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前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受到社会各界广泛的关注,尤其是大学生的心理危机现象已成为影响大学生个体发展和校园稳定的重要因素。怎样应对大学生的心理危机是高等教育工作者无法回避的紧迫问题。本文对近年来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的相关研究进行了综述,详细解释了各个概念,并在最后对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的具体措施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2.
大学生自助式心理保健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对大学生自助式心理保健的概念进行了界定,并从理论和实践两个层面论述了大学生进行自助式心理保健的可行性、大学生自助式心理保健存在的合理性等问题,并从高校学生工作角度提出保障大学生自助式心理保健活动需要专业知识和技能的支持。  相似文献   

3.
高校辅导员开展心理咨询工作是对高校专职心理老师不足的有效补充。当代大学生因为环境问题、学习问题、人际关系问题、求职与择业问题而引起的心理问题逐年增多,对大学生进行必要的心理疏导成为高校辅导员必须考虑的问题。由于辅导员工作的特殊性,在对大学生开展咨询时,容易带有双重身份进行讲解和说教,咨询程序套路化,过多干预学生的实际问题,违反"助人自助"的原则。因此,辅导员有必要加强心理疏导方面方法技巧的学习,以更好地帮助大学生解决心理问题。  相似文献   

4.
当今社会快速发展,受多元文化和不同价值观的冲击,大学生存在着很多心理压力和问题。我们对大学生在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同时,却疏忽了对他们进行心理疏导。其实,思想政治教育和心理疏导是密切相关的,将两者相结合有助于提高思想政治工作的工作效率,对解决大学生的心理问题,构建和谐校园文化环境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但从近年来心理疏导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运用现状来看,存在一系列问题:大学生对心理疏导缺乏理解,高校运用心理疏导效率不高,心理疏导体系不够健全等。因此,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把心理疏导方法转化为具体的方法,并将其规范化是十分重要的。  相似文献   

5.
社会实践活动与大学生心理健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前,学术界和教育界对大学生社会实践的内涵和外延有不同的理解和界定。本文所研究的大学生社会实践,主要是指高等学校和社会有关单位对在校大学生共同实施的一种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融思想教育、专业教育和社会服务于一体的实践教育活动。在世纪之交的社会转型时期,全面审视并科学组织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不仅能使大学生“在实践中受教育、在参与中长才干、在服务中作贡献”,而且对于大学生促进心理发展,预防心理障碍,完善心理素养,维护心理健康具有相当重要的现实意义。为了充分发挥社会实践活动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社会实践是青年大学生“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的重要平台,强化大学生实践观念和培养大学生实践能力对高校人才培养极具重要性和紧迫性。大学生实践能力是大学生在生活和工作中解决实际问题所显现的综合性能力。包括内在动机、基础实践能力、专项实践能力和情境实践能力。①内在动机是指个体实践活动的内在心理过程或者内部动力;基础实践能力包括个体在实践中的基本生理和心理机能;专项实践能力指个体在解决问题中所表现出来的专项技能;情境实践能力是指在具体真实的情境中,实践者根据自身能力和具体隋境条件的相互关系,恰当地决定行动路线并付诸实现的能力。目前,大多数高校对大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存在着模式固定、形式单一、资源整合度不够等问题。“三区联动”大学生实践能力培养新模式,通过加强校区、生活社区、企业园区的联动,拓宽当代大学生的实践平台,利用多方资源,创新大学生实践能力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大学生违法犯罪案件的增多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许多专家学者从家庭、心理、社会环境等角度分析大学生犯罪现象进行分析。笔者认为,现阶段大学生犯罪现象的增多不仅与上述因素有紧密的联系,而且与我国当前高等教育改革的背景息息相关。对大学生犯罪的预防离不开对我国高教改革现状的反思,只有针对改革中出现的问题对症下药,才能为大学生的健康成长提供良好的教育环境,实现预防大学生犯罪的目标。  相似文献   

8.
刘芳 《公关世界》2022,(12):90-91
本文针对当前高校心理育人工作中存在的工作队伍人员紧张化、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化、认知传统化等问题,高校应创新心理育人工作机制,通过构建高校“五位一体”心理育人机制,培养心理育人工作队伍、拓宽心理健康教育途径、构建心理服务机制等,提升心理育人工作的实效性,维护大学生心理健康,培养大学生健全的人格。  相似文献   

9.
大学生社会实践的调查及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社会实践是高校教书育人的重要途径,高校的社会实践活动对于推进中国高等教育的改革发展、全面提升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2008年上海高校数万名学生走出校园,走进工厂、走进农村、走进基层、走进社会,参加暑期社会实践,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本文通过对上海六所高校大学生的问卷调查,对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的情况进行分析,并就学生社会实践活动进行理论上的思考和探索。  相似文献   

10.
全媒体建立的媒介平台严密包裹了大学生受众生活现场,基于多种媒介传播的信息,向受众传输多元审美观、价值观与世界观,使用已经"符号化"的多种媒介信息建立成"景观",对大学生受众心理有着潜移默化地影响。因此,文章就景观社会下的大学生受众心理进行了分析与探讨,并提出相应引导策略。  相似文献   

11.
辅导员工作涉及大学生心理辅导,大学生心理辅导方面的抑郁问题引起了笔者的关注。经过摸索和探究,笔者提出了一个新颖的概念,即自适态。意图通过对自适态的理论探究和实践验证,将之用于应对抑郁问题。  相似文献   

12.
大学生网络心理危机的类型、机制与干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因网络本身携带的突发性事件或个体已有的心理问题,通过网络来传播而引起的心理危机现象,被称为网络心理危机。大学生网络心理危机可以分为外源性心理危机和内源性心理危机两大类。大学生网络心理危机的形成过程主要由"初现端倪""自我救助""社会支持"以及"危机形成"四个阶段构成。大学生网络心理危机干预应遵循以来访者为中心、以问题为导向和以积极心理干预为基调等原则,并采取"确定问题—积极支持—提供方案—行动计划—获得承诺—目标检测"等步骤进行。  相似文献   

13.
需要是个体产生心理活动的驱动力,是大学生接受思想政治教育的起点。大学生需要心理具有多样性、层次性、差异性、矛盾性等基本特征,同时,其需要心理还会受自身、教育者,以及家庭环境和社会环境等因素影响。通过对大学生需要心理进行相关分析,探索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优化路径要从大学生的需要心理出发,以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针对性和导向性。  相似文献   

14.
防止大学生考试作弊历来都是高校学生管理和教学管理工作的一个重要方面。当前,大学生考试作弊现象已经成为高校最严重的不良现象之一,各高校除了加强诚信教育、严格考场纪律等外.处分也越来越严厉,个别院校甚至一次性勒令退学十几人.但考试作弊现象依旧屡禁不止,并有愈演愈烈的趋势。本文就针对预防大学生考试作弊提几点自己的方法。  相似文献   

15.
大学生的心理问题出现增多现象,这已经成为了高校重点问题之一,很多高校就加强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素质采取了众多的措施,也成为众多高校的共识。在这样的情况下对大学生进行及时的心理疏导有着重要的意义。本文分析了当前大学生存在的心理问题及影响因素,同时针对辅导员的工作策略提出了建议,对高校提高大学生心理健康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高校女生宿舍人际关系问题已经成为了近几年高校管理的重要内容。高校女生宿舍人际关系问题的产生,主要受社会不良风气、个人主义、攀比心理等的影响,从而导致宿舍人际关系矛盾的频发。本文将对高校女大学生宿舍人际关系问题产生的原因进行分析,针对问题提出解决措施,从而实现女大学生宿舍人际关系的良好转变,以构建和谐的宿舍人际关系。  相似文献   

17.
在高校资源有限的情况下,大学生为争取优质资源而形成的非理性竞争造成了内卷化现象.具体表现为部分"斜杠青年"的虚假发展、"时间达人"的徒劳耗费以及人际交往的"五味杂陈".由此给个体、群体乃至社会都造成一定危害,体现在压力提升诱发大学生亚健康问题、不良竞争触发劣币驱逐良币效应、过度内卷引发高校育人质量危机.对此,需要在实事求是原则的基础上厘清几个认识误区,并提出合理的应对措施.首先,充分利用大数据技术手段,建立内卷化预警机制;其次,注重思想疏导与心理诊疗双管齐下,缓和内卷化心理冲击;最后,完善物质资源和精神资源配置,降低内卷化激化风险.  相似文献   

18.
张颖  刘幸娟  祝敏 《现代交际》2012,(10):191+190
根据目前我国当代大学生心理幸福感缺乏的现象,本文分析了影响大学生心理幸福感的主观因素和客观因素,增进大学生心理幸福感的意义和价值,提出了提升大学生心理幸福感的建议和途径。  相似文献   

19.
艰苦奋斗自古以来就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其在当今社会仍具有不可估量的价值,当代大学生作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接班人,其使命决定必须要对其进行艰苦奋斗精神教育。然而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当代大学生艰苦奋斗精神淡化现象较为严重,本文试从把握艰苦奋斗精神的科学内涵、树立榜样、利用好高校主阵地,组织学生参与社会实践三个角度探究培养大学生艰苦奋斗精神的途径与方法。  相似文献   

20.
随着普通高校学生人数不断增加,毕业生人数自然也不断增加。在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大学生的就业创业问题越来越明显。在严峻的就业创业环境下,女大学生就业创业问题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在教育教学实践工作中,应通过心理干预引导,帮助女大学生树立正确积极的职业价值观,不断提升核心竞争力,使她们在未来的职业生涯中能够化困难为动力,坦然面对竞争,积极克服困难,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奉献自己的青春和智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