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生活作为人生命活动的展开方式,是人根据自己的意志和目的进行的生命活动,是人全面本质的展开,本真生活是属人的,以人为本。现代社会实质是以资本市场逻辑和技术理性为主导逻辑建构而成的物化社会,置身其中的现代人的现实生活实质上趋向物,处于异质生活境遇,怎样在现代生活境遇里获得生存的意义,过有价值的生活,回归“人本”生活状态,关键在于对“物本”异化力量主导所形成的现代人的异质生活境遇的超越,即对生活的价值体验。  相似文献   

2.
发展:回归生活本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实现我国现代化的科学发展面临一系列前所未有的理论和实践难题.在破解发展的理论难题中,从元理论上确立正确的发展本体论前提具有首要的意义.人类社会的起源及其发展告诉我们,生活是人特有的现实的生命活动的展开和生命存在形式,是社会的本体.并将是社会的终极形态;社会是为了人的生命、生活活动的展开而建立起来的组织结构,因此,社会以生活为本体,生活又以社会为场域和实现形式.基于生活本体是人类社会的自然形态和基本事实,我们要树立的社会观、发展观和认识感知世界的方式应是"生活本体论"的.马克思关于生活本体论的重要思想为社会发展研究设定了生命和生活、生活和社会、生活和生产、日常生活和非日常生活四大理论关系.依据生活本体论,我们可以把发展的本质内涵界定为在不断增进社会生产的基础上以社会的方式提升人的生活状态和生活文明的过程.以生活本体论界定发展的本质,对科学发展观的理论建构功能在于: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但发展要用人民的生活福祉状态来衡量.而不能用GDP来定义;作为科学发展观核心的"以人为本"就是以人民为本,但基点是以"每个人"的个体生活需要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基于生活本体论的科学发展.要从人的生命活动的特质出发,按照"美的规律"和"需要上升规律"实现社会生产的全面性、协调性和可持续性;从生活本体论的角度看发展,会看到在具体而细微、无比丰富的生活活动之中蕴含着巨大的社会发展动力,这种动力就是"生活力";由科学发展的本质内涵决定,为了在全社会形成良好的生活状态,必要条件就是充分发挥生活方式作为"软件系统"的资源配置作用.  相似文献   

3.
正科学研究指出,这种对和自己相貌相似的人更信任的倾向只能在潜意识中起作用,如果自己理性意识到了这一点,这种作用就会消失。生活中经常听到有关夫妻相的说法,就是说夫妻长时间在一起生活会相互越长越像,有的人对此种说法不屑一顾,可是最近的一则新闻让人大吃了一惊。国内知名生物工程学家尹烨认为,两  相似文献   

4.
能够安然享受生活和乐趣的人,不仅能够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能力,更能体会到生命的真谛。  相似文献   

5.
优柔的执著     
我们经常听到别人讲起他自己的人生际遇。他们如数家珍般地历数自己人生中错过的部分,然后再用假如这个词语做为前缀,说明自己曾经应该有更好的命运,说明他错过的东西使得他没有成为最好的自己。我曾经听一个老人无数次地举出他人生中某个阶段被错过的例子,他似乎不会干别的了,历数自己无意间的错过成了他晚年生活的一部分。然后再叹息人生无常。我还听到过太多的人,反复地说别人如何善于使用计谋,从计谋中得到好处,然后使得无计谋的他成为生活的倒霉者。我发现正是这样的人,是说我最多的一种人。  相似文献   

6.
乡村教师     
总有那么一些人,以自己平凡而鲜活的生命,给我们留下难以磨灭的记忆。我读初中是在一所极其偏僻的乡村中学,大学生来这里就想走。可是教我们的大多是正规师范院校的大学生,他们皆是服从分配而来。学校里奇人很多。有一个老师,教地理,说话都结巴,可是他的心算非常了得。我们食堂经常请他算账,那时候每个学生都交粮食或者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生活在离异家庭里的学生进厅观察,我们发现其中中学生是一个非常独特的领域。之所以独特,一是因为中学生所处的是人一生中生理、心理发育变化最大的时期,他们对外界事物的反应十分敏感已联想丰富,对这部分孩子的教育稍有不当,往往会引起较激烈的反应后果。二是这部分孩子的父母大多是“文革”中的一代人及68年后下乡的知青一代人,这批人的离异往往带有很多复杂的历史原因。据笔者了解到,这批人因通外观、赌博纳真2明匾过失而目目的,教员相对较少,而因历由条件下的波动择德及工作调动着复杂因素音效题后谈奚或破裂而国目者居…  相似文献   

8.
本文认为 ,人的老年期应被看作生命过程中一个充满生机的环节 ,通过鼓励老年人投入并享受充实而富有意义的余暇生活 ,可以使他们感受到生命的价值 ,提高生活质量。文章以调查数据为依据 ,对上海老年人余暇生活的主要形式和内容 ,老年人参与余暇活动的主要特征 ,老年教育与余暇生活质量提高的关系等进行了分析和研究  相似文献   

9.
反对暴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暴力是有意伤害某人的行为,也是今天的年轻人面临的一个主要问题。每年每1 2名中小学生中就有一人受到武器的威胁或伤害,而年龄在1 2~1 4岁之间的人最有可能成为暴力的受害者。关于年轻人中间暴力增加的情况,人们众说纷纭。导致暴力行为的因素很多。这些因素在你的生活中出现得越多,你采取暴力行为的可能性就越大。与此同时,统计数字表明2 0世纪90年代初,美国社会中因年轻人造成的暴力事件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程度。暴力的原因人们为什么对他人或自己采用暴力呢?这个问题很复杂,但经常是出于以下一个或几个原因:( 1 )表现:有的人用暴力来释放…  相似文献   

10.
小引马克思说:“人的存在是有机生命所经历的前一个过程的结果。只是在这个过程的一定阶段上,人才成为人。但是人一旦存在,人,作为人类历史的经常前提,也是人类历史的经常的产物和结果,而人只有作为自己本身的产物和结果才成为前提。”人的前提性即他对未来生命过程的一系列事态发展和逻辑推演的规定性,根源于他作为历史的结果的内容和性质。人是不能不带着全部历史传统积淀于他身上的素质去设想和创造未来的。当人的主体姿态面对未来时,他实在又是一个由特定历史时空锻造的客体;他越是  相似文献   

11.
道德教育因塑造受教育者健全完满的道德人格而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学校道德教育作为培养学生良好道德品质的主渠道,既要让学生了解道德规范,又要培养学生的道德判断、道德选择和道德实践能力,让学生健康的享受生活.因此,回归生活是现代学校道德教育的改革趋向与形态重构.道德教育应与生活世界密切相连,以生活世界为基础,在生活世界中进行.  相似文献   

12.
一 文艺的真实性,一向是美学领域经常关注而又意见纷纭的一个问题。它的实质是怎样看待生活真实和艺术真实、生活美和艺术美的关系问题。  究竟怎样看待文艺的真实性?我们认为首先应该从文艺的特质出发来探讨文艺的真实性内容;而不能只一般地谈论文艺必须真实地反映生活。 文艺是现实生活在作家头脑中的反映的产物。衡量文艺的真实性,首先要依据生活本身。但同时我们也必须看到,“艺术并不要求把它的作品当作现实”。(列宁:《哲学笔记》第49页)这一点是很清楚的:并不是任何现实的真实都可以作为文艺作品的内容因素;而构成具体作品的内容因…  相似文献   

13.
余飞跃  郭国祥 《探求》2005,(Z1):103
一、人的本质具有丰富的内涵,文化是人的本质丰富内涵的外在表现和实现途径 人的本质的全面实现,即人的自由全面的发展.首先,马克思认为人之所以为人,即人区别于动物的根本特征就是人的类特性.马克思从人与自然的基本关系--劳动实践出发,研究了人的本质及其表现形式.马克思认为,人的自我意识是人与动物的区别,有意识的生命活动把人同动物的生命活动直接区别开来.劳动的对象是人的类生活对象化,人不仅像在意识中那样在精神上使自己二重化,而且能动地、现实地使自己二重化,从而在他所创造的世界中直观自身.  相似文献   

14.
儒学中的"为仁由己,而由乎人哉"、"己欲立而立人"等学说,与生活禅所代表的禅宗思想中"直指人心,见性成佛"等意蕴几近相似.而当儒学一旦与生活禅学融为一体时,则更能提升人的信心与活力,表现得更为激进和无畏,更能显示出一种彻底的忘我和牺牲精神,对当代人文主义理念亦有价值指向.  相似文献   

15.
环保,因为新生代推行乐活主义而再次被大家关注,其实,有心的人无论你生活在哪里,你都可以安静地自己享用。再生纸推广让我们似乎极具社会良知。这个盛满善良行为的产品消费,等待我们去关注它。这里倾听城市民歌手对再生纸张的感叹与普通青年的感触。希望让你感动,关于环保不铺张不声张,自己默默地使用回味享受吧。  相似文献   

16.
人的本质在其现实性上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人的社会性本身就内含一种公共生活的意蕴.人除自己的私人生活以外,不可避免的也要进行公共的活动.  相似文献   

17.
《社会》1986,(3)
北京某学院有位来自闽北山区的学生苏某,曾在大学里评为三好学生、先进团员,又是学习尖子。可是在进校不到两年时间竟沦为盗窃犯。据《北京日报》报导,苏某的堕落与大学生宿舍的颓废现象有关。苏某所在宿舍有七人,经常议论西方生活,有的甚至听黄色音乐。苏某因生活俭朴开始被认为是“土包子”而受到大家的嘲笑。因此苏某暗下决心改变自己的“穷酸”形象,最后走上了犯罪道路。这个大学生的堕落说明了什么?  相似文献   

18.
丁丽燕 《浙江学刊》2005,(1):135-138
将适度的物质享受与注重审美的高雅情调相结合而创造一种闲适的艺术的生活是林语堂的人生理想,这是一种具有实践意义的符合生态文明的生活方式.它强调物质需求与精神需求协调发展,不是通过消费量的无限增长来企求幸福,而是通过提高精神生活水平来获得幸福感.这种诗意的生活方式,即海德格尔所说的"诗意地栖居".在探求人的生命本体和寻求诗意的栖居成为时代精神指向的21世纪,林语堂的闲适生活哲学给当代陷入精神危机的人们亮出了一种价值尺度,为重构生态平衡提供了精神资源.  相似文献   

19.
这是一句广告词,在听到它之前,我一直不知道生活的快乐半径到底有多大,什么是有意义的,什么则是无效的。我想,这种焦虑一定缠绕过所有试图追问生命价值的青年人。浪费,无论时间,金钱,感情,听起来好像都是不值得,都是带来损失的。但如果换一种角度来看,懒其所懒,爱其所爱,生命中有所失,有所得。把时间浪费在厨房,也能得到一餐美食。也许明天的工作繁忙得也可以压成一张DVD,但不妨碍今晚享受最爱的那张影碟。有些时间是需要浪费的,比如在生活的缝隙悄然而美好的浪费。即便是在自己的领域里发挥超常的精英,他们知道在哪些地方投入地去爱,在哪些地方放过自己。不浪费工作的时间,却把它压缩最短,更多的则是浪费在心仪的各种美好里。  相似文献   

20.
男性的自杀     
谈到生活 ,一个婴儿的出生让人们津津乐道 ,而谈论死亡就是许多人避讳的话题了。在英国 ,自杀男人的数字在增加。这一现象的原因是什么 ?我们又能向他们提供什么帮助呢 ?在过去的 2 0年里 ,英国女性的自杀人数减少了一半 ,而男性的自杀人数却增加了 1 0 %。据估计 ,每年男性自杀者的人数相当于女性的三倍 ,尤其是 1 5~ 34岁的年轻男性正越来越多地自己结束自己的生命。上吊和用汽车发动机废气自杀越来越经常地被他们当作永别人世的方法。那些有精神疾患的人自杀的危险性很大 ,而抑郁也特别可能导致自杀。对于十几岁的青少年来说 ,情感上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