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文化传承是高校最重要的使命和功能之一。利用高等院校资源与人才开展中小学中医药文化传承教育,对于引导青少年增强文化自信和对中医药的认同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结合河北化工医药职业技术学院利用中医药文化资源,通过新媒体线上学习、场馆内线下体验、校园主题日活动等方式,进行中小学的中医药文化传承教育,以补齐中小学中医药文化师资缺乏、资源少、趣味性不足等短板,探索面向中小学生开展中医药文化传承教育的策略。  相似文献   

2.
贾杨 《科学发展》2021,2(2):19-26
按照《关于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意见》要求及健康中国、健康上海、上海中医药发展战略部署,坚持中西医并重,遵循中医药发展规律,传承精华,守正创新,以人民健康为中心,以满足城乡居民的中医药健康需求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以健全中医药服务体系、提升服务能力水平为重心,以促进传承创新发展为关键,以建设高素质人才队伍为基础,以健康产业为重要支柱,以建立中医药现代化治理体系为支撑,全面推动上海中医药事业和产业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3.
中共中央、国务院出台的《关于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意见》提出了未来一段时期内中医药事业"传承精华、守正创新"发展的整体性蓝图。人才是第一资源,中医药事业的发展离不开优秀的中医药人才,而中医药人才的培养正是中医药院校工作的重中之重。新时代中医药院校辅导员的使命与担当体现在:高举新时代旗帜,做新思想的信仰者、传播者和践行者;利用中医药精华开展思想教育工作,做学生专业学习的引航者;奉行全心全意为学生服务的工作准则,做学生校园生活的指导者。  相似文献   

4.
中华传统文化历史悠久、涵养丰厚、博大精深,如何传承和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当代公共图书馆需要思索和研究的重要课题。因此,在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时代背景下,吉林省图书馆推出了"传承传统文化乐享传统节日"系列少儿活动,让孩子们近距离地接触和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少年儿童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帮助他们树立坚定的文化自信。  相似文献   

5.
黎明泽 《城市观察》2014,(5):167-173
城市历史文化的保护传承,是人类文明的一种延续和再生,既在乎历史文化自身的生命力,也有赖城市规划建设主体的"文化自觉"。徽州文化在历史传承中坚持"文化自觉"注重政府主导下的公众参与、物态和非物态传承的有机融汇、重视传统文化精神内核的传承的经验,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6.
<正>民间传统美术文化是在广大劳动人民的智慧创作下产生的,是非常珍贵的不可再生的文化瑰宝,因而,现今依然具有深远的文化魅力和传承价值。在本文的研究中,在肯定了民间传统美术文化价值的基础上,展开了民间传统美术文化传承策略的探究,通过对其文化品牌建立以及产业化发展进行全面的探究,以其在新时代背景下,推进民间传统美术文化的创出传承发展。  相似文献   

7.
大数据时代,红色文化的传承面临着困境,主要表现为:红色文化传承主体的知识结构碎片化,难以对红色文化进行全面的认识;主体意识出现迷失,不能自觉地传承红色文化;红色文化自身缺乏真实的在场,影响力减弱。在大数据时代下对红色文化的传承问题进行反思,尝试从完善主体的知识结构、转变主体的思维方式、转变红色文化传承的言说着手,全面认识红色文化,自觉传承红色文化,还原并彰显红色文化的精神意境。  相似文献   

8.
中国文化源远流长,传统文化是民族生存的基石,是民族谋求发展的智囊宝库,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也需要在当代创新思维下寻求多元化。本文以全国范围内掀起的中国传统文化热为契机,试图探讨在当代创新思维下传统文化传承与发展的多元化。通过分析当代文化中对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的现状以及创新思维对文化发展的影响,使读者能够认识到传统文化的重要性以及当代价值,进而使文化能够在当代发展潮流中更好的传承与发展。  相似文献   

9.
刘鑫 《公关世界》2022,(12):144-146
在我国现代化的发展进程中,高校需要重视对学生进行文化教育,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对学生进行高校文化传承,可以规范学生的行为,同时让学生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红色文化等的发展。高校的文化传承与现代化发展没有冲突,同时更便于传统文化、红色文化等的传承与发展。高校文化传承的内涵是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心态,同时具备较强的道德素养。由此,本文针对文化自信背景下地方高校文化传承的重要作用进行分析,探讨高校文化传承创新的路径。  相似文献   

10.
在文化传承的过程中,青年承担了文化传承重要主体的历史责任。通过文化传承保存延续和发展自己所属"国家–民族"的基本价值和文化特性,青年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从文化安全的角度考察高校青年核心价值观教育问题,有利于我们理解青年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深刻性和紧迫性。在文化安全的框架下,通过传承教育、认同教育和认知教育,形成一个相对稳定的安全结构。在这个结构中,每个要素之间相互作用、相互交流和改变,共同促进和成长,有利于青年核心价值观的形成和稳定,使我国的文化特质免于消失、消亡或同化的威胁。青年也认识到自身的文化安全属性,主动承担起实现我国文化安全主体和重要载体的责任。  相似文献   

11.
张峰 《中国扶贫》2016,(11):61-62
产业是发展的根基、脱贫的依托,更是长期稳定脱贫的保证.东阿阿胶无论是作为民族品牌、中医药文化传承的代表,还是作为隶属于华润集团的上市公司,始终积极履行企业社会责任,充分发挥自身优势,积极投身脱贫攻坚事业.  相似文献   

12.
文化是民族的血脉,它对人们的生活有着深刻的影响。当代中国的城镇化,是以城镇化为中心全面推进的新型城镇化。任何事业的发展都有其深厚的文化根源,在新型城镇化建设的进程中印上传统文化的烙印意义重大。如何在新的历史时期传承好中国传统文化,使新型城镇化具有传统文化的色彩,成为当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问题。本文从新型城镇化背景下传统文化传承与利所面临的问题和新型城镇化进程中传承与利用传统文化的途径两个方面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13.
全球化时代,面对西方文化的单边策略,坚守中国文化身份,保持民族文化自觉,传承和弘扬中国传统文化优势资源尤为重要。在此情形下,高校通识教育更应承担起民族文化传承的责任,培养一批植根于民族文化传统、有本有源的复合人才,并以中国智慧、中国经验构建良好文化生态,推动和影响世界文化的稳健发展。  相似文献   

14.
<正>现阶段,社会对人才的需求量显著提升,要求新时代青年能够认识到自身职责的重要性,可以为国家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具有较高的现实意义,是中华几千年发展的成果,每个青年都应具备文化传承意识,敢于肩负时代的责任,脚踏实地,实现传统文化可持续发展。一、文化传承意识基于时代不断转变背景下,为了实现文化可持续发展,要逐渐重视文化传承,并将在这一任务落实到新时代青年身上,使其在日常生活和学习过程中,形成自主学习意识,能够在了解文化传承意义的基础上,科学合理进行文化传承,加快文化发展脚步。所谓文化传承,  相似文献   

15.
刘阳 《职业》2015,(8):25-26
新形势下弘扬中国传统文化,以中医药文化为依托,对提高我国经济和增强我国在医疗行业的话语权有很重要的作用。本文从经济的角度阐述了中医药文化的作用,并对教育投入对中医药发展的重要意义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16.
<正>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优秀传统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民间生活实践中诞生,贯穿于中华文明发展历史,最终必将回归群众生活实践中保护传承。在当前我国大力发展文化事业背景下,应该高度重视优秀传统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并积极渗透落实到群众文化活动中,组织形式多样的活动来激发群众参与热忱,在丰富文化活动体验,满足多元文化需求的同时,更好地传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本文主要依托于优秀文化遗产保护传承背景,  相似文献   

17.
文化传承视野下,浙南地区非遗木活字的匠心传承模式与创新策略研究正是从崭新的视角来探讨非物质文化遗产木活字的传承与保护,提出了木活字匠心传承的意义和行之有效的方法,同时着重从浙南非物质文化木活字文创产品的开发方向、非遗木活字"寻根过去—扎根现在—伸根未来"的旅游产业策略方法、非遗木活字文创品牌推广和衍生产品创新策略、浙南非遗木活字体验式空间的跨界策略等方面进行木活字的探索和研究,实现振兴传统非物质文化的文创开发价值。  相似文献   

18.
随着科技的发展和国际化交流的增多,我国的文化需要走出去与世界文化开展有效交流,而高校首当其冲就成为了承担这一使命的传播者。如何进行文化传承和文化创新,积极探索实现传承和创新的有效途径,需要高校认真地思考和确立新的体系,建立与之相适应的绩效评价机制,调动一切可利用因素,守住文化传承创新的价值灵魂,推动高校文化的传承与创新。  相似文献   

19.
博物馆作为文无标本的主要收藏机构、宣传教育机构和科学研究机构。而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文化传承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在文化传承过程中,非物质文化遗产受到博物馆的保护是必要的。下面,就把博物馆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管理的关系展开来讨论下。  相似文献   

20.
"一带一路"作为一个具有开创性的国际合作倡议对沿线国家和地区的贸易、政治、外交、文化等方面影响重大。中医药产业作为乐山地区的传统优势产业,其创新型发展离不开国际化区域合作。以乐山地区为例,分析了目前乐山中医药产业及其国际化区域合作发展现状,并对"一带一路"倡议落实背景下乐山地区中医药国际化区域合作的意义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