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宠儿>是黑人女作家托妮·莫里森的代表作品.通过对主人公塞丝在奴隶制重压下爱情的多种感受、转变历程进行分析,揭示了莫里森质疑美国主流文化准则的主题思想,并对其独特的创作手法进行了探讨,让读者在莫里森多重叙述视角中把握故事的发展,更好地理解其文学价值.  相似文献   

2.
成长小说是文学中的一个母题,台湾作家钟肇政的<八角塔下>是一部典型的成长小说,主人公在"皇民化"的非人性教育体制下,经过困惑、怀疑、觉悟的成长过程终于完成了自己人格的成长,论文以主人公成长过程为切入点,分析了促使主人公成长起来的几种因素,即成长过程中的力量.  相似文献   

3.
<局外人>是一部极其著名并轰动一时的青少年成长小说.它极其尖锐地给我们展示了庞尼和他的伙伴们在成长的过程中所面临的严重的社会问题--贫富不同阶层之间的冲突,暴力和歧视.在作品的主人公庞尼的世界里有他的两个哥哥,三个好伙伴和他们的共同的敌人--生活在西城的富有的男孩儿们.本文论述了庞尼经过了一个伤人,逃亡,和救人的经历后,对周围人的观点的改变,而这一改变正是庞尼成长的历程.  相似文献   

4.
<麦田里的守望者>被称为当代美国文学的"现代经典",小说中的主人公霍尔顿·考菲尔德更是美国文学史上最著名的文学形象之一.本文通过对在小说中反复出现血的意象的文体特征及其象征意义的阐释,深入分析了小说主人公霍尔顿·考菲尔德这一美国五、六十年代代表人物的心理变化过程以及其叛逆、激进同时又软弱的性格特征.  相似文献   

5.
库切的代表作<耻>抓住了这一文艺思潮,以平实的语言展现了后种族隔离时代白人社会的日益没落.围绕男主人公的生活遭遇,以性别、性权、性格这几个因素为线索分析几组人物二元对立关系的形成与瓦解,运用解构主义的文学写作和批评方法揭示了原作蕴涵的殖民主义日益没落的后殖民主义主题.它对于欧洲中心论的批判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古希伯来是世界上最早确立一神教的民族,直至今日,耶和华仍是犹太教中的唯一神.同时,犹太民族又是世界上最富有智慧的一支.但人的觉醒与发展并没有削弱、动摇神的地位,相反,对神的信仰和对人的信心并行不悖地发展.本文从与古代西亚两河流域文学比较的视野,试图通过分析古希伯来<旧约>对古代两河流域文学的接受与变异,对这种神人悖反关系的原因进行初步地探讨.  相似文献   

7.
本文试图通过对电影<阿甘正传>中影片主人公阿甘这个弱智普通人及其经历和命运的发展的叙述的分析,从文学艺术的角度分析了影片对传统英雄主义的讽刺和新的英雄观的建立及其深刻的文学内涵,并论述了这种新英雄观及其文学内涵的产生发展的演变的过程及其影响,表达了人类,特别是美利坚民族对英雄主义的回归与期盼.  相似文献   

8.
奥斯特罗夫斯基的<大雷雨>和列斯科夫的<姆岑斯克县的麦克白夫人>均为俄国文学史上的名篇佳作,其中的女主人公不仅有着相同的名字,而且具有相似的生活环境和经历.但是比较后我们发现,两个卡捷琳娜的性格不同,从而导致其命运不同,并且形成了完全不同的悲剧,然而她们的结局却是相同的.在这两个人物身上,体现着两位作家某些观点的分歧.  相似文献   

9.
艾丽思·梦萝擅长从日常生活中取材并以短篇小说的形式展现其思想内涵.其中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对女性及女性生活的关注.而<树林>是她为数不多的以男性为主人公的小说之一.<树林>中的主人公虽生活在现代,却具有在现代人身上已不多见的高贵品质.这使得他与现代生活格格不入,内心充满困惑与孤独.  相似文献   

10.
<了不起的盖茨比>被公认是现代著名美国小说家弗朗西斯@司哥特@菲茨杰拉德的代表作.毋庸置疑,这部小说代表着菲茨杰拉德的最卓越文学成就.该小说的成功主要归功于作者对盖茨比这一人物的杰出塑造和刻划.为了使读者能更深刻地理解这部小说,并以一个崭新的视角去探究小说主题,本文作者选择了该小说主人公加以探讨,旨在揭示盖茨比那些深深吸引读者并使他鹤立鸡群的优秀品质.  相似文献   

11.
曾巩是北宋著名的古文家.他的经世观与明道说紧密相联,重在其道德教化,具有鲜明的独特个性;曾巩的经世观决定了他诗文题材的多样性,也影响其为官与政事.考察曾巩的经世观,对于了解作者的为人行事和文章风格大有裨益.  相似文献   

12.
自我·故我·他人——谈索尔·贝娄的人物塑造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索尔·贝娄以“对人类文化富于人性的理解和精妙的分析”获得诺贝尔文学奖,这种理解和分析在人物塑造上则表现为对人的完整认识和对人性的深刻分析。在他的作品中,贝娄将人物的自我作为叙述的中心,在自我、故我与他人的对立统一中塑造自我。本文结合当代哲学的相关理论具体探讨贝娄的人物塑造,和其表现出的对人的本质的深刻理解。  相似文献   

13.
清新晓畅,意到神到--评林语堂英译《浮生六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文学翻译最重要的是做到达意传神,林语堂先生英译沈复的《浮生六记》较好地做到了这一点。译文遣词准确、简洁,富有表现力;在句子表达方面,如人物刻画、风景描写等与原文和谐一致,因而读来清新自然,毫无斧凿痕迹。  相似文献   

14.
陈瘦竹一向注重全局性的学术思考,治学“忌孤单”,表达了中国当代学术发展的一种诉求,即在一些重要的学术领域,组织具有相当实力的研究力量,以该学术领域“国家队”的姿态进入学术研究和学术交流之中。这是特定时代社会大局的发展需要,也是国内学界一度缺乏的学派意识状况下难得的学术声音。陈瘦竹的学术实践体现了他的学派意识:包容的学术气度和学术风格。这正是学派建构需要的格局条件,而有特色、有层次、有秩序的学术布局,更是学派建构的主要优势。  相似文献   

15.
王衡杂剧表现的是纯粹个人的主观情绪和兴趣爱好,是对社会的冷峻观察和内心苦闷的流露,有着属于自己的创新。其自叙咏怀的内容、独具特色的写心视角和在体制上的变革,等等,让我们领略到了王衡杂剧的独特魅力。他在杂剧上的探索为戏曲史留下了一些值得寻绎的足迹。  相似文献   

16.
当代中国的诗坛上,云南诗人于坚的诗歌写作与诗学观念都是非常重要而独特的存在,而他的诗歌写作与其诗学观念之间也有着紧密的关系。本文在发掘出于坚诗学中一系列二元对立因素的基础上,分析了于坚二元对立的诗学观念对其诗歌写作的深刻影响,同时也指出了其诗学观念存在着的先天缺陷和危险的偏执倾向,以及其诗学观念难以回避的一种尴尬。  相似文献   

17.
孔子是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他的思想博大精深,教育理想崇高,被孟子誉为"圣之时者"。《论语》中全面展示了其丰富多彩的性格层面和人格魅力。  相似文献   

18.
由于对道家文化的接近与体贴,戴望舒在他一生的处世、为人、诗歌创作、择取西学的路径等方面有鲜明的独异性特征.戴望舒与道家文化的关联很深,老庄哲学、诗学、美学思想对他影响极大,并内化为潜在心理机制,影响着诗人的人生选择与诗艺追求.他在爱情生活中选择逃避、他的悲天悯人的忧郁气质、他钟情于死亡书写、独特的诗歌写作的运思方式、诗歌经典意象的营造等等,都具有鲜明的道家文化特色.  相似文献   

19.
鲁迅的笔名蕴含着丰富的历史情境和文化意蕴,其中几个笔名与《周易》有着深刻的联系。鲁迅巧妙地化用《周易》的卦名作为自己的笔名,这些笔名不仅与署此笔名的文章内容密切相关,暗示着鲁迅的立场和态度,而且传达着鲁迅对《周易》精神的继承。  相似文献   

20.
论威廉·福克纳的乡恋情结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福克纳是美国“南方文学派”最重要的作家,其“约克纳帕塔法世系”小说是以南方为背景创造的。他在作品中表露出深深的乡恋情结,这是他对故土的热爱,也是他对精神家园的寻觅。他面对近代文明作出了痛苦的抉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