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小说《香水》是德国当代作家聚斯金德的代表作。《香水》具有丰富的基督教文化典故和原型,主人公格雷诺耶身上既有天使、上帝的原型,又有其反面——魔鬼撒旦的原型,这种二元对立的原型意在表现主人公矛盾复杂的人性:天使与魔鬼的两位一体。  相似文献   

2.
论文以比较文学的角度,从社会伦理道德出发,对《红楼梦》中的女主角王熙凤和《飘》中的女主角斯佳丽的形象进行了比较研究。两个女主角在社会伦理道德方面有相似之处,一方面恪守传统伦理道德;另一方面都贪财敛财,心肠狠毒。二人就像《红楼梦》中的风月宝鉴,正面一看是美人——天使,反面一看是骷髅——魔鬼。两人身上所彰显出来的"天使"与"魔鬼"形象透现了人性的纷繁复杂性。  相似文献   

3.
克洛德的自然人性,宛若“天使”,在黑暗的“魔鬼”生活中熠熠发光。可是在压抑中复归的人性是畸形的,以至于克洛德用这种不健全的、变态的人性既伤害了他人,又毁灭了自己,终于给自己的一生画上了一个悲凉而凄惨的句号。他既是罪恶的社会和宗教的代言体,又是受害体。宗教禁锢人性的本质不言而喻。  相似文献   

4.
川端康成是一个擅长描写女性形象的作家,女性形象的塑造几乎贯穿其毕生的创作,他的作品渗透着对女性的独特感觉和理解,具有鲜明的个性特征。研究他的女性观,可以使我们更好地了解这位人性作家复杂、矛盾的女性思想及其对作家创作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由于受西方现代思想的影响,钱钟书对人性的认识与以儒家为代表的传统的人性论有了本质的区别。他自觉地运用这种现代思想来剖析、表现复杂的人性,知识分子形象的选择、讽刺批判手法的运用,无不与其对复杂人性的深刻认识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6.
庐隐的小说《父亲》以别具匠心的双重性别叙事 ,在一个看似普通的子恋父妾的反封建故事中寄予了丰富而深刻的文化内涵 ,讽刺性地模拟并拆穿男性文本对女性形象“天使 /魔鬼”式塑造的心理内幕 ;张爱玲的《红玫瑰与白玫瑰》也成功利用这一策略 ,对制造这种女性形象的男性“强者”神话进行了有力的颠覆。二作利用戏拟手段、尖锐地揭示中国男权伦理文化反人性实质的成功经验启迪我们 ,女性主义研究对于“戏拟”策略应予高度的重视  相似文献   

7.
《雷雨》中的繁漪是具有鲜明特色和复杂蕴涵的叛逆女性形象,其鲜明特色在于独特性的雷雨性格,其复杂蕴涵在于人性建构中的理性因素与非理性因素和个体生命力中的创造性力量与破坏性力量的相兼相制,因而深切地显现出人性的深度。  相似文献   

8.
《巴黎圣母院》中敲钟人卡西莫多在读者心中一直都是一个貌丑而内心高尚的形象.文章从卡西莫多亲情与爱情的冲突、人性与兽性的矛盾以及美丑对照等方面具体分析了卡西莫多的性格特征,发现卡西莫多有着复杂的性格.  相似文献   

9.
人性结构是一个复杂的变化着的动态结构,它是人的属性结构和人性的样态结构的统一。人性结构中的冲突包括人的自然属性、社会属性和精神属性相互之间的冲突,人的三种属性各自内部存在的冲突,个体人性之间、群体人性之间以及个体人性、群体人性、类人性相互之间的冲突。  相似文献   

10.
侍萍是一个被损害的悲剧女性,但是她所受的苦并非仅仅来自外在的社会,也与她的自我选择有关。曹禺通过侍萍这样一个苦命形象的塑造,想要表达的决不仅仅是对周朴园及其所代表的阶级的控诉,更有对复杂的人性深入的思索。  相似文献   

11.
魔鬼是西方文学作品中深受文人青睐的角色.从圣经中反抗上帝与神为敌的撒旦开始,这个邪恶狡诈诱人作恶的形象,不断被文人们借鉴引用.魔鬼在文学作品中作为反面形象出现.从中世纪时期但丁《神曲》中身处地狱底层的魔王撒旦,到现代魔幻现实主义作品《大师与玛格丽特》中以恶制恶的撒旦化身的沃兰德.魔鬼的形象在一千多年中不断的发展变化,既有延续也有所超越甚至是颠覆.  相似文献   

12.
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的一个重要手段是对男性传统文学中的妇女陈规形象进行批判 ,因这些妇女形象未能真实地反映女性自我。夏洛蒂·勃朗特的《简爱》初看似乎也落入“天使”与“魔鬼”的陈规模式。而勃朗特实际上正是通过对妇女陈规形象的再现和重新解析来探讨妇女真实的内心世界 ,反映妇女的真正需求  相似文献   

13.
人性是一个永恒的哲学论题。我们似乎永远也得不到满意的解答。原因是人太复杂了。人性太复杂了。用研究简单物质客体的直观方法、归纳方法、分析方法、线性因果关系的方法原子论——还原论的方法。是不可能把人性搞清楚的。此外,意识形态束缚科学思维。狭隘利益歪曲主体认识,这在人们对人性的研究和阐述方面表现得尤为突出。  相似文献   

14.
律师系“司法戏剧”的主角之一。在不同的政治与司法模式下 ,律师的权利有大有小 ,地位有高有低。法治社会中的律师权大位高 ,却常有“魔鬼”的形象定位 ;人治社会中的律师权小位低 ,甚至无权无位 ,其形象定位也常与“魔鬼”难分伯仲。当然 ,律师也会偶得”天使”的美誉。律师就是律师 ,既非“魔鬼” ,也非“天使”。律师“唱司法戏剧”权利的大小和权能的强弱 ,才是真正值得律师与社会特别关注和介意的实质问题  相似文献   

15.
论俄罗斯宗教文化的特点——以《大师与玛格丽特》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东正教是俄罗斯的国教,整合了基督教和俄罗斯多神教元素而成。《大师与玛格丽特》是苏联作家布尔加科夫的经典作品之一。作品以《圣经.新约》彼拉多审判耶稣的故事为原型,以撒旦及其随从降临莫斯科为主线,对上帝存在与否、生与死、善与恶、光明与黑暗等宗教性主题进行了探讨,塑造了一个全新的魔鬼形象,书写了一部"魔鬼的福音书"。作品描写的虽然是基督教的主题,却在不经意间总能见到多神教的影子,彰显了俄罗斯文化的特点。  相似文献   

16.
人作为自然、社会的存在物,其人性的形成与生存环境密切相关。铁凝的《大浴女》以尹小跳等人物的不同生活经历为表现平台,形象地展示了人性与社会环境的关系。人类追求美好、摒弃丑陋、在困惑中实现人性的突围,是一个艰难的历程。  相似文献   

17.
张爱玲的小说《红玫瑰与白玫瑰》中的主人公佟振保是一个复杂的形象。他一方面力求上进,通过自己不懈的努力,得到了社会的承认,做成了好人;另一方面,在他心灵深处的感情世界里,却一天天走向堕落。他的理性世界和感性世界始终处于尖锐的矛盾之中。张爱玲准确的把握了这个矛盾,塑造出了佟振保这样一个有深度的艺术形象。研究这一形象,有助于我们认识人性的复杂性,有助于我们认识张爱玲小说独特性之所在。  相似文献   

18.
“狐狸”作为一个独特的自然、人文和人性美的形象,置身于(《聊斋志异》的审美体系中,这是蒲松龄的大胆创造.在《聊斋志异》中,蒲松龄为传统文化语境中的美女狐精翻案,使狐狸不仅成为人性真善美,特别是女性真善关的象征,重要的是,它又是女性聪明、智慧的化身.本文从狐狸形象的产生与来源:蒲松龄的大胆创造:人性“真善美’特别是女性真善美的象征三个方面,论述了蒲松龄对传统狐狸形象的审美改造和赋予的审美新价值.这一切,都是与作者对女性的新认识和新理解有关.  相似文献   

19.
德国伟大的作家歌德在其著名的诗体悲剧《浮士德》中,将中世纪西欧广泛流传的魔鬼靡非斯特非勒斯演化成了一个新的艺术典型。这是继十七世纪英国作家弥尔顿在其史诗性巨著《失乐园》中塑造出魔鬼撤旦后,在欧洲文学史上又一次化丑为美的卓越尝试。在传统的浮士德故事中,靡非斯特与魔王并非是一个形象。他与其它众多的恶魔一样,只是魔王麾下的一个士卒,是代表了魔王的意愿去引诱浮士德以便赚取他灵魂及肉身的一个  相似文献   

20.
紫心 《今日南国》2006,(7):27-29
一个急于找到家教工作的大学生,一个渴望爱情的打工妹,他们本来是毫不相干的两个人,却因为一个有着帅气外表的魔鬼的牵线,把他们联系在一起。最终一个心甘情愿做了魔鬼的帮凶,一个轻易钻进魔鬼的圈套命丧魔鬼之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