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一、前言我国是一农业大国,农民问题始终是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根本问题。农民问题的核心是土地问题。土地是农民赖以生存的最重要资源,也是国家经济社会持续稳定发展的最重要资源,更是困扰"三农"问题的核心所在。土地问题的核心是土地产权归属和使用问题,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否适合农村生产力状况,不仅关系到农业发展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而且关系到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所以,家庭联产承包责  相似文献   

2.
"以人为本、关键在人"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动力之源.农民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主体,在新农村建设中,坚持"以人为本,关键在人",就是要坚持一切为了农民、为了农民的一切、为了一切农民的原则,尊重农民的首创精神,激发农民的创业激情.当前,"人"的素质现状存在诸多问题,需要采取多种措施启动和推动新农村建设的根本动力建设.  相似文献   

3.
新时期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内涵与目标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曾玉林 《云梦学刊》2008,29(3):77-80
新时期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有四个方面的内涵:"新农民"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主体,是核心;"新农业"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基础,是中心;"新农村"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实体,也是综合目标所向;"新举措"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根本保障.在此基础上,新时期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有五大目标.  相似文献   

4.
新农村建设是一个长期而复杂的历史变迁过程,现代化进程中的新农村建设也是一个规划性社会变迁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建设动力问题显然是一个根本性的问题。在以往的新农村建设中,最大的问题在于农民的主体性地位得不到保障,主体性观念得不到呵护,主体性作用得不到发挥。由此,新农村建设的关键就在于在激发农民新农村建设内在动力的基础上形成建设的合力,进而通过机制创新建立互动机制,从而形成新农村建设的持续动力,破解新农村建设动力不足的历史性难题。  相似文献   

5.
新农村建设中农民教育的重点和实施途径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党的十六大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以来,十六届五中全会又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战略构想,即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全面推进农村的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党的建设。新农村的建设不是政府建设,也不是城市人下乡建设,其建设力量主体是广大农民群众。可见,农民不仅是“三农”问题的核心,也是新农村建设的主力。可以说,今天农民肩负的建设使命与革命战争年代农民的使命虽然性质不同,但是意义同样重大。农民怎样才能不辱使命,新农村建设目标怎样才能真正实现,这些需要我们从分析农民素质入手,…  相似文献   

6.
新农村建设是党和政府在世纪之初为了更好地落实科学发展观,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逐步改变城乡二元经济结构的又一重大举措。为了更好地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为新农村建设提供源源不断的精神动力支持,党中央又及时地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科学命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建设和践行,必将为新农村建设供正确的指导思想和强大的精神动力、必需的伦理道德规范和树立共同的理想。使基层干部和广大农民拥有一个健康的心灵、饱满的精神、全新的面貌、昂扬的斗志、顽强的毅力而投入到新农村建设的共同行动之中。  相似文献   

7.
为了使政府有限的财政资源发挥应有的效率,并充分提升广大农民在新农村建设过程中的主体地位,迫切需要完善现行财政资源配置制度.应借助制度供给与需求理论,构建农民需求响应型财政资源配置制度,其核心是以广大农民的基本需求为出发点,建立起能够回应农民需求的、重心向下的财政资源配置机制,从而使广大农民成为新农村建设的现实主体,以此推动新农村建设的步伐.  相似文献   

8.
新农村建设的历史经验与当前路径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当前,我们党提出新农村建设的目标任务,既有对历史实践脉络的传承,也有在全球视野下对国外经验的借鉴.吸取中外新农村建设历史经验,对于明晰当前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发展路径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通过对中外新农村建设历史经验进行横向、纵向比较分析,认为推进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必须防止忽视和违背生产力发展要求的问题,把深化改革、创新体制机制作为核心;必须防止忽视农民主体地位的问题,努力形成农民主体、政府主导、社会参与的建设格局;必须防止急功近利、盲目搞新村建设的不良倾向,坚持统筹发展、科学规划、有序推进.  相似文献   

9.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也是解决“三农”问题的重大战略部署.本文通过实地调查,较为全面地分析西部贫困地区新农村建设中存在的制约因素,并从农民增收、发展农村经济合作组织、培养新型农民、完善农村公共产品供给体系、突出农民主体地位等方面提出相应对策,以从根本上实现西部贫困地区新农村建设目标.  相似文献   

10.
徐志初 《天府新论》2006,(Z1):25-27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也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广大农民是新农村建设主体,使农民真正发挥主体性作用是新农村建设成败的关键.如何更好地尊重农民的主体地位,真正发挥农民的主体作用,核心是革新基层政府运作,关键在政府体制改革.  相似文献   

11.
模式是在经验中形成的路径和策略.总结和比较新农村建设模式的结构和特征,是为了理解行动或策略之问的内在联系.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和赵庄的新农村建设实践,选择了外部资源推动型和当地精英推动型两种不同模式.它们共同的局限,在于资源获取的不确定性和政府角色的不对称性.  相似文献   

12.
构建供销合作、信用合作、农民专业合作“三位一体”的农协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期盼,该文从发端和整合两个维度分析了“三位一体”农协的动力机制,“三位一体”农协的发端动力在于合作金融,整合动力来自于多中心公共行动合作,同时根据“三位一体”农协运作实践阐释了两种动力驱动的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13.
农民的医疗保障问题对新农村建设有重大影响.如何解决农民的"看病贵、看病难"问题,是一个值得研究的课题.本文认为:通过改进农村医疗供应链结构与管理,以降低医疗成本,对解决上述问题有重要意义.本文在对传统供应链结构性问题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构建了新农村医疗供应链模式,提出了优化农村医疗供应链的战略措施.  相似文献   

14.
青年农民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主体,青年农民素质的高低决定了农村的文明程度、进步状况以及所取得的文明成果的数量和质量,是农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最本质、最核心的内容,也是解决“三农”问题最为迫切的要求和关键所在。培养具有现代意识的新型农民是推进新农村建设的关键环节。  相似文献   

15.
甘肃省徽县麻沿乡麻安村在世行西部贷款项目和国家财政支持下,探索出"参与式整村推进"扶贫模式,其核心在于通过以"政府为主导、农民为主体、动员社会力量广泛参与"的运作机制,激活农村内部的发展潜力,培育农民的自我发展能力,达到脱贫致富的目标.这一模式给我国西部地区新农村建设极大的启示.  相似文献   

16.
我国正致力于城乡二元经济结构的逐步改善阶段,社会主义新农村作为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据地",它上联政府,下系农户.从整体来看,我国刚刚起步建设的社会主义新农村通融国家整体利益与农民个体利益于一身,立足社会本位,以追求我国农村与城市共同富裕为目标,而这些内容恰恰正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与经济法的天然交点.本文从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一般分析入手,认为我国经济法传统定位所依赖的"市场经济--市场失灵--经济法"模式过于单一化,从而提出:在我国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视野下的现代经济法定位模式应该按照多元化的轨迹发展.  相似文献   

17.
论我国新农村建设的模式创新与动力整合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长期的城市中心论使城乡差距不断扩大,大面积的农村社区濒临崩溃的边缘,如果不采取强有力的有效措施逆转极化效应,必然会酿成严重的经济与社会危机.针对这种情况,中央政府提出了新农村建设的伟大目标.然而,由于内源性与外源性发展的动力不足,使新农村建设举步维艰,传统的农业工业化发展模式难以持续.只有进一步整合农村发展的内外部发展动力,根据变动的环境不断进行模式创新,制度创新,新农村建设才能达到预期目标.  相似文献   

18.
“三农”问题的核心是农民问题,农民问题的核心是素质问题。广大农民作为新农村建设的主体,其综合素质高低,直接关系到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这一重大历史任务的完成。因此,如何培养造就高素质新型农民队伍,已成为当前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一、培育新型农民的意义建设社会主义新农  相似文献   

19.
劳务输出作为新形势下农民增收的有效形式之一,是解决"三农"问题的一个新举措,也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一个关键环节.通过劳务输出,农村剩余劳动力得到开发和利用,既实现了农民增收,也为农村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更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奠定了资金基础,从而促进了新农村建设进程.但是,随着输出人员的增多,凸现出了一系列问题,如劳务输出给农业生产和农村生活带来的问题、空心村现象等,这些问题与现象和新农村的建设是极不和谐的.客观实际地认识和探讨这些问题,并从中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必然有利于促进新农村的建设与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20.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根本问题是农民权利问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薛锋 《学术论坛》2006,3(9):113-116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战略高度,为解决“三农”问题作出的重大决策。“三农”问题的核心是农民问题,农民问题的本质是权利问题,使农民成为自主、自立、平等的权利主体,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解决“三农”问题的价值追求和根本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