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融合我国经济和社会的高速发展,《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明确提出创新人才培养方式,以多种教学组织模式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OBE与CDIO的教育理念同创新人才的培养模式一致,基于CDIO理念,通过调查研究探讨土木工程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中存在的问题。依此重塑土木工程创新人才培养方式及目标。构建创新型专业课程框架体系,重布课程和实践教学内容,灵活调整学时及课程所在学期。  相似文献   

2.
高校创新人才的培养是我国当前高等教育的重点,对于提高国家创新能力和发展方式的转变具有重要意义.协同创新是高校创新人才培养的必然选择,通过协同创新,明确创新人才培养目标,重塑价值理念,推动高校内部改革,加强自身创新能力,营造自由创新氛围,加强平台建设,探索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从根本上促进高校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实现高校内涵式发展.  相似文献   

3.
为融合我国经济和社会的飞速发展,《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明确提出创新人才培养方式,以多种教学组织模式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CDIO的教育理念同创新人才的培养模式一致,基于CDIO理念,通过调查研究探讨土木工程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中存在的问题。依此重塑土木工程创新人才培养方式及目标,构建创新型专业课程框架体系,重布课程和实践教学内容,灵活调整学时及课程在学期的布置。  相似文献   

4.
大学生创新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实践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能否科学有效地开展大学生创新教育,直接影响到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的质量.文章以大学生创新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突破与创新为切入点,分析大学生创新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在"软件"支持、"硬件"保障和搭建产学研一体化平台三大方面的举措,最终得出这一模式实践中所取得的显著成果,以期对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有一定借鉴和示范作用.  相似文献   

5.
遵循教育客观规律改革人才培养模式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新形势下,如何从社会、经济、科技发展的需要和高等教育的发展趋势出发,树立现代化的教育观念,改革人才培养模式,是摆在各高等学校面前的重要课题。一、面对新形势应树立的现代教育观念面对当前高等教育的形势,高等学校必须遵循教育规律,改革人才培养模式,迎接新挑战。而转变传统教育观念,树立现代教育思想,是推动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先导。我们应树立以下现代教育观念:1、终身教育观念。由于科学技术发展迅速,知识更新速度加快,“上一次大学,管用一辈子”的一次性教育已经过去,高等教育应着眼学生发展,注重对学生学习能力和学习方法培养,…  相似文献   

6.
山西省经济转型期需要大量的创新人才,但山西省存在着创新人才培养起步较晚,创新水平和效率落后,研发投入不足,高校教育及专业设置与创新人才培养脱节,缺乏创新文化和理念等问题.为此,文章提出了由政府、企业、高校构成“激励力—协同力—培养力”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以提升山西省创新能力和创新人才培养水平,全面促进山西省经济转型跨越发展.  相似文献   

7.
加强创新教育、提高创新人才培养水平是建设人力资源强国的迫切需要。高等学校推进创新教育、提高创新人才培养水平,必须明确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系统构建创新教育体系,理清实践路径和提供组织制度保障。  相似文献   

8.
人才培养是高校的根本任务之一,而科学有效的培养模式则是确保人才质量的重要条件。随着时代的发展和改革的深入,传统的高校人才培养模式已难以适应急剧变化的社会现实,面临越来越多的挑战。在反思和探索的过程中,协同创新应运而生。它具有多元参与、打破常规、整合资源的特征,为构建新的人才培养模式带来了全新的思路。为此,高校需要更新教育理念,建立激励、制约、保障三位一体的培养机制,以更好地服务于人才培养。  相似文献   

9.
改革人才培养模式与提高学生创新能力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随着社会、经济、科技的迅速发展,必须重新认识人才培养模式,要对其定义、结构、特点等方面的认识有所发展。知识经济的到来,国家发展的需要,学校的基本价值取向,都要求培养创新人才。为培养创新人才,必须把握时代特点,遵循教育规律,按照教育发展要求,结合我国国情,构建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努力提高学生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10.
教育创新与大学生培养模式之创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传统的以知识传承为价值取向 ,以“教师———教材———课堂———应试”的人才培养模式已经难以适应新世纪培养创新人才的要求 ,大学的人才培养模式应该进行深刻的变革 ,开展以学生发展为根本、以发现和创造知识、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为目标的新教育  相似文献   

11.
关于高等院校构建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体系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进 《南京社会科学》2006,(12):125-128
实施创新创业教育,培养创新创业人才是不断发展变革的经济社会对现代高等学校人才培养目标的必然要求。培养大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在思想认识、宏观指向层面,必须进一步更新教育理念;在微观领域、实践操作层面,需要围绕人才培养模式的优化,着力推进四方面改革。  相似文献   

12.
传统的教学管理模式以管理者为主导,重视教学常规管理,忽视学生个性培养,从而影响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改革教学管理模式要以创新教育为出发点,更新教育理念,改变旧有的的教学质量评价体系,强调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建立和完善多样化人才培养机制,让学生有更多的学习自主权,切实把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放在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中心位置。  相似文献   

13.
中医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实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前,中医人才培养模式滞后。为了适应知识经济时代要求,构建创新型中医人才培养模式势在必行。“前期趋同,后期分化”的中医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是以培养“宽口径,厚基础,高素质,强能力”的人才为目标,注重学生个性发展,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形成包括素质教育、专业知识和技能培养,实验教学、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培养等内容的综合体系。  相似文献   

14.
新时代背景下,高校对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要求,以河北工程大学与晨光生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为例,校企深度融合,在人才共用、平台共建、资源共享的基础上,探索与实践“一体两翼”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以“晨光杯”大学生创新创意大赛为载体,学校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研究为左翼,企业的创新创业公共实践实训基地建设为右翼,“五双”为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保障措施,适应社会需求,提升了学生的综合素质,提高了学生的培养质量,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5.
当前,我国高等教育由于受传统教育方式的影响,以知识学习为中心的教育现状没有得到根本改变。创建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实现以能力发展为中心,培养创新型人才是高校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关键。梧州学院大学生综合发展中心建立了以大学生综合发展中心为平台的创新型人才培养路径、以能力发展为核心的办学方式、以素质综合为支撑的应用型人才培养特色、以弘扬校园正能量为目标的和谐校园、以高等教育与地方经济产业合作为动力的人才培养协同创新模式,为我国高等教育改革发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6.
数据化、智能化时代的到来,社会各行业对人才能力需求的不断提高,以及每年数百万毕业生就业压力日益增大,使得创新创业教育成为应用型本科高校内涵式发展与提升的必然趋势,最大限度培养具备创新思维和创新创业能力的多维度应用型人才也成为高校会计专业人才培养的重要目标。因此对创新创业教育与会计专业教育有机融合进行了深入探究,对“双创+专创”的融合互动机制进行设计,从人才培养理念目标融合、人才培养方案融合、课程体系建设融合等方面探讨了具体的融合实施路径,并探讨了融合互动机制的实施保障。  相似文献   

17.
理工科院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索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理工科院校中工科类专业占有非常大的比重,理工类学科与产业发展联系密切,直接为产业发展提供人才和科技支撑,在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中的地位和作用突出。其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定位,对人才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要求更严格,现有的人才培养模式难以满足需求。如何培养创新创业人才,使之与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相适应,是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从分析创新创业教育的内涵入手,探讨理工科院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必要性,构建理工科院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并从师资队伍、管理制度、组织机构、经费投入四方面阐述保障措施,旨在为理工科院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王庚华 《理论界》2003,(4):102-102
江泽民同志在北京师范大学建校一百周年庆祝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提出了教育创新的思想。认真学习实践江总书记教育创新的思想,观念创新是先导。而确立与时俱进的,与知识经济时代和全球化时代相适应的,与21世纪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客观需要相适应的教育理念和人才培养理念,则是观念创新的重要任务和内容。我们应当把人才培养理念的创新放在教育创新的基础性地位来认识,要把教育创新的思想贯彻到高等学校思想政治工作中去。首先要转变观念,思路创新。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西方世界不但向他国出口商品,也输出自己的意识形态和价值观念,迫使别人接…  相似文献   

19.
创新实践型艺术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路径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高校的创新发展离不开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应从人才培养模式多样化、课程结构体系、实践教学体系、毕业环节考核机制、素质拓展与创新实践学分的引入等方面,探索创新实践型艺术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路径,促进学生创新能力实践能力的养成。  相似文献   

20.
人文素质、科学素养既是大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体现,也是创新人才应该具备的基本要素。通识教育是对学生进行做人并为学生一生打基础的教育,其宗旨和根本目的是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可持续发展能力,有效促进和大力推动学生的全面发展、协调发展和可持续发展。构建较为科学合理的通识教育课程体系,已经成为民办应用型本科院校提高教学质量、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和提高学生可持续竞争能力的当务之急。笔者试图通过剖析青岛滨海学院通识教育的实践来创新课程体系和育人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