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 毫秒
1.
初中生主观幸福感的影响因素及教育对策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主观幸福感是指评价者根据自定的标准对其生活质量所作的总体性评估,主要包括三个基本成分:生活满意度、正性情感和负性情感.初中生主观幸福感的影响因素来自各个方面,包括家庭因素、学习因素、社会关系、人格特征、自尊、控制感等客观因素和主观因素.提高初中生主观幸福感的对策包括家庭方面、学校方面、初中生个人方面.  相似文献   

2.
为了考密初中生学习主观幸福感的特点并比较不同学习成绩评价初中生学习主观幸福感的差异,同时为丰富学校教育评价体系提供实证性支持,本研究在文献梳理﹑理论构建和问卷调查的基础上,以529名初中生为被试,探讨了初中生学习主观幸福感的结构。探索性因子分析结果表明,初中生学习主观幸福感由现有成绩感受﹑学习体验﹑环境激励﹑希望学习成绩等四个因素构成。可见,本研究所编制的《初中生学习主观幸福感量表》在总问卷及各因子上的信﹑效度均良好,可以作为初中生学习主观幸福感的评估工具。  相似文献   

3.
为探讨母子关系和父子关系对初中生主观幸福感影响的差异及内在机制,本研究对武汉市472名初中生进行了问卷调查。研究发现:(1)虽然初中生的母子亲密度显著高于父子亲密度,但是母子关系和父子关系与主观幸福感之间均呈显著正相关;(2)问题性移动社交网络使用和心理韧性在亲子关系与主观幸福感之间起序列中介作用;虽然两者在母子关系与主观幸福感之间起到了部分中介作用,但是其在父子关系与主观幸福感之间起到完全中介作用。本研究一方面揭示了母子关系与父子关系对初中生主观幸福感的影响有着类似的内在机制;另一方面,与父子关系相比,良好的母子关系能够更直接和更大程度地影响初中生的主观幸福感。  相似文献   

4.
主观幸福感是个体对自身生活质量的整体性评价,受多种因素影响。基于中国综合社会调查(CGSS)2017年数据,研究教育代际流动对子代主观幸福感的影响。结果表明:父母受教育程度越高,子女实现教育向上流动的可能性越大,子代主观幸福感越高;教育代际向上流动的子代主观幸福感显著高于教育代际向下流动的子代。据此,从政府、社会和个体层面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5.
大学生主观幸福感与社会支持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主观幸福感是评估者根据自定的标准对其生活质量的整体性评估。社会支持具体指包括家庭、亲属、朋友、同学、伙伴等组织给予个体精神和物质上的帮助支援。对大学生主观幸福感与社会支持关系的研究结果表明,男、女大学生的主观幸福感存在显著差异,女生的主观幸福感水平显著比男生的水平高。在得到的社会支持方面,女生得到的社会支持明显高于男生得到的社会支持,二者差异显著。  相似文献   

6.
目前主观幸福感的研究大都集中在中老年人同大学生的主观幸福感等方面,对中学生,特别是小学生涉及较少。本文从中小学生的角度出发,探讨主观幸福感、对人坚信、被人接纳之间的关系。研究采用了幸福指数、整体情感指数量表、对人坚信量表和接纳他人量表对小学、初中、高中三个年级311名学生进行调查,并对结果进行方差分析、相关分析和t检验。结果显示:①小学生的主观幸福感大于初中生和高中生的主观幸福感;②三个年级主观幸福感、对人坚信、被人接纳三个方面都存在显著相关关系;③男生和女生在对人坚信和被人接纳两个方面表现出差异性。  相似文献   

7.
幸福感是积极心理学研究的重要领域。目前,幸福感研究存在主观幸福感、心理幸福感和社会幸福感三个方向。文章回顾了幸福感研究的历程及三种幸福感的研究现状,分析了研究中存在忽视了幸福感的文化属性,割裂了幸福感的整体性和实证研究的局限性等问题。在此基础上探讨了未来幸福感研究在主位研究、本土化研究和质化研究方面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8.
大学生主观幸福感及其三个相关因素的调查与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追求幸福是人类永恒不变的主题之一,在心理学中,幸福是由需要、认知、情感等心理因素与外部诱因的交互作用形成的一种复杂的、多层次的心理状态,而主观幸福感则是专指评价者根据自定的标准对其生活质量的整体性评估,它是衡量个人生活质量的重要综合性心理指标。伴随着积极心理学的兴起与发展,主观幸福感逐渐成为心理学家关注的课题,以已往研究来看,人的主观幸福感与家庭,生活事件等一些因素有一定的相关,本文正是从这些研究的基础上,利用总体幸福感量表(GWB)和自编主观幸福感相关三因素量表对内蒙古民族大学200多名在校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实证性的考察了大学生的主观幸福感的现状及其三个相关因素。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有关大学生群体的主观幸福感的研究日益引起社会的关注。主观幸福感主要是指评价者根据自定的标准对其生活质量的整体性的评价[1]。它是衡量个人生活质量的综合性心理指标,反映主体的社会功能和适应状态。文章试图将大学生性别差异因素引入大学生这个群体进行研究探讨,旨在了解大学生的主观幸福感,并进一步探讨大学生的主观幸福感与性别差异的关系,对某高校在校294名大二年级的大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过程中应加强自信教育,进一步提高大学生的自我意识,使大学生有更强主观幸福感。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中学教师主观幸福感与社会支持的关系.方法使用综合幸福感问卷和社会支持评定量表对河南省659名中学教师进行调查.结果河南省中学教师正性情感较多,负性情感较少,生活满意度和主观幸福感的整体平均水平较高;主观幸福感各指数与社会支持各维度均有显著的相关关系;高、低社会支持组被试在主观幸福感各指数上均存在着极其显著的差异;主观支持对幸福感各个维度均有显著的预测作用,支持利用度对主观幸福感具有较好的预测作用,客观支持对主观幸福感具有一定的预测作用.结论中学教师的主观幸福感与社会支持存在显著的相关关系,不同属性的社会支持对主观幸福感各指数的预测作用不同.  相似文献   

11.
国外心理学家、社会学家和经济学家对经济状况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开展了大量研究.笔者通过对相关研究的分析发现,发展中国家经济状况与主观幸福感的相关显著地强于发达国家样本的相关.发展中国家的低收入样本经济状况与主观幸福感的相关最强,高收入样本经济状况与主观幸福感的相关最弱.样本受教育程度越高,其经济状况与主观幸福感的相关越低;受教育程度最低的样本,其经济状况与主观幸福感的相关最强.主观幸福感与经济状况的构成以及样本的性别分布会影响二者之间的相关.为此,文章对研究结果进行了需要理论解释.  相似文献   

12.
关注在岗社会工作者的主观幸福感,有利于社会工作者沿着积极健康的方向发展.实证研究发现:深莞社工主观幸福感总体水平处于中等偏上,但还需要从结构上进一步提升主观幸福感;个人情况与自我建构方式对社工主观幸福感有一定的影响,社会支持成为社工主观幸福感的主要制约因素.社会工作者应该正确定位职业角色,政府与社会需要加大对社会工作者的支持力度,防止职业倦怠感的渗透,提升上岗社工主观幸福感.  相似文献   

13.
探讨了大学生主观幸福感与应对方式的特点及其相互关系,为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依据.方法采用自编的总体幸福感量表、生活满意度量表和Folkman的"特质应对方式问卷"对300名大学生进行测评.结果女生的消极应对明显高于男生,女生对于生活的满意感也显著高于男生;生活满意度还存在显著的年级差异;同时,大学生主观幸福感存在显著的城乡差异;积极应对与主观幸福感、生活满意度均存在显著正相关,而消极应对方式与主观幸福感、生活满意度则存在显著负相关;消极应对和积极应对对主观幸福感的解释量分别为18.8%和7.3%.应对方式与主观幸福感存在显著的相关关系,是影响主观幸福感的重要变量.  相似文献   

14.
流动儿童主观幸福感现状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选取江苏南京市、张家港市、昆山市3所民工子弟学校中448名初中阶段的流动儿童为研究对象,以南京市某公办中学228名城市户籍初中生作为对照组,采用总体幸福感量表、生活满意度量表等,结合访谈法,对其主观幸福感进行调研。结果显示:流动儿童的主观幸福感总体上接近中等水平,显著低于城市户籍初中生;流动儿童中女生的学校满意度显著高于男生,流动儿童中男生的自我满意度显著高于女生;流动儿童中初一学生的学校满意度、生活环境满意度显著高于初二或初三学生;流动儿童中初一学生的消极情感显著低于初二和初三学生;进城时间长的流动儿童的朋友满意度、生活环境满意度、自我满意度都显著优于进城时间短的。  相似文献   

15.
为探究我国城市居民主观幸福感的变化趋势,文章选取2003至2014年间60篇采用本土化量表——《中国城市居民主观幸福感量表》及其修订版和简本的实证研究进行横断历史元分析,总样本量36591人。结果表明:(1)20032014年我国城市居民主观幸福感逐年提高。主观幸福感量表及各因子与年代均呈显著正相关(r=0.352014年我国城市居民主观幸福感逐年提高。主观幸福感量表及各因子与年代均呈显著正相关(r=0.350.69;p<0.01),年代可以解释主观幸福感及各因子13%0.69;p<0.01),年代可以解释主观幸福感及各因子13%48%的变异;(2)主观幸福感量表及各因子的效果量d为0.5648%的变异;(2)主观幸福感量表及各因子的效果量d为0.562.52,表明我国城市居民主观幸福感以高等幅度稳步升高;(3)社会变迁中的社会威胁、教育因素、医疗因素、住房因素是影响我国城市居民主观幸福感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6.
中国城市化进程中的"农转居"居民感知当前中国不同社会领域社会变迁,其社会变迁感知、评价、主观支持资源、社会支持资源和主观幸福感之间具有复杂关系,中国"农转居"居民的社会心理处境表现在农转居居民的年龄、教育程度、就业状态对主观幸福感、和社会支持的影响有显著差异;教育程度高中以下的无业新居民主观幸福感、社会支持显著低于其他新居民;社会变迁速度地感知和评价、主观支持、客观支持和主观幸福感之间相关显著.对社会变迁的主观评价在社会变迁速度和主观幸福感之间的关系起到中介作用;社会支持通过主观支持这个有调节的中介变量来影响主观幸福感.  相似文献   

17.
民办学校教师是一个特殊的群体,研究民办学校教师主观幸福感对于丰富主观幸福感研究内容,深化对主观幸福感认识,稳定民办学校教师队伍,提升教师幸福感意义重大.基于对大范围问卷调查数据的统计分析,对湖南省民办学校教师的主观幸福感现状进行了全面的描述和分析,并就提升民办学校教师幸福感提出了建议和对策.  相似文献   

18.
本文通过对杭州市郊区失地农民的深入调查,发现失地农民的主观幸福感分化现象严重,自评健康对主观幸福感的影响显著性降低,工作满意、家庭收入及补偿满意成为影响失地农民主观幸福感的主要原因.本文建议通过扩大医疗保险覆盖面,加强就业提供服务及提高社区经营能力,以提高失地农民的主观幸福感.  相似文献   

19.
文化、人格和主观幸福感--生活满意度的整合过程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化和人格是影响主观幸福感的重要因素.对主观幸福感的研究一般是把这些因素孤立来考察的,但将人格和文化联系起来的调节--缓和模型认为,人格对主观幸福感的情感成分(快乐平衡)的影响是泛文化的,对主观幸福感的认知成分(生活满意度)的影响是通过文化实现的,文化调节着主观幸福感的两种成分之间的关系,文化也缓和了人格对主观幸福感认知成分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增强老年人参与感、获得感和幸福感是我国老龄事业发展的目标.基于2015年中国综合社会调查(CGSS)数据,将社会经济地位划分为客观和主观两个维度并选取相应的指标,采用OLS方法研究了其对于老年人主观幸福感的影响及其机制.研究结果表明:社会经济地位的提升显著提高了老年人主观幸福感.收入、社会阶层和自评社会经济地位越高,主观幸福感越高,该结论通过了稳健性检验;改善公平认知、扩大社会交往、优化休闲娱乐是社会经济地位对老年人主观幸福感产生积极影响的重要渠道.因此,应通过提高老年人的收入水平、缓解社会分层、丰富老年人的社交文化生活的方式提高老年人的主观幸福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