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文章采用随机前沿生产函数分析方法研究了2000~2007年中国农业生产技术效率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中国农业生产存在明显的效率损失,平均技术效率水平偏低,区域差异明显,全国31个省市农业生产技术效率主要集中在0.5~0.9之间,东部地区农业生产技术效率高于中、西部地区;复种指教、劳均化肥施用量、灌溉率、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劳均播种面积、农业政策等对农业生产技术效率的提高有明显的改善作用,而劳均农机总动力对农业生产技术效率水平的提高有较小的阻碍作用.  相似文献   

2.
使用随机前沿分析方法研究了中国农业生产的技术效率,利用OLS和分位数回归及分解方法分析了技术采纳对中国农业生产技术效率的影响。结果发现:中国农业生产呈现出规模报酬递增的状态,但土地利用效率仍具提升空间;技术采纳对农业生产技术效率有一定的改善,而改善空间却局限于农业生产的规模;技术采纳所带来的农业生产技术效率提升作用会随着农业生产技术效率增加而逐渐被耗散,农业产出与技术采纳之间具有"刺猬效应"。  相似文献   

3.
范东寿 《统计与决策》2022,(20):154-158
文章基于2001—2018年的省级面板数据,在测量农业内部结构合理化指数的同时,构建面板联立方程模型,实证检验了农业技术进步、结构合理化对农业碳排放强度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1)农业技术进步的碳减排作用取决于技术进步的类型,“非清洁”的农业技术对碳强度具有加剧作用;(2)农业部门通过内部结构优化能够实现“减排红利”和“技术红利”;(3)过高的碳排放强度对农业技术进步具有“倒逼作用”。综合来看,技术进步仍然是碳减排的重要途径,但不能忽视农业结构调整的作用,在选择减排路径时要注意根据各地农业的发展现状,因地制宜地将两种方式结合使用。  相似文献   

4.
本研究将高铁开通作为一项"准自然实验",基于2005-2017年长三角地区25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的面板数据,采用倍差法并借助匹配倍差法和安慰剂测试等稳健性检验工具,对高铁开通的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效应进行实证检验。研究发现:高铁开通在短期和长期都对沿线城市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将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分解为技术进步和技术效率后发现,高铁开通对农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效应主要表征为对农业技术进步的推动而非对农业技术效率的改善;高铁开通有助于强化城镇化对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促进作用以及产业结构对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反哺作用。在我国高铁建设纵深推进和"乡村振兴战略"全面实施的背景下,应将高铁建设纳入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和促进农业高质量发展的有效手段和政策工具,借助高铁开通的杠杆效应进一步发挥好城镇化、产业结构升级对农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带动作用。  相似文献   

5.
采用增长速度方程模型,使用省际面板数据方法,对影响西部农业经济增长的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资本、技术和制度是西部农业经济增长的主要贡献因素,技术、制度等对农业经济增长的作用存在显著的地区性差异。  相似文献   

6.
农户对新品种和无公害生产技术的采用及其影响因素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罗小锋  秦军 《统计研究》2010,27(8):90-95
 本文基于对全国2110户农户的调查,应用二项probit模型,对比分析了农户对新品种和无公害生产技术的采用及其主要影响因素。主要有以下实证发现:首先,文化程度、借款难易、信息可获得性对农户采用新品种和无公害生产技术都有显著影响;其次,户主年龄、耕种面积、技术作用认知、年总收入对新品种采用有显著影响,对无公害生产技术采用影响不显著;第三,政府补助对无公害生产技术采用有显著影响,对新品种采用影响不显著。  相似文献   

7.
农业新技术的采用是推动农业现代化、助力乡村振兴的关键环节。以农民微观主体为对象构建农民社会经济地位、双元学习、驻村第一书记和农业新技术采用间影响机制的理论框架。基于浙江杭州、陕西安康、甘肃平凉三市598户农民调查数据,采用二元Probit模型和Bootstrap中介效用模型,实证考察了农民采用农业新技术的影响因素。研究结果显示,社会经济地位对农民新技术采用有显著的正向影响;探索式学习和利用式学习方式对不同社会经济地位农民新技术采用的中介效应正向显著,且利用式学习的中介效应高于探索式学习;驻村第一书记在不同社会经济地位农民新技术采用中存在调节效应。据此,建议通过完善农业支持保护政策,推进农村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加强政府技术推广、发挥驻村第一书记跨层级治理作用等,促进农业新技术应用体系良性循环。  相似文献   

8.
文章基于DEA-Malmquist评价模型和空间相关性分析方法,对2013—2020年黄河流域9个省份的农业全要素生产率进行测度分析,揭示其时空演变特征。结果发现:该区域农业全要素生产率整体偏低,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但其增长速度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从而与全国的差距逐渐缩小,其中,技术进步发挥了主要驱动作用;不同省份之间全要素生产率差距较大,纯技术效率呈两极分化态势,规模效率的分化也在扩大。除青海以外,其他省份都存在纯技术效率或规模效率的不足。因此,为了全流域内农业的高质量发展,一方面,各省份应立足自身农业的现状,有针对性地补足短板;另一方面,省份之间应优势互补,促进农业资源的优化配置。  相似文献   

9.
采用超越对数生产函数形式的随机前沿模型,以陕西省志丹县退耕农户的微观面板数据作为实证,对影响退耕农户农业生产技术效率的外生性因素进行了系统分析,得出结论:退耕农户整体农业生产技术效率水平偏低,可通过增加播种面积和农药化肥投入来提升农业生产效率水平;对影响农户农业生产技术效率的微观因素进行测算,可以发现,户主受教育年限、耕地细碎化、人均收入水平和农业收入占家庭总收入比重会给农业生产技术效率带来明显的正效应;农户干部身份、外出务工、贷款行为和人均耕地面积则会在不同程度上恶化农业生产效率水平.在此基础上,提出政策建议以期提高退耕农户的农业生产技术效率水平.  相似文献   

10.
基于对陕甘宁三省区农户技术采用的调查资料,选取三种不同种类的技术,分析农业技术采用过程中的空间效应及其外在表现。结果表明,三种农业技术的采用过程均受到邻近效应、规模等级效应和地区等级效应的影响。从技术种类来看,见效较快的技术比长周期技术更容易受到三种效应的影响,而无形的农业技术知识比有形的农业技术更容易受到三种效应的影响。此外,通过农业合作组织构建的信息平台,有利于邻近效应和规模等级效应的发挥。  相似文献   

11.
我国农业产值的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采用脉冲响应函数方法分析化肥施用量和农机动力的变动对我国农业产值的影响,同时运用方差分解法分析其变动对农业产值的贡献程度,得出结论:化肥施用量始终是我国农业增产的主要因素,贡献率高达40%,且短期内的影响显著;随着我国农业机械化的实现,农机动力的推动作用逐渐增强,贡献率可达20%。  相似文献   

12.
文章运用Malmquist指数方法,考察了2004-2009年湖北省农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变动趋势,通过Malmquist指数的分解,分析了湖北省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内在动力.结果表明,湖北农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主要是由技术进步推动的,规模效率和纯技术效率的共同作用使湖北农业资源配置效率对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作用不明显.通过分析,认为提高农业生产的技术效率是农业发展的主要方向,同时针对湖北省农业主产区的区域地理特征,提出了应走农业规模化生产的道路以提高规模效率,最终促进湖北省农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  相似文献   

13.
文章采用2016—2020年我国省级面板数据,通过DEA-Mamlquist指数测算31个省份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利用联立方程组模型检验营商环境对农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及作用机理,引入互联网政务作为调节变量,并分区域探讨其差异性。研究发现:营商环境与农业全要素生产率相互抑制,并制约了技术进步、技术效率的分解路径;引入互联网政务与营商环境的交互项发现,互联网政务能够起到优化营商环境、促进农业全要素生产率的作用;区域异质性显著,在东中部地区起到促进作用,而在西部地区起到抑制作用;法治环境建设能够促进农业全要素生产率提升,而农村区域的创新环境、基础设施以及商业环境建设未能达到预期效果。  相似文献   

14.
本文利用卫星监测的数据构造夜间灯光复合指数表征城镇化水平,运用Superefficiency Ray Slacks-Based Measure(Super-RSBM)模型和Global Malmquist-Luenberger(GML)指数测算2000—2021年我国农业低碳全要素生产率(TFP),实证检验城镇化对我国农业低碳TFP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并考察紧凑集约型和规模扩张型两种城镇化推进模式对农业低碳TFP的异质性影响。研究发现,从全国来看,城镇化推进与农业低碳TFP之间具有显著的U型关系,且邻近地区农业低碳TFP的提升对本地区产生示范效应;分区域来看,这种U型关系主要体现在农业适度发展区,而农业优化发展区的城镇化与农业低碳TFP之间呈现显著的正向线性关系,表明农业优化发展区应发挥“领头羊”作用,带动适度发展区早日跨越U型曲线的拐点,实现城镇化带动农业绿色发展;紧凑集约型的城镇化深度推进模式能够显著提升农业低碳TFP,而规模扩张型的城镇化广度推进模式降低了农业低碳TFP;农业低碳技术进步、农村劳动力转移、规模效应、农业产业链延伸和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增加是城镇化影响农业低碳TFP的...  相似文献   

15.
发展中国家的农业效率与城镇化发展之间存在着密切关系,而农业技术效率是考察农业效率的关键指标。现有文献研究了城镇化发展和农业效率之间的关系,但缺乏实证研究,更没有研究两者的长期互动关系。鉴此,采用河南、安徽、湖南、湖北、江西和陕西六省的相关数据,运用随机前沿生产函数(SFA)模型测算农业技术效率,并进一步应用面板协整和以向量自回归模型为基础的脉冲响应函数分析两者的长期动态关系。结论表明:在短期内农业技术效率和城镇化之间相互抑制,但两者在长期却存在着较强的正向交互响应作用,并据此提出提高农业技术效率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运用超效率模型计算Malmquist指数,测算出2004-2007年新疆农业全要素生产率不断提高,对Malmquist指数进行分解以分析其不断提高的原因.结果表明,新疆农业生产率的提高是由技术进步推动的结果,技术效率变化率没有发挥促进作用;各地区农业生产效率差距较大;农业生产效率与技术进步没有很好地结合.为进一步提高新疆农业生产率,需要充分挖掘现有技术潜力,做好现有技术的推广运用.  相似文献   

17.
中国区域农业投入产出的测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邢丽荣  徐翔 《统计与决策》2016,(16):121-124
文章利用全国30个省区1978-2013年的农业生产数据,借助于超越对数函数构建随机前沿模型,估算中国各省区农业生产各要素的产出弹性,发现有偏技术进步和化肥是现阶段各省区农业增长的主要来源;由于各省区存在着空间异质性,农业增长的依赖具有一定的差异.因此,中国农业经济增长不仅仅要依赖于先进技术的开发,还应加强熟练运用已有技术;农业发展应采取分区域、分省区、差异型梯度式政策.  相似文献   

18.
郑淑平 《浙江统计》2007,(6):F0003-F0003
本人参加了第二次农业普查和第五次人口普查工作,两次普查都采用了光电扫描技术对普查报表进行录入,光电扫描有好的一面,主要有:一是缩短录入环节时间。光电扫描机一天可正常录入1万张报表,我市这次农业普查共有33万张左右普查  相似文献   

19.
农户技术跟风行为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方伟 《统计与决策》2005,(15):34-35
农业发展离不开技术的发展和应用,我国农业技术发展存在最严重的问题是技术推广问题,农户在技术采用上存在相互仿效(跟风)行为,通过对这一行为的分析,可以为农业技术推广提供合理的政策.  相似文献   

20.
浙江省农业产业化发展综合评价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采用综合评价方法,对浙江农业产业化发展进行描述、评估和评价。结果显示:浙江农业产业化发展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规模和水平,与浙江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实现了又好又快发展,且正处于加速发展的关键阶段;其已经成为带动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迈进的领头羊,引领浙江农业持续、稳定、快速发展;它的基础和保障水平得到加强,产业化结构进一步优化,经济效益明显提高,支撑作用日益显现;但影响农业产业化可持续发展的一些要素制约因素依然存在,需要在调整和发展中进一步解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