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人道主义的内涵是什么?长期以来没有一个明确的认识。一部分同志认为,人道主义同马克思主义是根本对立、水火不容的。他们对人道主义采取彻底否定、一概抹杀的态度,把批判资产阶级人道主义世界观变成反对任何意义上的人道主义,以至于连革命的人道主义和社会主义人道主义也不宣传了;另一部分同志又看不到人道主义世界观与马克思主义的本质区别,认为马克思主义是人道主义的一个流派,甚至把马克思主义完全归结为或部分归结为人道主义。这两种看法都是片面的,违反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胡乔木同志《关于人道主义和异化问题》一文指出,人道主义“它有两个方面的含义:一个是作为世界观和历史观; 相似文献
2.
胡乔木同志的重要文章《关于人道主义和异化问题》,开宗明义就指出:“关于人道主义,我想首先应该指出,它有两个方面的含义:一个是作为世界观和历史观;一个是作为论理原则和道德规范。这两个方面有联系,又有区别。我们现在讨论人道主义问题,尤其需要 相似文献
3.
马克思意识形态概念的两个来源及其两重含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克思的意识形态概念有三种用法:Ideologie、Bewuβtseinsformen和Ideologischen Formen.在他对唯物史观社会形态理论的正式表述中,采用的是后两种.本文从分析意识形态概念的词源入手,梳理了马克思意识形态概念的两个来源和两重含义,并阐述了重新界定意识形态概念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4.
<正> 人道主义作为一种文化运动和社会思潮,产生于十四世纪到十六世纪欧洲文艺复兴时期.十四世纪下半叶,欧洲封建主和教会的统治成为资本主义产生和发展的严重障碍.当时的意大利,已经在封建社会内部首先产生了资本主义萌芽,而新兴的资产阶级前身——市民阶层的思想代表,开展了一个人文主义运动,针对着教会的“神为中心论”,提出相对立的“人为中心论”,反对“神权”,提倡“人权”,反对“宗教桎梏”,提倡“个性自由”.这种思潮,后来逐渐扩展到欧洲各国,它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取代封建生产方式这一历史性变革在意识形态领域的反映. 相似文献
5.
6.
7.
赖金良 《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1984,(2)
近几年来,国内思想理论界出现了一股谈论"人道主义"的热潮,有的作者甚至主张马克思主义学说就是彻底的人道主义,共产主义社会就是人道主义的最终实现.这些同志往往从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以下简称《手稿》)中寻找理论根据.我们认为,马克思在1844年写作《手稿》时,按其思想发展过程来说,虽然还没有完全摆脱费尔巴哈哲学的消极影响,但即使在这时,马克思也并不象人们通常所说的那样,是一个人道主义者.实际上,《手稿》中"人道主义"一词,是在特定意义上使用的,它的含义既不同于欧洲文艺复兴以来的传统人 相似文献
8.
对于主体的追问是中外思想史上长期的话题,而佛教理论也涉及这个问题的理解与解答。中国唐代佛教思想家慧能将当时人们的追寻的方向从外部回归到主体自身,并通过不执着的般若行来清除遮蔽妄念,达到主体智慧的显现。其明心见性的方法应该能给予当代思想界以启迪。 相似文献
9.
《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1997,(4)
公有制经济不仅包括国有经济和集体经济,还包括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国有成分和集体成分.公有制的主体地位主要体现在: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对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这是就全国而言,有的地方、有的产业可以有所差别.公有资产占优 相似文献
10.
11.
决定论是一个重要的哲学概念,它有时指事物之间的普遍联系,有时又指事物发展的确定性和可预言性,如此等等。笔者认为决定论有本体论意义上的概念和认识论意义上的概念两种既相区别又相联系的表述形式,两者不加区别的混同使用是导致决定论与非决定论争论的根源,区分这两种含义是澄清决定论与非决定论争论的基础。 相似文献
12.
今天,我们正深入讨论并清除关于人道主义的某些错误认识,研究李大钊当年是如何认识人道主义的,尤其对人道主义与社会主义关系问题的认识,会得到有益的启示。 (一) 李大钊对人道主义的认识,大体上经历了三个思想发展阶段。第一个阶段的特点,是把人道主义与社会主义混为一谈,并认为人道主义是社会主义的思想基础与体现。 中国早期的马克思主义者,一般都是从民主主义者转变过来的。李大钊也不例外。他开始接受马克思主义时,就是把人道主义与社会主义联系在一起来认识的。被认为是李大钊第一篇具有马克思主义观点的《俄法革命之比较观》(一九一八年七月)一文,说:法国革命具有爱国的精神;“俄人今日,又何尝无俄罗斯人道的精神,内足以唤起其全国之自觉,外足以适应世界之潮流,倘无是者,则赤旗飘飘举国一致之革命不起。具其人道主义精神,人人之心,世无伦比。”在他看来,如果没有人道主义精神,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简直就不会 相似文献
13.
<正> 1845年《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以前的马克思的思想,有一个从黑格尔唯心主义经过费尔巴哈的半截子唯物主义到历史唯物主义的演变过程。他的思想起点是黑格尔唯心主义。马克思学生时代,从黑格尔的历史观和《逻辑学》中,接受了黑格尔的唯心主义。他认为人的本质是“自我意识”,历史发展的动力是哲学的批判,是精神活动。他把现象世界看成是“自我意识”的外化,认为“感性的自然只是对象化了的、经验的、个别的自我意识。”还说“哲学上的实践本身就是理论的,实践是一种批判,它在本质上衡量个别存在,从理论上 相似文献
14.
近些年来,学术界就人性,人道主义问题展开了有意义的讨论。其中,不少论文涉及到鲁迅与人道主义的关系,大都肯定他具有深厚的革命人道主义思想,有的论者甚至还断定鲁迅是人道主义者。说法虽然不尽相同,有的不无偏颇,但由此出发,进一步认真分析探究鲁迅(特别是作为马克思主义思想家的鲁迅)如何科学地认识和评价人道主义,对于我们今天正确地认识和看待人性、人道主义问题,是深有启发和教益的。人道主义是在欧洲反对中世纪教会统治的斗争中产生的。它主张把人类从中世纪教会的宗教世界观束缚下解放出来,尊重、保护个人的权利和人格,在历史上起过反封建的革命作用。然而,人道主义不是一种固定的社会思潮;因此,马克思主义者对于人性和人道主义,并不抽象地笼统地加以肯定或否定,而是根据具体的历史条件和具体的内容,进行具体的分析和评价。鲁迅在他思想发展的早期和中期,提倡过人性的解放,接受和宣传过人道主义思想。他曾说,“五四”时期,“文学革命者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我国学术界对人道主义问题展开了广泛的讨论。有许多意见是富有启发性的,但也有不少是由于概念的混乱,即对于人道主义的不同理解而造成的。我们感到,在讨论象马克思主义与人道主义的关系这样的问题之前,首先有必要对人道主义作一番历史的考察。 相似文献
16.
提起社会主义,人们并不陌生,觉得太容易理解了,然而最简单的事情往往又是最复杂的。中国人民在高举“社会主义”旗帜的四十多年,尤其是国门大开十多年后的今天,突然反思“什么是社会主义”、其“本质是什么”,甚至许多人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大潮的冲击下对“社会主义”感到迷茫,这不能不说是个“历史的怪圈”。为此,科学地认识社会主义,真正从思想理论上弄清什么是社会主义,成为马克思主义在当代必须正确解决的首要的理论与实践课题。邓小平同志在1992年视察南方时的谈话中,对社会主义的本质作了概括的说明。他说:“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本文试就社会主义本质这一问题谈两点粗浅的认识。 相似文献
17.
客观经济规律与经济法的关系建国三十年来经济建设巾正反两方面的经验告诉我们:进行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必须遵循客观经济规律,违反了客观经济规律就会使国民经济遭到损失。但是,仅仅懂得这个道理,并不见得就能自觉地遵循客观经济规律。这一方面是由于人们对经济规律的认识要有个过程,不可能一下子就认识它,掌握它和运用它;另一方面也还由于,人和 相似文献
18.
庄平 《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4,22(4):85-85
研究性学习具有与时俱进的特点 ,在具体实践中应当将接受性学习和研究性学习结合起来并在承继中发展、创新 ,而在开放式动态的研究性学习中要求教师要有较高的素质 ,综合的能力 ,此时教师的角色已从传统的传授型变成了指导型。因此 ,在研究性学习中教师的角色定位要求教师要不断提升自我 ,真正成为研究性学习的引导者、组织者、参与者和学习者。 相似文献
19.
一、科学知识在第一次飞跃中的作用认识是主体在社会实践中对客观实在的能动的反映。这个反映的第一次飞跃是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随着人类实践和认识的发展,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飞跃越来越复杂。在漫长的岁月里,人们对自然界事物的认识(更不必说对社会的认识)曾经停留在十分简单的肤浅的水平上,经过多少世代的摸索、研究,才从反复出现的感性材料中概括出一些较为简单的科学命题。这些科学命题的日积月累形成了对事物的比较系统的科学知识。这些科学知识对实现认识过程的 相似文献
20.
关于两种含义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下文简称为“两种含义”)的内涵、作用和相互关系的问题,经过五十年代、六十年代和八十年代三次大讨论,讨论的层次不断深化,但是,至今仍没有取得共识。马克思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理论也就是价值规律理论,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