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 毫秒
1.
文艺欣赏是美学、文艺理论中的一个重要问题。 文艺欣赏,对开扩视野、丰富生活知识、理解复杂的社会现实;对树立共产主义世界观、培养高尚的思想品质、陶冶性情、绝洁心灵,乃至获得健康的美感享受等等,都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一歌德有句名言:“理论是灰色的,而生活之树常青”。这句话在一定程度上揭示了社会生活的真理。歌德以他丰富的生活阅历,说明理论工作总是随着时代的变迁和政治风云的变幻而带有明显的、甚至是强烈的政治倾向和要求。可是,作为社会生活特殊反映的文艺,它的生命力,却是要求真实地反映生活。辩证唯物主义者认为:存在决定意识。人类社会活动是客观存在,而作为社会形态特殊反映的文艺,它不能因政治的变化而变化,更不能为适应某一特定时期的政治任  相似文献   

3.
文艺欣赏中的轰动效应是一种最佳社会效应。某种社会审美趣味圈的酝酿成熟和与之相适应的优秀作品的诞生是轰动效应生成的重要条件。社会群体由浅入深的审美交流活动是轰动效应得以实现的重要组成部分。社会审美文化的多元化不可能使轰动效应从此消亡。  相似文献   

4.
一、排斥效应的产生文艺欣赏是一个接受的过程,是欣赏主体对于文艺作品的审美信息进行感知、体味、理解、玩赏,从而获得一种丰富的美感效应的复杂心理过程。然而,我们还须看到,在文艺接受的同时,又有排斥过程的参与。文艺的接受,从来都不是,也不可能是百分之百的接受。接受始终是和排斥相伴而生,同时进行的。所以我们研究文艺欣赏的接受规律,就不  相似文献   

5.
想象在文艺欣赏中的作用张少扬狄德罗在《关于戏剧艺术》一文中指出:“想象是人们追象的机能。”他又指出:“想象是一种特质。没有它,人既不能成为诗人,也不能成为哲学家、有思想的人、一个有理性的生物、一个真正的人。”确实,科学中新规律的发现,技术中新机器的发...  相似文献   

6.
<正>文艺作品,作为包含着作者审美情致的精神产品,不仅寄托着作者的思考、理想,而且表现出极强的感情色彩。同时,作品通过文艺欣赏起到一定的社会作用。——艺术由人创造,艺术影响人,这两者是有机统一的。没有读者参与欣赏的作品,严格说来,并不能被称为艺术作品。因为离开了欣赏,作品中的审美内涵不能得以显现,因而作品中观念的、情感的内容也就失去了对人、对社会发生作用、产生影响的可能,作品也就会失去其存在的意义。离开文艺欣赏,势必导致整个社会的文艺的枯萎。马克思说:“艺术对象创造出懂得艺术和能够欣赏美的大众——任何其他产品也都是这样。因此,生产不仅为主体生产  相似文献   

7.
从三个方面探讨张爱玲文学作品中的女性文学语言的韵味,从而揭示出她与同时代的其他女作家截然不同的文学追求;独创出非常自我的语言文体-“流言”体,笔下的人事物都带有浓烈的女性心理主观色彩;缤纷的意象设置是其文学作品的另一语言特色。  相似文献   

8.
从三个方面探讨张爱玲文学作品中的女性化文学语言韵味,从而揭示出她与同时代的其他女作家截然不同的文学追求:独创出非常自我的语言文体——“流言”体;笔下的人事物都带有浓烈的女性心理主观色彩;缤纷的意象设置是其文学作品的另一语言特色。  相似文献   

9.
文艺的情感宣泄作用是美学中的一个新课题,需要深入进行探讨,才能把这一现象逐步认识清楚。本文仅对文艺欣赏中情感宣泄的途径谈些粗浅看法。人们置身于多姿多彩的大千世界,经常受到外界的刺激而产生各种各样的情感。其中因遭受种种不遂而引起的情感称为否定性情感。否定性情感导致了人们身心的紊乱,我国最早的医书《内经》中说:“怒则气上,喜则气缓,悲则气消,恐则气下,……惊则气乱,思则气结。”情动于衷,必形之于外。因此,一旦产生了否定性情感,就必须寻找一种适当的方式让它发泄出去,使之和外界相交流,才能保持良好的心境,才能很好地适应环境的发展和变化。  相似文献   

10.
如同任何艺术创作的过程都是想象的过程一样,任何艺术欣赏的过程,也都是想象的过程。我们把前一种想象称之为创作想象,后一种想象叫作欣赏想象。没有欣赏想象,也就谈不到真正的艺术欣赏。因为艺术作品中的形象不同于生活中的形象。大家知道,生活中的形象是艺术形象的根源,前者是客观的、个别的,后者则是主观和客观的统一、一般和个别的  相似文献   

11.
文艺消费&#183;文艺欣赏&#183;文艺接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艺消费与文艺欣赏、文艺接受同中有异,异中有同.在各种形式的文艺消费中必然包含着文艺欣赏的成分.在商品文化语境中,文艺欣赏也必然在很大程度上成为一种商品消费.但文艺消费和文艺欣赏、文艺接受的内涵、外延不同,侧重点和关注点也不尽相同,所体现的艺术文化观念、文化形态和研究视角更大为不同.文艺消费的涵盖面要远远大于文艺接受、文艺欣赏,它显示了一种,也需要一种更为广延的视野和思考.  相似文献   

12.
由于青少年心理发展的特点,以及文艺作品所具备的“寓教于乐”、潜移默化的特殊功能,文艺欣赏活动对于青少年思想情感、道德行为的影响,较之于成人要强烈而复杂得多。大  相似文献   

13.
最近由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莎士比亚名剧创作欣赏丛书”(山东师大徐克勤编著)与读者见面了。该丛书在汗牛充栋的莎学专著之林中不失为一部有价值的作品,而其新颖之处,就正在于它的独辟蹊径。这套丛书凡6册,选择包括历史剧、喜剧与悲剧在内的10部莎剧杰作,逐一考察创作动因、成书过程和所依据或参考的史实、传说、资料、蓝本等等。通过比较、鉴别、考证等手段,着力于揭示它们在大师创作过程中的作用或相互关系,归纳莎翁写戏的规律,使剧情、人物、结构的来龙去脉清晰明了,使围绕剧本的种种疑难或逸闻彰明昭著;从而为人们深入理解乃至钻研莎剧开了方便之门。譬若喜剧《威尼斯商人》  相似文献   

14.
抗战文艺受区域的历史背景影响,山西抗战文艺表现出形成时间早,发展速度快;形式多样,内容广泛;指导思想明确,社会效果显著;地方特色显著,语言贴近实际等特点。  相似文献   

15.
人口文艺具有受人口生产的制约;以人的一生活动为题材的主体部分;以促进人口文明为主要使命等三大特点,以及历史悠久性、内容普遍性、形式多样性、受众广泛性、魅力永恒性等五种性质。人口文艺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受人民群众的欢迎,并且能够促进人类社会的文明进步。  相似文献   

16.
文艺意识形态对于现实生活与经济基础的实践反作用主要是在一种审美语境中实现的。与那些非审美的理性意识形态以及物质变革等外在性实践模式相比,文艺意识形态实践主要体现为一种内在性的实践模式。它主要通过转化为情感意志等内在心理因素并就在这个领域产生出相应的情感心理效果来实现其实践目的。具体来说,其内在性规定表现为:实践对象的情感心理化;实践目的的人本化;实践方式的体验化;实践效果的感性化。  相似文献   

17.
黄庭坚不是一位用散文进行文艺评论的作家,而他用诗歌为一些画作所作的评论,却从文艺作品本身的美感作用对作品客观地作出具有说服力的、生动形象的艺术评价,其评论本身给读者的就是一种艺术享受。  相似文献   

18.
19.
歌韵漫议     
“韵”古作“均”,指和谐的声音。蔡邕《琴赋》:“繁弦既抑,雅韵乃扬”。陆机《演连珠》:“赴曲之音洪细入韵。异音相从谓之和,同声相应谓之韵”。韵即韵味、气韵,韵就是好听和谐的声音。国外通称的“美声唱法”(Belcente),直译为“动听的歌唱”。美声歌唱学派,于十七世纪在佛罗伦萨形成。并在该世纪内传至意大利、威尼斯、罗马、那不勒斯等主要音乐中心,随后又传至米兰。歌唱艺术的发展,是由复调音乐转为单声部旋律的变化而促成的。在复调作品中、旋律是由几个不同的声部唱出,形成一  相似文献   

20.
启发式漫议     
启发式教学在我国由来已久。两千多年前的孔子提出“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即学生求知未到“心求通而未得”(愤)、“口欲言而未能”(悱)时,教师不要急于开导,应创造条件使其达到“愤”、“悱”程度,相机引导;他还提出“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指出了学习与思维的关系。后来《学证》指出:“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要求教师对学生要认真引导,而不能强迫、代替。由于我国过去的教育制度及其培养目标等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