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发展,我国用水总量和城市污水排放量也不断增大,城市污水处理任务变得更加严峻。但同时我们也要看到城市污水有着巨大的资源潜力,污水回收的经济收益巨大,因此缓解我国水资源危机的重要步骤之一是实现城市污水处理产业化。  相似文献   

2.
当前形势下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筹资途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础设施建设领域的体制改革 ,使我国的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在“九五”期间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十五”期间 ,经济发展将对城市基础设施提出更高的要求 ,我们必须加快改革的步伐 ,使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资金主要通过土地变金、激活存量、资本市场等渠道来实现。  相似文献   

3.
农村生活污水处理技术与政策选择   总被引:52,自引:0,他引:52  
农村生活污水是造成农村水环境污染的主要原因。为了改善我国农村的人居环境,必须加强农村生活污水的收集、处理和资源化设施建设。本文对国内外一些适合处理农村分散生活污水的技术及其特点进行了归纳和分析,并提出了加快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的政策途径。  相似文献   

4.
水污染是当今我国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之一,尤其在当前国家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大背景下,更加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作为与水污染防治密切相关的污水处理技术,还或多或少存在着处理能耗较高、配套管网建设相对滞后、污泥无害化处理率较低、排放指标一刀切、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率较低和部分企业偷排工业废水等弊端。为解决这些问题,需要我国以生态文明理念为引领,采用诸如生态处理、再生水回用和厌氧氨氧化工艺等绿色化的污水处理技术,在有效减少水中污染物的同时,从污水中回收水源、能源和其他资源,以更好地保障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5.
我国现阶段污水处理处于发展阶段,还存在受水污染治理行业本身发展水平的制约、市场发育的不完善才以及污水处理工艺选择不结合本地区的实际情况等诸多制约因素,为适应污水处理事业与经济发展协调发展和城市污水主导目标转变的治理形势,污水处理应实施经济发展相协调发展战略、加强城市和小城镇污水处理管理和采取污泥无害化处置等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6.
国家计委产业发展司王建宁副处长透露,目前我国环保市场需求潜力巨大。据有关部门预测,“十五”期间全社会用于治理环境污染方面的投资将比“九五”期间有较大幅度的增长,环保装备市场交易额将达1400亿元左右。  相似文献   

7.
农村生活污水是面源污染的主要来源,污染已对农村地区的水体、土地等自然环境产生严重影响,为确保农村水源安全和农民身体健康,农村污水治理刻不容缓。本文针对中国农村生活污水产生的现状和特征,提出可行的污水处理技术,借鏊国内外相关的研究成果,提出我国在十二五期间应重点开发的适合处理农村废水的政策及相关污水处理技术。  相似文献   

8.
“十一五”起,中国提出要在生产领域推动由末端治理向源头和全过程控制转变。从全过程管理的角度入手,利用对数平均的迪氏分解法(LMDI)将工业粉尘排放强度降低分解为源头防治、过程控制和末端治理3个部分,检验从“十五”到“十一五”全过程管理实现与否。研究发现:从“十五”到“十一五”,中国开始从末端治理向全过程管理的转型,源头防治效果得到明显优化。实现全过程管理的地区从“十五”期间的8个增加至“十一五”期间的18个,而且有别于“十五”期间工业粉尘全过程管理效果主要源自环境技术转移的增加和环境执法力度的强化,“十一五”期间则主要归功于环境自主技术创新。因此,有必要大力推进环境技术的主导作用,进一步加快推动污染治理,从末端治理向全过程管理的转型。  相似文献   

9.
随着城市污水排放量的逐年增大 ,增建和扩建城市污水处理设施成为当务之急。我国环境保护缺乏资金 ,相应的融资渠道比较单一 ,环保基础设施建设及运营资金的缺口很大。确定缺口规模对于开发新的资金来源 ,采取不同的措施弥补缺口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利用环境融资决策工具对四川省 14个市 县污水处理设施建设资金的供需情况进行分析 ,用数据来验证实现规划制定的污水处理目标存在资金缺口的结论 ,这样可以从增加融资和调整环保目标两方面来综合考虑 ,为环境政策的进一步改进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0.
汾河 《小康生活》2003,(7):45-45
根据全国食品工业“十五”规划,“十五”期间,我国淀粉总产量要达到700万吨,玉米早餐食品、休闲食品、方便食品等要达到1000万吨。届时,玉米工业化产品转化的玉米量有望达到玉米商品量的80%,其中,玉米深加工产品转化玉米量有望达到25%左右。目前我国玉米深加工的产品结构是:主要用于加工饲料占全部玉米消费总量的70%—80%,其余产品主要包括淀粉、淀粉糖、变性淀粉、酒精、酶制剂、调味  相似文献   

11.
现如今,国内外城镇生活污水的治理措施越来越先进,但是我国仍然采用了传统的污水处理方法,产生了很多的问题。本文分析了我国城镇生活污水的现状和处理特点,创造性的将人工湿地融入到了城镇生活污水处理中来,为我国城镇生活污水治理机制提供新的借鉴意义,同时也能让污水处理更为简便、有效。  相似文献   

12.
在界定土地利用系统健康内涵的基础上,构建了基于“压力-状态-响应”(PSR)模型的评价指标体系,采用熵权法和灰色关联度法评价了快速城市化地区土地利用系统的健康状况,并以深圳市为例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2006-2013年深圳市土地利用系统健康综合指数逐年提高,健康等级经历了“不健康-临界状态-亚健康”的演变过程;土地利用系统压力指数总体变化平稳,而系统状态指数与响应指数呈现上升趋势;人口自然增长率、城市垃圾处理率、城市绿地覆盖率、城市污水处理率与土地利用系统健康性评价综合指数之间的灰色关联度较高,说明城市环境与土地利用健康状况紧密相关。指出快速城市化地区的用地政策应注重提高城市土地利用的综合效益,关注人口与环境系统对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采用PSR模型构建城市污水治理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指标选取结合了定量指标和定性指标,并进行权重确定、评价标准确定及指标计算和评分的分析。研究基于宁波市的污水治理数据及调查问卷,对宁波城市污水治理绩效评价指标体系进行了分析测算,提出了针对性的完善建议。  相似文献   

14.
徐匡迪市长提出把上海市创建成“学习型城市”的目标。上海人均GDP现已达到4000美元以上,上海经济发展开始步入十分重要的上中等收入阶段。市民生活最显著的特点是:一是职业生涯相对缩短,工作压力普遍增大。二是业余生活相对延长,休闲时间增多。在“十五”期间,上海城市的高速变化将逐步由建筑、生态等外观变化转为市民生活结构、工作效率和人素质的深层变化。据上海市消费者协会的“消费热点”调查,终身教育已经成为本市继休闲、旅游后的又一大消费热点。在被调查的消费  相似文献   

15.
中国的城市化及其环境可持续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的城市化大致经历了四个阶段,在20世纪90年代后进入加速阶段;在城市化的不同阶段城市化率呈现明显的变化规律,预计2020年中国城市化率将达到60%.在我国城市化进程中面临水资源短缺、大气污染严重、垃圾围城、噪声污染等资源约束和环境污染矛盾,这与城市布局不合理、城市规模扩大、产业污染和生活污染治理投入不足等密切相关.因此,应统筹规划建设低碳城市、推进城市垃圾减量化和能源化利用、建设供排水设施、倡导低碳消费,形成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长效机制.  相似文献   

16.
城市污水处理厂是污染物排放主体。在污水处理企业的市场化转型过程中,城市污水处理厂由原来的公益性质企业改制为按照公司治理模式运营的企业。目前,各级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将城市污水处理厂视为排污企业并纳入相应的监督和管理体系之中。从环境法的角度分析,城市污水处理厂不应被定性为普通的"排污企业",公益性质是这类企业的根本性质。应对城市污水处理厂的法律属性进行重新认识,并建立和实行配套的监督和管理制度。  相似文献   

17.
农村生活环境污染治理是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农村居民生活质量不断提高的现实要求。本文在总结2008年以来农村生活环境污染治理政策特征的基础上,从饮用水安全工程、生活污水处理、生活垃圾治理、厕所改造、危房改造五个方面分析了山东省农村生活环境污染治理的成效,明确了治理中依旧存在的难题,并从思想意识、治理能力、扶持体系、责任制度四个层面提出了山东省农村生活环境污染治理的对策。  相似文献   

18.
水环境危机是全球问题,不容乐观。水的可持续利用是社会经济建设和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制约因素。为从根本上解决水环境问题,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笔者提出:以实现两个根本转变为契机,通过经济政策、法律手段和价格机制运作城市供水与污水治理企业;重视城市污水集中处理,将水环境治理与市政建设有机结合;以科学技术为先导,靠合理完善的水环境系统管理,使水污染得到有效控制,把水资源的开发利用和保护全面推向市场。  相似文献   

19.
污水治理是浙江省政府近期推出的一项事关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大政方针---“五水共治”的内容之一。首先尝试阐明污水治理工程作为公益事业的经济学内涵,在对莱茵河及嘉兴污水治理相关企业进行案例研究、比较分析的基础上,提出公益事业应立足于让公众收益这一基本原则,并针对嘉兴实际,提出其对策及建议。  相似文献   

20.
城市居民社区归属感是呈现城市社区治理效果的重要标志,构建“一核多元”治理主体体系成为当前城市社区治理的重要实践。研究发现,作为核心的基层党组织和社区居委会、业委会、居民等多元治理主体对城市居民社区归属感会产生一定程度的积极保护作用。其具体作用机制为:一方面,提升社区党支部星级、增加居民小区党小组数、增加社区居委会工作人员密度和成立业主委员会,均可直接增强居民的社区归属感;另一方面,居民建立社区社会关系网络与社区参与是“一核多元”治理主体发挥作用的重要中介,居民小区党小组、个体因素等通过促进以上两个中介因素间接增强居民的社区归属感。因此,应当完善城市社区治理,促进居民社区归属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