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长期以来,国家对大学生采取包下来,实行统一招生和统一分配的制度,这种高度集中的办法,对国家计划和国家建设起过积极作用。但随着形势的发展,尤其是实行了对外开放、对内搞活的经济政策,着手改革经济管理体制和科技教育体制后,原来的招生和分配制度,显得很不适应。下面我们在初步调研的基础上,谈谈石油院校招生和分配工作的现状,并提出几点改革建议,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在水工专业毕业设计中对学生加强计算机能力的培养包怡斐,宋森正一、引言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市场经济的发展,特别是高校毕业生分配制度的改革,毕业生就业正从国家计划分配体制向以国家政策为指导,学校与用人单位实行“供需见面”,毕业生与用人单位在一定范...  相似文献   

3.
改革高校招生制度是当前高等教育改革中一项牵动全局的带有根本性的改革,也是我国高等教育发展到今天所必须经历的阶段.招生制度的改革,将促使学校教育更好的面向社会,使学校的办学水平和教育质量真正接受人才市场的检验.这对于更新观念,适应由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换,改变旧的人才培养模式,提高教育质量,推动学科专业的更新改造,优化师资队伍,以及进一步深化和完善校内管理体制改革,逐步建立起国家宏观管理,学校面向社会自主办学的新体制,建立自我激励、自我约束、自我发展的运行机制,从而能够主动适应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具有重大意义.一、我国原有的招生体制及其所存在的问题1977年我国恢复高考招生制度,实行严格的国家计划招生,毕业生按国家计划分配的体制.1985年5月《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提出改革高校招生计划制度,即改变高校全部按国家计划统一招生,毕业生全部由国家包下来分配的体制,具体实行三种办法:  相似文献   

4.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要求对人才资源按市场经济规律进行优化配置,高等学校必须从根本上改变计划经济体制下的招生分配制度,实行学生缴费上学,少数毕业生由国家安排,多数“自主择业”的制度。这一改革要求学校能提供有利于发挥学生特长,适合学生自我发展的学习环境和条件。学分制是一种以学分、学分体系为基本内容构成的,以修满规定学分即可毕业的教学管理制度。学分制适应于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对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的要求。因此我院深化教学改革的一个重大举措就是从94级本科生开始全面试  相似文献   

5.
《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指出:“国家计划招生。要做好发展高等学校的总体规划和人才预测,切实改进招生计划同国家远期和近期需要脱节的状况”。“决定”给我们高校的招生工作指明了方向,我们应该把计划招生当作一项重要的系统工程来加以研究。为此,现就学习贯彻“决定”精神,改革高师招生工作问题谈以下认识和建议。一、高师招生工作是一项重要的系统工程  相似文献   

6.
招生、就业制度的改革是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突破口,要与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要从“统招统分”逐步过渡到“缴费上学、奖贷结合、优生优分、双向选择”的升学、择业新制度。毕业生就业制度的改革与招生制度的改革密不可分,毕业生就业制度的改革呼唤着招生制度的改革,招生制度的改革又促进毕业生就业制度的改革。从几年的实践看,毕业生就业制度的改革与招生制度的改革仍存在着相互脱节的现象。本文拟就此作一粗浅的探讨,以期抛砖引玉。  相似文献   

7.
<正>招生并轨改革,是指对高校招生计划形式和录取体制的改革.即高等学校在招生时,不再区分国家任务和调节性两种计划形式,录取时不再实行以降低分数线录取委托培养生和自费生的办法.而是在控制分数线上同一学校只划定一个最低录取线,把原来“双轨”录取办法合并为“单轨”.与此同时,改变学生由国家包下来,毕业时由国家统一安排就业的作法,逐步建立起“学生上大学自己缴纳部分培养费用,毕业后自主择业的机制”,由“两包”到“两自”,即由“统包分配”和“包当干部”的招生就业制度,改变为“自费上学”和“自主择业”的招生就业制度.招生并轨后的高校只有一种计划形式,一个收费标准,一条录取分数线.  相似文献   

8.
高等学校毕业生分配制度改革是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1989年,国务院批转了国家教委关于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制度改革的方案(一般称为中期改革方案).通过这项改革,逐步把竞争机制正确弓队高等教育;增强其活力和动力,从而使高等教育更好地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本文试就高校招生工作如何改革,以适应毕业生分配制度的改革谈点粗浅意见.一、高校毕业生分配制度的发展过程我国高校毕业生分配制度经历了四个阶段.(一)建国初期,实行“两包’(包经费、包分配).“两包”的办法对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的发展起到了应有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追求优质生源是各类大学本科招生制度改革的共同目标,但世界一流大学与普通大学本科招生制度存在显著差异,这既有精英教育理念的文化内因,又有办学资源之别的物质外因,但归根到底主要还是源于大学办学定位与目标的差异。哈佛大学、剑桥大学、东京大学作为典型性世界一流大学,其本科招生制度的形成与设计虽因国情不同而各具特色,但也具有明显的共性特征,主要包括:以统一考试完成初步筛选,以综合评价实现优中选优,以高竞争性确保精英选拔,以高质量与多元化为国际招生原则,以多元录取打造活力校园。典型性世界一流大学本科招生制度的个性特色与共性特征,对当前构建我国世界一流大学本科招生制度具有诸多启示:一是应着力构建“高考初选、校测再选”的二次择优考核机制,二是应完善“量化为主、质性为辅”的特色综合评价方案,三是应健全“高质量、多元化”为基本原则的国际招生政策,四是应优化“类型多样、功能互补”的多元录取招生体系。  相似文献   

10.
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对建立“职教高考”制度、健全职业学校评价和完善高等职业教育考试招生办法提出了明确要求和具体任务,成为“十四五”期间推动职业教育发展的制度安排。新一轮改革下,“职教高考”制度在招考体系、考试内容、学业评价、组织管理、招录机制等方面存在现实困境。基于此,对新一轮改革下的“职教高考”制度提出“一探索、四推进”的策略思考,即探索以分类考试为主干的“职教高考”制度,推进以职业教育为特点的考试内容改革,推进以技能人才培养为核心的考试评价改革,推进政行校企协同的组织模式改革,推进以人本价值为导向的招录机制改革。  相似文献   

11.
日本国立大学招生考试实行国家统一考试与大学自主考试相结合的“复合型”制度。这一制度不仅使大学招生考试实现了国家统一要求与大学个性化要求的融合;而且在促进大学招生自主化、选拔方式多元化发展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日本国立大学招生考试在制度模式、招考权力、招生名额分配等方面对我国高考制度改革具有一定的启示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2.
关于民族院校“并轨”招生的几点思考巴玉玺高校实行“并轨”招生,是国家继“双轨”制招生改革后提出的又一项新的改革措施。其主要特征是:将原有“双轨”制下国家任务与调节性计划并存的两种不同的计划形式、录取办法、收费标准等合二为一,成为一种计划形式下的同一种...  相似文献   

13.
高校招生“并轨”改革,通俗地讲,就是改“两河’为“两自”,即:改变学生上大学由国家包下来,毕业时由国家包安排职业的做法,逐步建立学生自己缴纳部分学费,毕业后大多数人自主择业的机制.1994年以国家教委所属高校为主的40所院校进行招生“并轨”改革的试点.1995年,全国有245所高校进行了这项改革.1997年,大多数高等学校将按新的招生制度运行。按照《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实施意见的要求,到2000年将基本实现新旧体制的转轨.本文试就与招生“并轨”有关问题谈几点粗浅的看怎“成本分担”理论面临挑战高等教育是非义务教育…  相似文献   

14.
提起高考制度,人们都会想起1977年邓小平同志以他无产阶级革命家大无畏的气魄,大刀阔斧地改革高等学校招生制度的情况。从那以后,“高考”极大地调动和激发了广大青少年学习的积极性和热情,从而扭转了整个社会的风气,温暖了天下父母心,提高了教师的责任感。 高考是关系着为国家选拔和造就人才的千秋大业,要在总结以往招生工作经验和教训的基础上不断地进行改革,使之充分发挥教育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战略地位和基础作用。因而招生制度的改革,要以“三个面向”为指针,本着有利于人才选拔、有利于促进中等教育的发展、有利于“四化”多出人才出好人才、有利于继续教育的开展、有利于安定团结。并保持招生政策的相对稳定性。今后进一步改些什么?我想从宏  相似文献   

15.
个人收入分配制度是人民公社体制下重要的制度安排.本文从公社个人收入分配的构成和分配依据,以及与收入分配密切相关的公社劳动管理制度和工分制几个方面,说明了人民公社体制调整后到改革前的个人收入分配的实况,由此从一个侧面证明了以大包干为特征的分配制度创新,并最终取代公社平均主义分配制度所具有的历史必然性.  相似文献   

16.
分配制度变革是经济制度改革的核心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改革本质上就是制度变迁,经济制度改革的核心是分配制度的变革,经济制度改革应该从分配制度着手,伴随分配制度的改革必然自动形成新的收入分配结构,而新的收入分配结构必然改变原有的产权结构。企业成功的关键是要建立一个合理有效的以分配制度为核心的企业运行制度,企业分配制度的有效性不仅取决于分配制度本身的先进性,还在于清晰地界定企业与政府和社会的责任。决定分配制度本身的先进性,不仅在于分配方法的合理性,而且在于各分配主体在参与分配博弈中的平等程度。  相似文献   

17.
进入21世纪,中国经济体制改革正转向配套改革、整体推进新的发展阶段。下一步全面深化农村改革,必须坚持“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和“多予、少取、放活”的基本方针,坚持农地制度、农民收入分配制度和农村行政管理体制三位一体,整体推进综合性的配套改革。实行可耕地归农民家庭私有和非耕地(包括森林、山岭、草原、荒地、滩涂、水面、道路等)归国家公有的复合型农地产权制度;分“三步走”,逐步规范城乡居民收益分配关系,建立与现代的农地制度相配套的收入分配制度;加快乡镇机构改革步伐,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相适应的行政管理体制。只有把城乡经济体制改革与政治体制改革结合在一起,解决农村改革中的“外部性”问题,尽量减少或避免新旧体制转换发生冲突和磨擦,才能够从根本上解决新时期的“三农”问题。  相似文献   

18.
根据党的“十六”大提出的“深化分配制度改革,健全社会保障体系”的任务,从现代生产力要素与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统一的视角,分析我国社会劳动的新交化,进而阐述我国分配制度改革的历程,着重从完善分配制度、坚持分配原则、规范分配秩序、健全保障体系几个方面探讨我国分配制度改革的原则、工作目标和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2011年江苏省开始试行“注册入学”制度,这一制度为独立院校的招生创造了机遇和挑战.通过剖析“注册入学”制度的特色和优势,从独立院校的改革和发展出发,提出了“注册入学”独立院校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20.
新建本科院校是中国一个特殊的高校群体,在高校“生源危机”逐渐到来并形成新形态竞争压力下,新建本科院校的发展存在自身难以克服的困难,但又拥有其独特的发展潜力。在中国目前经济社会发展、产业结构升级调整的形势下,新建本科院校应化发展矛盾为动力,提升核心竞争力与招生吸引力,无论是从高校内部治理层面还是国家招生制度改革方面都应有所突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