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罗马尼亚《社会主义时代》半月刊今年第7期发表的这篇文章,针对着最近在法国出现的所谓"新哲学家"及其观点,进行了理论上的分析批判.这些所谓"新哲学家",其中不少人自诩为马克思主义的信徒,在1968年5月的法国学生运动期间以极左的面目出现;有些人不久前是对马克思主义进行教条主义解释的代表.但是现在,这些所谓"新哲学家",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进行根本不顾起码事实的恶毒攻击,甚至荒谬地认为,马克思主义思想理论导致了社会主义建设某一时期的错误.作者选取了其中三个代表人物的三本著作,作了认真的、深入的批判,指出"新哲学家"的思潮是资产阶级精神危机的一种反映.  相似文献   

2.
这篇书评评介的是以下十本书:1.让-玛丽·伯努瓦:《马克思已经死了》(巴黎,伽利马出版社,1970年),2.让-玛丽·伯努瓦:《一个独特的纲领》(巴黎,法国大学出版社,1978年),3.安德烈·格鲁克斯曼:《大思想家》(巴黎,格拉塞出版社,1977年),4.《女厨师和食人者》(巴黎,塞伊出版社,1975年),5.《法国的战略和革命——1968年5月》(巴黎,克里斯蒂昂·布尔热瓦出版社,1968年),6.居伊·拉德罗:《金色的猴子》(巴黎,法国水星出版祉,1973年),7.居伊·拉德罗和克里斯蒂昂·让贝合著:《天使》(巴黎,格拉塞出版社,1976年),8.让-保罗·多莱:《革命的欲望》(巴黎,格拉塞出版社,1972年),9.贝尔纳-昂利·列维:《人面兽心》(巴黎,格拉塞出版社,1977年),10.菲利普·奈莫:《结构的人》(巴黎,格拉塞出版社,1975年)。  相似文献   

3.
《求是学刊》2014,(4):16-25
"中国哲学史学史"是中国哲学史的"史",即中国哲学史学科的发展史。总体而言,"中国哲学史学史"经历了前史、创立、马克思主义化等几个阶段,出现了"以中释中"、"以西释中"、"以马释中"的不同书写模式。当下和未来的中国哲学史建构应当建立在对"中国哲学史学史"的反思基础上,展开对中国哲学史多维度、多样态的探索。  相似文献   

4.
哲学解释和科学解释同为人类的存在方式和关于世界的解释方式,但二者在解释对象、解释原则、解释方法和解释前提等方面却存在着重要的区别。哲学解释和科学解释的区别说明它们各自具有独特的价值;但也各自具有一定的缺憾。因而,它们不能相互取代,而只能相互弥补;二者的互补和携手合作或许是人类理解自然、进而理解人类自身的最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5.
如何使哲学工作取得新发展,这是我们每一个哲学工作者需要思考、探索和解决的问题。哲学研究,是一个包含多层次、多方面、多因素、多质的复杂系统。本文仅从一个角度——哲学、哲学史、科学史的统一研究谈一点个人看法。一、从列宁的教导谈起列宁曾经在《拉萨尔“爱非斯的晦涩哲人赫拉克利特的哲学”一书摘要》中指出:哲学史,因此:简略地说:就是整个认识的历史  相似文献   

6.
一继喧嚣一时的"新哲学家"之后,法国文坛上最近又出现了一批自称"新右派"的青年.这批人以《费加罗报》星期增刊《费加罗杂志》为主要阵地,著书立说,推波助澜,公开反对民主和社会平等,歪曲和阉割当代生物学和遗传工程学的科学成果,大肆宣扬"杰出人物统治  相似文献   

7.
新解释     
正热水还会致癌钥这是真的浴大家可能在吃火锅、麻辣烫、面汤等等东西的时候,有过上牙膛被烫掉一块皮的经验。这块皮就是覆盖在口腔表面的粘膜。不只是口腔,就连食道内也覆盖着这种柔软的粘膜。可这种粘膜为什么这么容易被烫掉呢?这是因为平常情况下,我们口腔和食道的粘膜温度都在36.5℃-37.2℃左右;食物最  相似文献   

8.
“一”和“两”是标志运动根源(或动因)的一对哲学范畴。运动的根源或动因是中国古代哲学家长期探讨的重要问题之一。“一”和“两”是在探索这一问题的过程中概括出来的一对哲学范畴。所谓“两”是指对待、对立之意;所谓“一”是指合一、统一之意。“一”与“两”的关系即是对立统一的关系。“一”与“两”的观念,在西周《易·爻辞》和《左传》已开其端。《易·泰卦》说:“无平不陂、无往不复”。平与陂、往与复,既相对立又相统一,二者是相互依存的,又是相  相似文献   

9.
“文化哲学”的哲学定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化哲学”的哲学定位邹广文将文化研究上升为一种哲学即文化哲学,有赖于确立其理论上的生长点。这种生长点的确立应该体现文化哲学在研究方法、观察视角乃至概念范畴的独特品格。诚然,文化哲学作为一种时代主题,它的最深厚动力来源于人的现实文化生活。但这不能替代...  相似文献   

10.
一“输入”与“输出”作为控制论的基本范畴,随着科学技术和控制论本身的发展,越来越具有哲学意义。维纳曾把控制论定义为“关于动物和机器中的控制和通讯的科学”。然而,当代科技迅猛发展,控制论也从“经典”过渡到“现代”,其研究对象扩展起来,不再仅仅是研究机器等物质系统中控制通讯问题;进而研究人类所构造的抽象系统诸如语言逻辑、军事、经济、医疗、哲学、社会心理学等;以及人类活动所必需  相似文献   

11.
刘康 《探求》2000,(2):23-24
一 1999年,党中央关于处理和解决“法轮功”问题的决定作出之后,得到了全国各地广大干部、党员和人民群众的坚决拥护,一场声势浩大的揭批李洪志及其“法轮功”非法组织的斗争迅速展开。随着斗争的深入,李洪志的丑恶面目已被揭穿,“法轮功”非法组织的政治本质及其祸国殃民的事实真相也已大白于天下。现在,人们对“法轮功”已是深恶痛绝,揭批“法轮功”的斗争已经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 但是,李洪志编造的“法轮大法”及其“法轮功”组织的非法活动,对人们思想的毒害以及所造成的社会政治影响,在短期内是难以消除的。在政治思想…  相似文献   

12.
尼采的哲学 ,长期以来一直受到人们的高度关注 ;他竭力张扬的对欧洲哲学自古希腊以来的主流传统具有颠覆和变革意义的“权力意志”学说 ,更是学术界研究和讨论的焦点。本文以对该学说的全面深刻的梳理为切入点 ,深入探讨了尼采哲学承前启后的创造作用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苏联学者发表许多论著,探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传统范畴的发展和新范畴的形成问题.有的学者在引证了列宁《哲学笔记》中关于范畴及其体系是处于不断变化、发展之中的论述后,写道:"所有马克思主义者都赞同这点,但是当出现有关论述马克思列宁主义哲学新范畴的形成、概念的新分类体系等问题的著作时,却往往遭到异议和抨击".这表明关于哲学的新范畴的形成问题的争论是尖锐而激烈的.我们先从争论较少的传统的范畴谈起.  相似文献   

14.
《唐都学刊》2013,(6):F0002-F0002
刘述先,江西吉安人,1934年生于上海。台湾大学哲学系文学士、哲学研究所硕士,美国南伊利诺大学哲学博士。曾先后担任台湾东海大学副教授(1962-1964),美国南伊利诺大学哲学系副教授(1970-1974)、教授(1974—1981),香港中文大学哲学系讲座教授(1981-1999,兼系主任至1993年止),台湾中央研究院中国文哲研究所特聘讲座研究员(1999--2004),东吴大学第一任端木恺讲座教授(2000-),香港科技大学包玉刚杰出访问讲座教授(2006)。  相似文献   

15.
“信息高速公路”计划对社会发展的影响──社会发展哲学面临的新课题解保军一、问题的提出和实质1991年9月11日美国众议院连续通过两项法案支持在全国范围内敷设光缆通信网络,记者们在报导这一立法时,首次将作为信息基础设施的全国性光导纤维网络称为“信息高速...  相似文献   

16.
本文试图从解释学历史的鸟瞰和观点的评述中引伸出对解释学解释的新视野。认为,解释学由“解释的技巧”向“理解的艺术”的转换,对本世纪西方哲学中心由“知识何以可能”向“理解何以可能”的转换,影响是十分深远的;马克思的社会实践观科学地重建了理解和解释的辩证统一,对引导人们走出“解释的循环”之怪圈具有决定意义;重视作为理解中介的语言研究是解释学又一有意义的方面,但对客观主义的解蔽必须同时伴以对主观主义的纠偏才是正确进行理解的关键;中国的现代化面临着许多“本文”(Text)——不论是历史的还是现实的,是理论的还是实践的——亟待人们作出创造性的解读。因此,建构马克思主义的解释学的设想无疑是颇具吸引力的。  相似文献   

17.
日本哲学研究,是我国学术界的薄弱环节,多年来在我国学术界还没有诞生一本日本哲学史专著。最近,王守华和卞崇道同志经过数年辛勤耕耘,潜心研究,著成出版了《日本哲学史教程》(山东大学出版社1989年5月版,以下简称《教程》)一书,填补了这方面的空白。作者运用马克思主义的观点  相似文献   

18.
本文通过对理解与解释的关系及科学哲学的历史进程的分析 ,对国内学术界一种流行的见解———科学哲学发展中出现了“解释学转向”———提出质疑 ,认为科学哲学发展进程中历史主义学派实现的并不是“解释学转向” ,而是“解释的转向”。  相似文献   

19.
马克思艺术哲学的“关系”哲学重构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物质生产为原点,以“人与人的社会关系”、“人与物的自然关系”为两个基本向度,意识形态性艺术、商业化艺术、自由艺术,乃是马克思艺术哲学勾勒出的艺术的三种形态。马克思艺术哲学的“关系”哲学重构,超越了传统的“经济基础一上层建筑”理论框架,突破了单一的艺术意识形态论,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具有极其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0.
据苏联《哲学科学》杂志1990年第5期报道,苏联哲学史家米哈依尔·特里福诺维奇·约夫丘克于1990年1月9日去世,终年82岁。约夫丘克是苏联著名的俄国哲学史专家,哲学博士,苏联科学院通讯院士,高级研究员,曾是苏共中央社会科学学院院长。1908年11月19日出生在白俄罗斯一个农民家庭。1926年入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