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体育作为学校教育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在学生的成长过程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尤其是学校体育又是学生终身体育的基础,运动兴趣的培养以及运动习惯与参与意识的形成是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和终身坚持锻炼的前提.在全面贯彻教育方针,落实素质教育,以提高学生身心素质为根本宗旨的今天,如何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锻炼能力,提高学生终身体育锻炼意识,这是学校体育教育急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一、体育教师要注意增强自身素质 学校体育老师在体育教学中充当组织者的角色,在学生们的自身成长的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素质教育对学校体育教学提出了要求,也对体育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体育教育观念,体育知识内容和传授方式等方面都要进行革新,这些都有广大体育教师的自身素质决定.因此,对于体育教学老师而言,第一要具有较强的工作事业心和工作责任心.第二要树立正确的教学观念,以满足社会发展,提高人才素质为主.此外,体育教师还要有丰厚的知识和丰富的技能,并且要将这些知识很好的融合到一起,同时还应该具有较强的语言表达能力和课堂组织能力等.这样,教师在完成体育课堂任务时才能事半功倍,取得较好的课堂效果.  相似文献   

3.
21世纪的今天,我们的教育面临着巨大而又艰巨的任务.如何造就21世纪的社会有用人才,是我们每位工作者必须思考的一个现实问题.俗话说,智育搞不好出废品、体育搞不好出残品.我们的教育方针也指出"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新人."可见体育教学在学校教育中的地位. 为了使每个学生都能够在不远的将来实现自己的理想和信念,作为一名体育教育工作者,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学生的意志培养.坚强的意志是学生取行各项活动成功的关键,而体育和体育活动、训练、竞赛是锻炼学生意志的重要手段.因而,体育教师要充分利用体育教学有意识地加强学生意志的培养.  相似文献   

4.
所谓快乐体育,是使学生在心境自然、开朗的环境下,在体育教师的指导中,充分发挥学生自身的积极性、创造性,把运动内在的乐趣,作为目的和内容来自觉学习的一种体育教学形式.快乐体育中的“快乐”,包括获得知识的满足感,技能提高的喜悦感,失败后战胜主客观困难的超越感,人际关系和谐的温馨感,自主学习与自我实现的成就感,以及运动时的愉悦感和运动后的轻松、舒适感等等深层次的情感体验.  相似文献   

5.
德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对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是体育课的重要任务,是提高体育教学质量的重要环节.在体育教学中有意识地融入德育教育,不仅能锻炼学生的意志,更重要的是能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精神,培养学生服从组织、遵守纪律、诚实机智、积极进取的心理品质,因此,体育教师要根据学生在体育课中表现出来的思想、情感、个性行为和意志,掌握其特点、遵循其规律,把德育工作渗透到体育教学过程中的各个环节.  相似文献   

6.
张如江 《学术交流》2012,(Z1):234-235
《全国健身计划纲要》中指出:"各级各类学校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努力做好学校体育工作。要对学生进行终身体育教育,培养学生体育锻炼的意识、技能和习惯"。如何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意识是现中小学体育教学工作的根本所在。以体育教师的中小学生的终身体育意识为研究对  相似文献   

7.
体育学科中的创新是实施体育素质教育的根本.因此体育教师在选择教学方法时,要重视学生的合理要求(学生是教学的主体,学习的主人),并创造条件(即教师提供多种练习方法供学生根据自身的生理、心理差异择优而练),使学生体验运动的乐趣,成功的满足,引导学生增强体育意识与养成自觉锻炼的习惯.  相似文献   

8.
终身体育是贯彻人的一生的体育,是终身教育的一个部分.而体育与健康课程以促进学生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整体健康水平的提高为目标,确立了“健康第一”的思想.只有激发和保持学生的运动兴趣,才能使学生自觉、积极地进行体育锻炼.在学校体育教学中,重视学生的终身体育意识是实现体育与健康课程目标和价值的有效保证.  相似文献   

9.
甘肃省小城镇社区体育存在着对社区体育认识不足,社区体育政策法规、组织管理不健全,社区体育基础设施匮乏,体育活动环境较差、社区体育指导员队伍薄弱等问题。解决这些问题应从增强体育观念意识入手,进一步调动小城镇社区体育指导的志愿者的积极性;充分发挥农村学校体育教师、小城镇企业和学校对小城镇社区体育发展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0.
体育需要强调人们亲自参加体育锻炼,并成为日常生活中不可分割的内容.培养学生对体育的兴趣、爱好,并养成体育锻炼的习惯,是体育教学成果的一个重要标志,而且在体育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良好的锻炼习惯,对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培养学生终身体育能力,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地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因此.体育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重视培养学生良好的锻炼习惯.  相似文献   

11.
在中央财政的支持下,2009-2010年甘肃省对特殊教育进行重点建设,改扩建和新建全省特教学校。本文通过对重点建设后甘肃省特教学校体育现状的调查研究,认为甘肃省特殊教育学校建设成效显著,体育场地设施得到较好发展,学校比较重视体育对残疾学生的作用,课外体育活动与竞赛组织有力;但由于体育教师总量不足,结构不合理,专业性不强,体育教学活动很不规范,体育教育功能发挥有限。建议对特教学校体育师资通过培训和培养进行特殊教育体育专业化改造,提升体育教师教学能力;加快制定和编写特教学校体育课程标准和教材,提高体育课程的专业化建设水平;特教学校尚需强化体育场地设施的专业化功能。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以济南市历城区民办小学作为研究对象,分析了当前济南市历城区民办小学体育教学中存在学校只重视升学率,忽视体育教学,教师聘任制度不合理,导致体育教师资队伍建设失衡和体育教学内容、组织、方法、体育教学角色等问题.根据这些问题提出了对济南市历城区民办小学体育教学中应加强领导重视程度,加强正确体育观念宣传、加强体育师资队伍建设,保证体育教师数量和质量和在按课标要求开展有计划、有组织的体育课程等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13.
学校体育作为国民体育的基础,《全民健身计划纲要》提出:"要教育学生进行终身体育的教育,培养学生体育锻炼的意识、技能与习惯".面对21世纪,学校体育教育的任务是:增强学生体质,提高身体素质和生活质量;提高运动成绩,培养高水平运动员和一大批体育骨于;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观念和习惯,为学生终身体育打好基础.因此,我们对体育教育观念也应有所转变,应以终身体育观为出发点,对体育教育的认识从低级走向高级,由封闭走向开放,由单一走向多元,由局部走向整体.  相似文献   

14.
在实施素质教育过程中体育作为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为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做出它应有的贡献.很多科目学生都很喜爱,很想了解,但没有一种科目像体育那样既能掌握知识、满足兴趣、快乐氛围,又有非常强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强身健体的作用.如何使快乐融入体育课堂教学中是我们广大基层体育教师要深究的课题之一.  相似文献   

15.
"田径运动"作为"运动之母",是所有运动项目的基础,在学校体育教学中处于主导地位,其作用可见一斑.然而,当前诸多研究表明学生喜欢体育,但是不喜欢上体育课,就是因为体育课的内容设计没能真正吸引学生.该文就如何使我国田径课程内容科学化、系统化展开论述,提出以下策略:(1)应着重强调田径课的价值;(2)内容应符合年龄特征;(3)突出田径课内容的趣味性;(4)强化师资队伍建设;(5)强调学校、家庭、社会教育一体化.  相似文献   

16.
李志平 《社科纵横》2012,(4):166-167
运动与健康课程要求以促进学生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整体健康水平的提高为目标,构建技能、认知、情感、行为等领域并行推进的课程结构,以"健康第一"为导向,提倡知、信、行统一的科学体育教育策略。运动与健康课程教学目标、教学过程和评价方式等几方面进行教学改革,同时重视学生主体地位、完善教师的知识结构、优选体育教学内容、提高学校、家庭和社会的综合效应。  相似文献   

17.
回顾几十年来,学校体育走过的道路是一个不断变革与发展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在党的体育教育方针的指引下,广大学校体育工作者辛勤工作、不懈努力,克服了体育教学工作中的重重困难,取得了一定的发展和明显的进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市场经济的兴起,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应试教育向素质的转变,学校体育呈现出了一派向上景象。但是,我们应当看到,学校体育在自身的改革和发展过程中特别是在素质教育中,还需要不断地改进和完善自己。而学校体育的改革发展,素质教育的落实推进,重要的是要有一支高素质、高质量的体育教师队伍…  相似文献   

18.
农村中小学体育资源的缺乏、学校办学理念的落后以及对体育教育功能认识不到位,是制约农村体育教学改革与发展的瓶颈.这些现状都要求农村中小学体育教师要有开拓精神和创造意识,学会利用和改造现有校本课程资源,开展有效教学。  相似文献   

19.
体育课堂教学是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发展的基本途径,是提高学生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整体健康水平的重要手段,是学生科学的锻炼身体以及健康成长的过程.体育课堂教学是体育教师职业道德、教学能力的综合表现.体育知识、技能的传授是通过课堂来完成的,营造一个良好的课堂环境,能激发学生更好地完成教学目标,提高体育课堂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20.
高校体育教学中影响学生心理健康的因素,主要有三个方面教师、学生自身、教学环境.学校体育改革就要适应时代的要求,拓宽体育教育的多功能性,使体育教学活动成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最佳场所,努力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为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做贡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