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58 毫秒
1.
何辉 《国际公关》2013,(5):90-91
美国人阿林敦(Lewis Charles Arlington)在20岁的时候来。到中国,此后一直在中国工作,退休后住在北京从事写作。作为一个在中国工作并且居住数十年的外国人,他是有充分资格评价当时的中国和中国人的。  相似文献   

2.
我曾听一位外国朋友这样说过:作为外国人,在日本居住的时间越长,就越发讨厌日本人。相反,在中国居住的时间越长,就越发喜欢中国人。这位外国友人曾久居日本和中国。我不知道这样评价日本人是否合适,但我相信在中国生活过的诸位都会同意上述对中国人的判断。一个外国人在中国居住的时间越久,就越喜欢中国人,这已是众所周知的事实。中国人身上有种难以形容的东西。尽管他们缺乏卫生习惯,生活不甚讲究;尽管他们的思想和性格有许多缺点,但仍然赢得了外国人的喜爱,而这种喜爱是其他任何民族所无法得到的。我已经把这种难以形容的东西概括为温良。…  相似文献   

3.
陈娟  青帝 《今日南国》2013,(7):10-10
据第六次全同人口普查的数据显示,居住在我国的外籍人员已接近60万人。伴随着中国对外开放程度的日益加深,中国人与外国人之间空间距离的缩短,涉外婚姻也随之日趋常态化。  相似文献   

4.
她说:“现在大家都很国际化.很多中国人都有国外生活背景,很多外国人也都在中国居住了很多年,在文化上和做事风格上都已经能互相理解。”  相似文献   

5.
近代以来,由于多方面原因,大批中国人走出国门到海外居住求生,他们身处中西文化交流的结合部,“两脚踏中西文化”,在另一文化环境中保持着华夏文化传统。走向世界的中国人通过他们进行民族反省,外国人也因此而加深了对中国文化本质的认识。中国传统文化和国民性既有长处和优点,也有缺点和不足,既不能全盘否定也需要扬弃和发展;海外华人文化品格,反映了中华民族既保持文化传统,又适时变化的民族性;他们使外国人认识了中华民族是一个勤劳、和平、守法的民族,而不是一些“黄祸论”和“中国威胁论”者所说的“有危险性”、好侵略的民族  相似文献   

6.
今年8月26日,法国将实施一项关于外国移民与融入法国的新法律,此项法律所包含的多项新措施会引起中国留学生及相关人士的兴趣。目前,法国驻华大使苏和先生就新出台的法律做了详细的解释。这个法令主要牵涉到外国人在法国居留,旨在方便外国人在法国居住。其中针对三类人群的居留情况做出了相关规定。  相似文献   

7.
偏见     
《阅读与作文》2007,(7):23-23
我在一家外企工作,老板是一个来华居住10多年的美国人。工作的时候严谨认真,可下班之后也能和广大人民群众打成一片,因此深受大家喜爱。美国老板有两项引以为傲的优点总是挂在嘴边:一是能喝北京的二锅头,其酒量今一般中国人望“洋”兴叹,更别说外国人了;二是自认是个北京通,认为自己的京片子非常标准。  相似文献   

8.
调查显示,部分在华外国人很少主动阅读中文图书,在他们愿意购买和阅读的图书中,更能准确反映中国元素的政治、文化、历史类的中文图书排名往往比较靠后。除了受语言、文化及居住时间等因素的影响之外,中文图书出版也存在一些值得关注并急需解决的问题。出版业要抓住市场扩大的利好,积极承担政治和文化责任,主动策划针对在华外国人的中文图书,在宏观上要确保图书的内容正确和价格适中,在微观上则要确保图书质量上乘和形式多样。  相似文献   

9.
文刀 《华人时刊》2009,(8):44-47
据统计,目前在中国工作、居住的外国人高达上千万,每年来华旅游的老外更是逾5000万人次。然而有一种现象却颇令人感到尴尬和头疼,在许多城市,小到特色餐馆,大到宾馆酒店,使用的菜谱大都存在英语错误,有的甚至错得离谱。这不仅给老外带来了不便,更关乎着一个城市乃至一个国家的形象。在老外云集的上海,一位叫边羽的女孩从中发现了商机,她大胆担当“外文菜肴翻译师”,仅仅一年多时间就赚了60多万元。  相似文献   

10.
中国人口众多,劳动力资源丰富,国情决定了不允许一般外国劳动力来中国就业。《中华人民共和国外国人入境出境管理法》对于外国人来中国就业作了原则性规定。1996年1月,中国劳动部、公安部、外交部和对外贸易经济合作部共同下发了《外国人在中国就业管理规定》,对外国人在中国就业进一步明确“用人单位聘用外国人从事的岗值应是有特殊需要,国内暂缺适当人选且不违反国家有关规定的岗位”。据此,中国政府欢迎外国高科技人才来中国帮助搞经济建设,不允许外国人来中国从事一般性工作,更不允许外国人从事  相似文献   

11.
李宗 《金陵瞭望》2006,(3):31-31
不要以为高薪的职位都是给外国人准备的.其实,外国人比中国人更希望这些岗位能由本土的人才接管。因为同样的工作,外国主管的薪水也许是中国主管的几倍。  相似文献   

12.
窑洞是中国北方黄土高原上一种特殊的民居建筑形式,也是人类居住最原始的方式。在中国的传统建筑中,黄土高原上的窑洞是最吸引外国人的建筑之一。窑洞是山西最具地方特色的建筑形式之一,它源于自然,融于自然,可以说是"天人合一"的成功范例。它的产生既是先民们与自然不断斗争的结果,也是人类在不断改善自身生存条件这一艰难过程中的伟大创举。随着社会的进步,尽管后来有了多种居住形式,但因受特殊地理环境的影响和其本身顽强的生命力,窑洞得以延续至今。  相似文献   

13.
朱峰  陈春 《金陵瞭望》2006,(20):43-44
在很多外国人看来,如果不了解长征,你就不会理解中国共产党,就不会理解此后中国革命的胜利及新中国的建立。  相似文献   

14.
《成才与就业》2013,(21):20-20
常州市外国人中华文化培训基地日前成立,在常州工作和生活的外国人有了一个了解、学习中国文化的好去处。  相似文献   

15.
政策快讯     
<正>人社部:外国人在华工作须入社保10月15日,《在中国境内就业的外国人参加社会保险暂行办法》(以下简称《暂行办法》)正式实施。近日,人社部有关负责人回答记者提问时表示:要求在本国就业的外国人参加就业国的社会保险是履行国际公约和遵守国际惯例的要求。据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统计,去年末,仅持《外国人就业证》在华工作的外国人就超过了23万人。  相似文献   

16.
汉语热持续升温,来华留学生和在华居住工作的外国人越来越多,在西方文化和中国传统之间,对外汉语教学能找到全球化、改革开放、WTO、奥运作为超链接,但数十年发展的时间落差、跨越大洋的文化误解真的可以因为经济发展的需要而完全合拢?本文在首次留学生中国社会认同度问卷调查的基础上,将采集到的数据用数理统计FORSTAT软件加以汇总和分析,得出关于学习生活工作不同维度和了解接受热爱三个层面的结果,为教师传播中国价值观提供科学依据和可行性方案,有利于更好发挥对外汉语教学的社会功能。  相似文献   

17.
金苹果     
《阅读与作文》2008,(7):38-39
中国是世界东方的文明古国。中国的文学和艺术对世界,特别是对东方各国影响很大。 外国人喜欢看中国的京剧、杂技和少林功夫;喜欢喝中国茶,吃中国的炒菜,还爱读中国的四大古典名著……  相似文献   

18.
构建《外国人居留法》不仅是为了保护外国人的权利,也是为了规范约束外国人行为;更是为了实现在中国居留的外国人与中国人和睦共处,促进和谐社会加快发展,维护我们的国家利益。但是,我国现有相关立法条规,已不能完全适应新世纪的发展。因此,应该更新观念,参照国际立法趋势,结合我国国情,建立一套完整的外国人居留权利法律体系。  相似文献   

19.
本文旨在把握一个说明居住在韩国的婚姻移民女性的社会活动和适应类型的重要因素——邻里效应。尤其是针对居住在同一个市、郡、区的外国妻子以及同民族人口比重对婚姻移民女性的社会活动和适应类型的影响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居住地区的外国人妻子比重越高,越能促进婚姻移民女性的社会活动、并且属于孤立类型的可能性也越高。这样的边缘化效果在中小城市及农村地区比在大城市地区体现得更为明显。并且,居住地区同民族人口越多,和他们的接触和互动就越多,但是比起同化于韩国社会,属于孤立类型的婚姻移民女性较多。  相似文献   

20.
赵宗 《金陵瞭望》2010,(16):33-36
自1851年英国伦敦首届世界博览会后,各国参会都由其海关税务机关办理。而中国因海关税务概由外国人“代办”,所以代表中国参加世博会的都是外国人。毕竟是中国参展,从主管到帮办统统是大鼻子的外国人实在说不过去,在宁波海关任职的李圭,于是得以成为中国展览团的一员,成为中国参加世博的第一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