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王尔烈联话     
员淑芳 《可乐》2010,(3):63-63
传说宋朝时,苏东坡有一次在集市上闲逛,正巧有个渔翁在卖龟、鳖和螃蟹。渔翁很想见识见识这位学者的学识。等苏东坡走到面前,他微笑施礼,指着卖的东西说:“龟圆鳖扁蟹无头.三般有壳。”没想到,这个上联竞把苏东坡给难住了,而且一直没有对出下联.  相似文献   

2.
本文对出现在古代诗文中的“渔翁”和“樵叟”这一文化现象作了探索 ,认为出现这一文化现象的原因是在于文人想借“渔翁”和“樵叟”来寄托某种思想 ;而被借用的“渔翁”和“樵叟”也通过文人的笔端 ,留下了大量的充满哲理的话语和思想 ,并以这些思想来平息文人内心世界的不平和愤懑。这是与文人历来看重“渔翁”和“樵叟”的劳动场所和劳动对象———山水、鱼鸟有关。文人之所以能在“游山水 ,观鱼鸟”的过程中得出思想、精神 (理趣、心诀 ) ,是在于它是建筑在“天人相通 ,万物一体”、“天地之教”———向自然要学问的哲学基础上的  相似文献   

3.
柳宗元贬官永州时,写过一首《渔翁》诗,全诗共有六句。 渔翁夜傍西岩宿,晓汲清湘燃楚竹。烟消日出不见人,欸乃一声山水绿。回看天际下中流,岩上无心云相逐。诗中的“烟消日出不见人”之“人”是谁,一向没有弄清。章士钊《柳文指要》说: 此须先了解原诗“烟消日出不见人”之“人”字谁属?如看作渔翁自认,则明明骂  相似文献   

4.
朱文杰 《老友》2011,(10):45-45
我国文学史上,有不少“一字诗”与“半字诗”,读来妙趣横生,令人回味无穷。 清代乾隆皇帝下江南,一日偶见江心一艘渔船,船上渔夫正在垂钓。乾隆触景生情,令身边的大学士纪晓岚以“一”字赋诗。纪晓岚稍加思索就吟道:“一帆一桨一渔舟,一个渔翁一钓钩。  相似文献   

5.
渔翁鱼的“垂钓”术在海洋底处,栖息着一些会钓鱼的鱼,人们将它们称之为“渔翁鱼”。其中较有名的要算穗鳍(qí)鱼了。它的背鳍上长有一条条长长的骨线,好似一根根柔软而又能活动的“鱼竿”。在每根“鱼竿”的顶端都长有一个穗状物,能发出闪闪亮光引诱小鱼。当小鱼一旦“上钩”,便落入这位“姜太公”之口,成为“渔翁”的一顿美餐咽管鱼的“吸气”术咽管鱼以旱烟袋般的长嘴而得名。当它发现远处有小鱼或小虾游来时,显得并不着急。它总是先朝这些小鱼、小虾看一二秒钟,然后把长管似的嘴放到最有利的地方,朝着猎物猛地吸一口气,小鱼、小虾便稀…  相似文献   

6.
生命的张力     
有一个小渔村,盛产一种鱼,当地人叫它“发财鱼”。当地大多数人都是靠捕捉它来维持生计的,而且它也很值钱。但它有个致命的弱点,就是离海后很容易死亡。大家都知道,死了的鱼价钱会大打折扣。许多人为此想尽方法,但都不尽如人意,一时间人们显得很无奈。但令人不解的是,人们发现有一个老渔翁总能把发财鱼全都鲜活地带回来。于是人们便去请教这位老渔翁,但老渔翁总是笑而不答,一时这件事便神秘了起来。  相似文献   

7.
吴太平 《金陵瞭望》2006,(19):47-47
看过一则故事,说一位女记者到外地采访.时间很晚了.前不着村后不靠店.只好借宿于一座寺庙。方丈把女记者带人一间客房:“施主可在这里安歇。”女记者将室内打量了一番.腼腆地说:“这门没有门闩。”“阿弥陀佛”.方丈双手合十,意味深长地答道.“没有门闩有‘心闩’,‘心闩’也是闩。”  相似文献   

8.
“气”范畴在唐代文论中的展开.体现在两大维面:一是诗学理论批评对“气”的论说;二是散文理论批评对“气”的论说,其内容.主要体现在三方面:一是对“气”作为诗文之本的标树.二是对诗文之气审美特征与要求的探讨,三是从创作角度对“气”的考察。上述论说维面与内容.初步展开了我国古典文“气”范畴.为其在后世文论中的充实、深化与完善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9.
小幽默     
《社区》2009,(11):34-34
学英文 我们上初一的时候,有个同学不愿意学英语,一上英语课他就当自习一样。该干嘛干嘛。有一次英语老师提问:用英文从一念到二十。这哥们站起来以后开始念:“One.two……ten。”停下来了。老师说:“继续念”,哥们停顿了一下,念到“一来文”,又停住了。老师又说“继续念”.哥们鼓足勇气念到“二来文.三来文……”全班狂笑。  相似文献   

10.
中国真性感     
罗西 《社区》2012,(8):51-51
我喜欢与老外交流。早年采访美国人潘威廉教授,平常他一说“谢谢”。中国人总是“纠正”他说“不用谢”.他很委屈地问我:不用“谢”,那要用什么字?问我工作如何.我谦虚地说:马马虎虎啦!他伸出大拇指夸我:厉害!我解释说。马马虎虎就是“很一般”的意思。他一脸无辜而疑惑:马马虎虎,是两匹“马”两只老“虎”,这不是很棒很棒吗?  相似文献   

11.
油焖茭白     
知味 《社区》2011,(30):40-41
当我第一次听到茭白这个名字时,不禁感到有几分陌生,也有几分好奇,茭白为何物?油焖茭白好吃吗?带着这些疑问,我查阅了相关典籍,唐朝花间派词人韦庄在《赠渔翁》中说:“草衣荷笠鬓如霜,自说家编楚水阳。满岸秋风吹枳橘,绕陂烟雨种菰蒋。  相似文献   

12.
随着基层各种利益关系的重新调整.对“一把手”监督工作的难度不断加大.“一把手”监督工作效率不高、效果不明显成为干部工作中亟待解决的重大课题。从目前的情况看来.当前对基层“一把手”的监督仍显薄弱.主姜表现在:“一把手”自律意识淡薄.不愿接受监督:上级组织对下级“一把手”重使用轻管理,疏于监督:同级班子成员碍于情面,不便监督;下级怕打击报复.不敢监督:群众不知情或不行使监督权力.无法或没有开展监督。要加大对“一把手”的监督力度.应从以下方面着手:  相似文献   

13.
在海泉文本中散发着浓重的“死亡叙述”,这主要体现在:1.对生老病死这一正常性死亡的叙写;2.英雄主义式死亡;3.强迫性死亡;4.某种超现实力量所导致的死亡。那么,作家海泉为什么如此“倾心于死亡”主题呢?在诸多原因之中,有两点值得探究:1.与作家心灵结构深处的情状有关;2.源于作家长期对蒙古民族传统中“生命观”及现代西方哲学中“生命意识”的形而上思考。  相似文献   

14.
学生不清楚命题的“题设”和“结论”,就等于没有真正理解命题的确切含义.掌握命题的“题设”和“结论”,不仅为几何题的计算及证明打下牢固的基础,而且也能帮助学生深入理解代数等课中的一些概念、法则及性质.现就如何使初一学生掌握命题的“题设”和“结论”,谈谈如下几点意见.1关于命题1.1命题的概念命题是对某一件事情作出判断的语句,它是由“题没”和“结论”两部分组成.命题主要有下面几种类型:(1)“高度概括”型如: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这条直线平行.(2)“如果A,那么B”型如:如果两条直线都垂直于第三…  相似文献   

15.
王思睿 《金陵瞭望》2005,(22):22-22
“中国经验”作为一个学术概念,包括以下几层含义:一是所谓“经验”,不仅指“成就”.也包括“教训”.包括走过的发展路程的一切特殊经历:二是“中国经验”不是无所不包、没有选择的发展经历.它特别是指一些具有独特性的新规则:三是“中国经验”.不同于“中国模式”、“中国奇迹”等概念.它是开放的、包容的、没有定型并在不断变化和发展中的经验,它尊重其他的经验选择,不是作为西方经验的对立面而存在.它也不强调自己的普适性。  相似文献   

16.
漫画     
史振业 《老友》2013,(8):56-56
医学院毕业生去医院应聘。院长问:“某人头上被蜜蜂蜇了个小包.怎么治?”毕业生甲:“很简单,在患处涂抹点消毒液就可以了.”院长摇头.毕业生甲退出。毕业生乙进.院长又问同样问题。乙答:“至少要住院治疗一周,分别查血液、脑电图、心电图、彩超、磁共振……”院长:“欢迎你来我院工作!”  相似文献   

17.
《诗经》“德音”考辨刘运兴“德音”一词乃商周习用熟语,于《诗经》中凡12见:1、《邶风·日月》第三章;“乃加之人兮,德音无良.”传曰:“音,声;良,善也.”笺云:“无善恩意之声语于我也.”2、《邶风·谷风》第一章:“德音莫违,及尔同死。”疏曰:“夫妇...  相似文献   

18.
评价一篇文章的好坏.除了视其是否做到“以文传意”外.还要看它是否能够“以情感人”。唐代诗人自居易曾说:“感人心者,莫先乎情。”“诗者,根情、苗言、华声、实义……”,他把“情感”喻为诗歌的根本。狄德罗亦言:“没有感情这个品质.任何笔调都不能打动人心。”可见.他也把“情感”视为文学创作之基础。正如古人所言:“情动于中而形于外”.“五情发而为辞章”。这就是说,人们往往都是在有了表达某种思想感情的需要和欲望之后才去进行写作的。为此,在常规性的作文教学巾,适时而恰当地对学生进行情感诱导是很有必要和有意义的,它不失为激发学生创作灵感.拓宽学生作文思路,提高学生写作水平的一种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9.
开心吧     
《社区》2009,(17):34-35
关掉 西瑞尔去侄子家做客。饭后,侄子给他演奏钢琴。一曲终了,他侄子问:“您觉得怎么样?”西瑞尔答道:“你应该上电视。”他侄子高兴地说:“您认为我弹得很好吗?”“不.”西瑞尔说,“你要是上了电视.我就可以把它关掉了。”  相似文献   

20.
教师走进教室准备上课。一个学生站起来报告:“老师。我们班的鱼死了。”教师略一思索,卖个关子:“死就死了吧.不就是一条鱼嘛?”结果.同学们议论纷纷:“不行.这可是我们精心养育的。”“鱼死了.我们班里就失去了生气。”见条件成熟,[第一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