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06 毫秒
1.
作为重要出土文献的唐代墓志,在日益受到学界关注并陆续出版的同时,其校录存在的诸多问题也暴露了出来。本文以校理《全唐文补遗》为例,参以《唐代墓志汇编》及《唐代墓志汇编续集》,就其疏误讹失的类型进行分析研究,以期有裨于出土文献特別是石刻文献的系统整理、研究和科学利用。  相似文献   

2.
民国间修撰之《兴化县续志》载录了元人王道生所撰之《施耐庵墓志》,该墓志提供了《水浒》作者施耐庵行状之确切证据。但是,因该墓志面世时间远离作者的时代,由此质疑之声不绝如缕。本文就反对者提议的"质疑"点一一辨析,借助语源和典章故实等佐证该墓志文本并无违背其他文献史料之处,反证《施耐庵墓志》之可信无疑。  相似文献   

3.
《唐师府君墓志考释》对探讨唐朝中后期陕北延安及剑南西川地区的历史文化具有重要意义。但《唐师府君墓志考释》部分释文有讹误,影响对墓志铭文的有效利用。笔者对《唐师府君墓志考释》释文进行校补,以期对唐朝中后期石刻文献的整理与研究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4.
《山东青州新出土隋张崇训墓志》一文公布了山东出土的一方墓志,对墓志内容作了初步研究,并公布拓片,附有释文,对文史研究提供了新的材料,具有比较重要的文献价值。但该文部分释文有讹误,影响了对墓志铭文的有效利用。文章对照拓本图录,校补了释文中的讹误,以便这份出土材料得到更加科学的利用。  相似文献   

5.
墓志文献拥有专类文献词汇的独特研究价值。唐代墓志文献中集中使用了有关史籍词义范畴的复音词,本文采用义素义场理论,对《唐代墓志汇编续集》中史籍类复音词进行了考察,得出唐代墓志中此类词的特征。  相似文献   

6.
《山东青州新出土隋张崇训墓志》一文公布了山东出土的一方墓志,对墓志内容作了初步研究,并公布拓片,附有释文,对文史研究提供了新的材料,具有比较重要的文献价值。但该文部分释文有讹误,影响了对墓志铭文的有效利用。文章对照拓本图录,校补了释文中的讹误,以便这份出土材料得到更加科学的利用。  相似文献   

7.
文章以五代墓志为研究对象,从语言学角度利用墓志文献进行语言研究,将墓志材料与传世文献相结合,运用词典学、训诂学、语义学等相关理论知识,对《汉语大词典》例证和义项等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行有益商补,以期为《汉语大词典》的编纂和修订及汉语史研究提供一些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8.
《陈叔明墓志》史料价值甚高,兹以其墓志原拓为底本,以《汉魏南北朝墓志集释》《隋代墓志铭汇考》《隋墓志人物传》《全隋文补遗》等著录本为参校,在字样比对、文辞辨析的基础上,就时贤未能言及或缺疏之史料深加探析和补充,并对墓志中的疑难俗字、文句进行考释。  相似文献   

9.
洛阳出土晚唐刘干墓志记载了志主的家世生平、科第宦历及其著述等情况。刘干曾于大中年间修订《切韵》12卷及《通纂》、《通例》共10卷,可为研究唐五代《切韵》系韵书演变、补两唐书《经籍》、《艺文》二志之阙提供原始文献线索。其妻太原王氏墓志为当世仅见刘干之著述。  相似文献   

10.
为研究杨绾其人,采用文献分析法,分析《杨绾墓志》等墓志志文和考释相关文献,对杨绾的为官经历、品行与修养、葬地少陵原、唐代科举存废之争等进行研究。研究认为,《杨绾墓志》较为详细地记载了这位中唐贤相的家族世系、生平宦迹、婚姻、卒葬以及品行修养等方面的情况;杨绾、贾至等提出贡举之弊,主张置孝廉科、力田科等,引发时人在思想观念上趋向以致用之学取士,中唐制科出现向儒学化靠拢的变化;杨绾清廉俭朴、淡泊名利的思想境界和价值观,在朝臣中起到了榜样和导向的作用;墓志中有部分内容与新、旧《唐书》等相关史料记载一致,还有包括杨绾的出生时间为唐玄宗开元六年(718年)等许多内容能够补传统文献记载之缺, 杨绾兴廉察孝的主张也为解决这一时期中唐科举存废之争问题提供了线索,这些墓志志文多处可与文献互证,对于中唐史事的研究多有裨益。  相似文献   

11.
内蒙古奈曼旗为契丹族的龙兴之地,契丹还未建立大辽之前就在这一带活动,并建立了早于皇都上京的龙化州.萧氏为辽代后族,他们也选中了这里做葬身之所.青龙山陈国公主与驸马萧绍矩合葬墓的发现,出土了大量的珍贵文物,展现了契丹族的奢华;库伦七座辽墓的发掘,又使我们目睹了一幅幅契丹贵族生活画卷.萧琳墓志的出土,更进一步佐证了奈曼、库伦交界一带,就是契丹后族萧氏的家族墓地.  相似文献   

12.
将赋与墓志这两种文体联合考察,既可以据墓志辑考已佚的唐赋文献,又可以发现唐人以赋为墓志的现象. 首先,在新出土的墓志中,直接或间接涉及赋家赋作的有十余方,即梁玙、陈周子、卢招、沈中黄、谢观、杨汉公、张士贵、苗景符、独孤申叔、于汝锡、崔文龟、路谠、张知实等人的墓志. 据此既可了解其赋的数量、风格、传播等情况,又可追溯确认若干赋学批评术语产生的时间. 其次,就唐代墓志本身而言,其创作存在化用先唐赋典的现象,这些赋作典实大略可以分为三类,即悼亡类、闲居类、士不遇类. 再次,唐代墓志又有以赋笔行文的现象,在行文结构和句式结构方面均有这样的表现. 唐代墓志以赋行文的原因主要在于赋与墓志两者功用的契合,也与“诗赋取士”的制度和赋的文体特质有关.  相似文献   

13.
欧阳修作为北宋的一位伟大散文家,对应用文的写作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在墓志铭这种应用文体中表现得尤为突出.欧阳修撰写的墓志铭中,有二十二篇女性的墓志铭.他运用以小见大、主客相形、含情于铭等手法,勾勒出敬爱父母、侍奉公婆、辅佐丈夫、教育儿女的孝女、贤妇、慈母的女性形象,反映了欧阳修的女性观及对女性墓志铭写作的创新.欧阳修的女性墓志铭对后世女性墓志铭的撰写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韦知艺是唐代京兆韦氏家族重要成员之一,卒于唐长安四年(704),在武则天时期历任官职,其在两《唐书》中无传。《大唐故中大夫使持节箕州诸军事守箕州刺史上护军韦府君墓志之铭》详细记载了韦知艺的家庭世系和生平事迹,可补正史之不足,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5.
张说是唐代文章大家,他与苏廷硕二人的文章被时人誉为"燕许大手笔"。诰颂公文和碑志文是张说文章创作最为重要的两个部分,其碑志文在对墓主一生历史的述说的过程中,在题材、章法、文体等方面皆有新的创造,显示出了高度的文学创作水平,直接影响了其后的古文家。  相似文献   

16.
卢元福墓志是涉及初唐史学的重要出土文献,但业已刊布的墓志图版极为模糊,约三分之一的志文无法辨识。洛阳师范学院图书馆所藏卢元福墓志拓片仅有个别文字缺失,故据之校录墓志全文,并就相关问题略作疏证。  相似文献   

17.
近年,唐代道士墓志不断出世,实为学界幸事.然其中若干墓志在来源和志文内容等方面均存在一些疑问,在将之视作确凿史料用以构建道教历史之前,尤需对材料本身进行辨析思考.《咸宜观李洞真墓志》和《三洞观冯太虚墓志》均为新见唐代道士墓志,原石或拓片已为国内著名博物馆所收藏,然二者情况或仍有商酌之必要.  相似文献   

18.
江苏连云港市博物馆藏有《清授光禄大夫沈公雨人墓志》,墓志记载了清末民初连云港海州地区的著名实业家沈云沛家世生平、性格仪貌、仕途经历等,通过梳理相关内容,为研究志主及其沈氏家族提供了实物资料。  相似文献   

19.
西北大学文博学院收藏的唐朝日本人墓志,作为重要的实物资料,由于字迹漫漶而保留信息不够完整。通过翻检大量的文献资料去考证残缺部分,还碑文原信息,是一项有意义的工作,在前贤释读的基础上予以补释,力图恢复原碑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