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英语分词形容词的语法功能及其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英语分词形容词指的是具有纯粹形容词特性的现在分词和过去分词。在语法功能上,英语分词形容词具有一般形容词的全部特征:1、它们能作定语用:Hetoldusaveryamusingstory.他给我们讲了一个非常有趣的故事。ThevisittoChinamadealastingimpressionontheforeignguest'smind.对中国的访问给这位外宾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象。ChinaisadevelopingcountrybebngingtotheThirdWorld.中国是一个属于第三世界的发展中国家。Theoppressednationsandpeaplestheworldoverarefightingagainsthegemonismandpowerpolitics.全世界被压迫国家和人民正在…  相似文献   

2.
英语get型被动结构既可以表示动作,又可以表示状态。当get型被动结构中的v-ed分词由延续性及物动词构成时,往往表示动作,get型被动结构为行为被动结构。当get型被动结构中的v-ed分词由终止性及物动词和导致某种状态变化的及物动词,包括心理使役动词和色彩使役动词构成时,往往表示状态,get型被动结构为状态被动结构。get型被动结构具有自己的时体形式和句型特征。  相似文献   

3.
动词及物性和句子及物性是不同的及物性,二者不是非此即彼的选择,而是互动关联的。二者的区别为:(1)及物性作为及物动词所特有的特征和属性,由动词的结构意义和词汇体共同决定,而句子及物性是整个句子结构的整体属性,由多种参数共同决定。(2)动词及物性和句子及物性是分别在抽象的句子和具体的句子中考察的结果。(3)动词及物性是一个静态的固定特征,并不因语境的变化而变化,而句子及物性是动词及物性在言语交际中的具体落实情况,是动态变化的。(4)及物动词内部并不同质,动词及物性具有层级性。句子及物性的高低呈现出逐渐过渡的连续性特征,是个程度问题。二者的互动联系在于:动词及物性影响句子及物性,但两者的互动过程中动词及物性会受制于句子及物性。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法语和英语中的语法现象进行比较,可以发现它们有许多共同之处,现在分词的用法就十分明显。一是法语和英语的现在分词都无人称及性、数的变化,它们都具有动词的性质,通常表示主动的意义。二是法语和英语的现在分词都具有形容词的性质,用来修饰名词。  相似文献   

5.
以中国英语学习者语料库的数据为研究语料,以鲁汶母语者语料库为参照,探讨了中国英语学习者V-ing类形容词的习得特征:在V-ing类形容词的习得单词宽度和总频次方面,中国英语学习者与母语者存在极其显著的差异,中国英语学习者超高频地使用developing等分词形容词;在结构特征中,使用“V-ing类分词形容词+名词”这一类联接时,两个群体间存在极其显著的差异;在比较和补足语这两类联接中,两个群体的习得情况除了动词不定式外,其他方面几乎没有差异。教学中,我们需要唤起学生的注意,让他们更多地关注V-ing类分词形容词;让学生基于多词序列角度学习V-ing类分词形容词;需要增加V-ing分词形容词的激活频次。  相似文献   

6.
基于Kennedy和McNally的形容词语义标尺理论,结合Sapir、Bolinger和Paradis等对形容词和副词搭配的研究方法,引入FLOB语料库的实证数据,证明了程度副词very和well的选择性搭配可以用来分析分词形容词的语义标尺特征,阐明了两者间搭配机理及规律。发现分词形容词语义标尺取决于源动词动作特征,并受其体性特征影响,两者有强烈的一致性。  相似文献   

7.
词类活用是古今汉语比较普遍的语言现象。就古汉语而言,较常见的是名词用如动词、形容词用如动词、名词用作状语、动词用作状语,等等。这是一般文言语法著作经常涉及的内容,但是由名词、形容词、不及物动词活用为及物动词以及由及物动词本身所造成的诸种特殊的动宾关系却很少有人详  相似文献   

8.
关于"及物性"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总结了国内关于"及物性"的分类标准及国外的有关论证后,采取了Halliday的"及物性"的观点,把"及物性"看成是句子的一个特征,不能只是单纯地考虑动词和名词的搭配问题.并用"配价"的观念来区分及物动词和不及物动词,可以说是一条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9.
《阅读与作文》2008,(6):37-38
在英语教学中,学生时常对及物动词后宾语的补足语感到困惑,其主要原因是在句子中能作宾补的成分较多,有名词、副词、介词短语、不定式(带“to”或不带“to”)、分词(现在分词或过去分词)等形式。其实稍加分析,不难看出能作宾补成分的主要有分词和不定式两种形式。  相似文献   

10.
使动用法是古代汉语中的一种特殊的语法现象。它指的是某些词用於宾语之前,可以使得宾语所表示的事物产生某一种行为,或者具有一种性质状态,或者成为某一种事物。古代汉语中,动词、形容词与名词等都可以用如使动。 动词、形容词与名词用如使动以后,就具备了及物动词的性质,都可以带有宾语。使动用法的动词与宾语之间多数是一对一的的关系,即一个动词带有一个宾语。例如:  相似文献   

11.
本文通过列举一些具有说服力的例句,研究了无生命的形容词性物主代词their和its用作定语修饰名词,着重强调了其用作及物动词的同源名词的逻辑宾语,并探讨了其正确的翻译方法.  相似文献   

12.
英语中有相当数量的-ing分词和-ed分词,目前已经变成了形容词。语法学家哈罗德·伊·帕尔默(Harold E.Palmer)在他所著的《英语口语语法》一书中,称它们为分词形容词(Participials or Participial Adjectives)。常用的-ing分词形容词有:amusing,annoying,boring,charming,cheering,com-forting,confusing,convincing,deafening,disappointing,discouraging,embarrassing,encouraging,exciting,exhausting,fascinating,grasping,interesting,inviting,know-ing,lasting,loving,misleading,missing,obliging,pleasing,pressing,promising,puzzling,refreshing,shocking,striking,surprising,tempting,terrifying,vexing,worrying等。  相似文献   

13.
<正> 英语名词后的-ing分词结构在许多情况下可以扩展为形容词性分句,亦即通常所说的定语从句,反之,形容词性分句或定语从句亦可简化为-ing分词结构,即是说,-ing分词结构和形容词性分句两者可以互相转换.但是,这样的转换会不会给句子的意义带来变化呢?也就是说,名词后的-ing分词结构和形容词性分句在用法上和意义上有没有差别呢?回答是肯定的.这两种结构形式不同,用法不同,表达的意义也不尽相同.人们通常说的两种结构可以互换,是以不考虑转换以后意义上的差别为前提的.诚然,在有些情况下,两种结构的差别确实很小,小到人们可以忽略不计.但差别小并不等于没有  相似文献   

14.
就名词修饰语的位置而言 ,当单个形容词、名词、名词所有格、数词、代词、动名词、分词作名词修饰语时 ,其位置通常在名词之前 ,而形容词短语、介词短语、不定式或不定式短语、分词短语及部分单个形容词和副词作名词修饰语时需要后置。  相似文献   

15.
鄂温克语里有一些粘着性较强,独立性较差,依附在词或词组后面,在句子中起着一种特定的语法关系的词。这部分词,无论是在语句中所起的作用,还是它本身所具有的特征,均跟普通语言学和结构语言学里所说的助词是相同的。所以,笔者认为,从助词的角度探讨这部分词是比较合适的。鄂温克语的助词主要出现在名词、代词、形容词、数词以及有关动词或词组后面。本文分泛指助词、疑问助词、意愿助词、强调助词及判断助词五类讨论。  相似文献   

16.
词是构成语言的建筑材料。虽然每个词都有其意义,但词汇本身还不成为语言。词只是在按照它所属的话言的造句规则结合成句子的时候,才成为语言,才能用来表达和交流思想。正如斯大林说的那样:“当语言的词汇接受了语言语法的支配的时候,就会有极大的意义。”英语中的副词,与其它词类一样,有其应该遵循的造句规则。本文着重谈谈副词的位置。一、程度或方式副词修饰形容词、分词及其它副词时,一般直接位于它所修饰的词的前面。  相似文献   

17.
英语没有专门的语法标记来表示作格与受格的区别,所以英语往往被认为是一种非作格语言.但英语动词表现出来的在聚合关系上的差异却说明了英语及物性和作格性的客观存在性,像break这样既可作及物动词又可作不及物动词的动词为典型的作格动词,含有这种动词的结构往往为作格性结构,而像lose这样只有及物用法的动词为典型的及物动词,含有这种动词的结构往往为及物性结构.本文主要对作格性结构和及物性结构的语义特征及其词汇基础、句法特征等进行比较深入的探讨,以对英语的句法及动词的性质有更深入的了解,并为其他语言的研究提供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18.
使动、意动说商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0·1古汉语中有些形容词、名词和不及物动词常常可以活用为及物动词。按照当前通行的说法,其中有一类叫做使动用法,一类叫做意动用法,是实词活用这一大类中的两个小类。例如,《论语·尧日篇》说:“君子正其衣冠”。“正”字本是形容词,这里活用为及物动词,意思是使衣冠正;这叫做使动用法。《孟子·尽心章》:“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小”字本是形容词,这里活用为及物动词,是说孔子登上东山觉得(以为)鲁国小了,登上泰山觉得天下小了。这叫做意动用法。当前通行的古汉语教材和中学语文课本,一律采用这个说法;似乎已成定论,没有必要重新讨论了。但据我所知,在古汉语课中讲这个问题时,学生常感到迷惑,只好人云亦云,含糊了事。至于一般中学生,讲到使动、意动就更加糊涂,只好按照课本上的练习,一句一句地硬记;人为地给青少年增  相似文献   

19.
及物性是一个多元概念,涉及句法、语义、认知等多个层面,其中以认知及物性为基础的认知框架为谓宾结构(包括常规和非常规)的产生奠定了基础。在及物性和认知框架的基础上,三大认知原则通过两个层面依次起作用,相应产生常规和非常规谓宾结构。其中非常规谓宾结构包括及物动词带非受事宾语和不及物动词带宾语,它们的宾语实际上都是某些非宾语概念通过三大认知原则第二层面被突显的结果,从而两者在一定程度上达到认知归一。  相似文献   

20.
试析主动的-ING形式和-able,-ible形容词表示被动的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这里所说的主动的-ING形式,是指-ING分词,即主动的进行体现在分词;-ING名词,即主动的动名词。如同主动的动词不定式和一般式一样,主动的-ING分词和-ING名词以及-able和-ible形容词,也可表示被动的意义。它们的结构分别是: 1.用主动的-ING分词进行体表示被动意义: The house is building.房屋在建造之中。 2.用主动的-ING名词表示被动意义: The book is worth reading.这本书值得一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