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 美国通用电气原CEO韦尔奇的经营最高原则是:管理得少就是管理得好。这是管理的理想境界.是一种依托企业谋略、企业文化而建立的经营管理平台。眼下我们许多企业的管理离这种境界还有很大的距离。据最新的一份权威调查分析: “在中国企业每一层次上,80%的时间用在管理上,仅有20%的时间用在工作上。”而西方一些企业在管理工作中, “管”与“理”的比例是2:8。笔者发现,我们相当一部分企业有个现象,管理者“发号施令”,员工照章办事。在这些企业里,员工的最高目标就  相似文献   

2.
企业文化与公司领导者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 企业是由企业领导者和员工组成的共同体,是共同工作,创造、,实现自我价值的平台。企业文化因企业的成立而诞生,随企业的发展而成熟。 如果我们将企业比作人,那么企业文化就是企业的个性。一个人的个性是由一套相对持久和稳定的特征组成的,企业文化也一样。企业文化是企业组织成员共有的价值体系,我们常常听人说“这是我们公司的风格”,“这是我们行事的方式”,显然,企业文化通过某种途径来支配企业成员的行为。 作为企业的带头人,企业领导者本人是影响企业文化创建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可以这样说,企业的个性在某种意义上反映了企业领导者的性格特征、文化底蕴以及创业理想。 随着企业的发展,企业文化和企业领导人的关系将经历三个阶段。  相似文献   

3.
<正>一个企业的生存离不开优秀的员工群体,而企业的发展则需要科学的技术和独特的企业文化的有机结合,而这种企业文化的实质和核心就是“团队精神”。日本日立公司目前是一家拥有11个业务部、27个工厂和8个研究所的巨型企业,其成功的关键在于始终贯彻“诚”、“和”与“开拓精神”这一理念。这一理念使该企业充满诚心,团结一致,不断进取,发展壮大。松下幸之  相似文献   

4.
读者观点     
<正>在所有企业管理案例中,再也没有比“价格战”带给我们的启发最多。“价格战”作为一种企业经营手段,曾经为企业带来巨额利润,企业也以为找到了开启魔法宝库的咒语。其实,企业之间的“价格战”不仅以大部分企业的倒闭为代价,而且最终萎缩了整个行业。电视机是这样,VCD是这样,微波炉也是这样,最后这条“战  相似文献   

5.
<正> 一位企业领导这样意味深长地说:“改到深处是管理”,此言可谓一语中“的”。 加强管理,是各种所有制企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内在要求,是企业改制成果巩固壮大的根本条件。然而,从不少企业的现状来看,管理不善已成为一大“顽症”。有的企业过分强调法人代表的绝对权威而忽视基础管理;有的企业没有摆正生产经营各要素的关系,重市场、重生产而轻管理;有的企业认为改革上去了,管  相似文献   

6.
<正> 我们发现,有好多企业对危机的管理总是被禁锢在几个特有的怪圈之中,笔者信手拈来几个,希望为众家管理者提个醒。怪圈一:亡羊才补牢现在有很多企业都是在危机发生后才想起去管理,这主要是因为有许多人都习惯于把缺点、不足、弱点称之为“问题”,并努力把它们找出来并加以改进或弥补。而对那些不是问题的事情——正在进展或比较顺利的事情——却很少或根本不去思考: “东西又没有坏,为什么要修它?”“我们没病没灾,为什么要加入保险?”“我们这样  相似文献   

7.
也许,世界因为名牌企业而繁荣;但是,世界也是因为“四无”企业而美好。如今,我们正在经历“做大、做强”的时代,也许不久,我们就会走进一个“做小、做美”的时代  相似文献   

8.
如何加强和改进企业思想政治工作,改变“势弱位低”、“软弱无力”的状况?这是企业普遍存在而又挠头的“难”题,我们带着这个问题到部分企业进行了调查研究。从企业存在的问题看,当前应进一步做好五个方面的工作: 一、摆上位置。在新旧体制交替时期,企业厂长和党组织的到“位”问题,是个关  相似文献   

9.
江苏省扬州市一些玩具出口企业为了吸引孩子们的“眼球”,在长毛绒玩具上增加了一根鸡毛做点缀物。万万没想到这么一根小小的鸡毛,因可能带来“易燃”危险,一批质量、款式俱佳的玩具被外国海关拒之门外,企业遭受了巨大损失。儿童用品因为类似一根鸡毛的“细节”疏漏而遭受损失已成为出口企业的突出问题,这不能不令人深思。这些“致命”的因素是这些企业不能与“国际接轨”,忽视了“细节”,结果“大意失荆州”。人们至今记忆犹新的那个“鸟鲁木齐”就是“乌”字多了那么“一点”,而造成160万元的损失;有支登山队因少带一根钢针的疏忽大意而导…  相似文献   

10.
“隐性管理”是企业管理的一种现象 ,其表现是 :企业经营人员对企业的经营进行“暗箱操作” ,致使“富了和尚穷了庙” ;利用产权交易或商品交易把企业的资产隐性地转移出去 ,造成企业亏损 ;通过肆意挥霍 ,将企业资产隐性地转变为个人消费 ;企业破产 ,后又“零”资产地转让到自己名下进行经营 ,摇身一变成为企业的老板。“隐性管理”现象造成了企业经营管理上的混乱 ,使企业低效率的运行并使企业资产隐性地流失 ,对于国有企业尤其是这样。我们认为“隐性管理”的存在是企业在市场经济运行中企业股东与企业经营人之间“代理风险”的风险表现 ,…  相似文献   

11.
每个企业的国际市场营销计划中,都会遇到这样一个问题:“我们应该向国际市场销售什么样的产品?”对于许多企业来说,答案差不多总是相同的:“销售那些我们正在国内(本国)销售的产品。”对此,有些人认为这是一个行之有效的产品策略;而另一些人则认为,这一策略将导致企业从事不恰当的国际市场营销工作,错误地选择目标市场,销售不对路的产品,最终结果是得不偿失。从实践中看,由于企业在国外市场营销活动复杂性的日益增加,各国消费者需求变化的速度加快,国际市场竞争的日趋激烈,因此,“销售那些我们正在本国销售的产品”的策略…  相似文献   

12.
<正> 零售业真的面临“狼来了” 近来,发生在中国零售业的另一件大事便是法国“家乐福”在未经申请补办手续的情况下,急于在中国抢占地盘而被中国政府责令整改。这一信号提醒我们的国有商业企业,尽管短期内我国对外资零售业的发展还有所限制,但一旦“入世”后,限制政策将在三五年内基本取消,有关专家预计届时外资零售企业在我国的数量将会达到800至1000  相似文献   

13.
<正> 企业管理的改革也是一种生产力,如何加强企业管理,以管理出效益?我以为首先要转变和更新管理的思维,改变我们原有的思维模式和思维定势,打破旧框框,以全新的思维提升管理层次。 经营的观念搞管理。以前我们强词企业管理部门要“先理后管”,现在我们提出的是管理部门不再只是管理,而是“经营”,管理者应是“经营者”。这个问题就要将管理部门人员的思维来一个大的转变。为什么管理部门不再  相似文献   

14.
“以人为本”理念是从西方传入中国的。目前,在中国企业管理中,“以人为本”已为许多企业所接受,并成为企业的核心文化理念。但是在管理实践中,如何将“以人为本”的理念落到实处,还存在许多问题。究其原因,与我们对相关概念理解的模糊性有很大的关系。一方面,我们认为“以人为本”的理念“古已有之”——是我们的老祖宗创造出来的,我们似乎已深得其精髓;  相似文献   

15.
<正> 面对国内市场国际化,全球市场一体化的竞争压力和挑战,我们的企业营销什么最重要?精明的企业家认为,贵在向消费者创新“营销理念”。研究知名企业和企业家“营销理念”的创新与实践,主要集中在关系营销、文化理念营销、营销买忠诚等五大理念变革方面,这对于我们企业入世营销对策创新是颇有启迪的。“关系营销”比产品营销更重要 一位企业家认为,企业应注重“关系营销”,这比营销产品更为重要。时下,企业的命运决  相似文献   

16.
<正> 第三章 “石头”终于摸完了——最后的“王牌”放眼录(上) 一句“摸着石头过河”,把国人颤颤兢兢如履薄冰的改革状描摹得何其生动、准确! 当我们历经苦难终于摸索到“现代企业制度”这块基石时,终于可以在国有企业改革这一难题上由衷地感叹一声:“石头终于摸完了”! 今后的日子,是我们瞄准既定目标,迈开大步跨过去的美好明天了。 在“国企”改革攻坚战炮响之前,对最后一张“王牌”  相似文献   

17.
<正>对国内的零售业来说,目前最令人担忧的就是企业 的经营管理能力与企业扩张速度的不匹配。 “‘好又多’的目标永远是争第一, 我们的愿景就是要成为世界级的企业”。 “好又多”量贩总经理于日江的豪言壮语 曾经让无数的零售企业为之动容。在这一 理念的驱动之下, “好又多”近几年来动 作频繁,扩张迅速,已经成为内地分店最  相似文献   

18.
<正> 世界上许多知名的企业,都有自己的一套独特“算术运行法则”,蕴含了深奥的企业发展哲理,衍生出巨大的企业发展推动力。从这些形形色色的“经营数学”中,我们不难发现一些带有共同的规律性的东西。 一、美国麦当劳快餐创始人雷·克罗克为企业制订了这样一道算式: 企业成果=原材料×设备×人力 人力=人数×能力×劳动态度 这是一道乘法算式,换言之,如果其中某一项为零,那么整个算式的结果就是“零”!可见,企业在发展运行中,每一个环节,都显得特别重要。这  相似文献   

19.
<正> 李鹏总理在“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规划的报告中说:改革和发展,这都会引起利益格局和社会关系的变化,必须高度重视保持政治和社会的稳定。”众多企业的经验和我们川仪自控系统事业部的做法表明,开展“三五工程”,稳定企业职工,效果较好。“三五工程”就是针对企业五种主要不稳定因素,开展“五讲”教育,正确处理“五个关系”。 一、企业五种主要不稳定因素 1、企业领导干部的腐败问题。有的企业厂长、经理,目无法纪、滥用职权,侵吞骗取公款,大肆挥霍企业钱财,  相似文献   

20.
“跳槽”与商业秘密外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近年来,企业商业秘密随着职工的“跳槽”流动而外泄的问题非常严重。据有关部门统计,企业商业秘密的外泄,70%是从本企业员工流动渠道而外泄的。另据江苏省的一份统计表明,1996年以来该省每年因显性商业秘密泄露而造成的企业损失超过1000万元,有的企业投入巨资研发的商业秘密,往往由于职工“跳槽”而毁于一旦。由此而引发的劳动争议案件和经济案件呈现增长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