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生产资料社会所有制;工人阶级政权和劳动者不受剥削地为自身利益劳动;没有阶级对抗和剥削但还有阶级、阶级差别和其他社会差别;人民在马列主义政党领导下通过社会主义国家开始有意识地掌握自己的社会化过程——这些是发达社会主义社会的基础。在这个基础上:由于工人阶级与集体农民、知识分子及其他劳动者结成联盟,社会在政治和道德上是统一的;各阶级、阶层的根本利益是一致的,但还存在和再生着不同的甚至矛盾的利益;在通过按劳分配原则使个人和集体利益以迅速发展生产力和提高社会劳动效率、效益为总目标方面,物质利益起着特殊作用;在各国和各民族之间发展平等友好关系,在国际合作中建立以和平为基础的社会主义共同体。这是在建立社会主义社会过程中产生的事实。到了发达社会主义社会,它们已经具  相似文献   

2.
《社科纵横》2016,(10):98-102
体面劳动回归劳动的本体价值和人文关怀,尊重劳动者的主体尊严、关照劳动者的生命安全和权利公正、追求劳动者的自我价值实现,是迄今为止最进步和文明的劳动伦理形态。新生代农民工作为我国重要的建设力量和劳动主体,理应获得社会的认同和尊重。然而,由于制度正义失缺、社会道德关怀缺失、主体现代化能力薄弱,他们在劳动中人格尊严得不到尊重,劳动权益保障缺失,社会保障权利贫乏,社会话语权缺失,体面劳动实现困难重重。推动新生代农民工实现体面劳动,应加强对这一阶层的伦理关怀和价值认同,积极构建公平正义的制度体系、营造人道主义的社会道德环境、提升他们的主体现代性素养。  相似文献   

3.
对马克思、恩格斯利益范畴的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圣祯 《学术交流》2005,2(11):14-17
利益范畴是历史唯物主义的基础性范畴。在马克思恩格斯的诸多著作中,他们从利益的经济关系、利益与需要、利益与效用、物质利益的决定作用等多个方面,对利益范畴做了科学论述。并且,在研究利益过程中,马克思恩格斯批判了唯心主义和旧唯物主义的方法论错误,确立了利益概念的唯物主义原则、辩证能动原则、历史性和共时性统一原则及一般和个别统一原则的科学研究方法。在分析利益范畴的构成、特性和社会本质的基础上,探析了利益范畴的历史唯物主义的一般规定。  相似文献   

4.
物质利益其性质具有两重性。在社会历史发展进程中,只有当物质利益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与社会发展方向相一致时,它才能称为动力。相反,在有些情况下,一味追求物质利益,或者只顾某些人、某一范围的物质利益,就有可能破坏社会程序,损害生产的发展,成为社会发展的阻力。就是说,不同的人,在不同的时期,所追求的不同利益,对社会的发展具有不同的作用。在资本主义制度上升阶段,资产阶级为了超额  相似文献   

5.
社会工作在社区矫正实践中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并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由于受社会认同度低、社区矫正工作者素质亟待提高、社会支持系统匮乏以及社区矫正制度尚不完善等因素的限制,社会工作方法在社区矫正中并没有发挥其应有的作用.社会工作源于人道主义等价值理念,对所有人平等、尊重人的价值与尊严以及注重个性是其基本的价值取向.基于此,在社区矫正工作中,应对矫正对象无条件地接纳,尊重其人格,提高其自信力;针对矫正对象的特殊性,确立其自决原则,尊重其隐私权,并对其信息保密.  相似文献   

6.
本文通过历史回顾、理论探讨及对现实的总结,肯定了私有制的历史作用,阐述了马克思的一个被人们忽视的命题:“社会主义是对私有制的积极扬弃”,指出大锅饭社会主义是对私有制的消极否定,我国改革的主旋律和突破口是利益和自由。作者强调了物质利益以及物质利益合理化在社会主义社会和当前改革中的重要作用,从而为进一步深化改革、寻找社会主义与现代化的结合点以及建立对私有制积极扬弃的更佳形式揭示了方向。  相似文献   

7.
试析“物质利益”的重要地位孙晴社会是一个错综复杂的机体。但归纳起来,不外包括三个方面,即生产力,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而这三个方面都离不开人。人们的一切社会活动,都是在这三个领域中进行的,并且都是直接或间接地为了谋取自己的物质利益,从而自觉或不自觉地推...  相似文献   

8.
陈琛 《浙江学刊》2006,7(4):171-175
本文从分析国内外私人诉的利益的发展变化以及对公益救济的不同主张出发,以实现司法职能与行政职能、行政机关利益与公众利益、形式正义与行政效率之间的利益平衡为基础,对我国诉的利益重新进行了建构。本文认为理性的诉的利益应当以私人利益为主,兼而辐射至公共利益———它包括法律调整范围内的私人直接物质利益、间接物质利益和精神利益,公共利益成为诉的利益则应以存在私人利益和损害为前提。  相似文献   

9.
放心就是心情安定,没有忧虑和牵挂。一般说来.在一个文明有序、法律健全和制度完善的社会里,由于个人的权益得到应有的尊重和保障,因而个人对生活的满意率都很高,表现在个人无论对自己还是对社会都充满了信心,而这种信心又会源源不断地转化为放心。至此,个人的安居乐业才成为现实。真正的现代法治商业社会是一个相对合理而又充满希望的社会。因为它遵循的是自由、合理和公平竞争的准则;它不容许欺诈和作假,它不容许特权渗透于经济活动之中;它崇尚的是商品的优胜劣汰;它最终体现的是对个人生活服务的日益完善,从而使人个的存在尽…  相似文献   

10.
方菲 《社会》2001,(5):31-32
家庭是人们情感的归属和生活的港湾。受传统文化的的影响 ,中国人十分依赖和重视家庭。家庭对于大多数老年人说 ,不仅是日常生活的场所 ,而且是精神慰藉的主要源泉。在当前社会条件下 ,老年人的需求不仅仅是经济上的供养 ,更重要的是精神上的慰藉。老年人所需要的孝顺 ,不仅仅是物质上自觉奉养老人 ,而且也是在精神上能关心和尊重老人。在一定程度上 ,精神慰藉比物质供养更能体现孝的内涵、真谛 ,更能满足老年人的需求 ,是老年人晚年生活中极其重要的需求。影响家庭养老精神慰藉的因素有许多 ,本文从个人、家庭、社会三方面加以探讨。  相似文献   

11.
任平 《阅江学刊》2010,(3):13-19
根据建立在物质生产基础上的物质利益关系的不同,社会分为同质性社会、异质性社会和差异性社会三种类型。差异性社会理论是关于我们国家社会类型、社会结构、社会性质的理论,是规范我们国家未来长治久安、社会良性发展的基础性理论。差异性社会基础上的正义是差异的正义,把握差异的正义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合理的差异是必然的,差异的来源必须合理合法,差异本身具有结构性的标准、限高,差异本身是历史的发展。贯彻差异的正义要把握两点:一要所有差异性的人群有没有或能不能建立根本的、长远的、全局利益的一致性,这是关键的问题;二要平衡各个差异者的利益。  相似文献   

12.
残疾人是社会中一个特殊的弱势群体,他们由于先天或后天的原因,导致身体残疾或功能障碍,造成了个人生存和发展中的严重困难.与一般社会成员相比,他们有着特殊的社会需求,应该在国家的政治生活中得到体现.在我国的法制进程中,应针对现阶段法制现实中存在的残疾人政治权利得不到应有法律保护的现象,进行相应的立法完善.完善宪法实施保障制度,使违宪审查和宪法诉讼程序能够及时启动,保护和调动残痰人参与国家政治生活的积极性,选举法中应体现对残疾人选举权和被选举权的特殊保护,残疾人保障法中应设专章保护残疾人政治权利.以法律的形式保障残疾人应有的政治权利,给残疾人以平等的政治地位和应有的政治参与机'会,是社会主义制度的本质要求.  相似文献   

13.
与传统和习俗不同,佛陀和耶稣在创立宗教之时,对人类的另一半──妇女给予了极大的同情与关注。他们将解脱的真谛与爱的福音一视同仁地传给天下的男女。他们认可并尊重妇女的精神追求,将宗教的大门向妇女敞开。他们与他们之前的宗教传统,以及之后建立在他们的宗教基础上的宗教传统相比,对妇女的态度是开放的,民主的,尊重的。在他们身上真正体现了平等与爱的精神。不管在古代的东方还是西方,参加宗教生活既是一个人有无精神追求的体现,也是一个人在社会上有无地位和权利的体现。在古代印度,婆罗门的正统文化把女性和首陀罗等同,否…  相似文献   

14.
当春秋之际,群雄逐鹿,列国争霸,社会面临新的利益分配调整时,利益问题比任何时候都显得更加突出。利益成了人们追逐的目标和选择社会行为的价值尺度。为其利“强以凌弱、众以暴寡”,“臣弑君、子弑父”,社会动荡政俗变迁。作为一代知识分子代表的孔子,以国家兴亡为己任,对变革中存在的各种问题进行深入的探寻和研究。从物质利益和道德精神的角度透视国家的安危治乱,将义利问题首先提了出来,开了义利之争的先河。这一问题虽然是古代思想史中争论的一个古老话题,但对现实来说它仍具有新的意义。 1义利问题,首先是利,利即利 益、功利。无有利,…  相似文献   

15.
城市互助养老服务是当前缓解社会养老服务供给压力、开发老龄人群互助服务资源、重塑老人社会尊严、提升老人居家养老生活质量的重要社区养老服务递送方式。通过引入公共服务的社会建构视角,将城市互助养老服务建设从以供给为中心转向以需求为中心,从构建开放对话程序、建设养老服务合作生产网络、尊重社会养老观念等社会建构路径着手,通过建设自由表达、平等公正的互动平台,建立合作生产的服务递送网络和挖掘社会养老观念资源推进城市互助养老服务实践,以期充分发挥城市互助养老服务的机制优势,更加凸显其在有效回应老龄群体的定制化需求、提升多元主体在服务递送过程中的互动合作以及促进“积极老龄化”战略方面的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6.
企业为其劳动者提供收入,为当地生活者提供良好生活条件,为消费者提供物质产品与服务,所以,企业应该是一个创造富裕社会的手段或工具。令人遗憾的是,目前的企业并不一定是如此,它们仅仅追求企业利益而把社会责任抛到脑后。也就是说,现代企业不应该是一个对于人类社会无情无义的无机组织,而应成为一个以人为本位的有机组织。因此,有必要确定一个计量企业“人本位”程度的指标体系。可以认为,与企业有关的个人包括其职工、生活者和消费者三大类。以下提出的是与这三类人有  相似文献   

17.
经济理论界几乎人人谈论物质利益(或称经济利益),然而,又差不多在每个基本问题上都有重大分歧。因此,对各流派的观点作一次比较研究,也许是有益的。 现代物质利益理论有三大部分:物质利益的定义、体系和实现。理论界不仅在这三大问题上众说纷坛,而且还在“物质利益规律”这个关系全局的问题上各持己见。为清楚计,本文仅就这四个方面展开论述;每个部分又按照“引述各派观点”、“确立评价标准”、“进行比较分析”这样一个三段论式罗列。 什么是物质利益 古今中外的学者给物质利益下的定义,少说也有五十种。但是,我们只考察本世纪六十年代以…  相似文献   

18.
使用“2009年中国社会网络与职业经历调查”(JSNET2009)广州、上海、厦门、济南和西安五城市数据,检验了改革以后影响中国城市劳动者职业流动模式以及经济地位获得的因素。研究结果表明,高学历劳动者与低学历劳动者群体处于两个分割的劳动力市场中,他们的经济地位获得路径完全不同。对于低学历劳动者,职业流动是提升他们收入水平的最重要因素,而人力资本因素(受教育年限和工作经验)对他们的收入没有影响。高学历劳动者的情况刚好相反,职业流动对收入获得没有任何作用,影响他们收入分层的最重要因素是人力资本。本研究揭示了转型期中国城市地区不同劳动力市场劳动者的经济地位获得的二元路径模式。  相似文献   

19.
使用2009年中国社会网络与职业经历调查(JSNET2009)广州、上海、厦门、济南和西安五城市数据,检验了改革以后影响中国城市劳动者职业流动模式以及经济地位获得的因素。研究结果表明,高学历劳动者与低学历劳动者群体处于两个分割的劳动力市场中,他们的经济地位获得路径完全不同。对于低学历劳动者,职业流动是提升他们收入水平的最重要因素,而人力资本因素(受教育年限和工作经验)对他们的收入没有影响。高学历劳动者的情况刚好相反,职业流动对收入获得没有任何作用,影响他们收入分层的最重要因素是人力资本。本研究揭示了转型期中国城市地区不同劳动力市场劳动者的经济地位获得的二元路径模式。  相似文献   

20.
象理想这样的社会意识现象,应属于历史过程中最重要的主观因素.理想如同所有的社会意识一样,对于社会存在来说,是第二性的和派生的,是反映社会发展趋势的一种形式.理想和历史认识的相互作用理想是社会精神生活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它的特点在于通过应有的事物与现存的事物的辩证法反映社会发展的现实趋势,因此它也是反映主体根本需求和利益的一种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