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对于儿童的成长和教育,我们总是有很多美好的设想。在孩子很小的时候,甚至还是一个胎儿的时候,我们就已经在心里为他设定了很多激动人心的目标。在我们看来,孩子的未来等待我们去创造。孩子的前途等待我们去开辟。一切都已经预先设定。当孩子呱呱落地的那一刻起,就已经别无选择,不管他的哭声是多么响亮。  相似文献   

2.
苏容 《21世纪》2010,(3):77-77
吃是感受生命惊喜的过程 我小时候想当外交官,想交很多国际的朋友,想知道外国人怎么过日子,有什么样的想法……没想到经由一本关于"吃"的书实现了我小小的梦想。 我在金融行业的压力中成长,必须懂得平衡自己,吃对我来说是一种减压方法。吃得多了,就吃出好玩来了。  相似文献   

3.
韩晓娜 《新天地》2011,(8):111-111
作为班主任,我必须从各个方面去关心他们,理解他们,帮助他们解决成长过程中碰到的各种困难。这就要求我去“热爱”每一个学生,去包容他们在成长过程中做的每一件事。  相似文献   

4.
我们许多教师同时也是家长。教师和家长同是孩子成长中最重要的教育者,作为教师,努力成为家长的模范有多方面的意义。首先,成长是儿童生命的最重要的主题,作为教育者的职责就是帮助他们获得成长。为了孩子幸福的人生,教师应该努力从自己孩子的成长中探索出一些有效的教育方法,并上升到理性认识。  相似文献   

5.
每个孩子的成长都有这样或是那样的差异,父母不要期望付出有多少,收获就有多少。孩子的成长需要家长小心的守候,细心的呵护,耐心的期待,爱心的包容,真诚的鼓励。家长应与孩子一起共同经历、分享、承担他们成长中的苦与乐、喜与忧、酸与甜。毕竟快乐、健康的成长才是关键。  相似文献   

6.
作文教学要想走出困境,提高效率,就必须引导学生用心去观察生活、关注生活、感悟生活,并使学生的个性和生命在关注和感悟中和谐发展,健康成长。因此,我们应该从以下两个方面去引导学生用心去关注和感悟日常生活。  相似文献   

7.
读者调查表     
大多数家长基本上是到书店把你所需要的考作文的那些辅导材料、书籍一股脑儿买齐,买完了堆在孩子那里,然后自己可能回身就打麻将去了,看电视去了……这时候孩子是孤独的,尤其是独生子女,上无哥哥姐姐,下无弟弟妹妹,他没有诉说的对象,孩子的情感体验,认识事理的能力,都需要在他成长的过程中有人不断地跟他交流,  相似文献   

8.
不愿让自己的孩子与“差生”来往,这是很多家长的想法。与“差生”来往就一定会变“差”吗?事实上,每个孩子的身上都有闪光点。对此.学习、生活在一起的孩子们彼此更了解,感觉更到位。孩子的成长是一个复杂的过程,需要的伙伴各种各样,。因此,建议家长们在这个问题上加强与孩子的交流。听一听孩子的想法,不要武断干涉孩子们的交往。  相似文献   

9.
丁亚楠 《新天地》2011,(10):25-25
赏识教育所追求的是教孩子学说话学走路、让孩子“追蝴蝶”的那么一种教育境界。认为生命的终极目标是幸福,成长过程的最佳状态是快乐。是生命的体验、思想的继承,是心态的回归,心灵的解放、舒展,是观念的更新、语言的突破。  相似文献   

10.
你想带着孩子去呼吸更清新的空气,去见识外面广阔的世界,为他们的成长记忆添上更多精彩内容么?你想和你的爱侣或朋友,手拉手共同经历美好旅程,将点点滴滴幻化成爱情或友情路上的永恒印记么?  相似文献   

11.
关注人的生命完整、自由地成长与发展的教育是本真的教育,是现代教育的应有之意。教育的真谛与要义就在于使人获得属人的生命,去取得人的身份和资格,使人成为人。因此,生命乃教学之基,教学要循于生命,教学更要达于生命,最后达成生命与生命的共契。因此,润泽生命的音乐教学要实现音乐与生命的共契,必须探索本真的音乐教育,在实际的音乐教学中启发学生对人性的思考和对生命的感悟,培养学生的艺术创新能力,这是润泽生命的音乐教学的理想路径。  相似文献   

12.
正我不去想是否成功,只是在一节节课堂沉淀的故事中,在一批批孩子的成长中享受心安理得的幸福;我不去想前行是否艰难,只是在一次次课改积淀的细节中,在一个个办学目标的达成中享受生命远行的快乐。"这是一名务实笃行的名校长对幸福和快乐最真切的诠释。当我们漫步在盐城市第二小学的校园时,当我们走近李建国校长时,当我们倾听老师、学生谈论他时,我们对这位追梦人的幸福又有了更多的体悟。  相似文献   

13.
论儿童的游戏精神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游戏精神就是儿童的精神,并渗透、贯穿于儿童生活的全部过程之中。它携裹着原发性的生命动力,承蒙着后天社会文化的熏染,并以不断成长的姿态演绎出儿童生命与成长的历程。然而,游戏精神又不仅仅是童年生活与发展的产物,它也在以一种完整与和谐、自由与创造的精神倾向,赋予儿童生命与成长以完整与和谐、自由与创造。  相似文献   

14.
潘承建 《绍兴文理学院学报》2003,23(12):112-113,120
教师教育科研能力是最具前瞻性的,必须在长期的教育教学过程中,通过教师本人积极主动地去承担教育科研任务。潜心研究教育教学现象才能获得。教师要想在长期的教育教学过程中摆脱匠气和惰性。保持探索精神和革新意识,在平凡中尝出不平凡,必须积极参与教育科研。  相似文献   

15.
"春天来的时候门开着,风进来、花香进来。有雨、有雾的时候,人忍不住想要往肺里面深深地呼吸一口气。秋天的时候你会想跟你喜欢的人一起,就一个下午什么都不干,懒洋洋的晒一会儿太阳,到了冬天你跟孩子一块出门,雪花飘下来,她伸着舌头去接的时候,你会教给他什么是自然和生命的美妙。"森林呼吸是我们每一个生命对美丽中国的期盼。山川林木葱郁,大地遍染绿色,天空湛蓝清新,河湖鱼翔浅底,草原牧歌欢唱……这是中国人民畅想的美丽中国蓝图。中共十八大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  相似文献   

16.
李小刀 《社区》2012,(27):42-42
妻子去超市,回来后说看到一对母子,孩子恳求妈妈要一种面包,但妈妈告诉孩子这种不好,另外一种好,所以得买另外一种。孩子恳求说:“但我今天就想吃这样的,妈妈!”但妈妈仍旧没有答应孩子。  相似文献   

17.
林波 《新天地》2011,(6):22-22
高尔基说过“只有满怀自信的人,才能在任何地方都怀有自信沉浸在生活中,并实现自己的意志。”自信是孩子成长过程中的精神核心,是促使孩子充满信心去面对困难,努力完成自己愿望的动力。自信是一个成功者最重要的心理素质之一,但它并非与生俱来,必须由教师对孩子从小加以正确引导,使孩子逐渐学会相信自己,建立起自信。  相似文献   

18.
艺术变形与艺术超越赵大声,陈锋艺术变形:诗意地栖居艺术与人类成长相伴而生。艺术是人类对自身生存活动的变形形式创造,是人类感性生命的一部分,因此艺术从它诞生那天起同人类感性生命就结下了不解之缘。哪里有人的生命,哪里就有艺术;人类到达哪里,艺术就出现在哪...  相似文献   

19.
大卫名叫张程茗,别看今年才10岁,可已经有5年的演艺生涯啦.大卫的妈妈说:"那时候大卫还挺小的,朋友说有个活动,问我想不想让孩子过去玩.当时我想着那就去玩玩吧.没想到,孩子表演得还挺不错.我觉得孩子有点这方面的天分,从此就开始给他创造机会,让他可以得到锻炼."就这样,大卫走进了娱乐圈的生活.  相似文献   

20.
司法权本质的正面规定性是服从法律,反面规定性是创造法律。同时,服从法律必须是创造过程中的服从,而创造法律必须是服从过程中的创造。只有通过创造法律,才可能真正做到服从法律;只有通过服从法律,才能真正实现创造法律。而法律的生命,就在于创造性地服从法律与服从法律中的创造性。司法权的本质规定性,就体现在服从法律与创造法律之间既相互矛盾又相互依存的关系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