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存现句是从功能角度归纳出来的类别,属于句类范畴.存现句中,不论是一价动词前还是二价动词前的处所和时间词语,也不论其与动词是否具有语义上的选择关系,都可以看成主题.从语用角度对存现句进行分类,标准单一,能够贯穿始终,与存现句的性质相吻合.  相似文献   

2.
胡伟  王嘉 《殷都学刊》2014,(2):99-103
西汉文献中的使役动词可分为令使类使役动词、致使类使役动词和应允类使役动词,使役动词后面的结构是兼语。  相似文献   

3.
张家合 《学术论坛》2007,30(6):183-185
在评述汉语心理动词研究的基础上,提出心理动词的判定标准,并对心理动词进行分类。古汉语心理动词的研究可以从及物性、语义场理论、程度量级、过程结构表达和认知等几个方面进行拓展。  相似文献   

4.
借鉴配价语法中动词配价的相关理论,以三价动作动词的语义配价为基础,以简单句作为考察范围,对汉俄三价动作动词的句法配价进行了对比分析。三价动作动词包含施事和受事两个语义成分,同时,按照另外一个语义成分的语义性质的不同,三价动作动词又可分为五个小类,即给予类动词、取得类动词、言说类动词、称名类动词和放置类动词。  相似文献   

5.
艺术作为一种外在知觉刺激,唤醒了我们的情绪、感受,并由此形成意识,最后这种刺激进入到心理内容领域。由于心理内容可以分为两类,概念性的与非概念性的内容,艺术的巧妙之处在于它唤醒了对于非概念性内容的表征与再表征过程,由此可以发现人类认知过程中的诸多隐秘机制。  相似文献   

6.
林艳 《北方论丛》2010,(2):71-75
双宾构式的句式语义特征为双宾构式都表示领属关系转移;双宾构式的整体意义要求三个强制性成分与动词同现;施动者对事件有较强的控制力。进入双宾构式的动词的语义特征为[+转移]、[+双及物],说明生成整体论范式下进入双宾构式的动词是一个小整体,与双宾构式之间是动态整合关系。而从意义和配价两方面对进入双宾构式的动词类型进行讨论,则说明双宾动词不能等同于三价动词,并不是所有的三价动词都可以进入双宾构式,二价动词在符合条件的情况下也可以进入双宾构式,无论三价动词还是二价动词,它们能够进入双宾构式的条件是要蕴含双宾构式的语义特征,动词和构式之间形成动态整合关系。  相似文献   

7.
马梅玉 《殷都学刊》2011,32(1):117-121
介宾结构"往+NP"可用于动词前作状语,也可用于动词后作补语,形成"往+NP+VP"和"V+往+NP"句法格式。这两种格式都可以表示位移类事件,前者可表示现实类位移事件、半实半虚类位移事件、虚拟类位移事件;后者一般只表示虚拟类位移事件。这三类事件并不是没有任何关系,从认知语言学角度讲,虚拟类位移事件是现实类位移事件的隐喻,半实半虚类位移事件是现实类位移事件向虚拟类位移事件的过渡状态。三者均体现了意向图式中的路径图式。  相似文献   

8.
按照动词能否带方式格的情况首先把动词分为方式动词和无方式动词,然后根据所带不同方式格的情况把方式动词分为绝对方式动词和相对方式动词,从而建立起方式动词这样一个语义小类,并重点分析方式格述题化和话题化的条件制约.  相似文献   

9.
情绪认知发展是儿童情绪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该文从儿童对情绪表达的识别、对情境、以及对心理状态和情绪之间关系的认知、对情绪可控性的认知等方面回顾了学前儿童情绪认知发展的研究成果,阐释了其层层推进的一般发展趋势,并对该领域的研究作了展望.  相似文献   

10.
本文认为韦庄诗中大量夕阳意象是诗人审美情趣与艺术心理的一种自然流露,可称之为“夕阳情绪”。按其情绪体验的具体内容,可分为反映某种闲适愉悦情绪的诗和反映低回伤感情绪的诗。这类情绪又以心理层面上的显隐之别作为一种记忆情绪而构成固有的心理模式。韦诗的“夕阳情绪”,有其产生的环境和人格特质方面的原因,表现为诗人身处末世的伤感,并显示出诗人理想的光芒和正义的人格力量  相似文献   

11.
宋德生 《云梦学刊》2004,25(4):120-122
从认知意义上讲,传统的动态动词和静态动词也可分析为完成动词和非完成动词。前者表示的过程是突显的变化,在当前时间区域内有明显的始终。后者则为相对静止的,持久的特征和状态,因其内部的均质性,格式塔原则将它组织成一个具有恒常性的,连续统一体,在当前时域内表现为一个没有边界的过程。进行体是心理视角给过程新加的当前时域,具有“暂时性”。非完成动词排除进行体,因此,一般不用于进行体。但从格式塔突显原则分析,非完成动词进行体是进行体的标记形式,非常规结构暗示着特殊意义。  相似文献   

12.
情绪,是伴随着有机体发生变化的一种不同于认知或意志的精神上的情感或感情,人所具有的心理形式之一。情绪心理包括许多机制和相互作用过程,至少由情绪体验、情绪表现和情绪生理这三种因素构成,同时还存在着情绪与环境,情绪与认知、情绪与行为这三方面的联系与关系。情绪既是一种主观体验,又是一种客观表现。作家既是自我情绪的表现者,又是人类情绪的负载体,情绪联系着其感受和反应、冲动和行为、知觉和体验、意识和精神、内化内扬于艺术生命中。  相似文献   

13.
在转喻认知理论框架下,重点分析和探讨了形容词转类现象的认知理据及其语用效果。形容词和名词的互转主要涉及“范畴或事物转指属性”或“属性转指范畴或事物”的转喻认知模式;而形容词和动词的互转则基于“结果代行为”或“行为代结果”转喻认知模式。  相似文献   

14.
V-O式动词带宾语问题一直为语言学界所关注,如果以配价理论为基础,从语义、词化程度、语素特征及内部结构语义关系等角度考察二价V-O式动词的价位问题,那么找出影响其价位的各类因素及发展规律就顺理成章了。  相似文献   

15.
汉语的心理动词中普遍存在着通感隐喻,通感隐喻可以作为一种构词的方式和理据。通过对心理动词的考察,我们发现各类感官词构成的心理动词数量不等,在数量上未完全体现通感层级分布的规律,这主要体现在嗅觉类感官词上。像其他隐喻一样,"通感式隐喻"也是语言中新词产生、词义变化的重要手段之一。它丰富了语言的词汇,填补了许多词项空缺,扩大了词语的语义范围。  相似文献   

16.
认知视野中的情感依赖与理性、推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费多益 《中国社会科学》2012,(8):31-47,203,204
理性思考与情绪感觉(情感体验)相互交织,有限理性产生的结果比按逻辑和计算方法行动更加合理。作为进化遗产的一部分,情绪优化了人的互动方式,并起到动机和知觉的作用。情绪在心理功能与神经机制两个层面影响推理:在心理功能层面,情绪把人引向需要优先关注的问题,从而使记忆、注意、言语、决策等认知过程变得更具选择性,并规定了认知的策略与风格;在神经机制层面,认知脑与情绪脑分离的假设被大量研究证据所否定,即使被视为情感中心的"边缘系统"也参与认知加工过程。情感经验具有非概念的内容,其作用在于填补纯粹理性决定行为和信念所留下的空隙。作为一种评价式的诠释,情绪引导着经验模式或场景。情绪的判断系统本身并不构成观点或观察的框架,它作为一种景象或情境,使事物在其中以某种方式被看作或想象为某个样子。  相似文献   

17.
在汉语的动词中,专有一类表示心理感知活动的动词。它们大都能带宾语,而且所带的宾语范围还比较宽泛,可细别为三类: 第一类:只能带体词性宾语,不能带谓词性宾语,例如:崇拜、感动、关心、领略、疼爱、疼、同情、体贴、信任、想念、欣赏、尊敬、尊重等。  相似文献   

18.
李建军 《阴山学刊》2001,16(6):10-13
本文通过使用CRY-1型差热分析仪及其他分析手段,研究了一价、二价、三价阳离子交换的天然皂土的物理、化学性质,寻找其内在的区别.表明NH4-蒙脱土作为加氢组分的载体,比其它阳离子交换处理的蒙脱土性能更优越.  相似文献   

19.
吴静 《云梦学刊》2009,30(6):145-147
语法的发展具有高度的规律性:,通过对不同时期荚汉行走类动词向将来时发展的比较,发现英语中的“go”,汉语中的“行”和“将”等行走类动词中目的性很强的词,从认知的角度来看,具有向将来时发展的语义基础,是由其表示“行走”的本叉发展而来.并不是一种“假借”的现象。  相似文献   

20.
动词是汉语最重要的词类之一,它是句法结构的核心,也是语义结构的核心,因此,儿童动词的发展对儿童语言的发展影响很大。运用分类法、调查研究法、个案纵向观察法、数理统计法对说汉语儿童冬冬(ZHZ)1岁零4个月至1岁零11个月的动词习得及使用情况进行分析研究,通过真实的语料数据在习得种类、习得顺序、及动词结构使用等多个层面考察的基础上,得出如下结论:动作动词是最早出现及数量最多的动词;心理动词中,描述认知行为的动词比情感动词更早被习得;使令动词在儿童2岁之前没有出现;动词词序出现零论元现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