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009年春晚小品《不差钱》播出以后,在部分人叫好的同时也遭到不少质疑和炮轰。尤其是2月份,著名剧作家魏明伦直言不讳公称小品“《不差钱》,但差道德”以后,更是引起了网上网下、高官平民的广泛讨论与争议。此话题至今仍一直居于“高烧”状态,甚至有越炒越热的趋势,迅速成为当下最火爆的一种文化现象。  相似文献   

2.
《说文解字》作为中国传统语言文字学的奠基之作,是中华传统文化宝库中一颗璀璨的明珠,永恒的闪烁着绚丽的色彩。而《女部》是《说文解字》中最大的部类之一,《女部》系统构建了最为繁杂的语义场,蕴涵着最为丰富的文化内涵,有着巨大的认识价值。本文运用“字以族分”的方法就《女部》中的“婴”字,从字音、字形、字义及文化内涵方面谈一点认识。  相似文献   

3.
《河伯》是屈原抒情组诗《九歌》中颇受争议的一篇。关于《河伯》篇的祀主问题,历来学者未能达成一致意见。主要有“黄河之神”、“九河之神”、“天河之神”、“楚邦水神”等几种代表性观点。  相似文献   

4.
《文化与帝国主义》是萨义德的一部重要著作,也是后殖民理论的经典著作,其主要内容是对19至20世纪英法文学经典的解读。在这部著作中他主要以文学作品特别是小说这一普遍性的文化形式为切入点来研究文化与帝国主义的关系。在解读作品的过程中,萨义德提出了一种“对位阅读法”,这个方法贯穿全书,为我们提供了一种新的批评观念、阅读视角和批评方法。本文将对“对位阅读”这一方法进行简要分析。  相似文献   

5.
今天,你山寨了么?山寨年年有,今年特别疯,2008年更是被网友戏称为山寨年。山寨就真的有这么新鲜么?其实,自古至今,山寨文化一直存在。中国有句俗话叫“胜者为王,败者为寇”,“寇”的一切其实就是山寨版。山寨只是还没有修得正果,修成之后摇身一变就成正规军了,名正也就言顺了。据说张纪中版的《西游记》要把哪吒的风火轮做成哈利·波特的扫帚,这是不是也应该被看做山寨版的《西游记》?但山寨现象之所以在全国被热炒,是因为大众对山寨的讨论已经从经济行为层面逐渐演变为社会文化层面了。方向变了,对山寨文化的思维也就变成了“不山寨,不时尚”。山寨由一种经济现象演变成了一种无厘头的狂欢,一种草根文化蔑视、嘲弄、娱乐正统及权威文化的有力的武器与道具。  相似文献   

6.
章人英 《社会学》2000,(4):35-36
近阅《文汇报》载周巍峙同志写的《学者、长者、仁者——忆戈宝权》一文,不仅文笔朴实,情意真切,尤其题名妥贴生动,耐人寻味。当今所谓“学者”,俯拾即是;人日进入高龄化,年高者多德劭,“长者”也不足为奇;唯独真能称得上“仁者”的,诚非易事。“仁者”一词,源出《论语》。《论语》书中提及“仁”有109处,到底什么叫仁,令人困惑费解,二干余年来至今没有一个确切的为人信服的定义。《辞海》中说“仁是古代儒家的一种含义极广的道德范畴”,我觉得此一释义有待商榷。就个人的浅见,认为“仁是中国儒家的一种理想的、完善的行为规范,内容包括三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随着中外文化的交汇和碰撞,“普世价值”一词在各种场合使用得相当频繁,当然同时也遇到一些问题。最近,看到有人为避免“任意解释”的不妥和不安,特意写了《“普世价值”索解》一文,考证起其中“普世”二字的词源来(载《文汇读书周报》2010年1月8日)。  相似文献   

8.
侯俊华 《中外书摘》2009,(11):70-70
“江南建筑文化丛书”在已出版《江南水乡》、《江南民居》后,今年,又增添了《江南文庙》、《江南禅寺》、《江南木构》和《江南园林意境》四本,它使我们感受到东南建筑文化与“小桥流水人家”的优美意境。  相似文献   

9.
“韩剧热”的文化解码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近几年来,中国内地及港澳台地区的电视荧屏上,韩剧风光无限。《澡堂老板家的男人们》、《看了又看》、《明成皇后》和《人鱼小姐》等相继在中央电视台播出,《大长今》更是热爆香江,大结局播映时,香港万人空巷,一举打破了《男亲女爱》曾创下的纪录,成为香港电视剧集最高收视的新盟主。与此同时,一股韩国文化热也迅速在华人社会里兴起,“韩风”、“韩雨”扑面而来,青年人中出现了不少“哈韩族”,香港城市大学还将于今年9月推出全港首个韩语课程,韩国旅游亦因此被带热。  相似文献   

10.
慈善的古典含义慈善,作为一种伦理道德,自古以来为百姓所推崇,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辞源》对慈善的解析是:“仁慈善良”,出于《北史崔光传》:“光宽和慈善,不杵於物,进退沈浮,自得而己。”因此,慈善一词最早的含义是一种高尚的道德境界,是对人的优良品行的高度评价。慈善中的“慈”,辞书上多作“爱心”来解析。《辞海》释义为:“慈,本指父母的爱,引申为凡怜爱之称”。《辞源》对慈字的释义更为简明,就是“爱”。《左传》则谓:“慈者爱,出於心,恩被於物也。”与慈善意思相近的词,如“慈惠”,《辞源》上指“慈爱优惠”,出自于《管子》:“…  相似文献   

11.
在“超级女声”之后,如何来反思这场“暴动”,尤其具有深刻的意义。其实,在“超女”如火如荼进行的同时,就有不少人不断地为其赋予更深、更广、甚至是令人震撼的意义。例如,有的媒体和学者过度阐释,把它定位成一次“民主彩排”。在8月26日《中国青年报》一篇题为《“超女”评选中的公民意识》中,把“超女”看作是民众自发的、逐渐成熟  相似文献   

12.
说“酷”     
《社会学家茶座》2008,(4):158-160
田方萌在《青年参考》撰文《说酷——关于一种文化的种种解读》,转引迪克庞坦、大卫·罗宾斯著《酷天下》中关于“酷”的考证,并阐发其文化意义。《酷天下》描述了酷的完整历史。它的英文词根是cool,起源于古老的非洲大陆,随着奴隶贸易一同进口到美洲。二战之后,才真正在流行文化中占有一席之地。它一路高歌猛进,不断扬弃自身的形态,在20世纪50年代是爵士乐俱乐部,  相似文献   

13.
《老人世界》2014,(9):61-61
1.善事父母 儒家经典《尔雅》中将“孝”理解为“善事父母为孝”,《说文解字》中将“孝”归于“老”部,解释为“孝,善事父母者。从老省,从子,子承老也。”这是比较经典的解释,“孝”的本文是指善事父母。“孝”最早是一种仅限于调整家庭内部父母与子女之间关系的家庭伦理规范,“善事父母”成为家庭关系中子女的最基本义务,因此也就成为传统孝文化中最核心的精髓。  相似文献   

14.
咪蒙 《女性天地》2014,(11):62-63
《母爱很可怕》,单凭这书名就能把大部分中国人惹毛。中国文化自带一种恋母情节,连“祖国”这个概念都跟母亲形象捆绑在一起营销,所以母爱具有道德上的超然价值,伟大、崇高、神圣不可侵犯。从小学语文教材、主旋律歌曲,到《读者》,讴歌母爱的心灵鸡汤密集分布。  相似文献   

15.
张鹄 《老年人》2004,(2):48-49
施补华认为一首五律40个字是“四十贤人”(《岘佣说诗》),“必须一气浑成,神完力足”。照此而推,一首七律何尝不是“五十六贤人”呢?诗的基本特色是凝炼,一字须顶十字百字,不可轻下一字,这样的诗才有“重量”。近读黄春辉先生的《偕台湾友人中秋踏月感赋》(载《老年人》2003年第8期),觉得该诗堪称凝炼之作。现抄于下:“浮海归来感旧游,苍茫紫塞暮云收。风回古道三千树,月上雄关第一楼。旅梦惊残长笛晚,乡情沉醉故园秋。金瓯何日冰轮满,浣尽乡思两岸愁。”首联“浮海归来感旧游”总起,“浮海归来”即指台湾友人,“感旧游”又扣住了第二句“苍…  相似文献   

16.
云南大学高发元教授所著《穆圣后裔》,是他领衔主持的《跨世纪中国各民族家庭实录丛书》中的一种。这是一项于我国西部发展大有裨益的民族文化建设计划,其主旨是“从中国56个民族中,各选一个家庭为对象”,“以记者的敏锐捕捉沉落的素材和细节,以学者的功底去观察分析,以作家的手  相似文献   

17.
《中外书摘》2006,(10):F0002-F0002
由《文汇报》与上海人民出版社、上海电视台联合主办,《中外书摘》杂志、《文汇讲坛》和《文化中国》承办的南怀瑾先生“中国传统文化与大众传播”讲演,于2006年8月4日在上海美仑大酒店举行。  相似文献   

18.
贾樟柯的《世界》终于与我国内地观众见面了。自从1995年拍摄《小山回家》获得香港独立短片及录像比赛故事片金奖以来,贾樟柯先后拍摄了《嘟嘟》(1996年)、《小武》(1997年)、《站台》(2000年)、《公共场所》(2001年,31分钟纪录片)、《任逍遥》(2002年)、《世界》(2004年)等影片,多次获得国际电影节的重要艺术奖项。然而直到如今,他的影片才第一次获得在内地公映的机会。从“地下”到“地上”,虽然今后的路途也许会更艰辛,但对中国第六代电影人来说,应该是个新的开始。  相似文献   

19.
离《菊与刀》出版已经59年了,离它被译成中文也15年了,但现在这本书依然畅销着。书本身当然写得不错,本尼迪克特就是依借这本书,开启了文化人类学“文化类型理论”的新天地。然而,也正是这本书的所谓“科学”性,使得大多数人阅读这本书时,被引入其中而忘了跳出来看了。《菊与刀》是一度流行日本学界的“日本人论”(即日本文化·社会独特性的言说)的滥觞,不过,就笔者看来,“某某民族具有某某特质”这类“特质说”,从逻辑类型上讲是很难获得实证支持的。因为“某某民族有之”这一论断其实是排他性的,它潜藏了另一个否定形式的全称判断:“其他一切民族均无之。”证实前一论断或许不难,但证实后一论断在逻辑上几乎是不可能(证伪它却不难)。  相似文献   

20.
刘少虎 《老年人》2008,(1):42-43
我国古代非常重视儿童的教育。为了使儿童增长智慧,加强修养,产生了多种启蒙教材。其中《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是我国古代最优秀的少儿启蒙读物,合称“三百千”,又称“三家村”,后加上《千家诗》,有“三百千千”之称。它们凝聚了我国数千年的文明史和传统文化,体现了中华民族博大精深的文化精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