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抗日战争初期,全国大批文化人士汇集湖南,湖南的抗战文化运动蓬勃发展,成为全国抗战文化运动最活跃的地区之一。本文运用翔实丰富的史料,较为全面、具体地介绍了湖南在“七·七”事变前后的抗战文化活动。  相似文献   

2.
抗日战争中的加拿大华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华侨旅居加拿大,始于1858年。1931年,全加华侨约为46000人。旅加华侨为祖国的抗战事业建立了丰功伟绩,但迄今尚无专文涉及,本文愿就此做一些粗浅探索。一“九·一八”事变爆发后,旅加华侨迅速组织起多种形式的抗战团体。蒙特利尔的华侨早在1931年10月就组建了抗日会。1932年间,卡尔加里有华侨抗日后援会,维多利亚有华侨拒日救国会,多伦多有安大略省华侨拒日救国会,温尼伯也有一个华侨抗战救国团体。“七·七”事变后,加拿大华侨抗战团体更如雨后春笋,“纷纷组织华侨救国会、抗敌后援  相似文献   

3.
日本帝国主义于1931年9月18日和1937年7月7日,发动了旨在侵略中国本土的军事事变,这是世界现代史和中国革命史上两起重大事件。“九·一八”事变粗暴地挑开了第二次世界大战远东太平洋战场的帷幕,“七·七”事变则宣告了日本全面侵华、中国全面抗战的开始。对这两个事变,中国共产党和国民党采取了完全不同或不尽相同的立场,现作一比较。 “九·一八”事变前,驻国民党政府对抗日毫无准备;事变后,蒋介石对日军的  相似文献   

4.
1937年7月7日,日本侵略者蓄意挑起芦沟桥事变,发动了全面侵华战争.中国驻军奋起抗战,揭开了全面抗战的序幕.它与欧洲西班牙反法西斯内战,同属于欧亚战场反法西斯斗争的序曲.而中国抗战所产生的国际影响尤为重大.本文拟就“七·七”事变前后亚太地区的情况作一浅述.  相似文献   

5.
“九·一八”事变后,中国的国防战略即为“抗日国防战略”,暗中准备抗日部署,1935年到1937年中国政府以我国的地域条件做基础,估计到敌我双方实力悬殊,决定以持久战赢得胜利,所以,中国之国防态势明确地按照国防战略计划确立为以武汉为中心经营长江流域国防设施,建立自西向东的梯次防御体系.“七·七”事变后,凇沪战场的开辟是国民政府以西南为抗战基地实施持久抗战战略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从结果上看,这一应战方略实现了国民政府的预期目标,与此前的战略思想是吻合的.  相似文献   

6.
胜利长征,千古无双,笑咏雪飘。望长城内外,蜂拥抗战;运筹窑洞,左卷能操。①赴会山城,胸怀成竹,岂独夫能与比高。②挥洒下,把风流数遍,还数今朝。世途向有波涛,鸣鸦噪蝉今又鼓潮。看卖身文痞,摇唇弄舌;擅权学阀,蛮横喧嚣。可鄙之徒,辞穷理屈,耍鬼招中伤造谣。焉能阻,绝唱千秋颂,无产英豪。①《沁园春·雪》毛泽东同志是在1936年2月填的。时在“九·一八”事变以后,“七·七”以前。广大人民纷纷要求抗日。1935年发生了“一二·九”运动。也就在此时,毛泽东同志发表了《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策略》的重要讲话,为抗日战争指明了方向。②1945年8…  相似文献   

7.
淞沪会战是抗战初期的一次重大战役,国民党地方系部队广大将士在这场战役中同仇敌忾,积极参战,奋勇杀敌,写下了可歌可泣的壮烈篇章。本文仅就地方系部队的对日参战及其作用和原因等问题作一初步探讨。 揭开全面抗战序幕的淞沪会战,是一场以国民党蒋介石嫡系部队为主力,地方系部队协同作战,抗击日本侵略军的壮烈战斗。参加这次会战的各路地方系部队,主要是南方(含西南诸省)的地方军事集团、1931年“九·一八”事变发生后,部分地方军事集团中颇有影响的上层将领及国民党要员其爱国心有所萌发,在全国抗日反蒋高潮中,一方面,他们当中的绝大多数并未放弃反共、反人民的反动立场;另一方面,民族矛盾的激化又使他们不愿因内战而放弃抗日,在中日民族矛盾不断上升,国内阶级关系发生新的变动的情况下,他们的政治态度和抗日行动也发生了不同程度的变化。原西北军将领冯玉祥利用其在西北军中的影响及他个人在国民党中的声望,坚决要求抗日。他致力于领导察哈尔抗日同盟军由几千人迅速扩大到10余万人。北方的东北军中部分爱国将领自“九·一八”以后,也揭起了抗敌旗帜,主动进行抗击日本侵略者的斗争。在南方,1932年1月28日,福建蒋光鼐、蔡廷锴等19路军将领在上海率部抗战。接着,又联合广东李济深等发动了“福建  相似文献   

8.
作者从“九·一八”事变、“七·七”事变、太平洋战争和雅尔塔协定签订等历史事实出发,阐述了抗战时期的中美关系和中苏关系。  相似文献   

9.
<正> “宛属平津同学会”(简称“同学会”),是抗战初期我党在南阳组建和领导的一个抗日救亡团体。她为了宣传救亡,唤醒民众,团结青年,共御外侮,活跃在南阳盆地上,推动了南阳一带抗日救亡运动的蓬勃发展,在南阳人民革命斗争史册上,谱写了光辉的一页。一九三七年“七·七”事变后不久,平津沦陷,华北危急,民族危急。在这中国人民处于亡国灭种的紧急关头,党中央号召全国军民团结起来,筑成民族统一战线的坚固  相似文献   

10.
“一面抵抗一面交涉”方针和淞沪抗战的失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面抵抗一面交涉”是蒋介石在“一·二八”抗战中推行的反动方针,这个方针与“九·一八”时蒋介石“力避冲突”的电报比较言词有异,然而基调依旧,是新形式的不抵抗政策,其后果直接断送了淞沪抗战的大好局面。本文以详实资料就此方针的提出、它的实质、提出的理论依据作了分析,并在战役中的种种表现比较具体地论述,使我们能对蒋介石和国民党政府的误国政策有一个全面的认识  相似文献   

11.
“七·七”芦沟桥事变,沈从文离开北平。他回家乡流陵小住了几月,干1938年三、四月间,来到昆明,在西南联合大学任副教授、教授,担任现代文学及司作课程的教学。整个抗战期间,他都在昆明从事教书、写诈,参加抗战文艺活动。这八年,他自称“这是乡下人的第四段旅程,相当长,相当寂寞,相当辛苦。”[‘j回刚到昆明不久,沈从文就卷入了一场抗战文学运动的论争之中。1939年,地发表了一篇题为《一般与特殊》的文章,批评了当时一些“文化人”只满足于“宣传与热闹”这样一般性的工作,而忽视了文学创诈的特殊性和专门化,因而导致“抗…  相似文献   

12.
<正> 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日本疯狂侵华,却给自已种了苦果。本文拟从“七·七”事变所引起的一系列重大变化,对日本产生的不利因素和后果,略谈一点粗浅的看法。 一、深陷中国战场,长期难以自拔 “七·七”事变后,日军便大举向我华北、华中、岳南各地展开进攻,全力以赴实施其“速战速  相似文献   

13.
埃德加·斯诺的民主抗战思想的内容建构,就是在论述民主抗战的必要性和现 实社会基础的前提下,着重提出了建立抗战的民主政治、建立民主的经济基 础──走“工合”之路这两大内容维度,以便中国在战争中发展民主的道路。  相似文献   

14.
名家与春联     
贴春联,庆新年,早已成为中华民族特有的新年风俗之一,是我国人民普遍喜爱的一种庆贺春节的活动。许多革命家、文士名流历来都很重视春联这朵艺苑奇葩,他们常常染翰挥毫,为我们留下了不少珍贵的春联佳作。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开国领袖毛主席,抗战时期在延安曾特别强调“边区群众家家要有新内容的年画、春联”。1940年春节,他还亲自为延安新市场撰写了一副通俗联: 坚持抗战,坚持团结,坚持进步,边区是民主的抗日根据地; 反对投降,反对分裂,反对倒退,人民有充分的救国自由权。 联语概括了我党1937年《“七·七”宣言》中的三大政治主张,阐明了我党坚持团结抗战的一贯立场和宗  相似文献   

15.
多吉才让 《社区》2001,(7):9-15
这次全国城市社区建设工作会议是在举国上下认真学习贯彻江泽民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精神,大力推动两个文明建设,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的大好形势下召开的。会议的主要任务是:以江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精神为指导,贯彻中办发[2000]23号文件精神,落实“十五”计  相似文献   

16.
与藏族英雄史诗《岭·格萨尔》有着密切关系的史诗《昌·格萨尔》(又称《冲·格萨尔》)是流传在我国四川木里藏族和云南宁蒗等地普米族中、用木里藏语和普米语讲述的《格萨尔》史诗的名字。在喀拉昆仑山西部克什米尔的吉尔吉特地区,也流传着当地布鲁索人(BuRuso)用布鲁夏斯吉语(BuRusHAski,又译为“祝夏语”。本文以下称“祝夏语”)讲述的《昌·格萨尔》。 《昌·格萨尔》于1935年首次在奥斯陆公诸于世,这虽比1716年在北京刻版印行的《岭·格萨尔》蒙文刻版七章本要晚二百多年,但在藏文史籍中提到“昌·格萨尔”这  相似文献   

17.
词汇是语言中最活跃的部分,古今以来一直处于不断变化的状态中。因此,人们普遍认为学习古代汉语的难点在驾驭词语的古义。词语的古义,有的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消失了。例如: “秋”表示“飞舞”(《汉语·礼乐志》:“飞龙秋,游上天。”),“悄”表示“愁”(《诗经·陈风·月出》:“劳心悄兮。”),“向”表示“窗户”(诗经·幽风·七月》:“塞向墐户。”) 但是,象这类古义在现代汉语中完全绝迹的词语并不太多。相反,古义在现代汉语中得以保留的词语却是举不胜举的。了解现  相似文献   

18.
6月 1 8日 ,校党委宣传部、邓小平理论研究中心、学报编辑部联合召开座谈会 ,学习江泽民“5· 31”讲话。校党委组织部、校党委宣传部、党校办、学工部、学报编辑部等有关部分的领导以及文化与传播学院、社会科学和管理学院、商学院、法学院、德育部、学工处等单位的 30多位教师代表参加了座谈会。与会代表围绕江总书记“5· 31”重要讲话中关于贯彻“三个代表”的要求以及“关键在坚持与时俱进、核心在保持党的先进性、本质在坚持执政为民”的重要思想进行了热烈的发言。黎之焕教授认为 ,江泽民同志“5· 31”讲话是其“七·一”讲话的升华…  相似文献   

19.
本文运用马克思主义的观点,具体分析了1937年“八·一三”淞沪抗战的起因及其得以长期坚持的条件,论证了淞沪抗战的进步意义和经验教训。作者指出:重温淞沪抗战的历史,对于我们实现国家的统一和团结,实现四化、振兴中华,都具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第1期关于我国发展生产力的若干问题··””···一像感扭论马克思“全面地发展生产力”的思想 ····..“..….“··”·“··“·””“”一”….““··一t.朱右保哲学、时代精神与时代—对“真正的哲 学是自己时代精神的精华,命题的思 考·“””···”·””“·”””·”·“··““···“”·一···一王金福列宁的半国家理论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国 家形态···“”···”··“···”·”“··“·一“···……朱国宁关于扩大再生产公式问题的思考···“····“一孙仲炎论20世纪初的西方经济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