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陈会明 《学术交流》2005,(1):142-145
史传孕育了中国古代小说,又阻碍了它的发展。明末清初出现的续书繁盛现象,是中国古代小说发展史上从内容到形式对史传传统的一次强有力的突破。由于续书作者既依傍于名著,又在创作过程中体现了自觉的创作意识,采用了想像和虚构的文学手法,从而为中国古代小说挣脱史传传统的影响做出了贡献。续书是中国古代小说由依傍史实创作走向以想像和虚构为特征的现代小说创作、由群体型创作走向作家个体型创作的一个转折点。这是中国古代小说发展史上的必然结果。  相似文献   

2.
冯立丽 《社科纵横》2006,21(2):152-153
英国20世纪小说家格雷厄姆.格林的小说讲求故事性,他采用将侦探、犯罪等通俗模式化小说的因子与严肃的内涵相融合的文本策略,构建雅俗共赏的小说文本。其融通俗和高雅于一体的创作观念与后现代主义小说创作理念相契合。本文通过对其早期代表作《布赖顿硬糖》从几个不同的角度加以解读来分析其小说的文本策略,并对其小说创作特色的意义作以探讨。  相似文献   

3.
叶淑媛 《社科纵横》2010,25(8):101-104
新时期甘肃小说创作既取得了重要成就,又存在明显的缺失,本文从创作意识、学识修养和地域因素三个方面观照新时期甘肃小说创作的得失,为甘肃小说创作和文学批评提供一定的理论启发和参考;其作为一个带有曾遍性意义的个案研究,也为当代小说创作提供借鉴,以促进当代小说创作和文学批评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4.
《邱园记事》在伍尔夫小说创作中的艺术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苟丽梅 《社科纵横》2005,20(1):184-185
伍尔夫的小说《邱园记事》是伍尔夫小说从传统走向现代的过渡作品 ,既有传统小说的影子 ,又运用了“意识流”的创作方法。在这部小说中伍尔夫初次实践了她的现代小说的创作理念 ,并对以后她的意识流小说的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张扬 《学术交流》2006,(7):172-174
在戴维.洛奇的天主教小说创作中,时刻充满着灵魂与欲望激烈的撞击,它向读者充分阐释了天主教教徒对于宗教完满的精神寄托,灵魂慰藉与教徒现实生活的矛盾。在矛盾相互抗衡与冲撞中,戴维.洛奇凭借着敏锐的洞察力与独特的批评视角不断调整其在天主教小说创作中的位置,从愤怒而激烈的批判到深入切肤的质疑与思考,从对宗教精神寄托的理解与宽容到对新天主教理想“人文主义关怀”的憧憬与期望,戴维.洛奇经历了天主教小说创作的重大变革,同时也为读者展开了具有普遍而深刻现实意义的宗教人文主义价值观。  相似文献   

6.
郭沫若是以诗和史剧著称于世的。然而他的小说在他的创作中,在中国新文学史上,也具有重要意义。从一九一八年至一九四七年,这三十年中,他创作了三十八篇短篇小说。和他的诗、剧一样、它们都有力地反映了时代风貌和社会生活、斗争,在中国人民革命史上,起了巨大的作用。这些小说已成为认识当时  相似文献   

7.
袁国兴 《学习与探索》2007,6(4):184-188
不论是把解放区小说创作看做是主流文学倾向的代表还是批评质疑的对象,以往的研究所关注的大多还是思想和意识问题,相比较而言缺少对文学本体性的关怀,也就是缺少对文学各方面构成因素的进一步分析和阐述。事实上,解放区小说创作充溢着深厚的民族文化底蕴,对传统道德伦理意识的伸张,对民族、民俗文化现象的关注,对传统"言语类型"的借用,意识形态视角并不是解读解放区小说的单一通道,对意识形态属性的有限超越是解放区小说仍有艺术价值的重要原因。因此,从"审美价值"的角度切入这一论题,对解放区小说创作观念与方法进行一些理论阐释,不仅对重新认识意识形态倾向鲜明的解放区文学有意义,而且对审视具有强烈社会参与热情的整个中国现代文学都有启示性。  相似文献   

8.
凯瑟琳·安·波特的短篇小说《被遗弃的韦瑟罗尔奶奶》堪称意识流小说的经典之作。通过运用意识流的创作手法,波特向读者展示了韦瑟罗尔奶奶临终前一天在病床上的心理活动,并给读者留下了许多的意境空白。本文从读者反应的角度来看这篇小说,探寻小说的创作风格,挖掘其主题意义。  相似文献   

9.
汪曾祺对中国现代短篇小说文体方面的贡献和剖析传统文化心理的创作追求,对20世纪中国文学史的书写具有重要意义.在他的小说创作中,对《复仇》《庙与僧》和《异秉》的重写象征着他小说创作的三次转型.这三次转型应和着20世纪中国文学的三次大变化.从“重写”角度进行文本细读和对比研究,纠正了当前研究中对汪曾祺的一些误解,一定程度上还原了汪曾祺被遮蔽的意义与价值.  相似文献   

10.
《堂吉诃德》作为世界文学的瑰宝之一,被评论家们称为世界文学史上的第一部现代小说。纵览中外对《堂吉诃德》的研究,其重点主要集中在小说人性哲理以及人物塑造等方面,对于小说的后现代性研究较少。小说将虚构和真实的手法有机地结合在一起,这种虚实处理的手法和新颖的创作观点对后现代小说创作具有启发意义。此外,《堂吉诃德》多重叙述层次的特点显著,其陈述的不确定性以及戏拟手法使后现代性之解构重构性得到彰显。这些特征充分体现了其鲜明的后现代性,其中的一些创作手法被后现代主义文学所借用。  相似文献   

11.
明代是我国古代通俗小说发展的重要时期,各种流派纷纷崛起,神魔小说就是其中之一.神魔小说崛起于明万历二十年世德堂本<西游记>的刊出,之后到明末陆续有24部神魔小说刊出,其中建阳刊刻的神魔小说就有14部.这14部神魔小说的作者大都是书坊主,或者是与书坊主关系密切的下层文人,他们进行神魔小说的创作虽然是出于"射利"的目的,但由于其具有一定的文学素养,深谙读者的需求,更为突出的是他们在小说刊刻、传播方面具有一定的优势,因而对明清通俗小说的创作内容、创作理论、刊刻形式以及明清通俗小说流派的形成、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2.
王文丽 《社科纵横》2007,22(5):173-174
哈代在其小说,尤其是悲剧小说中塑造了大批角色各异,性格迥然的女性形象。结合哈代悲剧小说中的女主人公们,论述其与女人的关系,这种关系在其创作中的影响以及女性悲剧具有的深刻内涵,以便对哈代悲剧小说中的女性形象有一个完整的了解。  相似文献   

13.
唐代小说创作有明显的诗歌意识,这与唐代的诗歌观念有着重要的关系。中唐诗歌的俗艳观念下歌传相偶,小说创作取材于诗歌,并运用诗歌作为小说表现的重要手段;唐代诗歌兴象、意境、韵味等审美观念影响着小说创作的诗化,使唐代小说印上诗歌鼎盛时代的烙印。  相似文献   

14.
王莉娅 《学术交流》2005,(10):172-175
哈代作为维多利亚时代的一位重要的现实主义作家,无论是小说还是诗歌,他的创作思想和艺术构思都受到他的创作语言的影响。从哈代的诗歌语言分析入手,可看出他文学语言的独特性。哈代的诗歌语言带有他浓浓的个人感情印迹,他的语言之美是因其具有鲜明而生动的形象性和个性。正因如此,他的诗歌如同他最好的小说一样,透过性格与环境,再现了威塞克斯地区的田园色彩、人民的生活风貌及作者自身的真实感情和思想。  相似文献   

15.
试论郁达夫小说的“颓废”情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海英 《浙江学刊》2003,(6):104-109
郁达夫是个旷世奇才 ,他的独特创作风格 ,为现代文学的发展作出了重要的贡献。但是世人对其小说中所流露的颓废情绪的评论 ,总是有所顾忌。“颓废”作为郁达夫小说创作中最醒目的情绪性精神特征之一 ,是特定的社会现实和作者审美情趣结合的产物。在作品中 ,主要表现为“零余人”系列形象的塑造和“情欲”主题的选择。这种郁达夫式的“颓废” ,对于丰富中国现代小说创作的艺术表现与传达 ,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6.
《社科纵横》2017,(3):138-140
从80年代的伤痕、反思小说,到90年代以后对日常生活的记述,张宇坚持现实主义的创作道路,在创作思想方面既有坚持又有变化,从使命意识到生命意识,坚守不变的乡土情怀,就是张序二十多年创作思想演变发展的基本脉络和轨迹。  相似文献   

17.
柔石是中国20世纪30年代一位英勇的无产阶级革命作家,但他的小说创作却处于五四文学向三十年代革命文学的转型阶段,从作品主题、题材、人物形象到创作视角,柔石的小说都与五四启蒙文学有着明显的精神联系.我们在解读左翼作家柔石时,不应该忽略他与五四启蒙文学特别是鲁迅的精神联系.  相似文献   

18.
陈云辉 《唐都学刊》2005,21(5):81-85
荣获诺贝尔文学奖后,大江健三郎很快成为中国文学研究界关注的焦点。从获奖后的1995年到2004年上半年,10年间全国共发表各类研究论文87篇。这些论文探讨了有关大江健三郎及其创作的方方面面,诸如大江小说的精神内涵和创作意识,大江小说中的人物形象,大江小说的艺术成就和文体特点以及大江与其他作家作品的比较研究等等。  相似文献   

19.
张雪  徐彬 《社科纵横》2007,22(11):173-174
英国小说创作由来已久,在为世人留下宝贵传统的同时,也为后续小说家的创作带来了"影响的焦虑"。在约翰·福尔斯的短篇小说集《紫檀塔》中,主人公对小说和艺术的本质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和争论,其中短篇小说《紫檀塔》、《可怜老》、《迷》成为蕴含福尔斯小说创作理念的"逆反批评"三部曲。这些创作理念成为福尔斯本人超越"影响的焦虑",进行小说创作的思想和理论源泉。  相似文献   

20.
许地山笔下的春桃形象虽有浪漫主义色彩,但更具有现实主义特点。从春桃的精神世界来看,她虽然地位卑微、生活困苦,却拥有独立的意志、强烈的自尊、健全的人格、务实的精神。从现实合理性来看,春桃外貌的美丽清洁是小说必要的审美元素,以克服其社会职业的卑微不洁;其生活环境是大都市北京而非保守的乡村为她创造了宽松自由的环境;小说一女二夫情节在现实生活中也有存在,近似于民间奇异婚俗。从作者的创作动机来看,春桃形象反映了许地山关于人生问题、妇女问题的思考,是对以往创作的一种超越,也是个人情感追求的一种流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