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以1978—2010年的国防支出和GDP实际值为样本数据,利用新古典国防支出需求模型和MS-AR模型,通过结构性分析发现: 国防发展战略是影响中国国防支出需求结构性突变的主要因素。国防发展战略和上期国防支出是影响国防支出需求变化的重要解释变量。国防支出受国防发展战略的影响大致经历了“负增长期”“低增长期”“补偿性增长期”三个不同阶段。在不同阶段,上期国防支出和当期GDP对国防支出的影响发生了显著变化: 1989年后当期GDP和当期国防支出的关系由负向转为正向,1997年后上期国防支出对当期国防支出的贡献增加了3.56倍。实证结果证明: 近年来国防支出的较快增长是对过去历史欠账的补偿性增长,是国防建设和经济建设协调发展的必然结果。  相似文献   

2.
对国防开支和经济增长的关系进行探讨,可以准确判断和把握国防开支和国民经济的相关性,为减少国防开支对经济发展的负效应,增强其正效应提供理论依据,对国防政策的制定和国防支出的统筹规划具有重要意义。旨在对国防开支和经济增长关系的研究进行梳理,并在此基础上,分析现有研究的不足,指出下一步研究的方向。  相似文献   

3.
社会保障对国民经济发展有着重要意义,本文选择1990—2010年期间共21年的社会保障支出与GDP数据为样本,在协整检验、格兰杰因果检验和误差修正模型的基础上,研究我国社会保障支出与国民经济间的动态关系,研究结果显示,社会保障支出与国民经济发展之间存在着长期稳定的均衡关系,且在滞后2、3期时,二者互为因果关系。  相似文献   

4.
在已有的研究基础上,考察中国的这一问题,其中使用一些新的检验手段.经验结果显示中国的公共支出和经济增长之间不存在协整关系和因果关系,政府公共支出既不是国民经济内生决定的,也不对国民经济起到引导作用.在中国,强势政府公共支出的结构不合理现象可能主要是上述原因.  相似文献   

5.
中国开展绿色GDP核算的必要性及政策建议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对以GDP为核心的传统国民经济核算体系弊端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指出了绿色GDP核算的重要意义及中国实行绿色GDP核算的重要性和迫切性.由于现行的国民经济核算体系没有反映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的价值以及经济活动对环境和资源造成的巨大损失,因而在片面追求GDP增长的同时,中国的环境和资源承受了巨大的压力.针对中国的实际提出了实行绿色GDP核算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国防支出与经济增长的关系一直是经济学家们着迷的话题。学者们也一直在为阐释两者之间的关系寻找理论基础,而他们所得出的结论往往具有不确定性。我国的国防支出与经济增长到底是什么关系需要实证检验,通过对以往实证文献的评述以及实证数据的分析,文章选用扩展的VAR模型对我国国防支出与经济增长的因果关系进行了检验,结果证明,国防支出与经济增长之间只存在经济增长到国防支出的单项因果关系。  相似文献   

7.
国防部门既是一个军事系统,又是一个经济系统,它是国民经济大系统中一个非常特殊的次系统,可称作国防经济系统.国防经济系统的作用和功能在于为应付现代战争,保障国家安全提供坚实的军事经济潜力.它的性质与特点取决于现代战争的特性.现代化战争的高耗性、突发性和强冲性客观上要求有一个具有很强的承受能力、应变能力和抗干扰能力的国防经济系统与其相适应,并作为它的强大后盾.而著名的耗散结构理论方法为建立这样一个理想的国防经济目标模式提供了非常有效的理论武器.  相似文献   

8.
中国财政教育投资规模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及国际对比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运用计量经济学方法对我国财政教育支出配置规模的变化如何影响经济增长这一问题进行了定量分析,从中看出教育投入对国民经济增长有重要影响.基于国际数据的面板定量分析,对总量指标建立的国际比较面板数据模型表明,在经济起飞阶段,中、韩、新三国和中国台湾地区的财政教育支出对GDP均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对增长率指标建立的国际比较面板数据模型表明,财政教育支出对中国和中国台湾地区的经济增长作用比较显著,对韩国和新加坡均不显著.  相似文献   

9.
文章利用中国1953—2004年的年度数据,使用广义差分回归分析方法,揭示了中国科学研究支出总额与经济增长的内在关系。同时,还分别分析了中国科学研究各分项支出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结果表明,科学事业费对GDP增长的贡献最明显,其他科研事业费对GDP增长有一定的贡献,但不太显著,而科技三项费用和科研基建费对GDP增长的贡献都不明显。  相似文献   

10.
受Laurent Ferrara(2003)启发, 选用1953-2010年的中国国防费支出占中央财政支出比率的时间序列作为实证数据, 运用MS-AR模型对该时间序列进行了区制转换检验。研究表明:利用MS-AR模型得到的划分时间表和中国实际国情十分吻合, 说明中国国防费支出占中央财政支出比率时间序列的确受到了国家战略这一潜在变量的影响;说明中国的国防政策是防御性的, 中国的国防建设服从于经济建设, 如果不发生严重威胁中国国家主权和安全的情况, 中国就不会大幅度实质性增加国防费;研究进一步证明,最近几年中国国防费的增加是适度合理的, 有力地反击了“中国军事威胁论”。  相似文献   

11.
视财政支出为经济增长的一个"要素"变量,在新古典经济增长理论的基础上构建包含政府支出的内生化经济增长模型,揭示了经济处于稳定均衡时政府支出对经济增长的长期动态效应,同时通过构建状态空间模型和卡尔曼滤波的分析方法量化该动态效应值。研究结果表明,从1990—2011年该值呈拟倒V型特征,即从1990年开始增加并在1998年达到峰值0.84,其后该值一直处于下降态势。因此,提高政府支出的效率和优化政府支出的结构有助于提高政府支出对经济增长的动态效应。  相似文献   

12.
国防经济学在百年的发展历程中,涌现出许多著名的国防经济理论和国防专家,其核心思想也在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断演进。通过对国防经济学领域的代表性成果进行归纳和梳理,将国防经济学思想的演进历程分为战争经济学、初期国防经济学和当代国防经济学三个阶段。研究发现:在战争时期,战争经济学的核心思想表现为利用经济为战争胜利服务;在“冷战”时期,国防经济学的核心思想是如何优化配置国防资源;在和平与发展时期,其核心思想已经转变为实现国防与经济的协调发展与相互促进。这说明,国防经济学从诞生时的战争导向思想开始,不断朝向以资源配置效益为主题的经济学轨道演进。正是由于国防与经济作为矛盾双方从对立走向统一的过程,才促进了国防经济学的不断发展。对于中国来说,应该根植于中国具体国情,辩证看待西方国防经济学的思想成果,将其用于中国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协调发展的历程中去,开创具有中国特色的国防经济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13.
十八大以来,我国经济实力、科技实力、国防实力与综合国力再上一个大台阶。本研究基于中美国防资本存量比较,通过定量评估指出尽管我国国防实力的国际地位与经济实力、科技实力相比,仍存在较大差距,但经济实力、科技实力崛起为提升国防实力奠定了有利条件。全面提升国防实力,需要充分利用共产党领导、举国体制、市场机制、开放发展等制度和大局优势,根据"需求定位、科技融通、开源节流、以民养军"的思路,深入推进综合国力与国防实力均衡发展。提出如下建议:明确军方的需求角色定位;利用科技创新力量加速国防科技现代化;稳步提升国防支出与GDP之比;以重大工程为牵引实现军民共用。我国处在国防现代化黄金时期,加速军事改革,深入推进军民融洽,释放综合国力红利,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14.
房产市场和资本市场是中国经济发展过程中最重要的两个资产价格市场。房产市场由于资本投资性高、行业带动性强,所以在国民经济的运行中处于支柱性地位;资本市场则是现代金融的核心组成部分,调控社会资源的配置和各种经济交易,表现为多层次的市场体系。但是我国数十年来的经济发展中,却出现了房地产市场极度繁荣,资本市场长期过度萎靡的发展格局,二者的失衡性发展严重影响到国民经济的健康运行。文章从马克思虚拟资本理论的角度分析了房产市场与资本市场的失衡性原因,以促使经济健康稳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5.
地方财政支出结构与经济增长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分税制财政体制改革是我国政府间财政关系方面的一次重大制度创新.从我国政府财政支出的特定构成入手,利用1994年至2005年省际面板数据,分析了从1994开始实行的财政分税制改革后,财政支出的各个构成部分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表明:农业支出、部门事业费支出和城市维护费支出占财政支出比重的提高显著地促进了省际人均GDP增长率;文教科卫支出、经济建设总支出、基本建设支出和其他经济建设支出占财政支出比重的提高对省际人均实际GDP增长率具有正向作用,但不显著.行政管理支出、社保支出占财政支出比重对省际经济增长率具有负效应,且显著;补贴支出和其他支出占财政支出比重与省际经济增长之间具有不显著的负向关系.而这无疑是为如何优化财政支出结构提供实证的依据并提出相关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虚拟经济是一个具有耗散结构的复杂系统。通过构建开放型国家经济系统的耗散结构模型,探讨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虚拟经济子系统、实体经济子系统和整个经济系统的非稳态性问题。结果表明,经济系统的稳定性与系统的耗散能力正相关,耗散能力越强则系统越稳定,反之则越不稳定;一国经济系统耗散能力的强弱,既取决于经济系统所能容纳的最佳资本与商品量,又取决于经济系统与外界交换资本与商品的状况。  相似文献   

17.
中国隐形经济问题刍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隐形经济具有起步晚、发展快、规模大、呈波浪式发展变化的特点 ,还具有“从众性”、违法与犯罪共存等特点。通过支出法和生产法计算GDP ,分析了中国隐形经济的规模 ,进而从多方面分析了隐形经济对社会经济活动的影响 ,并提出了治理隐形经济的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18.
政府投入的财政支农支出属于投资的范围,而投资又是拉动经济增长的引擎之一,所以财政支农支出与农业经济增长之间必然存在着密切的关系.利用1978-2004年湖南省的统计数据资料,用一个修正了的C-D生产函数模型对财政支农支出与农业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进行实证研究.结果显示:湖南省农业GDP相对财政支农资金投入的弹性达到0.33,1978-2004年间,财政支农支出对农业产出的平均贡献率则达到了46.73%.因此,为进一步促进农业经济的发展,湖南应该增加财政支农支出的规模并提高其使用效率.  相似文献   

19.
一国的股市能够灵敏地反映该国经济发展的周期变化和运行状态。为了考察中国股市与经济增长之间的短期波动模式和长期均衡关系,基于1992年以来上证指数和中国实际GDP的季度数据,使用Markov区制转换向量误差修正模型(MS-VECM),可对不同状态和区制条件下股价波动与经济增长率之间的相关关系进行度量和检验。研究表明,中国经济周期中存在显著的三区制性质,经济周期波动存在非对称性。这既体现为周期阶段的转换概率不同,也体现为周期阶段的持续期不同;短期内不同区制的股价与经济增长关系呈现出不同特征,但存在长期稳定的内在制约与调整的均衡关系。  相似文献   

20.
分析了1991-2013年中国主板市场融资和GDP的变化趋势,运用向量自回归模型对中国主板市场A股融资规模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经验测度.研究结果表明:1991-2013年,中国主板市场A股融资冲击对GDP表现为正向影响,冲击后的第10年对GDP变化的正向影响达到最大值,为0.3001;尽管沪深交易所主板市场的A股融资规模增长速度超过了GDP的增长速度,但是A股市场的融资规模对GDP波动的贡献比例相对较小.显然,中国资本市场运行是积极的、有效的,A股融资规模的适度变化不会造成国民经济的波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