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儒家思想作为两千多年封建社会正统的统治思想,是历史的选择、民族的选择。中国传统法文化是儒家思想的法律化,自汉确立以来,通过长时间的历史积淀,萦绕在中华民族法意识、法心理深处。清末随着中华法系的解体,中国开始了法律现代化的追求,然而法律现代化之路艰难曲折。脱离中国法传统及中国社会现状,法律现代化难以实现。  相似文献   

2.
现代化是一个系统工程 ,它是人类通向一个生产力高度发展与人的全面发展的更高社会所必经的一个大过渡阶段。法律的现代化是其中的一环 ,在中国的现代化过程中 ,如何顺利地实现传统法律的现代转型是新时代的历史任务。法制的现代化 ,从总体上看 ,“是一个从传统型的人治社会向现代型的法治社会的历史创造性的变革过程 ,是从人治型的价值规范体系向法制型的价值规范体系的转换过程”。中国法律的现代化过程中 ,关键要处理好传统法与现代法的融合与传承的关系问题。中国传统法的思想基础是儒学。虽然儒教思想体系具有非宗教的兼容精神 ,没有狭…  相似文献   

3.
儒家思想是是中国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儒家思想在几千年的发展进程中体系不断完善,一步步确立了自身的统治地位。同时随着历史的演变也不断进行着自身思想的变迁,儒家思想形成了各种各样的观点。透过儒家思想的演变,对其观点进行合理正确的认识和评价,有助于我们全面客观的把握儒家思想,使之适应并促进我国的社会现代化。  相似文献   

4.
儒家思想是是中国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儒家思想在几千年的发展进程中体系不断完善,一步步确立了自身的统治地位。同时随着历史的演变也不断进行着自身思想的变迁,儒家思想形成了各种各样的观点。透过儒家思想的演变,对其观点进行合理正确的认识和评价,有助于我们全面客观的把握儒家思想,使之适应并促进我国的社会现代化。  相似文献   

5.
中国古代司法总体上是以儒家思想为指导,通过对中国传统法律文化下司法活动作历史的考量,再现了古代司法的特定语境,演绎出司法活动的两大特点:一种情怀,任意不任法;一种悖论,锻炼成狱。封建统治者在处理法有明文规定案件时,往往基于诸多律外因素作所谓“衡平”处理,任意罗织罪名,文致于法,这种情况几乎存续于整个封建社会,是中国法律文化下的特定生成物。  相似文献   

6.
西方法律制度最初是建立在宗教信仰的基础上的,宗教的产生和存在对法律的影响是全方位的。而在中国古代,并没有出现法律与宗教的这种相依相辅的关系,在中国古代历史上,对法律影响比较大的是儒家的礼法思想。西方的宗教思想与中国的儒家思想这两种不同的思想观对法律的影响造就了中西方传统法律的不同特点。  相似文献   

7.
中国传统社会,儒家思想一统天下。从汉代成为正统法律思想到清代,期间不断变化完善,而到了封建社会的最后一个王朝-清王朝,儒家思想更是深入人心。儒家思想对清代的司法如政府的职责、官员的选拔和为官动机、司法程序的启动、法庭审判程序的设计、地方的宗族、行会到乡村对纠纷的解决等方面影响深远,由此可以窥见儒家思想对整个古代中国法律进程的影响,更助于我们理解中国法律史的发展。  相似文献   

8.
日本是当今世界高度发达的资本主义现代化国家,也是法制建设比较完善的国家。历史上日本曾深受中国传统法的影响,属中华法系的一部分。但明治维新后,日本在法律上以法、德等大陆法系国家的法律为楷模,在短短的几十年内,建立了近代化的法  相似文献   

9.
论中国判例法的历史传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判例法是中国传统法律体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的判例法传统经过数千年的发展变迁,到今天仍然发挥着重要影响,它是由制定法的超稳定性、儒家思想法律化和判例法本身固有的优点几方面原因共同作用而形成的。和英美法系不同,中国的判例法从属于制定法,并通过国家立法机关认定的方式,实现向制定法的转变。  相似文献   

10.
文章通过研究中国古代法律教育之历史沿革,分析封建皇权政治、儒家思想对中国古代法律教育发展的影响,揭示古代法律教育的特点,为现代法律教育的发展提供历史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