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邓小平的富民思想是中国共产党人在新的历史时期经济思想的系统化、理论化。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邓小平同志根据中国的基本国情,全面地、系统地总结了新的历史时期中国共产党人的经济思想,其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四个方面:一、社会主义必须大力发展生产力.不断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是邓小平富民思想的基石革命是为了解放生产力,使人民富裕。但由于“左”的思想影响,过去人们只是从生产关系上把握社会主义的本质,而忽视生产力的重大意义。特别是由于林彪、“四人帮”宣扬“宁要穷的社会主义,不要富的资本主义”,使人们“谈富色变”。…  相似文献   

2.
收入分配悬殊,是指人们在同一社会制度下,在同等劳动条件下,通过近似的体力或脑力消耗所获得的报酬之间的差异。人们议论中的悬殊,通常是指差异偏大的状况。收入分配悬殊也有贫富悬殊的某种含义。收入分配悬殊与“两极分化”既有区别又有联系。首先,收入悬殊不等于两极公化。“两极分化”是属于方向、道路问题。马克思在《资本论》第一卷中曾经指出,随着生产资料的积累,于是“第一种人积累财富,而第二种人最后除了自己的皮以外没有可出卖的东西。大多数人的贫穷和少数人的富有就是从这种原罪开始的”,“这种两极分化,造成了资本主…  相似文献   

3.
众所周知,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们采纳了经济学家的意见,以尽(?)去换取高效率,即“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然后通过经济上的传递和带动作用,达到全体社会成员的共同富裕然而,我们同时不应忽略了社会公平问题它在目前阶段表现为“谁先富谁后富”以及“富裕程度的合理差距”问题,不解决好这两个问题,这会直接影响到社会上部分成员改革的积极性在这里,我们试图根据社会公众提出的各职业之间收入合理差距的比例数据、来把握这个“富”的尺度,并以此测定出社会全体成员心理所能承受的“社会公允值”  相似文献   

4.
中国已出现了高收入者群体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大陆打破了分配平均主义“大锅饭”,提倡让一别分地区和一部分人先富起来的结果,使得城乡各阶层居民的经济收入明显拉开。在居民总体的经济收入与生活水平比起改革以前已大有提高的同时,也出现了较大的贫富差距乃至贫富悬殊,社会上已产生了一批“新富”和“新贵”──即俗谓收入最高的“大哥大”阶层。这些人已经握有了巨额数量的资产和钱财,其收入的富裕程度,常常令普通劳动者为之咋舌。那末,当今中国大陆最富国有的收入群体,究竟是哪些人呢?十四类人员的经济收入最高据国家计委人力所…  相似文献   

5.
什么是贫困?在现今的西方国家里还有没有贫困?如何认识这些国家的工人阶级状况?这是为人们关心并引起争论的大问题。美国总统卡特在电视演说中宣布“向贫穷宣战”,发誓要在他的任期里消灭贫穷。美国的一些宣传家们唱的则是另一个调,说他们已经进入“群众高额消费时代”的“富裕社会”,成了“全民福利国家”,就是说已经消灭了贫困。有的还进一步得出政治结论,认为在他们那个所谓富裕的全民福利的国家中,工人阶级同资产阶级的阶级界限和阶级对抗已经消失,成为一个“幸福美满和谐一致的天国”。对于这种神话,我们也有一些人颇为相信而且心响往…  相似文献   

6.
当“出国淘金”变得越来越困难,当人们对股票的风险意识逐渐加深,意识到在自己的祖国立足一份合适的、享有较高薪水的工作,凭自己的聪明才智和诚实劳动,也是一条富裕和希望之路。于是,在“双向选择”的就业模式形成后,调换职业,转换工作的“跳槽”成了一种时尚。与此同时,全国各地出现了人才交流热,省、市召开人才交流会,县、乡也召开人才交流会。有时一天在同一地方有两三家人才市场同时开放;有的专业人才一天会跑两三家人才交流中心;有的企业是逢“市”必招。一方是在寻觅可以更好  相似文献   

7.
“公平”还是不公平是改革以来群众的热门话题,也是影响群众情绪的一个社会问题。有的人说“脑体收入倒挂不公平”,有的说“个体户发大财不公平”,有的人觉得“少数演员走穴不公平”,还有的人说“允许干第二职业,有双收入不公平”,众说纷纭,莫衷一是。其实,“公平”问题涉及到的领域比这些具体说法宽阔得多,它不仅是一个经济问题,而且是一个政治问题、道德问题和社会问题,围绕着这个问题,人们有三惑:  相似文献   

8.
兴趣是人们力求认识某种事物或爱好活动的稳定倾向。它不但能推动人们去寻求知识、钻研问题、开阔眼界,而且对于一个人走向成才之路也有重要的促进作用,因此古今中外的人都十分重视兴趣在学习中的作用。爱因斯坦曾经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学习兴趣是学习活动的重要动力。”现代认知心理学家皮亚杰指出“强迫工作是违反心理学原则的,而且一切有成效的活动必须以某种兴趣为先决条件。”孔子也十分重视学习兴趣,认为这是调动学习积极性的重要条件,“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相似文献   

9.
宋朝朱熹有两句诗:“世上无如人欲险,几人到此误平生。”由于欲望膨胀,有的人挥霍浪费,有的人沉溺于物质享受,有的人贪污受贿,有的人吸毒贩毒,有的人卖淫嫖娼,有的人走私贩私……轻者葬送前程,重者很档入狱,更有甚者送了性命,不少人确被险恶的人欲所缠绕,最终误了平生。朱嘉的这两句诗不失为警世名言,值得我们借鉴。那么,人欲果真是这样十恶不赦吗峨们有必要对它做一番讨论。欲行有善恶之分我们科学而冷静地分析一下人欲,就知道不加限制地认为“世上无如人欲险”显然是有些偏颇的。(辞海》对欲是这样解释的:愁是欲的异体字…  相似文献   

10.
明清二代杭州城市包括府城、附郭仁和(东北)、钱塘(西南)两县县城。明初由于元末战争的影响,城市经济遭到了一定程度的破坏,经洪武至宣德近70年的恢复,至弘治正德(1488-1521)间杭州城市经济已趋向发展,成弘间“物产之富……商贾货财之聚,为列郡雄。”成化七年恢复钞关。嘉靖三十三年(1554)倭寇大肆焚掠,城市经济受到很大影响,人口迁徙,街巷冷落,有的地方出现了“草深尺余”,“狐兔为群”的萧条景象。万历时经济又呈现了空前的繁荣,史载:“舟航水塞,车马陆填。百货之委,商贾贸迁,珠玉象犀,南  相似文献   

11.
论两极分化     
论两极分化陈彩虹一、什么是两极分化人们通常将部分人巨富,而部分人赤贫看成两极分化。经济学家们在进行一般性的理论研究与分析时,也这样看待两极分化。但认真地分析起来,这种看法是过于简单了。经济学曾经一度被称为经济哲学,这是基于它对于经济现象的理性分析,通...  相似文献   

12.
周恩来的人格魅力及其启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来,学术理论界对周恩来的思想品格、道德风范等方面的研究起来越深入。不少学者、专家从不同领域、各自角度进行了多方面的探讨,尤其是对这位为人民鞠躬尽瘁、无私奉献了毕生精力的世纪伟人的人格形象和勉力,更为关注。本文试对周恩来的人格总力及其映射的时代文化内涵进行初步探究。(-)对于周恩来的人格(道德人格)勉力人们有许多评价。有的说,他是“古今罕见的师表”;有的说,他是‘德高伟人”、“中华完人”。研究周恩来人格的内涵,也有种种不同的归纳,各有侧重。本文认为,周恩来的人格所映射出的“真善美”光辉更具有扭…  相似文献   

13.
在社会主义制度下,共同富裕、同步富裕和一部分人先富起来,究竟是什么关系?我们过去对这个问题的认识不是完全清醒的。《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作了明确的回答。《决定》指出;“社会主义社会要保证社会成员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达到共同富裕的目标。但是,共同富裕决不等于也不可能是完全平均,决不等于也不可能是所有社会成员在同一时间以同等速度富裕起来。如果把共同富裕理解为完全平均和同步富裕,不但做不到,而且势必导致共同贫穷。只有允许和鼓励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企业和一部分人依靠勤奋劳动先富起来,才能对大多数人产生强烈的吸引和鼓舞作用,并带动越来越多  相似文献   

14.
在中国的经济理论界, 10多年来,人们都多方议论过商品交换中“价值决定”和“价值实现”等关键内容;近三年来,又着重表达过商品经济的“现实基础”等前提条件。但是,对于商品经济的本质要求,却始终没有充分阐明。针对着“发展商品经济必然在经济上导致比例失调,在社会上导致两极分化”,“不能因为贯彻发展商品经济的当前政策而否定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所以,我们的方针是“既要发展它,又要限制它”这样一些观点与主张,本文展开学术争鸣。 商品经济的基础在于劳动产品归属于不同的所有者。商品交换的实质是产 品所有权中的权利的交换。这种…  相似文献   

15.
战后以来,特别是60年代以后,日本企业广泛应用行为科学理论有效地改善了经营管理。它不仅把西方行为科学“日本化”并创立了象“共同生活体论”这样一些独具日本特色的新理论,而且还应用这套理论成功地改善了企业内部的人际关系。相当充分地调动了职工的内在积极性,甚至使人们的劳动过程形成了一种“自动化”机制,其中很多  相似文献   

16.
马克思曾经指出:“社会发展、社会享乐以及社会活动的全面性,都取决于时间节约。一切经济最后都归结为时间经济。”①这就是说要用尽量少的价值创造尽可能多的使用价值,或者说用最少的劳动消耗取得最大的经济效果。“在一切社会形态下,人们对于生活资料所耗费的劳动时间必然是关心的,虽然在不同发展阶段上关心的程度不同。”②社会主义生产资料公有制的建立,不仅使我们有可能从全社会范围来选择最优的经济方案,计划经济的效果,而且社会主义社会经济效果的大小,是同广大人民群众的物质利益联系在一起的,是实现社会主义生产目的,满足人民物质和文化  相似文献   

17.
上海市民职业地位评价及其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虽然从理论厂来说,在社会主义国家里,每个人的社会地位都是平等的,没有高低、贵贱之分。但是,在事实上,由于每个人所拥有的资源的差别,包括家庭背景、教育程度等,他们从事的职业是不同的。由于每个人的职业差别或劳动分工不同,不同职业引起的权力大小、收入高低,职业声望好坏也是不一样的,从而影响到人们的生活方式、价值观念*的差别。因此.在社会主义何级阶段卫,仍然存在着非实肝的十平等,不同的职业仍有高低之计。职业地位就是指具体职业中}‘所含有的权力、收入、声望的治训而表现出来的社会地位差利。199;t年底,我们在…  相似文献   

18.
近三十年来的苏联诗歌,曾出现过两次高涨:一次是五十年代末、六十年代初“大声疾呼”派诗歌的崛起;另一次是六十年代末、七十年代初“悄声细语”派诗歌的盛行。苏联诗歌批评界的“周期”论亦即“波浪式发展”论者,曾预言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诗歌将再次高涨。然而,这一预言至今还未被诗歌发展的现实所证实。进入八十年代以来,的确涌现出不少青年诗人,但是他们很少以自己的成功之作引起人们的注意,有的还由于矫揉造作、缺乏公民激情和大胆创新  相似文献   

19.
社会主义本质是由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和基本目的这两个基本方面构成的、缺一不可的有机统一体。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当代生产力发展的关键在于开发科学技术生产力,解放、发展生产力的必由之路是改革,生产力的大发展以思想的大解放为前提。社会主义的基本目的是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我国已于1956年底基本完成了消灭剥削(指完整的剥削阶级)的任务,而“两极分化”的消除是以生产力的高度发展为前提的,共同富裕是以经济效益的不同提高为基础的,共同富裕又是一个现实的经济过程而只能通过允许部分地区、企业、个人先富带动后富的途径来实现。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是通过改革开放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从而达到民富国强的社会主义。  相似文献   

20.
辽阔无垠的西伯利亚,曾引起多少人的恐惧和幻想。历史上,西伯利亚给人的印象是荒漠、冷酷。这里曾是流放地,被称为“罪孽的袋子”。近代以来,特别是近几十年,由于西伯利亚卓有成效的开发,而日渐为人们所注意,对西伯利亚的看法也有不同程度的改变。这个早就享有“金窖”美称的地方,又以丰富的森林、能源、动力燃料及应有尽有的资源而著称于世。从本世纪60年代以来,西伯利亚的石油天然气等资源的开发,不仅对苏联的社会经济发挥了巨大作用,而且其开发的成就使亚太地区乃至全世界为之震惊。西伯利亚的未来发展必将在亚太地区产生重大影响。从历史与现实相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