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近代以来,在人类对待自然的态度上,绝对人类中心主义一直占据主导地位,人类被看作是判断万物的尺度,是一切事物的评判者,结果导致了蔑视自然、虐待自然思想的抬头,把自然界当作取之不尽并可肆意挥霍的材料库和硕大无比的垃圾桶,巧取豪夺,竭泽而渔的大规模征服自然的做法,终于导致了自然大规模的报复,环境污染、生态失调、能源短缺、城市臃肿、交通紊乱、人口膨胀和粮食不足等一系列问题,日益严重地困扰着人类。  相似文献   

2.
现代人类中心主义对自然中心主义的诘难表明其尚不能摆脱旧人类中心主义的思想藩篱,其对自然中心主义之“自然主体性”、“内在价值”之质疑是因为它仍从人的本位出发来定义“主体”、“价值”,且往往陷入循环论证;其对“自然中心主义” 伦理观“妨碍”人类实践的非难是因其仍不能超越急功近利;而自然中心主义以其对“主体”、“价值”的重新定义,使人类对自己与自然的关系有了深层的反省和认识,并极大地拓展了人类的伦理思辨空间。  相似文献   

3.
文化与个性     
文化的N个样式 梁漱溟先生在《中国文化要叉》一书中曾说,中西文化从一开始就是两股道上跑的车,一开始价值取向就不一样,怎么走也走不到一块。他认为,中国社会形态是一个非常独特的形态,在秦始皇以后的两千多年时间里,长期处于一种“盘旋往复”的状态。这种社会形态用西方历史的概念,根本无法解释。而西方文化里有一个核心概念,一般叫“人文主义”、“人本主义”。这种“唯人主义”是西方文化特有的。在人类中心主义意义上,西方人豪迈地说“人是万物的尺度”,是“自然的主人和占有者”。中国人说“天人合一”,讲社会协调的“人和”。西方人讲“天赋人权”,主张从个人出发,申张个人的价值和权利。  相似文献   

4.
一、人的审美尺度人们在使用设计产品的同时,总是自觉或不自觉地运用一定的标准或尺度去有效地评判对象,进行艺术审美,这就是所谓的“审美尺度”。人的审美尺度大体上可区分为两个方面,一是自然尺度,二是人文尺度。1.自然尺度人体的自然尺度通常是指人体所占的三维空间,包括人体高度厂宽度,胸廓前后径及各部分肢体的面积和组织结构等人体生理尺度。它包括静态和动态两种生理形态特征以及这两种状态下产生的惯性,重心,速度等变化规律所体现出的体力与耐力程度。人体的自然生理尺度决定了人类感知外部事物的角度,范围及方式,也决定了与之相一…  相似文献   

5.
房地产商作为实力雄厚的大企业,理应在经济活动中比老百姓承担更多的道德义务和社会责任,然而,现实却恰恰相反,有些人积极保护房地产商的“企业自主权”,却把道德义务让老百姓扛,实在不厚道  相似文献   

6.
走向和谐:企业的生态化生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古代先哲荀子在《荀子·天论》中提出: “万物各得其和而生,各得其养以成。”他将“和”看作是自然万物生成和发展的生态学机制。《礼记》则将体现天地差异性和多样性的协同统一的“和”与“序”同体现伦理关系的“乐”与“礼”联系起来, “乐者,天地之和也。礼者, 天地之序也。和,故百物归化。序,故群物皆别。”由此可见,在儒家哲学中,由“和”衍生的生态伦理观是,认识到具有差异性和多样性关系的自然万物的和谐与统一, 承认各种不同的自然事物生存和发展的独特的生态权利, 要求人们对统一中的自然事物维持一种生态公正性。  相似文献   

7.
黄倩 《经营与管理》2023,(5):103-110
以现有研究成果为基础,对道德领导、无道德领导和不道德领导的概念内涵、形成的前因后果,以及相关的理论研究视角进行梳理分析比较。指出,理论界应以道德维度领导力的前因剖析、不同道德领导力影响结果的对比验证、产生道德领导力“双刃剑”效应的中介机制和边界条件等为研究方向,并立足国情整合和拓展不同理论研究话题;实践界应重视管理者道德领导力开发、关注无道德和不道德领导的负面影响,以及通过政策制度和培训教育引导管理者在追求经济利益的同时不忘承担社会责任和道德义务。  相似文献   

8.
“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理论核心。“以人为本”思想可以追溯到古希腊时期,智者派代表人物普罗泰戈拉提出“人是万物的尺度”,把哲学研究的对象由自然转向了人。在现代组织的质量管理体系运行中,成功的企业,“以人为本”的思想渗透在了质量管理的整个管理链条之中,一切的品牌价值、产品、服务、过程质量控制、管理都是围绕着人展开。正确解读以人为本思想并以此开展人力资源管理,发挥人在质量管理体系中的主观能动作用是确保质量管理体系有效运行的关键。  相似文献   

9.
道德赏罚是社会组织根据一定的道德价值标准,对其成员履行道德义务的不同表现所施行的社会性报偿。在领导干部道德建设中,道德赏罚是领导干部道德规范发挥作用的重要保障,是领导干部道德选择趋于理性的硬性约束,是领导干部个人品德发生、发展的强劲动力。我们在设计和实施道德赏罚时,必须让德行与明智紧密相连、德行与利益保持一致、私利与公益达于统一,坚持人道原则、公正原则、教化原则和得当原则。  相似文献   

10.
沈伟民 《经理人》2010,(10):120-124
在人类社会普遍繁荣的同时,我们身处其中的“人态环境”并未得到同等程度的改善。失业问题、两极分化、道德失衡、精神危机等问题,正困扰着当下的社会。  相似文献   

11.
自然环境的日益恶化唤起了人们对自然的和人的关系的关注。休斯自幼热爱家乡的美丽风光,却又目睹了工业革命给它带来的破坏。成年后,他对人和自然的关系更加关注。通过亲身经历,广泛阅读和深入思考,他渐渐形成了自己的自然观,并凸显其诗作中。在诗中,他瓦解了人类中心主义,控诉了人类对大自然的种种罪行,并倡导建立其一种全新的人和自然和谐发展相互融合的关系。在后现代语境下,他的这种关系不是从一个中心论走向另一个中心论,也不是浪漫主义精神的简单再现。他所构建的人和自然的关系是相互参悟,相互渗透,是多中心的,有着开放式的结构。  相似文献   

12.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党员领导干部自然也不例外。由于具有特殊的身份和地位,领导干部光有普通人的爱美之心显然还不够,他们还应该比普通人更“爱美”。爱美,首先就要搞明白美的内涵和层次。美丽的容颜和优雅的神态气质是身体之美,华美的服饰与住所、漂亮的交通工具是人类的物质文明成果之美,崇高的思想境界和道德情操是人类精神文明之美。“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虽久不废,此之谓不朽。”显然,我国古代的圣贤们把道德文明列为最高之美,名垂青史光照汉青也是他们的最高追求。党员领导干部作为唯物主义者,应该有着远大的事业追求,对古人崇尚的道德之美,也需要充分地吸收借鉴。  相似文献   

13.
十六大以来,党中央确定要大力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当前,我们应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着力加强环境保护,以保护环境优化经济社会发展方式,以环境友好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回顾历史,古人在促进人类与自然万物和睦相处方面曾做了很多有益尝试。泛览汉魏以前重要典籍,常常为先民热爱自然、热爱万物的真诚执著而感动,其中,尤以在选用干部、评价政绩时,将善于促进人类与自然万物和睦相处作为一条重要标准,让人感慨良多。  相似文献   

14.
张拓 《经营管理者》2009,(24):95-95
自然的内在价值被许多的学者视为环境伦理学的一个重要的理论基础,因此"自然是否存在其内在价值"便成了人类中心主义与非人类中心主义两种环境伦理学派所争论的焦点。非人类中心主义者总是想通过赋予自然以主体性来证明自然的内在价值。然而,这恰恰是非人类中心主义所存在的症结,将自己陷入了矛盾的困境。  相似文献   

15.
张洁 《决策与信息》2013,(11):111-111
江泽民同志2001年初在全国宣传部长会议上明确提出:“要坚持不懈的加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以德治国。”公务员作为国家公共职权的行使者,是公共行政的主体,对国家公务的执行起着重要的作用,但是在公务员的具体行政实践过程中却涌现了大量的道德失范现象。而责任政府要求政府必须积极地履行其社会义务和职责,必须承担政治责任、行政责任、法律责任和道德责任。本文主要从我国公务员道德现状出发,简要分析了当今我国公务员道德方面的缺失,并对此进行深入思考,提出了一些提高公务员道德水平切买可行的建议。  相似文献   

16.
“严以修身、严以用权、严以律己,谋事要实、创业要实、做人要实。”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三严三实”要求,从党性修养、道德情操、从政之要、为人准则等方面,对领导干部为官、干事、做人等方面提出了严格要求,是推进作风建设的新标尺。“严以修身”是根本,党员干部只有修炼出“金刚不坏之身”,才能真正抵御各种诱惑的考验;“严以用权”是关键,领导干部只有树立正确的权力观,才能深刻理解“权为民所赋”、真正做到“权为民所用”;“严以律己”是基础,领导干部只有事事以身作则、时时约束自我,才能真正实现正己率人、凝聚力量。  相似文献   

17.
薛长有 《科学咨询》2008,(21):14-14
土地是人类得以生存与发展的物质载体,是"一切生产和一切存在的源泉."然而,作为一种资源,土地具有稀缺性.所谓稀缺性,是指土地因其位置的固定性、面积的有限性而不可再生,不能为人类无限度利用的一种自然属性.  相似文献   

18.
张标 《管理科学文摘》2009,(16):110-110
道德是发展先进文化,构成人类文明,特别是精神文明的重要内容。通常讲的道德是指人们行为应遵循的原则和标准。道德的定义可以概括为:道德是一定社会、一定阶级向人们提出的处理个人与个人、个人与社会之间各种关系的一种特殊的行为规范。道德是以善恶为标准,调节人们之间和个人与社会之间关系的行为规范。道德总是扬善抑恶的。它是依据社会舆论、传统文化和生活习惯来判断一个人的品质,主要依靠人们自觉的内心观念来维持。而网民道德,是网民以“慎独”为特征的自律性道德。“慎独”意味着网民独处时,在没有任何外在的监督和控制下,也能遵从道德规范,恪守道德准则。Internet时代的来临,现在越来越快的连接速率让网民真正的生活、工作在一个宽带的时代。特别是网络发展过程中形成的与时代共鸣或相悖的伦理道德观念。人类正面临着一些新的伦理道德问题。  相似文献   

19.
陈震 《领导文萃》2009,(14):142-145
人是衡量社会进步的尺度—如果不算唯一尺度的话。任何形态的社会,其主要的产品是人不是物。衡量一个社会的文明程度,不是看它生产出何种高科技产品,而应当首先看它培养和造就了什么样的人。正心诚意,格物致知,修齐治平,先是知识分子理想的道德人格范本,然后才成为理想的和谐社会“路线图”。  相似文献   

20.
二十世纪以来生态主义哲学贡献的意义在于:以生态整体自然观丰富和发徒了辩证唯物主义的自然观:在证明万物皆有其内在价值的基础上,解放了非人类自然物的主体权利,建立了生态平等主义价值观:在论证了人类道德关怀领域扩大的实质,是人类道德意识和道德自觉的不断升华的过程之基础上,建立了和谐统一的“大自我”生态伦理道德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