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传统美学领域内,千歧百异的美学命题似乎从来就是相互排斥相互对抗的,能否寻找一片“超越”于美学本体论和认识论的层面,重新来审视一下传统美学中关于美的本性和根源的命题、关于美感的本性和来源的问题。本文从一种元美学的立场出发,对作为一种审美陈述的审美评价进行结构性的分析,并进而考查审美评价的形式结构和关于美是什么的命题的形式结构之间的关系。提出用审美语词进行三元化的描述,以指称三元化的事实,并把各种美学命题间的差异归结为概念和描述的差异,以此来在相互对垒的鸿沟上架设一座能飞渡的桥梁,把过去相互排斥对抗的关系转换成能够相互并行不悖的相容关系。 相似文献
2.
3.
本文从宏观的角度,对现象学美学作了审视,重点在现象学美学的现代启发。本文认为:现象学美学对我们认识美学的学科性质、确立美学的本体论地位以及深化对美的认识均有深刻启示。 相似文献
4.
从元美学的角度探讨“好”与“对”的互动关系,不仅有助于澄清“美”、“炫美”、“审美”等概念的核心语义,引导规范性立场不同的人们达成必要的理论共识,在规范性层面上展开富有成果的理论交流,而且有助于深入考察美和艺术领域内长期受到忽视的正当和权利问题,揭示炫美领域与生活世界中实利、认知、道德、信仰等价值领域的互动关系,从而推动当代中国美学的创新性理论研究,与当代世界美学尤其是西方美学展开实质性的对话交流。 相似文献
5.
6.
对话与辩证法的关系经过了三个主要阶段,即苏格拉底对话与辩证法的朴素统一、从柏拉图到黑格尔辩证法中对话的内在化以及马克思唯物辩证法对话与辩证法与实践基础上的重新统一。当代西方美学中的对话思想是对辩证法存在论改造的结果,在对话的地位、本质和前提方面同唯物辩证法有着根本的区别。 相似文献
7.
自哲学的语言论转向之后,人们已意识到“本质主义”的美学对艺术理解的多样性的遮蔽。作为“本质主义”的一种表现,“自我充足”的美学更是无视美与艺术形态的地域性、差异性与复杂性。本文着重强调比较美学研究对这一问题的意义。文章从对“比较”的理解入手,以现代中国学人的中西比较美学观为例,阐发了比较美学的内涵,并进一步揭示出比较美学研究对美学学科建设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1.如果我们怀有这样的信念,美学意识是人类的生命意识,那么,美学的诞生伴随着人类的诞生将成为必然的和绝对的。因而,美学意识也许同人类意识一样古老。它绝不是在古希腊哲人时代开始骚动,也不只是鲍姆迦通授予它出生证. 相似文献
9.
生态美学具有生态存在论和生态主体论(认识论)的双重视角,这两大视角贯通整个生态美学,具体体现于对古代美学具有否定意义的生态存在论美学和对现代主体论美学具有否定意义的生态主体论美学中,同时也体现在这两大美学具体存在形态的生态环境美学与生态文艺美学之中。由此,便形成了以生态存在论为基础的包括生态存在论美学、生态主体论美学、生态环境美学及生态文艺学的梯形结构层次。 相似文献
10.
为阐释后现代消费社会的美学特征和文化态势,鲍德里亚使用了"类像"这一关键性术语。类像化将消费社会带入审美社会、泛审美社会,是对传统审美、现代审美的整体转型。碎片化、即时性的形态特征和海量复制、重组拼装的形成机理,决定了缺失"审美内容"的类像对于后现代审美的顺应与契合。"超美学"是类像化成就,它在审美对象、审美本质、审美效应上有悖审美的原初本意,是对美学的偏移和背离。 相似文献
11.
从中西传统文化中不同的自我观的角度,考察中国古典美学思想发展的历程可知:先秦儒家以表现"互倚型自我"之"仁"德为美,道家以表现"无我"为美;秦汉至唐宋时期,以"无我"为美的思想蕴含了以"自我表现"为美的思想;明末清初走向以"独立型自我"的自我表现为美。中华文化传统的审美意识在未来若能多一点独立型的自我意识,则更添光彩。 相似文献
12.
福柯的美学主义涉及到人自身及其生活领域中的一切"美学态度"。此一美学无疑就是一种把人自身及其生活视作艺术品来看待并实践的"精神性"的、实践的美学。其植根于人自身的自由生存实践,或"自我技艺学"之实践之中,因而亦可称之为"自我技艺学化的美学",就是"‘自身的文化’的生存美学"。 相似文献
13.
"书卷气"作为中国书籍装帧理论的重要概念,对中国书籍装帧艺术曾经产生过深刻的影响,今后依然会影响着中国装帧艺术的未来。因此,对它进行深入的探讨是很有必要的。 相似文献
14.
黑人女作家托尼.莫里森以其特有的艺术风格揭示了美国黑人特别是黑人女性的生存困境。她的小说在美而不丑、哀而不伤的氛围中,通过不同的叙事技巧和不俗的审美掌控来展现或新或旧的黑人女性创伤。本文结合美学理论和创伤理论,发掘并分析了莫里森小说中独特的如诗、如歌、如画、如幻的黑人女性创伤,指出这些美丽创伤蕴藏的深层含义。 相似文献
15.
美学大讨论是中国当代美学首次出现的大规模美学学术论争,是中国美学强化自身理论话语、塑造自主美学范式的一次重要尝试。美学大讨论肇发于共和国继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特殊时期,呈现美学问题与意识形态建设交叠相织的理论景观。美学大讨论在马克思主义美学中国化进程的特殊地位不言而喻,产生了较大的积极作用,但也具有一定的历史局限性。在当代语境下,重新审视与反思美学大讨论的功绩与不足,对继续深化马克思主义美学中国化建设、促进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美学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6.
17.
本文试从福柯的生存美学入手,阐释法国著名思想家福柯建立自我关怀伦理其中所蕴含的基本含义,并希望能从中获得对于当代社会的一点启示. 相似文献
18.
本文试从福柯的生存美学入手,阐释法国著名思想家福柯建立自我关怀伦理其中所蕴含的基本含义.并希望能从中获得对于当代社会的一点启示。 相似文献
19.
在谈论《石涛美学研究》这部著作之前,有必要明确几个问题。 其一,按照一种普遍的观念,那就是尽管古代中国艺术创作成就很大,艺术理论却不甚发达。严格地说,这种观点是经由西方思维得出的结论。西方思维形态与东方思维形态有根本的差别,经过五四新文化运动,近百年来,中国学者在整体学术构建上已基本上认同了西方思维模式,大量名词俗语也属于西方语言的引进。以这种思维模式和概念体系来反省中国古代艺术理论,从深层的、潜在的文化心理结构来看,就好家规范 相似文献
20.
习近平关于党的自我革命重要论述立足理论与实践、历史与现实、国内与国际,生成于马克思主义建党学说、党的百年奋斗历程以及全面从严治党的伟大实践,蕴含着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的丰富内涵,从政治方向、思想武器、有效途径、迫切任务、组织基础、制度保障等维度开辟了新时代推进党的自我革命的崭新路径,为马克思主义政党理论发展、中国共产党跳出历史周期率、解决大党独有难题以及世界政党破解长期执政治理难题作出了原创性贡献。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