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荐书     
《东西南北》2008,(11):74-74
温总理5次推荐的大师巨著《道德情操论》[英]亚当·斯密/著定价:30元中央编译出版社《道德情操论》是斯密的伦理学著作。此书主要阐释了道德情感的本质和道德评价的性质。从人类的情感和同情心出发,讨论了善恶、美丑、正义、责任等一系列概念,进而  相似文献   

2.
本文从三个层面阐述初中音乐的审美教育,首先从美育教育引导学生塑造美的心灵,美的行为;其次从歌唱聱学引导学生发出美的声音,唱出美的情感;最后从欣赏教学引导学生感受音乐的真谛,体会并创造美的作品.达到以音乐塑造情操,以美育升华人格的目的.  相似文献   

3.
"活动"对<思想品德>课程具有特殊的意义.从学生认知的角度讲,"听会忘记,看能记住,做才能会".从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和能力来讲,"活动"是开启心灵之门的钥匙,是感情的载体.  相似文献   

4.
上古文学的基本特征之一是创作的不自觉性,即“出于天籁,成于自然”。那时的集体作者们,往往只是从大自然中受到启发,用摹仿、类比、联想等方式,进行歌咏唱叹,以表达他们非理性的情感内容。这种情形,一方面是上古人类认识和思维能力的局限,而另一方面,大自然则理所当然地起着启发人类艺术想象力和创造力的伟大作用。《诗经》作为中国文学史上第一部作品总集,就充分体现着这种不自觉的艺术精神。无论是《颂》诗中的“玄鸟”,还是《国风》中的“棠棣”,都可能是原始自然崇拜的遗迹。而那“关关睢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  相似文献   

5.
语文课本所选入的文章对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都会产生积极影响,通过学习,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还能有效渗透优良品德、美好情操、科学精神和职业理想等方面的教育。同时,语文课程还是学好其他专业知识的基础和工具,也是训练、培养学生写作和口语表达能力的重要途径。因此,学好汉语文课程对中职生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6.
《诗经·国风》作为"三百篇"中的璀璨明珠,重章复唱是其结构上的突出特点。其重章复唱的结构,可分为全诗完全重章、部分重章、章首或章尾复唱以及多重组合变化的重章复唱等形式,都有其重要作用和效果。对《诗经·国风》重章复唱结构进行分析,是对其进行文学阐释的一个重要方面。  相似文献   

7.
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了发展学生“情感与态度”的目标:使学生能积极参与数学学习活动,对数学有好奇心和求知欲;在数学学习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锻炼克服困难的意志,建立自信心;形成实事求是的态度以及进行质疑和独立思考的习惯等。情感教学在新课改中正能体现这一目标,情感教学的最大特色是“知情并行”,也就是在学生获取知识的同时,其情感品质也能得到升华和提高。皮亚杰说:“没有一个行为模式(即使是理智的)不含有情感因素作为动机。”  相似文献   

8.
李文卿 《生存》2020,(13):0175-0176
随着教学课堂的不断改革,如何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是教师在日常教学过程中值得注意的地方。语文教学与情感教学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情感教学不仅能使学生受到心灵上的熏陶,促进学生心理上的成长,还能让学生对语文学习产生更加深刻的认识,即语文不仅是对知识的累积,更是情感表达的重要工具,从而激发其主动学习的动力。因此,教师应在语文教学中重视对学生的引导,使学生的情感能与语文学习联系在一起,进而产生共鸣,提高学习效果。  相似文献   

9.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评价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全面了解学生的数学学习历程,激励学生的学习和改进教师的教学??对数学学习的评价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他们学习的过程;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水平,更要关注他们在数学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态度,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信心。”数学日记成为新添的活力,不仅可用于评价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对知识的总结,而且还能进行无声的心灵沟通。教师通过数学日记走进学生中间,学生在数学日记这面镜子中肯定自己或改进自己的学习行为。  相似文献   

10.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2012)》指出:学生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有较为丰富的积累和良好的语感,注重情感体验,发展感受和理解能力.能阅读日常的书报杂志,能初步鉴赏文学作品,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能借助工具书阅读浅易文言文.那么,如何在小学语文课堂上对学生进行朗读的训练?  相似文献   

11.
《物理化学》课程具有内容抽象、公式繁杂、理论性强的特点,但该课程与能源、材料、环境等多个学科密切相关,是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重要理论基础.针对《物理化学》课程教与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从教学内容优化、学习通辅助教学和思政促教等多方面进行改革,探索适合专业学情的《物理化学》课程教学方式,并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培养学生...  相似文献   

12.
强君 《生存》2020,(12):0129-0129
在课程改革背景下,新课标要求在教学中遵循“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对学生实施情感教育,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小学语文作为一门人文学科,在教学中实施情感教育,不但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陶冶他们的情操,同时还能提升课堂教学质量,为学生未来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文章就简单分析了情感教育,然后就小学语文教学中情感教育的现状进行了分析,最后探讨了实施的策略,仅供相关教师参考。  相似文献   

13.
钟素冰 《生存》2020,(15):0048-0048
古典诗词是中国文化的瑰宝,学习古典诗词不但可以滋润学生的心灵,陶冶学生的情操。而且对促进中国社会的进步,文化的昌明有着积极的意义。教师在教学中应指导学生认真的诵读,学会品味语言、理解意境、感悟作者的思想感情。  相似文献   

14.
陈东晓 《生存》2020,(8):0054-0054
音乐在日常生活中是非常重要的,随着音乐新课程改革的的提出,合唱教学作为一种新型教学手段被应用到音乐教学中,进一步培养学生高雅的艺术情操,增强学生的团体意识。合唱是歌唱的最高形式,有着极为丰富的艺术表现力和感染力,能表现不同的意境 和深刻的思想内涵,合唱能训练和培养学生从小就具有独立能力、协调能力、均衡感等综合音乐感受和培养集体观念。在合唱训练中,既能学到科学的发声方法,养成良好的发声习惯,又能进行多声部演唱,使学生的歌唱水平达到一个新的高度。学生在合唱教学中了解人声,用美的声音表达不同的情感,不同的内涵,以实现“以美育人”的目标.  相似文献   

15.
俗话说"教无定法,贵在得法",即课有常而教法无常.这就是说我们开展课堂教学活动时要依据不同的教学目标和不同层次差别的学生,巧设情境,灵活运用教学方法和手段,达到预期目的.著名学者林培英教授特别强调将教学情境贯穿在整个学习过程中,逐步的扩展、深入、充实,这样才能不断地激发、推动、强化和调整学生的认知、情感和实践活动.因此,当我准备地理共同体展示课,设计讲解《区域发展阶段》时,我的着眼点是:创设教学情境,并使情境成为一条主线贯穿学生课堂学习的始终.  相似文献   

16.
小学音乐作为艺术教育的一门重要学科,由于长期受“教唱式”课堂教学模式的影响,许多教师已经习惯于练声、视唱、节奏训练、学习歌谱、歌词的传统套路,学生仍然是围绕教师的指挥棒运转,其学习的满足感也只能在最后10分钟的个人唱、小组唱、集体唱中获得一些体验。这种教学手段单一、信息量少、活动量小、教学过程缺乏艺术性和创造性。这种教学模式不能全面体现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不能适应社会的快速发展对教育的要求,已严重制约着音乐教学向更高的层次发展。改革课堂教学结构,构建一种具有时代气息,让学生经历音乐实践过程,满足表演欲望,使他们的心理素质、协调能力和创新思维都能得到发展的新型教学形式已得到广大音乐教学工作者的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17.
心理学家认为人只有因内心的诱因而需要说话时,才能自然地说话写话,才能最有效地发展语言能力.《新课程标准》中也明确提出.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表述的过程.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新课改环境下的作文教学要把学生引向生活,引向自然,让学生在生活体验中捕捉习作材料,在生活体验中得到情感升华.本人经过教学实践与反思,认为作文教学必须根据孩子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点,精心组织作文教学,让孩子以其独特的视角去感受生活,认识事物.必须努力培养儿童创造精神,让孩子以其独特的语言主动描述和剖析生活与世界;必须既要教作文,又要教做人,让孩子以其独特的方式张扬个性,发展个性完美人格.  相似文献   

18.
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当前大众群体逐渐对中学音乐教育工作重视起来,音乐教学是中学教育过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音乐欣赏是音乐教学中核心操作环节,是培养学生审美能力和综合素养的重要渠道,聆听多样化音乐素材,会在一定程度上丰富学生情感且使得学生情操得到陶冶,促进学生文化素养稳步提升,使得学生性格得到完善和优化。本文从实际角度出发,对中学音乐教学中的情感体验教学策略进行详细分析和阐述:  相似文献   

19.
相对于唯理智教育,情感教育关注学生的情感、情绪状态,是一种促进学生心理平衡、保持良好心态以促进学生成长、成才的教育。大学生群体的情感尤为丰富、深刻,高校情感教育的侧重点和目标建构应在于关注学生心灵成长及个人价值的实现,不断促进学生人性的完满和人格境界的提升。情感教育作为一个"新鲜事物",其理念对于高校辅导员的工作思路、方式方法带来诸多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20.
司马迁以人物为中心的纪传体史书体例的创变是前代史书叙事中"个人"意识日渐觉醒的必然结果。在这种思想影响下,在叙事中采用情感透视的方法更能从心理层面艺术化地展现司马迁与传主之间的"灵犀",其中也必然包含了司马迁对人生、历史和哲学的独到感悟。因此这种直面个体情感的新颖叙事不仅促使司马迁在书写以项羽为代表的历史悲剧人物时能真正取得心灵的呼应,更决定了"究天人之际"的哲学命题在司马迁的笔下能够进入人性的深层,这也是《史记》超越一般意义的历史、哲学著作的关键,使之成为文学史的经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