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正>担任企业经营管理者,自然希望下属能够齐心协力地工作,让公司发展得更快更好。然而,员工集体罢工,是企业里最让经营管理者头疼的事情了,而周期性集体罢工更是让所有经营管理者心悸不已。一旦出现集体罢工尤其是周期性罢工,经营管理者就往往因为缺乏这方面经验而束手无策。集体罢工在国内一般不会出现,周期性罢工情形更是罕见,但谁也无法否认未来企业出现罢工风险的可能性。倘若它真的来临时,作为企业领导者又该怎么办?一般而言,产生罢工的主要原因有四:公  相似文献   

2.
心理罢工已经成为高校辅导员的隐形桎梏,它严重影响了高校辅导员的工作、生活。本文揭示了高校辅导员心理罢工状态形成的原因,阐释了高校辅导员心理罢工状态的危害,并为减少高校辅导员心理罢工提供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3.
本论文从Frederick Herzberg双因素理论之保健理论为分析框架,探讨分析发生劳资冲突的原因和解决方法,从而构建出和谐合作的劳资关系。本研究以笔者所在的一家生产型企业发生在2007年的一次大规模罢工为案例,通过访问调查的方法,从该企业员工为视角,探讨企业发生集体争议乃至罢工的原因。从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角度,提出了发生罢工后企业如何及时有效应对突发状况,最后通过Frederick Herzberg双因素理论为出发点,深入分析在日常行为中应该如何改善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避免罢工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罢工权(本文是指经济性罢工)是国际人权公约规定的一项基本人权。联合国《经济、社会、文化权利国际公约》规定,劳动者“有权罢工,但应按照各个国家的法律行使这项权利”,要求缔约国尊重劳动者的罢工权。我国人大常委会于2001年也批准通过了联合国这一公约。但我国在批准这一公约时,对该项规定做了保留:根据中国劳动法和工会法的规定处理。  相似文献   

5.
不稳定的工作环境导致员工工作不安全感问题日益凸显。基于压力认知评价理论和缓冲效应理论,通过工作不安全感和员工心理投入两个视角,构建有中介的调节模型,验证工作不安全感情境下组织支持对员工创造力影响的心理机制,可以得出以下结论:第一,工作不安全感对员工创造力有显著的消极作用。第二,心理投入在工作不安全感与员工创造力的关系间起中介作用。第三,组织支持通过心理投入调节工作不安全感对员工创造力影响的间接效应,只有当员工受到高组织支持时,该调节效应才显著,即高组织支持能够缓解工作不安全感对员工心理投入的消极影响作用。  相似文献   

6.
段锦云 《管理评论》2012,(10):109-116,142
经济的周期性跨越发展离不开组织的创新,在组织管理中,包括建言行为在内的员工角色外行为研究因此备受关注。以上下级配对的236组制造性企业员工为样本,研究探讨了体现儒家传统的领导方式-家长式领导对员工建言行为的影响,并探讨了心理安全感的中介机制。结果发现,家长式领导中的德行领导维度对员工建言行为具有正面影响,权威领导则有负面影响,且德行和权威领导对建言行为具有交互影响,而其影响机制部分的是通过心理安全感所发生。文章最后对所得结果做了讨论并对未来研究做了展望。  相似文献   

7.
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契约经济在我国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契约是员工和组织之间的相互承诺。但是,不是所有的组织和员工应承担的责任都能够以条文的形式加以明确,那些没有被正式的协议记录下来的组织与员工之间的不成文的相互期望就是心理契约。近年来,随着雇佣关系的变化,心理契约已经成为现代企业文化建设和企业管理中重要的理论指导。本文从一家国有大中型企业改革的角度入手,以倚能电力集团公司员工心理契约遭破裂为例,借助管理心理学、组织行为学等学科的支持,分别从员工认知的心理契约内容结构纬度、员工满意度、心理契约的违背与平衡及其与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和企业文化建设的关系与作用等诸多方面对进行了较为详细的分析和论证。本文的创新之处在于首次将"心理契约"理论引入该公司管理实践,并对国内"心理契约"实践研究有所推进和升华,也是在国内该领域研究中一次新的尝试和必要的补充。  相似文献   

8.
医院是知识型员工高度聚集的组织,知识型员工在个人特质方面表现出特殊性。心理契约管理就是研究知识型员工的心理需要,通过构建医院与知识型员工之间的心理契约,满足知识型员工高层次的心理需要。  相似文献   

9.
医院是知识型员工高度聚集的组织,知识型员工在个人特质方面表现出特殊性.心理契约管理就是研究知识型员工的心理需要,通过构建医院与知识型员工之间的心理契约,满足知识型员工高层次的心理需要.  相似文献   

10.
本文对员工心理与企业形象进行了理论分析和实践分析,探讨出:建立员工心理管理系统,加强企业形象管理;建立员工激励制度,加强员工心理教育,提高企业形象;建立企业员工心理测评系统和理念识别系统,提高企业形象。  相似文献   

11.
关涛  秦一琼  陶悦 《管理科学》2015,28(6):50-64
为揭示裁员对幸存者心理契约变化路径的影响及裁员综合症的发生过程,以不确定性规避的视角,用社会交换理论做逻辑基础,构建裁员降低幸存员工与企业的社会交换平衡进而影响心理契约的变化路径模型,梳理出情感交换、利益交换和混合交换等多个路径。通过问卷调研获取124家企业有关裁员与心理契约的数据,使用结构方程进行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在不确定性规避动机的引导下,裁员可显著降低幸存员工的工作满意度,增加离职倾向,导致幸存员工的情感和利益交换的低回报;基于社会交换的公平原则,员工会降低情感和利益投入,即降低组织承诺和工作投入,产生裁员后幸存员工低回报与低支出的新平衡;这种交换水平的低平衡状态最终影响员工的心理契约类型,导致员工与企业缔结更高程度的交易型契约和更低程度的关系型契约。研究结果有助于企业认识裁员的副作用,并指导其对裁员方式和激励幸存员工做出谨慎决策。  相似文献   

12.
本文在员工心理资本与员工工作绩效关系的基础上,构建了领导成员交换的中介模型,并用实证的方法给予检验。对206份问卷的分析结果表明,员工心理资本与员工工作绩效正相关,领导成员交换与员工的工作绩效正相关,领导成员交换在员工心理资本与员工工作绩效之间起到部分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13.
黄柯杰 《决策探索》2010,(15):54-56
“如果你是一位企业的党支部书记,遇到企业员工要求涨工资而进行罢工时,你会怎么做?”这是6月19日温州非公企业党组织书记候选人面试中的一幕,正襟危坐的5位评委对一位正处级的“考生”提问。  相似文献   

14.
心理契约是员工对企业的义务和责任的感知,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实践,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员工对心理契约的认知。企业与不同类型员工之间的心理契约有差异,根据这种差异制定相应的人力资源政策,才能留住员工。企业应通过心理契约这条主线,将各层次的员工串连起来,形成企业文化。  相似文献   

15.
员工工作幸福感是影响企业稳定与绩效增长的关键因素。授权型领导通过授权赋能、内在激励等方式增强员工心理安全感和心理所有权,进而有效提升员工工作幸福感。基于自我决定理论、内在动机理论,从个体层面探讨授权型领导对员工工作幸福感的影响,考察心理安全感、心理所有权在授权型领导与员工工作幸福感之间的中介作用,结果表明:授权型领导对员工工作幸福感有显著正向影响;心理安全感和心理所有权在授权型领导和员工工作幸福感间发挥链式中介作用,即授权型领导通过增强员工的心理安全感提升其心理所有权水平,进而影响员工的工作幸福感。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以34家企业的60名主管和366名员工为研究对象,讨论内源性和外源性时间压力对员工创新行为的影响,并探讨心理距离的中介作用和敌意归因偏差的调节作用。研究结果表明:内源性时间压力正向影响员工创新行为,外源性时间压力负向影响员工创新行为;心理距离中介了时间压力和员工创新行为之间的关系;敌意归因偏差调节了外源性时间压力与心理距离之间的关系,并调节了外源性时间压力通过心理距离影响员工创新行为的间接效应,但对内源性时间压力和心理距离以及员工创新行为之间关系的调节效应不显著。本文从调节员工时间压力、重视员工与组织间心理距离和有效利用敌意归因偏差三方面提出相应的管理建议。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华南地区2家企业的202对直接领导和下属的问卷调查,分别考察了员工的心理资本和传统性在变革型领导与员工工作绩效间的中介作用和调节作用.研究结果表明,变革型领导对员工的心理资本有显著影响;员工的心理资本在变革型领导与员工的任务绩效和组织公民行为间起到完全中介作用;员工的传统性在变革型领导对心理资本产生影响时起到调节作用,即员工在传统性上得分越高,变革型领导对他们的心理资本的影响越大.  相似文献   

18.
郭锋 《经理人》2013,(8):52-53
企业的价值主张要务实,不能高大空,让人摸不着头脑,更不能单方面强调企业诉求而忽视员工利益。毕竟文化传播要经历"内化于心",才能"外化于行"的过程,只有让员工理解和信服的核心价值观才能成为员工忠诚的推进剂。朋友JOE博士突然告诉我她离职了,约我给她做一下心理疏导,我倾听了她作为空降高管的"痛苦经历":老板为了提升员工忠诚度  相似文献   

19.
曾燕  娄霞 《经营管理者》2011,(15):185+173
随着员工心理契约的深入研究,许多研究者和企业已经发现两者存在密切的联系。企业组织文化与员工心理契约共同渊源于个体的价值观,这种价值观不仅影响员工个体的态度和行为,还深深渗透在企业的各个方面。员工心理契约与企业组织文化的契合和匹配,不仅能促进企业文化的良好构建和维护,更能稳定员工心理契约、增加员工对组织的忠诚度和组织承诺。  相似文献   

20.
在组织中,每一个员工的工作效率、身体健康等,都与其心理健康水平具有密切关系。从组织领导的角度出发,分析新形势下领导干部对员工的心理干预策略,主要应通过信息化管理形式,了解员工心理健康状况,对员工应激心理加强干预,并建立员工心理干预机制和应急事件心理救助机制,帮助员工摆脱负面情绪,促进组织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