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文章认为,在<乐府诗集>的<梁鼓角横吹曲辞>和<杂歌谣辞>等类歌辞中,有相当一部分是少数民族作品.它们具有很高的历史地位、艺术成就和史料价值,应当予以充分认识和认真研究.  相似文献   

2.
东晋时期的陶渊明以诗名世,也以辞赋名家.欧阳修曾指出,"晋无文章,惟陶渊明<归去来辞>一篇而已."①对<归去来兮辞>(以下简称<归>)推崇备至.然而,长期以来,人们一直认定该文作于老家柴桑.其实,这既不符合事实,也影响了该文的审美层次.通过考辨发现,<归>文的创作地应为县衙彭泽.  相似文献   

3.
卜法衰而甲骨亡,筮法盛而<周易>传."周"、"易",皆与巫术密切相关.<周易>卦爻辞是当时卜巫者对答筮问的词,其中体现出来的一些重要思想观念亦由巫教思想孕育而来.<周易>是筮占之后所作的记录,是筮问吉凶的书.  相似文献   

4.
本文对<马氏文通>中的"转词" 在句中的位置、所表示的意义,转词与动字、止词、状语、状辞、司词的关系进行了全面的考察和探讨,指出了转词与止词及与状语、状辞发生混淆等问题,并对<马氏文通>转词范围的界定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5.
<新小说>的创刊、危机、停顿、转移这一曲折过程,说明梁启超以政治家为班底、以"发表区区政见"为目的的办刊方针难以持久,由于种种原因只好转向吴趼人以谴责、讽喻社会为主的办刊方略上去.以<新小说>为"标高",中国又竞相出现<绣像小说>、<新新小说>、<月月小说>和<小说林>等刊物,构成了中国小说期刊第一波多彩而繁荣的景观.  相似文献   

6.
两汉的"式"制取"样"的意思,一种制度的标准模式,与"品"制结合,谓之"品式",构成"汉制"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魏晋"品式"普遍化,一般事务均有"品式"的规定.<户调式>是西晋赋税"品式"中"样"方面的规定,用作划分户等时比照和折算的基样.北魏<丘井式>是户籍编造的样式.<输籍样>仿自<户调式>,也用来"定户上下".<通典>不懂"品式"制,把<户调式>中修饰"样"的形式方面的规定,即"占田"、"课田"从"式"中抽出,当作土地制度归入<田制>;把<丘井之式>中的"均田"幌子当真,视其为由国家分配土地的"均田制";把<输籍样>解释为"轻税"之法,目的在于挖"浮客".<通志>、<文献通考>继承了这些错误,并一直影响至今.  相似文献   

7.
在<西游记>众多续作中,董说创作的<西游补>和周星驰主演的电视剧<大话西游>有着解构经典的独特意义.<西游补>和<大话西游>从情节安排、主题表达、语言使用等方面解构着<西游记>,<大话西游>的解构体现了当代社会的后现代主义思潮;<西游补>的解构则有历史与宗教的双重背景.<西游记>自身存在的解构性以及续作对原作继承和解构的二律背反规律,决定了<西游补>、<大话西游>选取<西游记>作为其解构的对象.  相似文献   

8.
伯颜作为元代早期学习汉字进行创作的诗人,原系成吉思汗近亲家族人,一生于军旅中,其汉文诗歌主要描写自已的亲身经历.他以得天独厚的军旅统帅生活为基础,创造了<奉使收江南>,<鞭>等不少内容充实,气势雄浑的诗歌与散曲作品.他的诗歌与散曲风格雄健,情调高昂,阔大豪放,气势雄浑,粗犷豪爽,他是元代蒙汉诗歌交流的先河者.  相似文献   

9.
本文在《<归去来兮辞>创作地考辨》的基础上,进一步探析《归去来兮辞》标题的深刻内涵及其正文有关句式的重要意蕴,得出更趋完善的结论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作于彭泽辞官之后、诗人归田之前,全赋内容纯为悬想之辞.  相似文献   

10.
曹操所著<孙子略解>是现存<孙子兵法>的最早注释本,也是传世<孙子兵法>的最早定本,对<孙子兵法>的传播起过重要作用.本文即对<孙子略解>的特点及其在<孙子兵法>传播过程中的影响进行了探讨.认为曹注简明质切,丰富和发展了孙武的军事学说,继承和发展了<孙子兵法>朴素的唯物论和辩证法思想,对后代<孙子兵法>注家及<孙子兵法>版本的流传均有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11.
移就是普遍存在于不同社会中的常见的语言现象,是一种精心排练而又故意误用语义的修辞手段。文章从英汉移就辞格的语义特征出发,论述英汉移就辞格怎样通过“故意误用语义”、“精心排练”语言使其产生变异,从而取得别具一格的语言艺术效果。  相似文献   

12.
中西诗歌翻译的改写与诗体移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天演论》的译者严复提出"信达雅"历经百余年,文学翻译评论家成仿吾提出了诗歌翻译的两种方法,以庞德为代表的中国古诗词英译实践,以卞之琳为代表的英诗汉译,都在不同层面上追求忠实于原文。优秀的创造性翻译(改写)的汉诗英译,从一种全新的角度巧妙地传达了原诗的神采,并影响了美国诗歌创作;以似致信的英诗汉译法,忠实地再现原诗格律形式与意义,发挥汉字在诗歌表达上所具有的意象和音律上的优势。中西译诗的成功案例均展现了原诗精髓:以诗译诗,气韵神采,跃然纸上。  相似文献   

13.
本文通过对比《红楼梦》及其四个英译本的第一回,发现汉语源文本被动句的使用较少,而英译本中却出现了大量的被动句。本文探讨了这些译者如何将源文中的主动句转换成英文被动句,对比分析这些英语被动式在信息表达功能方面的异同与得失。研究发现,译者们的思维习惯影响他们对信息表达功能的使用,而信息表达功能的使用又会进一步对整个目的语篇的效果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以自建的中国译者英译本语料库和英语原创小说语料库为类比研究对象,借助WordSmith Tools 4.0等语料库检索分析工具,分别从词汇和句法层面考察中国译者英译本的翻译共性特征。虽然结果多不符合以往研究所得出的“简化”量化模式,但皆呈现“显化”、“范化”以及“源语渗透效应”等其他共性特点,也体现中国译者灵活驾驭词汇的能力、以及接近汉语源语的语言操作习惯。    相似文献   

15.
通过李白《长干行》在英语母语环境下的教学实践,探讨了中国古诗英译的过程与可译性、译文的真与美以及多样化翻译等理论与实践问题。  相似文献   

16.
译文词汇密度(译文LD)是指翻译单位汉语文言句读平均使用的英语单词数量。首先,译文LD以汉语原文为其外部参照,不受英语词汇体系和语法结构的影响,因而无需区分实义词和功能词。其次,译文LD可用以分析译文及其语句和篇章并呈现其在译解、语式和措辞上的风格。再次,Pound和Ku(辜鸿铭)的《论语》英语译本明确了现有的《论语》英译在译文LD区间[5.91,9.13]内波动。该区间在译文LD的数值上界定了多重《论语》英译甚至文言英译的范围。   相似文献   

17.
基于刘宓庆的翻译风格标记理论,结合语料库量性分析方法,从形式标记和非形式标记两方面探究白睿文的四部译本是否具有较显著的相同点,即是否具有他个人的译者风格。研究发现,白睿文的译本具有较鲜明的译者风格,主要体现为:译文用词简单常见;译本的遣词造句更能突出英语源语文本的特点;中英文做到句句对应,习惯于拆分长句;主题集中于家愁国难。  相似文献   

18.
早在1936年,在伦敦出版的《现代中国诗选》一书,就收了卞之琳14首诗的英文翻译,那都是他自己译的.后来,在不同的时候,他曾把自己的其他一些诗译成英文,发表在不同的地方.在把自己的诗译成英文时,卞之琳更多地显现了他的诗人本色,随意、洒脱、变化甚至放纵,以意译为主.他对自己诗歌的英译不作"亦步亦趋"的严格要求,至少不如他对外国诗歌的汉译要求那么高.  相似文献   

19.
英文杂志《天下月刊》于1935年8月在上海创刊、由中国知识分子主办。作为一份全英文期刊,它倡导中西文化交流的理念,着力将中国文化译介传播到国外。作为作品发表的园地与文化交流的载体,《天下月刊》刊载了大量文化评论与文学译文,具有丰富的文化与文学价值,并为中国文学尤其是现代文学向外传播开拓了先河。  相似文献   

20.
刘跃进 《国际论坛》2013,(1):49-53,80,81
汉语"国家安全"的两种英语表达State Security和National Security各有长短,难以取舍,因而需要一个把state与nation很好地融合在一起的英语新词。依据汉语旧词"国家"能容纳英语state、nation和country的高度概括性,给英语造一个新词"guojia",把"国家安全"在英语中表达为"Guojia Security",便能把国家安全学理论要求的"国家"概念的普遍性、科学性与人文性、民主性很好地统一起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