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人类在向大自然无节制索取的同时,也严重地污染了环境、破坏了生态、导致了资源的枯竭,这些已严重影响着人类的生存和发展。“重视自然,保护环境,实现可持续性发展”已成为世人迫切关注的主题。目前,环境保护已成为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而在国民中普及环保知识、培养环保意识就成为一项重要任务。中学历史学科蕴含着大量有关生态环境教育方面的教学内容,历史学科利用学科的优势,研究过去、指导今天、反思历史、展望未来,培养中学生环境意识应成为中学历史教育的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2.
当前环境问题已直接威胁到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时中学生进行环境教育已迫在眉睫.做为一名高中化学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对中学生进行环境教育,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也是义不容辞的责任.在课堂教学中首先可通过多媒体教学系统让学生观看有关环保的内容使学生充分地认识化学与环境的关系,了解环境污染的原因,以及可能造成的恶果.其次充分利用化学教材所提供的环保教育素材对学生适时进行环保教育.再者积极探索在化学实验过程中,如何有效减少避免环境污染以使学生经常地受到直观的环境保护教育.从小抓起,从我做起,使每一位公民都树立起强烈的环境意识,人人爱护环境,保护环境、防止环境污染,共同创建一个美好的生存环境.  相似文献   

3.
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的矛盾运动是可持续发展的动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春 《学术交流》2003,(2):69-71
针对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的矛盾运动 ,研究可持续发展的内在动力 ,不可持续的发展模式是产生资源环境问题的主要原因。可持续发展出路 ,是建立可持续发展的经济体系 ,把经济发展放在第一位 ,在保护环境中发展经济是可持续出路。  相似文献   

4.
盛国军 《学术交流》2007,1(5):20-24
可持续发展观是对以追求经济增长为核心的工业文明发展观的批判和超越。对可持续发展观进行辩证考察,其合理内核为:可持续发展观比较彻底地破除了发展等于经济增长的传统观念;可持续发展的根本标志是良好的生态环境和资源的永续利用;可持续发展的根本出发点是以人为本、根本目标是社会全面进步;代际公平开始纳入人类的视野。但是,可持续发展观的理论缺陷也是明显的:其理论基础仍然是以人类中心主义为根据的伦理价值观;可持续发展的范围条件没有明确的界定;可持续发展观的发展模式基础是以工具生产力系统为基础的,人与自然之间内在紧张的关系在其中得不到根本缓解。可持续发展观的未来路径选择只能是:确立环境伦理学的理论基础,扬弃现代人类中心主义的基本思想;把道德关怀的范围从人与人、人与社会真正扩展到人与自然;确立在人与自然平等和谐基础之上保护环境的伦理道德规范体系。  相似文献   

5.
从环境与发展实际出发,当前广西北部湾经济区综合开发必须从环境资源和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与节约保护、环境污染防治与生态安全、自然与历史文化遗迹的利用与保护、资源利用与环境保护的市场化以及投融资机制等方面制定地方性的环境资源政策,以保证海湾环境资源与自然资源的综合开发利用的可持续性。  相似文献   

6.
基于家庭微观环境的思想政治教育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刘强 《社科纵横》2008,23(5):151-152
思想政治教育是在一定的环境中进行和完成的,人的思想品德的形成过程.受到环境的影响和制约.其中家庭环境是整个微观社会环境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家庭微观环境是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场所.在良好的家庭环境中进行思想教育、道德教育、心理教育、品德教育具的明显的效果,每个人受其熏陶、感染和陶冶.因此,应重视家庭微观环境的优化,发挥家庭微观环境对思想政治教育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7.
作为人的心理素质与个性品质的重要体现,性格影响着每个人的前途与命运.近年来,互联网技术的深入发展,很大程度上为大众呈现出了多元化的性格养成文化以及多样化性格养成环境.而学生身在信息杂糅的大环境中,在一定程度上会引发学生心理问题的产生,从而给学生的性格养成带来巨大挑战.因此,有必要在课堂中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该文通过分析高效课堂中心理健康教育与性格养成以及学生性格养成与学生健康成长之间的关系,探究高效课堂中心理健康教育促进学生性格养成的措施,以进一步优化学生学习氛围,提升课堂实效,进而促进学生实现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8.
互联网对社会生活以及教育方式的影响,在广大青年群体特别是大学生身上得到最为鲜明的体现.网络时代对大学生自身能力和素质的形成、对高等学校核心价值观的教育都提出了严峻的挑战.如何将挑战化作机遇,是高校教育工作者面临的重大现实课题.  相似文献   

9.
加强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的必要性及对策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维平  李毛 《社科纵横》2009,24(4):158-159
加强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是中国高等教育改革的需要,是提高大学生思想品德素质的需要,是大学生全面健康发展的需要,也是深化高等学校教育教学改革的需要。因此,应该转变教育观念,确立文化素质教育在高等学校教育中的基础性地位。  相似文献   

10.
创业教育的价值理念辨析与改革举措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郑红宇 《创新》2009,3(6):61-64
创业教育是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新理念,具有独特的内涵和特征。把创业教育理念变成高等学校的教育实践,使高等学校的毕业生既会“求职”又能“创造新的工作岗位”,就要认识到“思想改革是先导,体制改革是保障,经费投入是前提,教学改革是核心”。要对传统教育理念、教育方法、教育手段、教育体制进行改革,进行教育观念创新、教育模式创新、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方法创新、教育评价创新、管理机制创新及环境创新,使高等学校成为“创业者的熔炉”。  相似文献   

11.
随着社会的日渐进步,各国都在强调科学发展,有效利用资源。吸取人类发展的经验教训,中国也早就提出可持续发展战略,并在社会科学中广泛实践。化学作为科学性非常强的一科,教师在教学中贯彻可持续发展战略应首当其冲。也即我们教学中常见的新术语:绿化教育。  相似文献   

12.
赵安民  张瑞云 《社科纵横》2012,27(12):10-12
在如今这个网络飞速发展的时代,信息的传播更加广泛迅速,舆论环境对社会的影响越来越显著,这不得不引起思想政治教育者的深思和警醒.网络舆论环境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的一部分,影响着人们的思想观念、政治观点、道德品质的形成和发展,而思想政治教育对环境也具有能动的改造和营造作用,必须采取积极的对策来应对网络舆论环境带来的消极影响,从而优化舆论环境,为小康社会的建成创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从环境现状及带来的危害入手 ,对环境教育是解决环境问题重要途径进行了探讨 ,目的是为了唤起人们特别是教育工作者对环境问题的关注 ,对环境教育事业的投入  相似文献   

14.
生态文明与海洋生态安全的战略认识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海洋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本环境和重要资源,人类的可持续发展将越来越多地依赖海洋:我国海洋面临着严重的环境威胁,实际上,有限而且脆弱的海洋资源正在应付着人类没有节制的利用,我们不断地从海洋索取有价值的资源以及向海洋抛弃有毒有害的污染物,这种累积的效应将毁掉海洋生态系统未来对人类能够做出的经济服务能力。我们必须意识到开发活动会导致海洋生态的改变,意识到海洋生态系统中生物群落和环境复杂的相互作用,意识到维持复杂且具有适应性的自然系统的多样性和恢复力的重要性,这样才能保证海洋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海洋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5.
在西方经济管理学说史上,许多学者曾把资源环境问题作为特定的研究对象,或引入研究范式.伴随着人们对环境可持续问题的关注,西方社会制定了各种环境政策,而其中很多都源自西方经济管理思想中的环境可持续思想,理解和借鉴这些思想有助于形成普遍认同的规范存在,也利于环境政策的改善和创新.  相似文献   

16.
何苏君 《社会福利》2012,(10):38-39
在孤残幼儿的特教活动中,环境作为一种"隐性课程",作为与孤残幼儿的成长密切相关的儿童福利院,影响孤残幼儿身心发展的全部条件,即儿童福利院的教育环境.这些条件主要包括物化形态和观念形态的两种,亦即儿童福利院的物质环境和精神环境.在儿童福利院自身环境的创设方面,应不断追求物质环境和精神环境相结合的教育取向,即"环境的设计倾向于所有与教育相关的事物相结合而发展."  相似文献   

17.
自然资源是国民经济发展的物质基础.人类对自然资源的不合理的开发和利用会引起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而生态环境问题的产生又反过来威胁人类对自然资源的持续利用,这就对自然资源的管理提出了严峻的挑战.自然资源管理实践,强调生态学思想在国民经济核算、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以及环境问题中的应用.发挥生态学在自然资源管理中的作用,是自然资源管理研究与发展的客观需求.  相似文献   

18.
在文明社会进程中,人类教育经历了三次历史性的重大跨越:农业时代教育从融入生产劳动走向与之分离,产生了教育的行业形态--学校教育,文化传承得到优化,实现了人类教育第一次跨越;工业时代学校教育从精英教育走向大众教育,产生了教育的普及形态--全民教育,教育受众面扩大,义务教育迈向全球,文化下移加速,实现了人类教育的第二次跨越;信息时代学校教育从单一的封闭的课堂迈向开放的跨越时空的信息世界,产生了教育的网络形态--虚拟教育,人类教育从实体走向虚拟,推动全球教育一体化,促进跨文化融合,实现了人类教育的第三次跨越.农业时代、工业时代和信息时代的物质进步和技术变革为人类教育跨越提供了支撑平台.三次教育跨越保证了人类社会各个时代发展所需要的人才培养,加速了人类探索自然、改造社会的进程.  相似文献   

19.
"环境与社会的关系"在社会层面的体现就是环境问题,而环境问题事实上是人类环境行为的一个不良客观结果.环境与社会是通过人及其行为的中介才具有了某种关系.作为具有主体意识的人类,在现实中人们可以选择保护性的环境行为,也可以选择破坏性的环境行为.环境问题体现的是人与环境之间的矛盾关系,但它却包含着人与人之间的矛盾关系.以环境行为及其可选择性问题作为环境社会学的研究对象与视角,遵循了社会学的基本假设,也因为有了自己独特的研究对象而获得了其存在的价值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已成为时代强音,新时代社会发展对高校人才培养提出了新要求。地方高校理科人才“双创”教育生态建设过程中依旧存在不足。该文立足地方高校理科人才“双创”教育理念和改革方向,结合理科的学科特点、学科资源等优势,以生态教育建设为核心,从教育理念、体制机制、师资队伍以及资源建设等方面推动“双创”教育的健康发展,让“双创”教育生态建设做到可持续、循环、协同、开放,积极构建地方高校理科人才“双创”教育生态体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