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以大数据为标志的数据密集时代的到来,为社会科学实证研究提供了丰富的研究资料和全新的数据处理技术,计算社会科学迎来了一次重大的发展机遇。但当前大数据的概念混乱和概念泛化导致不少社会科学研究者对数据密集型知识发现以及计算社会科学的理论、方法出现认识偏差。通过对大数据的本质和特征的辨析,从计算社会科学视角厘清大数据的定义;并分析和阐释与大数据密不可分的以物联网、非关系型数据库、云计算、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体系,以及二者之间一体两面的关系。在此基础上,依据现实数据状态与数据处理技术水平,分析当前数据驱动型知识发现和理论数据双向驱动型知识发现的优势和局限,计算社会科学研究中的所面临的困难及突破方向。 相似文献
2.
本文剖析了目前人文社会科学学术创新力测度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人文社会科学学术创新力测度的基本内容、基本原则。基于大数据环境角度提出了人文社会科学学术创新力具体的测度方法和研究框架,基于学术创新能力、学术创新力度以及学术创新活力三个角度构建出我国人文社科科学学术创新力的三层测度模型体系EPN,并给出了具体实施框架和细节。为决策部门制定相关政策、优化配置教育资源时提供依据,促进我国人文社会科学水平的发展和提高。 相似文献
3.
4.
5.
数据驱动为计算社会科学在社会科学研究的兴起与发展提供了极大施展空间,提升了社会科学研究的深度与广度,有效契合科学研究的复杂性需求。探究计算社会科学发展演变、学科框架与学科结构的界定对于计算社会科学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通过收集、整理计算社会科学领域国内外文献,厘清计算社会科学的概念,进而梳理计算社会科学的学科演进趋势、研究范式、研究方法及研究应用;并从数字人文的学科结构入手,分析教育部学科门类分类体系,在此基础上对计算社会科学的学科界定、学科结构进行研究,进一步分析其与方法、技术类学科的关系,进而从学科角度思考计算社会科学的学科框架与学科结构。研究结论:第一,计算社会科学国外论文数量领先于国内论文数量,我国计算社会科学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第二,计算社会科学国内外研究侧重点不同。国内计算社会科学研究聚焦于人工智能、复杂系统、传播理论等新兴主题,更加重视数据驱动过程中数据质量的分析,强调通过建模仿真、社会网络分析、数据挖掘等方法论的使用。而国外计算社会科学以数据科学为核心,聚焦于社交媒体、社会网络与复杂系统,强调通过社会网络分析、基于Agent建模、机器学习、自然语言处理等方法使用。第三... 相似文献
6.
7.
针对目前高校学报编辑人员不足的困境,分析了聘用学术编辑对高校、期刊建设和个人发展的作用,并结合学报的数字化出版流程,通过学术编辑的参与,设定各阶段任务和目标,充分发挥学术编辑的作用来助力学报发展。分析发现:聘用学术编辑可节约办刊成本,缓解编辑部人力的不足;可加强栏目建设,开拓优质稿源;能发挥学术编辑的桥梁作用,做好期刊宣传和联系工作;并且能提升学术编辑个人能力,促进其职业生涯发展。大数据时代学术编辑与专职编辑之间的协作实践表明,聘用学术编辑可作为有效缓解学报办刊困境的一种方法,希望该方法能为高校学报的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伴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人类已经进入大数据时代,数据的重要性日益凸显。作为记录时代发展的新闻媒体,如何利用大数据发挥职能、创造价值、促进社会经济发展成为新闻媒体需要考量的核心问题。数据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对整个内容生产模式产生了革命性的影响,编辑在信息生产流程中的作用发生了革命性的改变,成为内容生产的核心。随着编辑在内容生产过程中角色与身份转化,编辑素养理应做出改变,新闻传播教育必须做出调整以适应时代的变化和要求。 相似文献
9.
李丽 《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39(4):136
大数据作为一场深刻的社会变革产生了巨大影响,相关关系与混杂性的凸显,海量信息与交换方式的多样化等替代了因果关系,弱化了精确性、客观性以及真理的唯一性,改变了人们的认知模式和交往方式,消解了人们对于主流意识形态的认同。不仅如此,大数据的应用促进了互联网的开放性和各种自媒体的发展,为多元思潮、多元文化和多元意识形态的发展与竞争提供了更大的空间,给我国主流意识形态及其安全带来了很大挑战。认真研究大数据产生的影响,强化意识形态观念,利用大数据及各种新兴媒体与互联网,加强我国主流意识形态建设,以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整合和引领多元思潮、多元文化和多元意识形态,增强主流意识形态的感染力与指导作用,为习近平新时代社会主义事业提供坚强思想基础和政治保障,是一项必须完成的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10.
《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2)
汉语国际教育迅速发展,与之相应的研究却跟不上快速发展的步伐,其最主要的问题在于缺乏科学且可靠的汉语中介语语料库支持。国内中介语语料库存在的问题主要在于缺乏高质量且真实的口语语料资源和跨学科视角、语料数据来源存在局限性、缺少建设学习者的历史语料库、语料库数据尚不能充分共享等五个方面。中介语语料库建设具有复杂动态和非线性涌现的特征。基于大数据思维,新一代汉语中介语语料库的设计原则应增设词网技术、学习者特征、社会语言学特征三项;建设原则应遵循真实性、广泛性、历史性、跨学科、课内外、全媒体、无障碍共享等七项原则;实施方法应配置新一代互联网信息的管理系统和抽取系统、网络智能挖掘技术及网络代理。 相似文献
11.
新时期人文社会科学学术评价机制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中学科领域之间相互交融、学科领域进一步细分、实证研究方法大量被采用等新的特点的出现,使得人文社会科学学术评价面临新的挑战。健全和完善科学的学术评价机制,能够有效促进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质量的提高,而不科学、不规范的学术评价机制则会阻碍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的发展。在学术评价过程中,引用率、采纳程度以及成果转化的可行性应成为评价的主要依据,而"代表作"制度的采用也将有效提高人文社会科学的研究质量。 相似文献
12.
张颖超 《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30(2)
社科类学报编辑规范存在的问题主要是:基本相同,忽视了社科类学报参考文献的人文内涵;参考文献与注释的区别太笼统,编辑不好处理;对文章中不完整引用的材料,标点问题处理无规范,各学报编辑的处理五花八门;对外文(正文及参考文献)的编辑无规范等.建议行业指导部门组织人力编辑详尽的中国编辑界甚至学术界通用的编辑手册,以指导编辑工作并使之有利于学术规范. 相似文献
13.
哲学社会科学的学科性质从本质上要求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能够承担起作为公共知识分子的社会责任。哲学社会科学研究社会责任的缺失主要体现为学术道德缺位、学术价值扭曲以及学术评价失范等三个方面。哲学社会科学研究社会责任的重构不仅有赖于有效的制度建设,同时还需寄望于自在自为的学术阶层的真正形成。 相似文献
14.
以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科研工作者对于学术道德与诚信状况的评价为研究视角,基于对全国42所高校3 805名人文社会科学科研工作者进行的问卷调查,以及对专家学者的专题访谈,结合定性与定量分析,针对学术道德与诚信状况的判断、违背学术道德与诚信的行为及其危害、对科研工作者自身和外部因素的分析以及改善学术道德与诚信状况的措施等问题进行研究的结果显示: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科研工作者对目前的学术道德与诚信状况大体满意,但认为如果不采取进一步的防范措施,会有一定下滑趋势;违背学术道德与诚信的主要表现形式体现于学术成果产生和学术资源与荣誉获取过程中,影响学术道德与诚信状况的自身因素和外部因素主要是自身学术道德意识薄弱与学术道德与诚信监督管理措施不足。针对上述问题,应从学术道德培养、完善制度建设、加强执行与监督等方面加强对学术道德的规范和监督,推进学术诚信建设。 相似文献
15.
社会科学的客观性与意识形态性能否相融是一个长期受到关注的方法论问题.基于自身的特点,社会科学不可能成为与意识形态毫无关联的科学;意识形态也非纯粹主观性的,进步的意识形态有其客观性的特质.据此,属于认识的客观性层面的社会科学的客观性是可以与意识形态性相融合的,其客观性不必也不能通过拒斥意识形态来实现. 相似文献
16.
田海龙 《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31(5):1-6
“话语”是一个在社会科学领域中广泛使用的术语,其含义非常丰富。这不仅表现为其含义在不同学科中有所区别,也表现为同一学科中不同学者对其定义不同。文章讨论“话语”的这些不同含义,并在“批评话语分析”对“话语”的定义基础上,讨论其与“话语体系”的联系,并从话语体系的角度对“学术话语交流”进行解读,将学术话语之间的交流理解为话语的“交融”与“交锋”。文章以此为出发点,进一步探讨学术话语交融和交锋的机制和策略。 相似文献
17.
阎志芬 《海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0,18(4):100-103
处于现代化建设中的高校文科学报 ,必须提高学术研究水平 ,应力排对“内向性”片面理解的困扰 ,实施传统学科与现实研究并重 ,学术结合时代的编辑策略 ,要着力策划现代化建设中的国有制和“村治”等实际问题的研究 ,充分发挥学报的社会效应 相似文献
18.
“国家哲社科学基金项目”成果焉可错谬百出——对黄浩教授《从文学信仰时代到文学失仰时代》的学术批评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郑惠生 《汕头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9,25(5):17-24
所谓"出生"和"长大"都不曾离开过"神水"的"文学信仰时代",实际上并不存在。所谓今天"人们对文学失去了信仰"的这一结论也不能成立。《从文学信仰时代到文学失仰时代》一文存在着诸多的问题——不但其主要观点是极端片面化的,而且在论证的过程中也错谬百出。尤为严重的是,该文充斥着煽情性的宣称、臆想性的断言、绝对化的措辞和非逻辑的表述。该文是一篇冠以"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的论文,是一篇代表着国家哲学社会科学水平的文章。而这,就不免让人感到吃惊,也让人深感忧虑。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