困境。为了提升法学专业实践教学效果,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我们应当在科学制定法学教育人才培养目标的基础之上,努力完善“两元分层多形式”的实践教学体系,树立全程实践教学观念,通过充实师资、增强投入等多种途径切实提高实践教学质量,培养合格的适应社会需求的应用型法学专业人才。  相似文献   

2.
建筑类院校法学专业开设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除了教授学生正常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专业知识之外,还要兼顾建筑类院校法学专业本身特点。而案例教学能较快适应这些特点,并通过案例教学的具体实施,使学生在对个案的研究中更加关注具体问题,更加关注部门行政法的特殊问题,使理论学习趣味的逐步转移。  相似文献   

3.
农业院校法学专业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改革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才培养目标决定着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的设置。根据农业院校法学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定位——培养具有实践能力的服务新农村建设的法律人才,农业院校法学专业应当进行模块化教学、分流式培养。在注重法学基础理论教学的同时,应想方设法不断创新法学实践教学活动,尽快建成特色法学专业。  相似文献   

4.
李正华 《中南论坛》2009,4(1):27-29,32
独立学院的法学专业在培养全日制本科学生与母体学校及高职高专法学专业培养不同。只有定位在实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基础上,从实际出发,通过统一规划、规范要求和突出实用性,编写适合于独立学院法学教育使用的教材,并制定针对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的教学计划及教学方法,独立学院法学本科教育工作才能从“上下夹击”中走出来。  相似文献   

5.
行政法研究的路径至少有两种:法学与公共管理.由于行政法原本属于法学学科,而且我国由法学专家主导的行政法学教材出版较早,相对也比较成熟,因此,长期以来法学视阈一直主导着行政法研究.近年来,一些公共管理教学及研究工作者开始尝试从公共管理学的角度建构行政法学体系,由苏祖勤教授主编的<行政法概论>(武汉大学出版社2008年8月出版,以下简称<概论>)就是这一探索的新成果.  相似文献   

6.
《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2014—2020年)》将“建立职业教育质量保障体系”作为体系建设的重点任务之一,而实践教学则成为完成此任务之必要手段。独立学院法学专业目前正面临专业发展的严峻形势,应改革创新实践教学手段,提高实践教学效率,丰富法学专业内涵,促进法学学科可持续发展。本文将目标管理方法作为一种创新改革形式引入法学实践教学以期提高实践教学效率,提升实践教学质量,更好实现独立学院人才培养目标,早日建成国家职业教育体系。  相似文献   

7.
论述了对当前我国高等院校法学本科教学手段的创新,构建“内外双修”知行并进的实践性教学体系,加强实践性教学,切实培养法学专业学生的应有能力。同时对学校、具体教学单位、专业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目的是培养出高质量的、应用能力强的法学专业人才。  相似文献   

8.
法学专业双语教学课程设置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涉外复合型法律人才缺乏的现状导致了中国法学专业培养方式的重大变革,这也是法学专业进行双语教学的现实动因,法学专业双语教学应达到两个层次的目标,即远期目标和近期目标,高校阶段应以近期目标为主。法学专业双语教学课程体系的构建应该考虑学生这一对象前提。在目前的条件下,应该分为双语教学班和单语教学班。在课程体系的构建上,应在区分专业英语教学和专业课双语教学的基础上进行。专业课双语教学的体系分四个层次,专业英语作为基础,双语教学课程分为基础性课程和提高性课程,还有选择性课程,在系统梳理的基础上,通过表格的形式予以展现。  相似文献   

9.
行政柔性执法并不是空穴来风,而有其坚实的理论依据,具体来说,以人为本的理念、法律的正当性理论、行政法中的“可接受性”理论、行政法中的“平衡理论”以及公共管理中的协调理论是推行行政柔性执法的理论支撑,论文主要论述了柔性执法的理论基础,为指导柔性执法具体实践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0.
正确认识案例教学的内涵,努力发掘案例教学的深层次目标,并通过选择高质量的公共管理案例及完善案例教学技巧等措施,更好地发挥案例教学在培养公共管理创新型人才上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本文界定"政府行政改革"、"国家行政改革"等政府制度创新问题,阐述了重新确立典则规范对现阶段中国政府制度创新的决定性意义,指出公共行政典则规范更新替代与公共行政目的、国家政治议程、政府职能、政府公共权力、政府能力等因素直接相关,而提供制度保障、依法行政、民主行政和有效性,构成了世纪之交中国政府主要的新公共行政典则规范.  相似文献   

12.
行政法律制度变迁与新公共行政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新公共行政对行政法律制度的影响主要体现在 :对行政组织制度的影响 ,表现为继续推行传统的行政组织制度化和法制化的同时 ,注重培养非政府公共管理部门 ,即“第三组织” ;行政行为制度应当回应以相对人为中心的新公共行政理念 ,注重相对人的参与与民主化 ,注重非强制行政行为的运用 ;行政程序制度的崛起是新公共行政理论对行政法律制度影响的又一具体体现 ;行政法制监督和行政救济制度的加强 ,监督对象和行政诉讼受案范围的扩大是新公共行政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13.
私经济行政理论是契约行政的理论基础。私经济行政,又称为国库行政,是指国家立于私人的地位,适用私法规定所为的行为。私经济行政行为一般可分为下列三种:以私法方式辅助行政的行为;行政营利行为;以私法方式达到行政任务的行为。从私经济行政理论可以看出,"行政契约"的判断标准并不成立,"行政契约"是一个伪命题,产生这样的误区,可以说是由于把行政法理解为管理法而缺乏对其"公共服务法"特征认识的反映。  相似文献   

14.
从公共人事服务事业民营化与依法行政、公共人事服务事业民营化与行政行为以及对其监督规制等不同的角度进行分析,试图将公共人事服务事业民营化问题纳入行政法学的视野中进行考察,指出:民营化需要接受现代行政法中依法行政原则的约束;通过规范正当行政行为保障民营化的顺利推行;政府对民营化进行监督、规制避免民营化陷入误区。  相似文献   

15.
在行政法学视野下,我国公租房制度体现为一系列贯穿权力逻辑的公共政策实施脉络.以此为参照系,通过认知客观环境、明确价值取向、选择具体供给模式的行动体系分析,可以发现,基于普遍福利的公租房供给区别于特殊福利的行政给付,创造城市发展的流动居住空间以满足公民的发展需求才是其真正致力于实现的,因此公租房制度要避免在准入与退出机制中陷入福利误区.而最终,行政法治逻辑中的公租房制度的正当性体系需要有效性、可接受性、形式法治等因素的共同支撑.  相似文献   

16.
杨解君教授的《中国行政法的变革之道——契约理念的确立及其展开》一书,解释和回应了契约手段嵌入公法领域所引发的实践和理论问题。针对传统行政权傲慢、低效与腐化的病症,该书作者开出的药方是权力与契约的融通之道。"契约理念"演绎出来的平等、自由意志、诚信、义务与责任、和解等行政法新理念,对现代国家的合作行政和公私法融合现象均具有相当的解释力,这势必为行政法学研究提供崭新的议题,也是催生新行政法的思想源泉。  相似文献   

17.
行政行为的追求目标在不同的社会发展阶段有不同的体现,在我国当前的社会背景下,由于市场经济发展和加入WTO的需要,公法与私法的融合,行政法上"平衡论"的推波助澜,公共行政改革的进行,行政行为的价值追求逐渐转向了服务大众这一总体目标。文章分析了行政行为服务理念的发生、发展过程以及在我国现实存在的客观必然性,试图为政府行为指明努力的方向。  相似文献   

18.
王小红 《南都学坛》2006,26(4):90-93
公法上的婚姻自由权是人格尊严的重要方面,具有主观法和客观法双重属性。国家既应当保障婚姻自由权充分行使,也应当对婚姻自由权进行必要的限制。在司法实践中,人民法院对婚姻自由权是否属于行政诉讼法规定的“人身权”普遍缺乏论证。应当通过宪法解释,将有关婚姻自由权的行政争议纳入行政诉讼受案范围。对婚姻自由权的国家赔偿范围不仅应当包括物质损害,而且应当包括精神损害。  相似文献   

19.
随着公共行政的演进,服务行政呈现出以"权力"为中心的恩赐形态到以"满足公共需求"为中心的服务模式直至以"官民共治"为核心的合作模式之发展脉络。服务行政是对秩序行政的发展,而以"官民共治"为核心的合作理念则是现代公共行政的本质昭示。公共行政发展与行政法理念革新一直存在互动关系,行政法合作理念的确立,应在行政观念、行政主体、行为方式、行政救济等领域得到具体体现。  相似文献   

20.
全国各地成立的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指挥机构在疫情信息公开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然而该议事协调机构并非我国法定的政府信息公开义务主体,原因在于我国行政主体理论的缺陷导致政府信息公开义务主体制度存在诸多现实困境。对此,基于我国经济社会政治现实和政府信息公开义务主体接受性考虑,应在与行政主体理论分离基础上,从功能标准考虑,以是否依法享有、行使公共行政管理职权作为我国政府信息公开义务主体制度重构逻辑,它具有不再脱离行政组织机构设置实际、不再过分注重行政法上的独立人格、不再局限于国家行政职权、不再局限行政主体和行政诉讼被告资格相合一等优势。在进行具体重构时,可从以公共行政管理职权“名”“实”相统一确立政府信息公开义务主体的“质”、以公共行政管理职权合法性明确政府信息公开义务主体的“量”、以最先受理原则应对政府信息公开义务主体受理权冲突等方面努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