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中学语文课程长期被中学语文教师、中学语文教学大纲编制者、中学语文教育专家甚至教育理论家误作学科 ,导致了中学语文教育理论研究误入歧途、中学语文教学实践活动效率低下、中学毕业生语文素质不高的严重后果 ,现在必须从理论上弄清楚中学语文是“课程”而不是“学科”、在实践中正确设计、实施、评价中学语文课程。  相似文献   

2.
随着二十一世纪的到来,对新型人才的要求越来越迫切,中学成为培养人才的遥篮,中学语文教师应适应时代培养新型创新人才的需要,实施“大语文教学观”。  相似文献   

3.
活动课程的产生有其社会文化、哲学思想基础,及其在教育制度、教学空间和知识观等方面的物质前提与认识前提。我国在以分科课程为主、辅之以活动课程这一基础教育课程结构改革趋势下,在活动课程的认识与实践上,要克服二元对立的思维方式,努力树立“教育不仅是实现某种目的的工具,而且还是儿童的生活”这一教育信念,并要从绝对主义知识观向建构主义知识观转变,完善教育制度,拓宽、变革教学空间结构,灵活多样的活动课程才能实质性地开展起来。  相似文献   

4.
随着我国基础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课程资源的重要性日益显露出来,课程资源的丰富性和开发使用程度,决定着课程目标的实现范围和实现水平。在写作教学方面.广大语文教师已经开发了许多新的写作资源。教学实践表明:在开发新的写作资源时,不能忽视原有的、基本的写作资源——语文教材中的。下面我就以“苏教版”初中语文实验教材为例谈谈中学语文教材中写作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主要从写作训练、课本范文、名著推荐与阅读、专题、口语交际、综合实践这样几方面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5.
后现代课程观强调在开放的、互动的、共同的对话中重建师生关系,开放性和互动性、多元性和差异性、反对权威和去中心化、关注学习者的自我意识和创造性是后现代课程观的基本理念。后现代课程观催化传统教师角色由“权威者”转变为“平等中的首席”,由知识的“传递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由课程的“执行者”转变为课程的“研究者”、“开发者”。后现代课程观拓展了我国中小学教师角色研究的视野。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我国高等院校英语专业发展十分迅速,为了与社会需求相适应,各大高校进行了各种教学改革。随着改革的深化,许多英语专业走上了“应用英语专业”的道路,本应作为英语专业主干课程的英美文学课程越来越不受重视,存在被边缘化的危险。文章从文学课的功能入手,分析了文学课程教学现状后,结合多尔的后现代主义课程观对高校文学课程的教学进行了总结和反思。  相似文献   

7.
师范专科院校中文系开设的中学语文教学法,是高师中文系一门必修的专业应用理论课程。它具有理论性、实践性、综合性等特点。为了取得满意的教学效果,多年来,笔者在该课程的教学中,坚持改革探索,“三新”介绍便是其中的一项。所谓“三新”,即中学语文教学的新信息、新经验、新理论。介绍“三新”的目的,一是为了引导学生关心和了解中学语文教学的现状与改革进展情况,了解当前中学语文界所进行的创造性的教学实践与探索,把立足点放到中学语文教改的前沿阵地上,培养学生研究语文教学的兴趣,增强学生搞好语文教学的信心,强化教改意…  相似文献   

8.
运用系统论的观点认识、指导中学语文教学,这是提高中学语文教学质量的重要前提。从系统论的原则去认识中学语文教学:要根据相互联系原则,建立大语文教学观;根据适应性原则,让教材的讲授与教学活动的开展形成有机的教学链;根据自组织性原则,全方位拓展语文教学的课堂。以系统论的规律指导中学语文教学:要根据系统论整体优化规律,建立语文教学的整体观;根据系统论的结构质变规律,优化中学语文教学的结构;根据系统论中介转化规律,用多种手段促进学生语文能力的提高。  相似文献   

9.
《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在“课程性质与地位”中明确指出:“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仔细咀嚼这段文字,对语文课程定位的描述是相当清晰的——“双性”统一,不可或缺;同时还要注意“两个基础”的提法——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  相似文献   

10.
在新课程改革和知识观变革的大背景下,再来讨论语文知识教学问题具有一定的理论和现实针对性。建构一个应用性的语文知识系统,这个系统既要关注到学生的语识学习,又要关注到学生的语感培养。在语文教学实践中,要立足于语文知识的建构性、默会性、情境性与整体性等特点进行语文知识教学。  相似文献   

11.
中学语文教学的现状及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学语文教学一直存在较大的问题,其中最突出的有三,即教学视野过于狭窄、教学环境缺乏或不足、教学手段过于陈旧且单一。尽管近几年来,中学语文教学改革有所起色,开始向素质教育、“大语文”教育、“现代语文”教育过渡,但形势依然不容乐观。为此,我们建议:把素质教育真正落到实处;努力营造一个良好的语文学习环境;结合实际情况,有条件地改善教学手段,使中学语文教学改革进入实质性阶段,语文教学充满生机和活力。  相似文献   

12.
新课程理念下教材观反思——兼谈教学方法的选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课程教材的发展史来看,教材观可概括为:知识教材观和智慧教材观,新课程实施中产生唯教材是从现象的原因,是教师的教材观未能实现由知识教材观向智慧教材观的转变.知识教材观认为:教材是教学的蓝本.规范、控制着教师的教学;教材的关键部分是知识点和练习,且教材是教学的惟一资源。知识教材观导致了掌握知识与发展能力的失衡、基础知识与学科整体相矛盾、学术性与实践性相冲突,以及课业负担过重等现象.智慧教材观视教材为发展学生能力的素材,教材的价值不在于“控制”教学,而是为教学提供基础性本,教材的结构具有开放性和创生性?智慧教材观是对教师教学智慧与学生学习智慧的张扬:教学方法的变革必须树立智慧教材观。  相似文献   

13.
在短短几年的实验中,以新的课程理念为指导,认真组织。有效管理,扎扎实实开展的改革实验,使我们的语文教学正在走向一个新天地。在取得成绩的同时。我们也应看到还存有很多问题。例如:教师的教学行为和学生的学习行为在“背”着新课程的同时,还“抱”着旧课程;对新课程与考试评价的关系无法理清,尤其在操作上感到束手无策;对新课程的课程管理缺乏管理标准;实行的学分制管理,使教学班与行政班并存,给学校带来了管理难题等一系列问题。具体表现为:  相似文献   

14.
多尔的后现代主义课程观是一种转变性课程观,它具有开放性、不确定性及互动性的后现代主义特点。多尔后现代主义课程观的标准是:丰富性、回归性、关联性及严密性。这种新型的课程观及其标准为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提供了一些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15.
后现代课程理论流派众多,其中以美国课程专家多尔为代表的后现代课程观对我国教育界影响最大。后现代课程观具有建构性、对话性和非线性的基本特点,以此审视当前我国语文对话阅读教学,可以发现对话性阅读呈现出内容的丰富性和不确定性、对话主体的民主性和平等性、对话意义的建构性和生成性以及对话过程的交互性和反思性等后现代特征。后现代主义主张对话型语文阅读应使用隐喻、描叙的思维方式,建立平等对话和理解结合的师生关系,创设良好的教学自组织过程,在批判性的阅读中注重反思和回归。  相似文献   

16.
系统反思现代课程知识观演变的历史轨迹,把握其内在关联是为新基础教育课程知识观确立历史视野的重要途径。为此,以适应“新课程”为基本取向来构建一种相对稳健、适应性较强的新课程知识观,其内容大致如下:1.从课程知识的本质上看,课程知识应是以课程文本为平台的社会文化与学习者经验的复合。2.课程知识的价值定位:在自我解放发展与社会解放发展平稳推进指针下,建立动态的、“四价值”综合平衡的价值观格局。3.课程知识的学习:一种课程文化、课程文本、学习者主体的三体互动状态———“对话”中的“建构”。  相似文献   

17.
分析和讨论国际上近年来实证会计研究的重要成果,尝试以新的视角剖析Ohlson和Feltham的“净盈余理论”(Clean Surplus Theory)所构造的两个数模,探讨在半强式有效资本市场中于投资者决策有用的会计计量观,为中国会计计量属性的理论研究提供可借鉴的研究基础。  相似文献   

18.
从20世纪80年代以后,后现代思潮对课程理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形成了后现代的课程观。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程在课程目标、教学过程和课程评价方面都可以借鉴后现代课程观的思想。  相似文献   

19.
大工程观包括工程经济观、工程价值观、工程系统观、工程生态观和工程社会观;高等工程教育必须应对工程全球化、工程社会性和工程复杂性的挑战,开展“大工程”观引领下的工科人才素质培养研究,实施“大工程”观指导下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相似文献   

20.
本文认为,老庄道家的“天人观”,是其宇宙观(“天人相分”)、认知观(“天地之道”),在价值现上的综合体现,“天人合一”可以说是一个终极性命题。文章在揭示“天人合一”而致“均衡和谐”的多重多向结构的同时,着重阐述了老庄道家由认知“真”(“天”)、践行“善”(“人”)、乃至实现“美”(“和谐”)的内在逻辑与哲学理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