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27 毫秒
1.
正确认识社会主义改革实践过程对人们思想的影响,对于进一步增强人民群众对改革开放的信心,全面推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我国正在进行的社会主义改革,是一场深入、持久、深刻的社会革命,它不仅会触及到社会生产方式,生产关系,政治体制,而且会对人们的生活方式,思维方式,价值观乃至整个思想产生深刻的影响。 纵观我国二十多年来社会主义改革的实践,我们欣喜地看到,改革极大地解放和促进了中国社会的生产力,促进了经济发展的突飞猛进,综  相似文献   

2.
本文以近年来某些社会主义国家改革失误的教训为引子,从历史,经济、政治、文化诸方面,详细论证了现阶段我国发展生产力的特殊重要性和紧迫性,竖信只有在坚持社会主义原则的前提下发展生产力才能最终促进生产力的发展。  相似文献   

3.
生产关系是生产力的社会规定性,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规定了人类物质生产活动的性质、内容、范围和导向,它是生产力发展的根本动力和内因。我国的社会主义改革实践无可辩驳地证明了这一点。我国的社会主义改革首先是我国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矛盾运动的产物。我国的社会主义改革是围绕着解决我国社会的生产力与生产关系间的矛盾展开的。对于目前我国社会生产力发展来说,改革绝不是什么外因。当然,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不是生产力发展的唯一动力;它制约着生产过程的各个环节,但不能取代生产过程的各个环节。  相似文献   

4.
社会主义基本矛盾决定了社会主义是不断改革的社会,而改革的现实原因则是苏联模式严重地束缚了生产力的发展。改革成为社会主义发展的直接动力取决于人们能否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坚持正确的改革方向和选择渐进式改革道路是我国改革开放取得巨大成功的奥秘。本文认为,改革道路是一定历史条件下的产物,因而不可避免地带有局限性。要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改革要有新思路。  相似文献   

5.
大部制改革不仅是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是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必然要求.尽管我国的大部制改革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也存在不少问题,主要就是改革引起了政府各部门固有利益的重新调整.全面认识和推进我国的大部制改革,需要有新的视角和进路.从博弈逻辑的视角出发,利用三个博弈逻辑模型对大部制改革中的利益关系进行分析,总结我国大部制改革的经验和教训,对于我国深入推进改革开放和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6.
<正> 我国经济改革的实质,就是改变旧的非商品经济传统模式,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的新体制,以促进生产力的发展。而新体制建立的可能以及体制本身的基本属性,则决定于我们所处的社会发展阶段的性质。党的十三大明确提出我国仍处于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为新的社会主义商品经济体制作出了大致的规定,为我国的经济改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随着改革的深入展开,要求我们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经济有本质的了解,以便进一步设计和制定改革的总体和具体的方案。因此,必须注重对社会主义初  相似文献   

7.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各种形式的私有制经济有了很大发展,已成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力地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迅速发展。但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私有制并没有因其生存环境的变化而改变其自利性、竞争性、分化性和剥削性的本质。因此,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私有制既有促进社会生产力发展的积极作用,又有阻碍社会生产力发展的消极作用。我们只有全面地认识私有制经济的本质,采取正确的政策,利用其积极作用,限制其消极作用,才能使私有制经济的发展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生产力,有利于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  相似文献   

8.
邓小平全面地总结我国社会主义发展的经验教训,创造性地运用历史唯物论的基本原理,系统地提出社会主义社会发展动力的理论.它包括社会主义基本矛盾是基本动力,生产力是终极动因,改革是直接动力,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劳动群众是决定性的主体力量,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相结合也是社会主义社会发展动力因。  相似文献   

9.
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四大报告中指出:“传统的观念认为,市场经济是资本主义特有的东西,计划经济才是社会主义经济的基本特征。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随着改革的深入,我们逐步摆脱这种观念,形成新的认识,对推动改革和发展起了重要作用。”“实践的发展和认识的深化,要求我们明确提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以利于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这是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在我国社会主义实践中的新发展,对于我国人民进一步解放思想,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改革开放的步伐,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为有源头活水来─—改革是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动力路阳什么是社会主义社会发展动力?这历来是马克思主义者关注和探求的问题,它关系着社会主义事业的兴衰成败。邓小平在深入总结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和我国社会主义实践经验教训的基础上,提出改革是社会主义社会发展动力的光...  相似文献   

11.
中央指出,我国的经济改革是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自我完善。所谓“自我完善”,笔者认为,指的是社会主义制度下的经济改革,不是全面西化,蜕变为资本主义,而是社会主义制度能自觉调整社会主义生产关系,使之更适应生产力性质的要求,按照有计划的商品经济运行,使社会主义经济持续、稳定、协调地发展。这种“自我完善”,也不能理解为我国的经济实体在生产资料所有制方面越公就越完善。自我完善的标准应该是适合生产力性质。就全社会来说,由于我国目前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社会生产力水平还比较低,在各地区、各部门也发展不平衡;就各经济企业来说,全国一万左右的国有大中型企业,生产设备的技术水平高于其它企业。这些大中型企业的公有化程度就应高于其它企业。这样,从全社会到各部门、各企业形成以社会主义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并存和社会主义公有制企业内部不同层次的所有制结构,是适合我国目前社会生产力状况的。我国经济改革的过程,就是根据生产关系适合生产力发展要求的社会主义生产关系自我完善的过程。  相似文献   

12.
社会主义改革是为了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但发展生产力不是社会主义改革的最高价值目标。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实现人的全面发展,才是社会主义改革的最高价值目标,发展生产力只是实现这一价值目标的手段和条件。  相似文献   

13.
单一的生产资料公有制是苏联形成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的基础,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是导致苏联社会经济危机的根本原因之一。我国在所有制改革中要吸取苏联在所有制问题上的教训,继续调整和完善我国社会主义所有制结构,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促进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健康、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4.
在当今世界上,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已成为一股不可阻挡的潮流。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发展,政治体制改革已提上日程。政治体制改革与经济体制改革相比,是一项更为复杂的社会工程。现在我国正在探索政治体制改革的路子,为了少走弯路,一方面从我国的实际情况出发,总结过去改革的经验教训,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政治体制;同时也要研究吸取其他社会主义国家改革的经验和教训,以加快改革的进程。南斯拉夫是社会主义国家中改革的先躯,认真研究和借鉴他们的经验,吸取他们的教训,对于我国当前的政治体制改革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5.
邓小平同志关于“科学技术是生产力,而且是第一生产力”的科学论断,在全国激起了热烈的反响,全党、全国人民在学习中思考,在思考中学习,不断地深化了对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这一科学论断的认识,并把它转化成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巨大精神力量和物质力量。随着历史的进程和社会主义建设的深入,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科学论断将愈发显出它的强大生命力,我们也将在实践中更全面地认识到它的深刻内涵和伟大意义。  相似文献   

16.
邓小平同志的“三农”思想,是他坚持唯物主义观点,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的实际出发,继承和总结了前人的经验和教训,冲破各种束缚,在实践中逐渐形成和发展,并最终形成了一个指导我国农村改革走向成功的博大精深的科学理论体系。邓小平同志在其“三农”思想中,不仅确立了我国农村改革和发展的指导思想,而且还分别确立了我国农村改革和发展的理论基础、我国农村改革和发展的核心内容、我国农业发展的根本出路、我国农村改革和发展的方向等一系列重要思想。全面系统地理解和把握邓小平“三农”思想,对于更好地总结我国20年来农村改革发展的基本经验,并以此作为我国今后农村改革乃至整个经济改革的指导思想,有着极其重要的战略意义  相似文献   

17.
科学发展观,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我们就能确保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顺利进行,确保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顺利实现。新时期我国政治与经济改革的的领域更加广阔、任务更加艰巨、步伐更加稳健、发展更加快速,深入分析这些特点,才能准确而客观地探求和把握政治与经济改革的规律。  相似文献   

18.
自1986年以来,有些人认为我国的社会主义公有制超前了历史运动的进程,束缚了生产力的发展,造成了原有经济体制的弊端和改革难以克服的困难,因此,要深入进行经济体制改革,唯一的出路就是彻底否定公有制,全面实行私有化。他们打着改革、创新的幌子,设计出多种方案,要把公有经济的产权分解为个人所有,把全民所有制企业转变为私营企业;  相似文献   

19.
东欧剧变给我们的社会主义建设带来了深刻的教训:东欧各国未能大力深化社会主义改革;东欧各国未能独立自主地建设社会主义;东欧各国执政党没有坚持以"人民群众"为本;东欧各国执政党未能全面推进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现存社会主义国家必须引以为鉴.  相似文献   

20.
改革就是解放生产力,并推动整个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使我国的社会主义制度、具体体制以及运行机制能适应社会主义生产力的发展,同时,使社会主义自身的发展、变化适应世界和平与发展的需要,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改革是讲的内因的问题;开放,就是要吸收一切有利于社会主义生产力发展、有利于提高社会主义的综合国力、有利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外在因素,促进社会主义事业的全面发展,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开放是讲的外因的问题。没有改革、没有社会主义自身的自我完善的运动,就不能很好的实行开放,相反,没有开放、不吸收外界的一切对社会主义发展的有利因素,改革也不可能切实的进行。因此,内外因的辩证关系的原理是我们实行改革开放的理论基础,同时,改革开放的实践,也进一步启迪我们应该更好的去探索、研究内外因的辩证关系的原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