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汪曾祺自20世纪80年代初再次登上文坛,就以其小说淡雅平和的独特风格引起文坛的瞩目。作者受传统文化熏陶,其小说中蕴含着中国文人画的艺术手法和艺术精神,其代表作《受戒》便鲜明地体现了中国文人画的简约、淡雅和玄远之风。汪曾祺对于中国传统精神的呈现,是对中国传统文脉的继承,亦是对民族精神复兴的守望。  相似文献   

2.
废名开创了中国现代乡土小说的叙事传统,这种传统在文体上表现为诗化叙事与散文化叙事.在主题选择上,废名坚持寻找故乡与表现黄梅;在文化资源上,是对中国古典传统和西方文学的有效融合和超越,体现出鲜明的主体性特征;在审美情趣上,表现为宁静幽远情韵并致,情感内敛含蓄节制;其价值观的基础是融会儒、道、释于一炉的“道”,核心是“诚笃”与“真实”,即“不自欺”;在古典与现代、本土与西方的冲突和选择之中,废名彰显出其鲜明的文化价值观.这一切构成了废名小说的写作“传统”,一方面,他是对既有传统的继承与超越;另一方面,他以其执拗的个人努力开创了现代乡土小说写作的崭新传统.废名的小说传统对同时代及其以后的作家创作产生了较深刻的影响,并形成清晰的传承谱系.这种写作传统一直没有断流,代有传人.影响深远.  相似文献   

3.
中国传统诗歌的悲剧精神没有被五四新诗继承下来,五四文学革命在诗歌这一文体上的反传统,就是以新诗的乐观精神取代了中国传统诗歌的悲剧精神。然而,中国的现代小说却在反叛中国传统小说、戏曲的大团圆之乐观精神的同时,继承了中国传统诗歌的悲剧精神及其抒情特征。因此,当鲁迅等新文学家将小说纳入文坛的正宗时,其创作也受到了中国传统诗文的悲剧性与抒情性的深层渗透,从而与新诗以乐观精神颠覆传统诗歌的悲剧精神相悖。  相似文献   

4.
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对中国传统法律文化的继承与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传统法律文化有着鲜明的特征,有过辉煌的历史功绩.社会结构与政治体制的变迁决定二者之间丛然会有根本的差异,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必然对传统法律文化有所发展;而文化的惯性力量和传统法律文化自身的一些积极特征.又使得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必然对传统法律文化有所继承.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是对中国传统法律文化的继承与发展.  相似文献   

5.
本文试图从文本出发,通过对晚清到20世纪前半叶的中国小说中第一人称叙事脉络的探寻,追究中国小说叙事模式发生变革时期,人的意识的觉醒过程.从一个具体而微的角度寻找中国小说现代化进程中所继承与遭遇的传统和西方的渊源与陷阱.  相似文献   

6.
在中国古代小说发展史上,清代文人小说虽然吸取了明代小说的艺术经验,但在文人作家手里,小说已成为一种抒情写志以反映社会生活的艺术形式。它实际上继承了中国古典诗文言志载道的文学传统。这种小说传统在“五四”以后的小说创作中曾得到发扬。今天的小说创作仍然面临如何对待小说传统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新疆新时期汉语小说创作呈现出鲜明的乡土化特点。主要表现在对新疆不同文化背景下“乡土社区“生活及联系着乡土的传统文化或批判讽喻或礼赞讴歌的揭示,或表现出传统文化遭遇到现代文明的独特思考。这种整体性的文学创作景观因于新疆社会政治经济形态,也由于新疆作家对20世纪中国乡土文学的继承创新。  相似文献   

8.
才子佳人小说是中国小说发展链条上的重要一环,它继承了<金瓶梅>开创的文人自创和人情小说的传统,是<金瓶梅>和<红楼梦>之间的中介,其历史地位不容忽视和低估.其妇女观和心理描写的艺术手法对后世小说特别是<红楼梦>有显著而深刻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宗璞小说中的中国现代知识分子群体的人格精神,继承了儒家士的精神,同时又吸收了西方人文主义传统,是中国传统士的精神的延续和发展,对于今天的知识分子精神建构依然不失为一种可汲取的精神资源.  相似文献   

10.
施蛰存小说在借鉴西方现代主义经验的同时也呈现出浓郁的传统文化特质,思乡与怀旧是他在现代都市文化中驻足传统的思想方式,诗化与写意是他继承传统的表达方式。无论是表现都市分裂的人格,还是回望乡镇忧伤的往昔,或者审视历史人物的苦闷,施蛰存的小说创作都体现出鲜明的传统文化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