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刘半农开拓了启蒙视域外的民间视角,真实再现了原生态的乡土社会,他积极汲取民间资源的活力,为白话诗歌的发展做出了不小的贡献。以《扬鞭集》部分诗歌和《瓦釜集》为例来分析其笔下呈现的多元民间世界,并发现其诗歌中本土文化经验对现代文学的想象空间和审美形态的启发价值。  相似文献   

2.
文章以刘半农为考察中心,结合当时国内外政治、文化、学术背景,中国的文学传统和歌谣的特点,对现代民间文艺学发端于歌谣的原因进行了探讨。认为,刘半农的成长环境、个性、人生经历和文学生涯等,共同塑造了他诗人的心态基础,养成了他偏爱歌谣、重视语言本身的审美特性和追求自然、率真、写实的审美风格。这对歌谣运动的发起有着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刘半农是五四时期新文学的倡导者。他翻译了许多外国的诗歌,也创作过许多优美的新诗。在创作新诗的过程中,他借鉴外国诗歌中的积极因素建构自己的新诗。可以说他的新诗在一定程度上都与他的译诗有一定的联系。借鉴译诗的主题就是这种联系的一个方面。然而翻译界对刘半农的诗歌翻译至今仍鲜有论及。本文探讨刘半年如何利用他译诗的主题建构自己的诗歌主题,以期唤起译界对刘半农诗歌翻译的关注。  相似文献   

4.
刘半农是国内最早翻译泰戈尔和屠格涅夫散文诗的译者之一。在翻译两位外国诗人诗作的过程中,刘半农接受了他们的影响,吸取他们的创作技法,在自己的散文诗创作中做了成功的借鉴。对比分析刘半农的散文诗翻译和创作,印证了刘半农在两个方面借鉴外国散文诗的创作技法:一是对屠格涅夫散文诗对话体的借鉴,二是对泰戈尔散文诗独白体的借鉴。刘半农的诗歌翻译、译诗借鉴与诗歌创作紧密结合在一起,互相影响。  相似文献   

5.
《叫我如何不想她》是诗人刘半农留下的一首传世之作,诗歌感物起兴,借景抒情,情景妙和交融,十分自然妥帖。时间的精致捕捉与表达极大地强化了诗情,显示了诗人高超的艺术才能。  相似文献   

6.
如果刘半农先生(1891—1934)活到今天,已是百岁老人了。但是,刘半农先生只享年43岁。在刘半农先生逝世后,当时的某些倒退了的资产阶级文人把他视为“复古的先贤”;“文化大革命”期间,他成了“半截子革命”的代表人物。八十年代初,仍有同志说刘半农后期“思想日趋反动,奔走于权贵之门,热衷于当学者名流”。因此,如何正确评价刘半农,恢复刘半农先生本来的历史面目,已成了现代文学研究工作者的一项迫切任务。我认为,要对刘半农作出恰如其份的、实事求是的评价,必须解决刘半农评价中的三个问题。一、刘半农为历史提供了哪些新东西? 马克思主义认为,对于一个历史人物,不是苛求他没有做过哪些事情,而是主要看他  相似文献   

7.
面对风起云涌的诗歌民刊,我们应该思考"民间出版"与"独立出版"现象,因为这或许更具有实质性意义,这也是为民刊寻找合法性的最后依据。杨克版《中国新诗年鉴》和民间出版人潘洗尘等个案透视出民间出版在传统的体制化出版与现代独立出版之间的文化境遇,同时也预示了真正意义的独立出版已经绽放萌芽。而汉语诗歌资料馆、不是出版基金(The Atypical)、黑哨诗歌出版计划、坏蛋出版计划等层出不穷的民间印行机构,则已经形成了崛起的"独立出版"现象。  相似文献   

8.
在近代中国文学转型的大背景下,刘半农早期的翻译诗歌存在着许多误读,他将抽象的意象具体化、本土化,转换思想内涵,体现出异中求同,在传统诗学与外国诗歌的对观中寻找新的诗歌范式和资源的倾向。早期的译诗经验也影响到他的诗歌创作和文学理论,让他走过了一条从创新白话韵文到发掘本土化民歌的道路。  相似文献   

9.
摘 要:驱蝗神是传统社会重要的民间俗信之一,清代山东重要的驱蝗神有刘猛将军、八蜡神、金姑娘娘、沂山庙神。东平王神等。雍正二年之后,儒家化、官方化的刘猛将军刘承忠说逐渐推向民间.民间信仰文化受官方正统文化影响发生变异,刘猛将军诸说有统一趋势及民间对驱蝗神区分模糊化,民间记忆被重新塑造。晚清以后,驱蝗神信仰衰落,中国以地方社会失序走上艰难的现代化历程。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从形式、理论、语言、艺术等几方面论述了刘半农对新诗艺术的历史性贡献,充分肯定了刘半农新诗创作的艺术成就,并联系当前的新诗创作实际,探讨了刘半农的诗对新诗艺术的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