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文章对<二拍>中出现的自称词作了具体、细致的归类与分析,这不仅有助于近代汉语的研究,而且能够帮助认识中国古代社会的制度、风俗、文化.  相似文献   

2.
“三言”“二拍”相对集中地展示了徽商的生活状况、价值观念及社会大众对其态度的变化.晚明时期,传统的四民关系备受挑战.政治源于经济的天然属性使徽商在资本富足的情况下为了更好地逐利而追逐更高的社会地位.为此,徽商从壮大自我、交好官府、改善形象等方面作出了不遗余力地努力.  相似文献   

3.
"三言"、"二拍"中情爱描写的出现,有其历史必然性,它是明代中后期的时代文化环境、作家的情爱观念、读者的阅读趣味以及商业出版等诸多因素综合作用的产物.作品有力冲击了封建理学的道德伦理体系,从而在更高一级的层面上揭示出中国小说从神化到人化、从自教化至世俗化演进的发展倾向."三言"、"二拍"对古代情爱文学题材的大突破,在中国文学发展史上具有不可磨灭的思想意义.  相似文献   

4.
僧尼形象是"三言二拍"众多人物形象中的重要的组成部分,僧尼形象大致可以分为三类:正僧尼、邪僧尼和高僧.这些僧尼形象体现了晚明的社会思潮、因果观念和女性观念的多层意义.  相似文献   

5.
中国古典戏曲经常描写"梦"."梦"在戏曲中主要有如下作用第一,其作为特殊精神状态的特点在作品中成为独立的审美因素;第二,"梦"的设置在剧情结构中占有重要地位.只有到汤(显祖)剧之"梦",上述两种作用才结合起来,从而使梦与现实两种状态的对比成为作品内蕴的核心内容,深化了作品反思现实的哲理意义.这不仅引导研究者关注古典戏曲的丰富表现手段,而且可以启发我们思考有关梦与文学的价值问题.  相似文献   

6.
"三言二拍"是我国古代白话短篇小说的经典之作,也是市民文学的代表,它的杰出贡献之一是不仅为我们提供了晚明社会一系列的商贾形象,同时为我们描述了晚明社会特殊的、处于新旧交替状态的商业意识和商业道德观,为我们提供了鲜活的人物形象和社会形态.  相似文献   

7.
"二拍"中的商贾小说表现了资本主义萌芽给人们生活和思想观念带来的冲击和影响,表现了许多突破传统的新观念;表现了商品交换的繁荣给社会生活带来的新变化;表现了商品交换催发的人性中的恶给社会带来的负面影响;形象地总结了商人们在长期的经营过程中积累的经商艺术.  相似文献   

8.
从原材料产生、流传到"二拍"的编创,由于时代社会的变迁,人们的社会价值观念已发生变化,从遵从传统伦理、礼法、节义等理性的社会价值观念,演变为重生存、情欲、财利等感性的社会价值观念,展现在人们面前的是生存至上、情为本位和重利违义的社会生存方式。  相似文献   

9.
"二拍"78篇短篇小说中有23篇是以城市工商业者特别是商人为主要人物或重要人物来描述的,塑造了商人群体形象。这些作品从众多的方面展示了明代中叶以后经济、政治以及习俗等方面较大变化的社会风情。晚明的商业活动是社会变化新的活跃点,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形成了浓厚的商业文化。  相似文献   

10.
关于“三言二拍”的水文化摭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学艺术是文化最直接最积极的构成要素,从本质上说,文化研究与文艺研究互为表里,相互激发,可以真正实现良性互动。古代小说是文艺的宝库,也是研究水文化的重要资源。“三言二拍”作为我国古代小说艺术成就的优秀代表,包含生动丰富、绚丽多彩的水文化因素,以此作为水文化的研究对象,既拓展研究范畴,探索研究方法,又增加文化欣赏意趣。本文分别从“三言二拍”擅长的世情、风俗、市民文化等领域切入,以故事的千奇百怪展现水文化的千姿百态,通过水文化拓展深化小说思想性、艺术性和观赏性,从而揭示水文化研究需要兼收并蓄,博采众长。  相似文献   

11.
邱华东 《南都学坛》2003,23(5):35-41
《红楼梦》中的“大荒山”并非陈景河先生所误引的《山海经·大荒西经》中“大荒山”,也与长白山无关,乃“荒唐言”耳。不能认为《红楼梦》主旨是写满族的兴衰史,表现的是中原腐朽文化和关外满族原始素朴文化的冲突等等。红学研究必须讲究科学的“方法论”。  相似文献   

12.
"通灵宝玉"是贾宝玉生而衔来的一枚宝物,贯穿<红楼梦>的始终.它不只是一枚护身符,还是封建宗教、政治与道德的物化形态,也是贵族婚姻制度的代言,更是贵族自我危机中身份重建的寄托.看似没有生命的"通灵宝玉",却在贾宝玉的成长过程中,与其独特个性形成一种强烈的对立.表面体现的是以贾母、贾政为代表的封建家长与以贾宝玉为代表的贵放新青年之间的对立;实际体现的是没落封建贵族内部两种不同人生观价值观的对立;实质体现的则是没落封建礼教与新兴文化之间的对立.  相似文献   

13.
土家民俗“坐活夜”承载着复杂丰富的文化蕴含。这种用丧仪来进行的寿诞习俗极有可能留存了原始时代弃老厌老的影子,它随着社会的发展与老者人生价值的增长而在漫长的历史演变过程中逐渐失去了原有的野蛮血腥的味道。类似“坐活夜”习俗在其它民族民间习俗也曾经存在,但早就消失,而在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中国湖北利川大兴乡的鱼木寨仍然留存。其中的原因大概主要与鱼木寨相对隔绝的地理环境以及土家文化独特的生死文化观有关。土家人对生与死、悲与喜相生相克、相反相成的辩证认识以及重死乐生的文化精神,可能直接导致这种用丧仪来祝寿的习俗流传得较其它地方更为久远。这种独特的文化习俗没能继续传承的原因则与“坐活夜”的社会文化功能在当今社会的逐渐丧失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4.
易学是国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宋代即有“易学在蜀”之说;同时,“蜀学”一词也在此时形成。根据各个历史时期蜀易的表现,说明有独创精神和包容特性,足以体现蜀学以易学为旗帜。  相似文献   

15.
“给力”是保留于汉语方言中的古词,本意为“出劳力”.“给力”如今有了动词和形容词的双重词性.作为动词,有“给予帮助”、“使……精彩”等语义;作为形容词,有“牛的”、“棒的”、“好的”、“酷的”、“精彩的”等语义,这说明“给力”语义有了新发展.如今所使用的大多是它的形容词含义,反映了人们利用“给力”这个词宣泄情感的需要.从修辞分类上可以把它视作是兼有中性词色彩的标准的谈话体词汇,是方言词的升格.“给力”在一些权威正式报刊中的出现,标志着“给力”作为古词的复苏.“给力”的双重词性加上使用者的主观性,使之内涵具有丰富性和模糊性,有着独特的语法特征.  相似文献   

16.
江淹“才尽”之梦解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江郎才尽”与江淹自己宣布的一个梦有关,其时在建武四年(497),正当齐代政局发生变化、王融政变失败、萧鸾独揽朝纲大开杀戒之后。江淹此时表示要淡出文坛无非是为了降低知名度,远祸全身;同时也可以体面地解释自己创作水平的下降。  相似文献   

17.
《金瓶梅》书中的女角色有几十人,重点描写的也有十余人,而作者却用其中的潘金莲、李瓶儿、庞春梅三人为书名,尤其是庞春梅仅仅是个丫头,确实令人费解。倘若弄清了这三个女人在小说的创作意图、主题及情节结构中的作用,便可看出作者选用她们为书名的深义。  相似文献   

18.
儒家之善被称为"人道",在于它生成意义。善的意义并非单向的解读,而是解读者彼此之间的感通与共识。从感通而言,善的意义包涵生生之仁与修身实践于一体,但在现实的挤压中却走上狭窄的路。  相似文献   

19.
《论语》中的"君子"是古代仁人志士为之奋斗终生的理想人格,时代"最美人物"是对"君子"的继承与升华,两者在不同的时空境域中有着内在的契合性。"最美人物"亦是新时代的"君子",它彰显着丰厚的时代意蕴:以人为本的哲学价值、道德自觉的伦理价值以及和谐的美学价值。因此借鉴古代"君子"的培育养成方式,有利于从常态上构建完善的"最美人物"评选机制、激励机制与宣传机制。  相似文献   

20.
沅江话中“起”的意义及语法功能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属新湘语的沅江话中的“起”是个意义较丰富、有多种语法功能的词。“起”可以作谓语、补语以及作为帮助表达语法意义的助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