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75 毫秒
1.
不知为什么,社会前进了,科技发达了,经济繁荣了,商品丰富了,人们有钱了,却越来越憎恶、惧怕这个“骗”字,却越来越喜欢、热爱这个“骗”字。憎恶和惧帕、喜欢和热爱从来在商品社会中就是一对冤家,然而不是冤家不聚头,这在中外古念概莫例外。这几年我们的确有钱了,但资本主义和封建主义的流毒并没有减少到可能的最低限度,甚至解放后绝迹已久的一些坏事也复活了,种种丑恶的社会现象总是与这个“骗”字相伴而随。我翻了一本《俗语典》,原来这个“骗”字是“”,说的是人抬脚跳腿跃上马背。但俗语还说,骗上高楼拔短梯——达黎然写…  相似文献   

2.
与王中、郑心永等长者,同袁缉辉、顾晓鸥等友人一起反复讨论《社会》杂志刊名的事,仿佛还是在昨天,可是那分明是在十五、六年前。记得当时有三、④个名称可供选择,我是赞成《社会》这个刊名的。15年来,我一直同《社会》保持着密切的职系。是读者.毛是作者。作为读者,我是每期必读;作为作者,我在《社会》上发表过20余篇文章。80年代发一组连载,90年代发一组连载。《社会》载文评论过我,我也撰稿评论过叹社会》。“长相知,不相拉”。常相评,情更驾。《社会》是社会学在中国恢复以后,社会学界办得五羊的一家杂志。无论是在学术上…  相似文献   

3.
“”字是古人对“法”这一社会现象的真实记录。古“法”字由三个部分组成。其中,“水”原于远古禁忌和流放;“”即蚩尤皋陶,是世代执掌军事和司法之职的部族的图腾;“去”是原子争讼的证据制度,由“弓”和“矢”二字构成。“去”与“夷”字字义正相反,“夷”是弓、矢相符,“去”是弓、矢相背。甲骨文中有“”字,至西周金文而产生古“法”字。商末箕子发明了“明夷”即证据制度,这是“法”字含有“去”字的原因。由此可证,古“法”字当在箕子之后、西周初期形成。古“法”字的结构和本义,为我们今天探讨“法”的起源及其特征提供了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4.
时下常见:某产品是本远离仕女的偏好,却也有娇姓俏语:“好温柔!”“好喜欢!”一类的同;一件药品,其实没被正式鉴定过,却常有专家的成串签名乃至堂皇印上有效率!一个省里批的公司自己的往公章前缀了“中国”二字,于是生意和业务在一夜间也膨胀了许多!仿佛谁都知道这里面有玄虚,仿佛谁都知道这有悖于某些严格意义,但这也仿佛成了商场中的一种“惯例”!还曾见过,在报纸上登了一串某某公司开业的祝贺单位,而这些单位中的多数当然没有送花篮,没有致意更没有出席。但他闪在事先都无例外地收到一纸“无复函即视为同意”的他人代筹…  相似文献   

5.
《说文》:“公,平分也,从八从厶,,八犹背也。韩非曰,背厶为公。”《说文》此段,已被人们奉为公字的经典性定义,似乎许慎与韩非的解释完全一致。其实,韩非之说并无“平分”之意,《说文》这段话里,并存着公字的两种不同涵义。《说文》的“公,平分也”,是公平不偏之意,其反义词‘私”,是指偏阿不正,《广雅》训“公”为“正”是其义。这是古代“公”字的一种涵义——道德涵义。而韩非说的“背私谓之公”,没有“平分”、及平的意思,它指的是“上下之别异”,“公”指国君公其所代表的“公室”、“公家”——政府,“私”指私人,这是古代公字的另一种涵义——政治涵义。《尔雅》训“公”为“君”,就是专指这种涵义而说的。《尔雅》与《广雅》各执公字的一种古义,《说文》则把这两种不同古义混为一谈。段玉裁的《说文解字注》与朱骏声的《说文通训定声》,都照抄不误,未予甄别。今据古籍资料,试为辨析,以就正于古汉语诸方家。  相似文献   

6.
晓微 《探求》2000,(4):64
人类有史以来,对真善美的追求与向往,从未停止过。为了追求真善美,古今中外多少人不惜抛头颅,洒热血,孜孜以求,因而树立起有字与无字的历史丰碑,留下了无数可歌可泣的人间绝唱…… 然而,要在整个社会提倡真善美,创建真善美,接近或达到真善美,这是一个长期过程。可喜的是,在21世纪来临前夕,广东的一群理论工作者,凭着真诚与责任,在理想与信念的指引下,为我们奉上了一部31万字的理论专著——《创建新世纪的真善美》,同时也作为一份精神厚礼,奉献给21世纪。 《创建新世纪的真善美》一书作为国家“九·五”规划图书出版重点项…  相似文献   

7.
吴铎 《社会》1996,(11)
我和《社会》杂志是老朋友。从杂志创刊伊始便效往密切。首先是读者.其次是作者。我的首篇社会学文章就是在《社会》发表的。算来已15个年头了。有一段时间还享有“编委”名义。虽然从未参与实际编辑工作,感情上却总是息息相通的。这15年,我感到《社会》起了几种直要作用。一是社会之窗。人们通过《社会》,可以充见我国社会之一回。这15年是赶回社会从杜乱反正,*放思想,改革开社到形成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和有申巴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社会主义宜设突飞括进的时期。15年来的《社会》基本上回7了我国社会15年前进的足迹,非常难得…  相似文献   

8.
中日两国饰妆习俗的互润辽宁大学日本研究所马兴国服饰,通俗说来,遮蔽身体的为服;单纯装饰用的为饰。饰妆是一种自我美化的艺术,蕴含着社会、民族、经济和文化的深刻内涵。发须《说文解字懈释“发”字为“根也”;《康熙字典》称“发”字义有“肾之华在发”、“血之荣...  相似文献   

9.
武威汉简本《仪礼》与“十三经”本《仪礼》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武威汉简本《仪礼》与“十三经”本《仪礼》比较研究王锷1959年7月,甘肃省武威磨咀子6号汉墓出土了比较完整的9篇《仪礼》竹木简,共计有469枚,27298字,经整理,分为甲、乙、丙三本。这是自晋太康二年(281年)汲郡魏冢出土竹书以后,我国历史上第二...  相似文献   

10.
《南村辍耕录·卷四》记:“柳下惠夜宿郭门,有女子来同宿,恐其冻死,坐之以怀,至晓不为乱。”柳下惠的坐怀不乱,被作为道德高尚君子之楷模,向为后人所称道。不过,对于好不容易才树起的这个典型,历代也都有人怀疑,认为其靠不住,大致有这么几种理由:一是柳下惠生理有毛病,没有“乱”的本钱;二是柳下惠心理有障碍,为沽名钓誉而不敢“乱”;三是柳下惠其实已行苟且之事,却对外谎称“不乱”。今人又加了一条,柳下惠佑传染性病、爱滋什么的。有人怀疑,这也不奇怪,因为连圣人都说过“食色性也”,就是大力鼓吹“存天理,灭人欲”…  相似文献   

11.
黄克剑同志在《马克思早期哲学思想发展分期论要》(载《学习与探索》1983年第4期以下简称《论要》)一文中认为,马克思在1843年初与黑格尔唯心主义决裂之后,就径直走上了辩证的、历史的唯物主义道路,并不存在一个与费尔巴哈人本主义思想决裂的“第二次转折”;青年马克思“接受的是费尔巴哈唯物主义的基本原则”,而不是他的“人本主义的道德说教”。由此他断言,“那种认为青年马克思有过一个费尔巴哈思想阶段的传统看法,是既没有社会历史依据,也没有理论逻辑依据的。”  相似文献   

12.
《东西南北》2011,(11):62-63
“没有乐嘉的《非诚勿扰》就像缺少辣椒的老干妈。没昧。”有电视观众这样评价。 今年35岁的乐嘉。虽然从2002年开始就创立“FPA性格色彩”课程,也出版了《色眼识人》、《色眼再识人》等书籍,但在过去的8年里.大多数人都还从来没有听说过这个四处演讲培训的光头到底是谁,直到《非诚勿扰》。  相似文献   

13.
人,离不开娱乐.没有了娱乐.人就不那么家人了。原始人有原始人的娱乐.现代人有现代人的娱乐;高贵人有高贵人的娱乐,普通人有普通人的娱乐;富人有富人的娱乐.穷人有穷人的娱乐;大人有大人的娱乐,小孩有小孩的娱乐。然而,不管是什么状态、什么层次、什么水平的娱乐,都有一个共同的东西,那就是少不了女性的参与。这一声、,“娱”字的构造和词义都作了很好地说明。从构造上讲,娱字是形声宇.左形右声。“女”分是形,“吴”则是声。在“娱”字中,没有了女旁,“吴”与“娱”就搭不上界了。从词义上讲.娱就是使你快乐;娱乐就是…  相似文献   

14.
从《红楼梦》看曹雪芹的为人和创作态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红楼梦》看曹雪芹的为人和创作态度林锦鸿古今中外的作家们,其创作心态多种多样,但大底离不开“发愤”二字。司马迁在《报任安书》中说:“古者富贵而名摩灭,不可胜记,唯倜傥非常之人称焉。盖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  相似文献   

15.
因风说俗     
人们习惯把“风俗”二字当成一个完整的复合词来看待和使用,但我总觉得风与俗之间还是大有区别的。汉《地理志》曰:“凡民函五常之性,其刚柔急缓音声不同,系水土之见气,故谓之风;好恶取舍.动静无常,随君之情欲,谓之俗。”用今天的眼光来考察,这种让择已不能完全真实地反映现实生活了。先说风。街上引人注目、效法的对象流行起来,这是风;这“热”那“热”,也是风。风能在短时间内在广泛的领域中形成一种有声势、有影响的潮流,推动着、裹挟着人们身不由己地随波逐流。风往往来得急去得快,风行之日.热闹非凡,风去之时,冷落非…  相似文献   

16.
明清之际,是我国封建社会后期一个大变革时代,整个社会发生了许多重大变化,阶级斗争和民族矛盾都十分尖锐,全社会处于激烈动荡状态之中,因此黄梨洲称之为“天崩地解”的时代。这一丰富多变的社会内容,既为史家提供了写史的题材,又向史家提出了写史的要求,这就促使编写野史的风气空前盛行。从而产生了数字惊人的史学著作,全祖望就曾说过;“明野史,凡千余家”。史籍之多,可想而知。张岱的《石匮藏书》和《石匮书后集》就是其中较为出色的两种。张岱,字宗子,又字石公,号陶庵,又号蝶庵居士,浙江山阴(今绍兴)人。生于明万历二十五年(1597),约卒于清康熙二十四年(1685)。他是一位为鲁迅先生所称道的著名散文家,又是一位在明季诸多野史作者中可与谈迁匹敌的史学家。对此,当时学者已有评论。邵念鲁在《明遗民所知  相似文献   

17.
避讳而改偏旁,前朝罕觏。太平天国则把“鬼”旁改为人旁。按太平天国教义,“天父上主皇上帝是神爷,是(云人)爷”(《永安封五王诏》),“肉是肉父生,(云人)是(云人)爷生”(《钦定前遗诏圣书批解》),好人死后灵魂“升天”,天上是没有鬼的,故改魂为“(云人)”。此字在辛开元年(1851年)的一些“天父诗”中已经多次出现,如“灵(云人)本是由天父,今时不醒做何民”,“真神能造山河海,不信(云人)爷为何功”(《天命诏圣书》)之类。壬子二年新刻的《天条书》,凡“小灵(云人)”、“(云人)得升天”等等,“(云人)”字均从人而不从鬼。壬戍十二年(1862年)颁行的《敬避写样》,“魁”字条下注明:“凡写魂、魄、愧、魏等字均从人,写作(人斗)、(云人)、(白人)、(委人)、字样。”这是太平天国后期,从“魂”字推广到其他“鬼旁字,因避恶  相似文献   

18.
《理想国》和《商君书》政治思想的共同之处在于,它们都主张君主政治、追求国家公义,主张公共权力全面支配和管控社会生活;《理想国》有“正义—理念—哲学家王”的内在结构,《商君书》也蕴含有“义(公义)—要(理)—明君圣王”的潜在框架,相似度高得惊人。两者还有许多不同之处,《理想国》的政治思想体现的是城邦公民的自由,奴隶和外邦人不在其中;《商君书》的刑赏主张则体现了对境内齐民应尽义务的要求,具有普遍适用的性质。《理想国》是伯罗奔尼撒战争之后处于长期混乱之中因而企盼复兴以保持独立的雅典城邦思想家的产物;《商君书》则是正在形成中的齐民社会且不断追求天下统一的秦国思想家的产物。两书政治思想有同有异,表现了作者的个人偏好,但更深刻地反映了各自所处社会的本质。  相似文献   

19.
也谈“象”与“像”的使用和分工王大新“象”和“像”这两个字,经历了分久又合、合久又分的历程,因此,它们的使用一直比较混乱。在1956年公布的《汉字简化方案》中,“像”被简化作“象”。当时简化的根据就是它们是同音包孕异体字,取义项多、笔画少的“象”代“...  相似文献   

20.
说“”     
到曲阜游览过孔府的人,大概都见过,在孔府内宅门一座照壁的后部,有一幅大型彩色图画,上面镌刻着一只名为“猜”的怪兽,其状领奇特,身上密布鳄鱼鳞状甲片,鹿腿、龙头、麒麟尾,大张仁餐之嘴,模样狰狞可恶。据地方史志记载,传说这只“猪”虽然占有了普天下的珍宝财物,然而欲壑难填,贪求无厌,还妄想吞掉天上的太阳,结果坠入东海而被淹死。偷,究竟为何物?查诸《尔雅》、《说文解字》、《辞海》,未见“”字,这也许是一个失传的古字,更可能是一种意象的拼装。经反复考证,原来,世上根本就没有什么特,正如不曾有过龙一样,这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