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76 毫秒
1.
岳麓山名泉     
陈先枢 《老年人》2006,(6):35-35
白鹤泉白鹤泉位于岳麓山麓山寺观音阁右侧。明《岳麓书院志》载:“泉出石中,甘洁不涸。”又说“常有白鹤飞止石巅”。清代《新修岳麓书院志》亦云:“泉出石中,甘冽绝伦,尝有白鹤守之,刻石记其上。”白鹤泉是岳麓山中的一口奇泉,泉水温度冬暖夏凉,而水的流量四季均衡,不因旱季和  相似文献   

2.
笑汀 《老年人》2009,(5):40-40
“在山泉水清,出山泉水浊。”中国古代这句著名的民谣,因为揭示了生活环境对人的品质与情操的重要影响而被千秋传诵。但是,人毕竟不是泉水。对于环境而言,水只是一个单纯的受体,而人则既可以是受体,也可以是抗体,或者说,是一个有选择的受体。悠悠往史之中,“泉水出山”而依旧不改其“清”的佳话俯拾皆是。  相似文献   

3.
长沙城有那么一段顺口溜,老老少少传诵了几代人:“杨裕兴的面,徐长兴的鸭,德园的包子真好呷。”可让人们想不到的是,“德园”现在再不能正大光明地在香喷喷的包子上打上自己的招牌,因为它的商标已被外地企业抢注了。在湖南省商标所,记者通过商标检索发现,“德园”商标已被三家不同行业的企业注册,但没有一家属于长沙正宗德园“老字号”。这三家企业是:重庆市一家“名小吃公司”在服务类注册了“德园”;广东潮安一家食品公司抢注了糖果、麦片类的“德园”;而谷类制品的“德园”则落在福建一家面条厂。据了解,这些企业中,只有长…  相似文献   

4.
今年夏天,长沙持续的高温天气,似乎要将这座素有火炉之称的古城烤透。人们难耐酷暑的蒸烤,纷纷涌向白沙古井公园。这里甘泉浸涌,绿树婆娑,花草葱茏,堪称消暑胜地。可是,一想起4年前白沙古井面临的灭顶之灾,那真叫人揪心地痛啊!是一群可敬可爱的老年人,以社会的正义和责任感,以自己的良知和激情,奔走呼号,发起了一场声势浩大的“护井环保大行动”,才使白沙古井免遭灾难,而且还修建起了漂亮的白沙古井公园。修建高楼,白沙井危在旦夕白沙古井是古城长沙的重要标识之一。它始凿于明代,至今已有600余年的历史。四眼方泉,深仅尺许,清泉自石罅中汩…  相似文献   

5.
吴志菲 《老年人》2009,(7):34-35
1923年,廖静文出生于湖南浏阳县(今浏阳市)社港一个贫苦知识分子家庭。6岁时,全家迁居长沙,她先后在长沙市十一小学、周南女中读书。  相似文献   

6.
《公关世界》2022,(15):47-48
<正>由品牌联盟、中国会展经济研究会联合主办,以“开放与奋进”为主题的2022第十六届中国品牌节年会于8月8日在长沙北辰国际会议中心正式开幕。8月7日下午,长沙城市品牌建设座谈会成功举行。湖南省长沙市人民政府副市长、市工商业联合会主席康镇麟,长沙市政协副主席、市会展办主任李舜,长沙市商务局党组书记、局长郑平,中国会展经济研究会会长袁再青,国家创新与发展战略研究会副理事长、  相似文献   

7.
送匾记     
送匾记李贤良鞭炮声声,笑语朗朗。长沙市德雅路45号,户主傅放明一家充满欢乐的气氛。那天,居委会和上大垅地区关协负责人及一些居民代表来到这里,将一块写有“敬老爱老好青年”的镜匾赠给了长沙保温瓶厂检验车间的这位女职工,表彰她十年如一日孝敬弱智老人陈永高的...  相似文献   

8.
在长沙市左家塘附近,锣鼓齐鸣,人湖涌动,全市第一家“农改超”生鲜食品超市开业纳客,为长沙全面铺开“农改超”划下了崭新的一笔.按照长沙的规划,今年起长沙将全面铺开‘农改超’,用3-5年的时间,将城区农贸市场全部进步改造为生鲜食品超市。 (2004年2月15日《东方新报》)  相似文献   

9.
浏阳河原名浏水,系湘江支流,踞长沙东部。浏,谓水清澈如碧。阳,北也。位于浏水之北的浏阳县由此而得名。浏水发源于浏阳大围山北坡和南麓的大溪河和小溪河。二溪在浏阳城东10公里处汇合后,始称浏阳河。经浏阳、长沙两县境,由杨梅河入长沙市郊,经磨盘洲、杉木巷、李家河、东屯渡  相似文献   

10.
把长沙建成现代国际性都市──“省级老领导看长沙”活动侧动何叶增六月的长沙,流彩溢香,满眼生机。部分省级老领导应长沙市之邀,兴致盎然地参观考察了省会的城市建设和工农业生产。参加这次"省级老领导看长沙"活动的有万达、孙国治、石新山、"尹子明、罗秋月、黄道...  相似文献   

11.
趵突泉位居济南七十二名泉之首,被誉为"天下第一泉",也是最早见于古代文献的济南名泉.趵突泉的泉水清澈、甘甜如汁,行人经过时常用手掬一捧泉水喝.附近千佛寺的一名老和尚见此情景,拿了一个有缺口的碗放在泉台上,人们就能用这只破碗舀泉水喝. 一天,有位富商来趵突泉游玩,见人们用破碗喝泉水,心想:"如此灵秀之地,怎能放一个破碗?"于是他让随从买来一只精美的瓷碗换掉了原来的破碗.富商自认为做了一件好事,心满意足地离去.但第二天,有人用瓷碗喝过泉水后就把它拿走了,其他人又只能用手掬水喝.  相似文献   

12.
《老年人》1995,(2)
古汉养生精──强身增智、回春却老的千年秘方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的竹简医书《养生方》指出:“治气有经,务在积精,精盈必泻,精出必补。”“气有八益七损……,不能用益去七损,则行年四十而阴气自半也。”“食阴以为当,助以柏实盛良,饮走兽泉英,可以却老复壮,曼泽...  相似文献   

13.
陈希 《当代老年》2011,(10):55-55
一家9口人,每月煤气、水、电、电话费的开支大概是多少?500元?200元?对于湖南省长沙市黄泥街社区的唐凤桃一家来说,答案是90元。90元不仅够她家生活支出一个月,而且确保不降低生活质量。左邻右舍都佩服地说,她是长沙“最会过日子”的女人,她到底是怎么做到的呢?  相似文献   

14.
姚甜 《城市》2009,(10):46-53
一、背景解读 水是杭州的灵魂.是杭城几千年来繁荣昌盛的基础。众多的河流、湖泊、泉水构成了杭州完整的水系,使她充满了灵气。杭州的水缤纷绚丽.有大江大湖的豪迈气魄。也有小桥流水的玲珑姿色:有江南水乡的恬淡.也有霜林野泉的幽深。自古以来,杭州便与水结下了不解之缘。  相似文献   

15.
长沙市雨花区教育局提出了“三好学生”的新概念,即在校做个好学生———主动学习,全面发展的好学生;在家做个好孩子———勤俭自强,孝敬长辈的好孩子;在社区做个好公民———诚实守信,道德规范的好公民。此举一出,得到了广泛的赞同和支持。以往学校评“三好学生”,虽然强调德、智、体全面发展,但更多的是看学生的在校表现,而且只要学习成绩好便“一好百好”。这样选出来的“三好学生”,在校可能是尖子生,而在家恐怕是“太上皇”,到了社区则可能成了“恶少爷”。“三好”的新概念,将学生从学校引向社会,要求学生不仅在校要德、智、体全面发…  相似文献   

16.
长沙史考     
贺小茂 《老年人》2003,(10):8-8
长沙之名始于西周,距今约有3000多年历史。春秋战国时期,长沙逐渐成为楚国南部一个经济、文化、军事重镇。秦统一中国后,设长沙郡,为当时全国36郡之一。汉代长沙为诸侯国的都城,唐代和宋代为潭州长沙郡治,元代为天临路治,明代改为长沙府治,清康熙三年(公元1664年)为湖南省治,民国11年(1922年)定为湖南省省会。民国22年(1933年)成立长沙市。1949年8月5日长沙和平解放。从此,开始了新的历史时期。长沙市是湖南省政治、经济、文化、科技和交通的中心,是国务院首批公布的全国24座历史文化名城之一。长沙市现辖芙蓉、开福、天心、岳麓、雨花5个城…  相似文献   

17.
万长青 《老年人》2009,(8):24-24
家住长沙市河西的老市民,习惯称到湘江东岸为“过河”。这是为什么呢?原来,由于湘江从南向北贯穿长沙城,过去河西市民到河东乘车或购物,必须乘船过河,费尽周折。我在长沙市河西工作居住了近六十年,如今每每到河东办事,仍然使用着“过河”这一口头语,和我年纪相仿的人也莫不如此。  相似文献   

18.
《上海科学生活》2002,(8):62-66
虽然是一件看来很普通的事情,但早在中国的商周时期,皇室法典中就有了在登基、承位、祭奠、开元等重大活动伊始要斋戒三日,淋浴更衣的祖典,儒家则强调“澡身而浴德”,强调的人与心都要保持清洁。苏扬一带,更是有“早起皮包水,午后水包皮”一说——“皮包水”的去处是茶馆,“水包皮”的去处就是澡堂。  相似文献   

19.
老人之“家”的主事人章礼华这天下午,长沙市委、市政府举行汇报会,市委副书记易希文主讲。老领导们在听取有关情况介绍后,谈这次看长沙的感受,谈把长沙建成现代国际性城市的建议,发言十分踊跃。在座的老领导一致肯定了长沙市这些年改革、开放和建设的成绩,并就治安...  相似文献   

20.
湖南省长沙市第一社会福利院(以下简称“长沙一福”)是隶属于长沙市民政局的综合型社会福利事业单位,2009年被民政部确定为全国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第二批试点单位。全院分别拥有医疗、康复、教育、护理及社会工作等专业技能工作人员600多名,为1400余名服务对象(孤寡老人26名,孤残儿童560余名,社会寄养老人近600多名,各类病人200多名)提供生活护理、医疗救治、康复教育、文化娱乐等服务。2006年,长沙一福成立社工科,社工科现有社工6名,全院共设置社工岗位19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